学术投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 国际刊号:1673-4130
  • 国内刊号:50-1176/R
  • 影响因子:1.01
  • 创刊:198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6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2005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卫生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年20期文献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基于 Trinder 反应生化项目检测结果干扰的探讨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基于Trinder反应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干扰。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 EP7-A 干扰实验程序及评判标准,考察还原型 GSH 对基于 Trinder 反应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酐(Cr)、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GSH 浓度在5μmol/L 时对 TG、TC 无干扰,在10μmol/L 时对 TC 无干扰,其他浓度时对 TG、TC 都有显著负干扰,而 GSH 各浓度对 Cr、UA、HDL-C 都有显著负干扰。结论还原型 GSH 对基于 Trinder 反应的项目有负干扰,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沈东华;张敏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比较 Sysmex CS5100与 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血四项的检测

    目的:探讨Sysmex CS5100与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连续30 d 进行质控品凝血四项检测,分析日间精密度;收集150例不同浓度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凝血四项在两台仪器的日间质控变异系数均小于5%;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 t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大偏倚均小于1/2CLIA′88对应项目值。结论Sysmex CS5100与 Sysmex CA1500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作者:何新发;李燕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梅毒甲苯胺红试验(TRUST)法、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梅毒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从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1118例疑似梅毒患者的标本分别进行 TRUST 法、TPPA 法和 ELISA 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结果1118例疑似梅毒患者标本,TRUST 法检测筛出阳性标本166例,阳性检出率14.85%。TPPA 法检测筛出阳性标本252例,阳性检出率22.54%。ELISA 法检测筛出阳性标本263例,阳性检出率23.52%。结论3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所得到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P-PA 法和 ELISA 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TRUST 法。

    作者:余晓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5项生化指标对糖尿病肾病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清蛋白(mAlb)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评估价值。方法通过检测1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 mAlb 的排出量多少分为早期(DM 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DN 组)两组,并与138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β2-MG、hs-CRP、Cy-sC、HCY 及 mAlb 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DM 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 BUN、Cr 与β2-MG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s-CRP、CysC、HCY 及 mAl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N 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 BUN、C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MG、hs-CRP、CysC、HCY 及 mAl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s-CRP、CysC、HCY、β2-MG 及 mAlb 对评价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与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金纪伟;葛冰磊;方利红;胡淑娟;王新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血浆及胃黏膜 IL-6水平分析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患儿血浆及胃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探讨其与 H.pylori 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检测96例儿童血浆及胃黏膜 IL-6水平,其中 H .pylori 感染患儿52例,非 H . pylori 感染患儿44例。结果血浆 IL-6在 H .pylori 感染组和非 H .pylori 感染组的浓度分别是(173.36±143.15)pg/mL 和(168.55±99.67)p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胃黏膜 IL-6在 H .pylori 感染组和非 H .pylori 感染组的浓度分别是(210.54±53.68)pg/mL 和(140.59±73.43)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程度越严重,胃黏膜组织中 IL-6水平就越高,两者呈正相关(R 2=0.868)。结论H .pylori 感染患儿的血浆 IL-6水平不升高,但胃黏膜的 IL-6水平升高,其升高水平与感染程度相关,IL-6可能参与了 H .pylori 感染的病理损伤过程,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岳玉林;邱凤玲;徐静茹;郭敏;徐嘉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需氧菌性阴道炎(A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筛检门诊妇科就诊的19~49岁阴道分泌物异常及阴道清洁度Ⅲ/Ⅳ度患者655例,进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655例标本培养出病原菌518例(79.1%),混合感染207例(31.6%),共检出病原菌6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5株(46.9%),革兰阴性菌141株(22.4%),假丝酵母菌193株(30.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为多见,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育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菌群复杂,重视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江立千;李荣顺;陈恒;练润琼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临床分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从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使用 VITEK2-compact 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045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627株,占60.0%;非发酵菌402株,占38.5%。分离前4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7.7%)、铜绿假单胞菌(20.2%)、肺炎克雷伯菌(14.5%)、鲍曼不动杆菌(6.5%)。53.3%的大肠埃希菌和29.6%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于3.0%。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低于30.0%。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产 ESBLs 细菌和非发酵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经验性治疗方案。

    作者:江艳;何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体、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A1酸性糖蛋白(AAG)和红细胞沉降率(ESR)五个检测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 RA 患者(RA 组)、110例非 RA 患者(非 RA 疾病组)和40例健康体检合格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抗 CCP 抗体浓度,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RF、hs-CRP 和 AAG 的浓度,用 Vesmatic 30全自动动态血沉仪检测 ESR。结果RA 组抗 CCP 与 RF 血清水平明显高于非 RA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A 组和非 RA 疾病组 hs-CRP、AAG、ESR 血清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 CCP 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86.6%,95.3%),五项检测指标联合检测特异度高,达到99.1%,阳性预测值达到97.5%,平行试验灵敏度显著提高到93.3%,阴性预测值为94.2%。结论抗 CCP 抗体在 RA 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利于 RA 的早期诊断;五项检测指标系列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对 RA 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白海燕;梁贤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自制凝血室内质控品的使用与评估

    目的:评价自制凝血质控血浆的质控效果。方法收集健康者的新鲜混合血浆保存于-70℃冰箱,每周用原装质控血浆(N 浆、P 浆)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定标校准1次,对自制质控血浆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观察。结果自制质控品 APTT、PT、TT、FIB 每月的变异系数百分比(CV%)变化均较小,均小于 CLIA′88规定的各项目的1/4总允许误差,室间质评成绩均为优秀。结论自制凝血质控血浆精密度、准确度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稳定期可达到12个月,是合格的室内质控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平竹仙;孙武;蒋红君;王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肝素锂抗凝动脉血与静脉血清钾钠氯测定结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肝素锂抗凝动脉血与静脉血清中钾、钠、氯测定结果的差异。方法按照NCCLS(EP9-A2)对仪器间的预期偏倚进行评估,将8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新生儿组和成人组,用固体肝素锂-锌平衡的动脉血气针采集动脉血,利用血气分析仪检测钾、钠、氯,同时用含有促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利用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钾、钠、氯。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成人组动脉血、静脉血清中钾、钠、氯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组动脉血与静脉血清比较,钾、钠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氯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肝素抗凝的动脉血钾低于静脉血清,钠高于静脉血清。

    作者:徐翠玲;钱成荣;刘继勇;龚庆辉;史连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测定结果的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与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的关系,探讨三者的检测在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 CysC 同时进行 BUN、Cr 的检测。结果共检出600例血清 CysC 异常,血清 BUN和 Cr 异常分别为252例和172例,而且随着 CysC 水平的升高,BUN、Cr 异常者比例也明显升高。结论CysC 作为反映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有效指标,当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时,BUN、Cr 水平也容易出现异常,两者具有相关性,因此可将 CysC 与 BUN、Cr 联合检测,及早对患者肾功能作出判断。

    作者:卢海景;张红凤;饶华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白细胞计数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查在婴幼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查在婴幼儿肺炎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细菌感染组48例、非细菌性感染组102例及对照组50例,测定 WBC 和检测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细菌性感染组 WBC 计数(11.3±8.4)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5.4±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细菌性感染组异型淋巴阳性率(46%)高于细菌性感染组(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WBC 计数联合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吴为强;周敏榆;陆丹倩;彭明;丘利玲;吕蓉;顾向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复发性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报价值。方法收集215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分为复发组126例,初发组8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 IL-18、MMP-9水平,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斑块分型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复发组血清 IL-18、MMP-9水平,颈动脉 IMT 及易损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18、MMP-9水平与 HbA1c 和易损斑块积分均呈正相关(P <0.05),IL-18与 MMP-9呈正相关(P <0.05)。Logistic 多元回归证实 IL-18、MMP-9及易损斑块积分是糖尿病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 IL-18、MMP-9高表达及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在糖尿病脑梗死复发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脑梗死二级预防的预报指标。

    作者:韩峰;高志亮;胡志坚;冷耀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凝血及抗凝血指标检测在肝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凝血及抗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凝血及抗凝血指标在评价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其对肝病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188例肝病患者和62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结果188例肝病患者 PT、APTT、TT 均延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IB 在急性肝炎组中结果偏高,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中结果降低,其中慢性肝炎组 FIB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肝病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TⅢ在各组肝病患者中均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及抗凝血功能的检测,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预测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厚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O 型血孕妇 IgG 血型抗体效价与 ABO 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O型血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与ABO 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24例O型孕妇做产前 IgG 抗 A(B)效价测定,对其中136例 IgG 抗 A(B)效价较高的孕妇的新生儿进行 ABO 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分析孕妇 IgG 血型抗体效价与 ABO 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524例 O 型孕妇中,IgG 抗 A(B)效价小于等于32组、64组、128组、256组和大于等于512组分别占60.9%、20.3%、10.6%、5.6%和2.6%。136例有 ABO-HDN 风险的孕妇中,有41例新生儿发生 HDN,占30.1%。妻-夫血型为 O-A、O-B 和 O-AB 各组新生儿 HDN 发生率分别为30.3%、28.8%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gG 抗 A(B)效价64组、128组、256组和大于等于512组中,ABO-HDN 阳性率分别为7.7%、28.6%、50.0%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BO-HDN 发生率与孕妇丈夫血型无关,与孕妇血清 IgG 抗 A (B)效价有关。

    作者:杨伯家;邹志强;鲍海娥;李芙蓉;鲍春妹;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乙型肝炎病毒前 S1抗原与其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其5项血清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5例 HBV 感染者的 HBV 前 S1抗原及其血清标志物。结果HBV 前 S1抗原在 HBsAg(+)、HBeAg(+)、抗-HBc(+)患者,HBsAg(+)、抗-HBe(+)、抗-HBc(+)患者,HBsAg(+)、HBeAg(+)患者及HBsAg(+)、抗-HBc(+)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4.51%、46.11%、76.47%、34.78%。结论结合 HBV 前 S1抗原检测可以较好的完善和补充 HBV 5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特别是对于 HBeAg 阴性或者存在变异的 HBV 感染者,HBV 前 S1抗原可以较好地反映感染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及是否存在传染性。

    作者:王玲玲;李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心肌酶谱与 cTnI 联合检测对 AMI 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I (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 AMI 患者87例,随机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AMI 患者血清中心肌酶谱与 cTnI 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肌酶谱灵敏度为86.20%,特异度为92.00%,cTnI 灵敏度为89.70%,特异度为96.00%。结论心肌酶谱与 cTnI 联合检测能达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减少对患者的误诊和漏诊。且 cTnI 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出现时间早、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诊断窗口时间长等优点,对 AMI 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骈桂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miR-31在肿瘤中预后作用的 meta 分析及机制

    目的:综合评价miR-31与肿瘤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仔细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以及ISIWebofScience数据库与miR-31相关肿瘤预后文献,提取预后数据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并对预后数据进行合成分析。结果共有7篇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累积病例2012例;Meta分析显示,肿瘤患者miR-31表达降低预后不良(HR=0.784,95%CI:0.630~0.974);而亚组分析中采用多变量分析及中国人群的研究合成结果分别为3.512(95%CI:1.797~6.865)、1.574(95%CI:1.062~2.333),提示miR-31表达升高预后不良;miR-31在消化系统中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1在肿瘤中的预后作用可能具有组织及地域特异性,具备作为新型标记物的潜力。

    作者:付文博;宋亚芹;杨兰;朱建波;魏育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机体淋巴细胞亚群和活化T淋巴细胞的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与术中淋巴细胞亚群及活性T 淋巴细胞差异状况,研究手术对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测42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活性细胞。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术中 CD3+、CD4+、CD8+较术前有所降低,CD3+与 CD4+淋巴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K、CD19+、CD3+ HLA-DR+明显升高,NK 细胞与 CD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CD3+ HLA-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手术使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损害。手术、创伤等的应激反应使 NK、CD19+、活性 T 淋巴细胞的表达上升。恶性肿瘤患者建议手术前使用免疫反应调节剂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确保术后的放、化疗等后续治疗的效果。

    作者:施爱军;吴晓柳;沈宗丽;戴立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48例,记录患儿的 PCT、hs-CRP 及血培养等资料,并与同期48例非败血症新生儿的血清 PCT 和 hs-CRP 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败血症患儿血清PCT(93.75%)、hs-CRP(10.42%)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患儿血清 PCT(79.17%)、hs-CRP(50%),两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T 和 hs-CRP 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有显著改变,血清 PCT 和 hs-CRP 的联合测定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且 PCT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 hs-CRP 高,两者的联合检测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

    作者:段宝生;赵娜;梁超;王艳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 HCY、UⅡ、ACE 及 NT-proBNP 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尾加压素Ⅱ(U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B型钠尿肽前体 N 端(NT-proBN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临床病例的收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UⅡ,同时测定血清中HCY、ACE 及 NT-proBNP 水平,并对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4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清 HCY、UⅡ、ACE 及NT-proBNP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EH)组患者血清中 HCY、UⅡ、ACE 及 NT-proBNP 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EH组患者血清中 HCY、UⅡ、ACE 及 NT-proBNP 在 ROC 曲线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765、0.792、0.972,均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 HCY、UⅡ、ACE 及 BNP 高表达,与健康人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陈彬;许永志;陈燕红;林淳峥;冯嘉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 PTH 和 SF 检测的临床价值与β2-MG 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时期血清铁蛋白(SF)和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特点与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方法测定不同肾功能时期 SF、PTH 和β2-MG 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并将各期 SF、PTH 和β2-MG 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代偿组患者 SF、PTH 和β2-MG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失代偿组、肾功能衰竭组和尿毒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145例患者 PTH 与β2-MG 呈正相关(r=0.92,P <0.05),SF 与β2-MG 亦呈正相关(r=0.92,P <0.05)。结论检测血清 PTH、SF 及β2-MG 水平对了解慢性肾脏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自生;秦文燕;陈博;佘有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GFAP、MBP 在早期脑挫裂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髓鞘碱性蛋白(MBP )联合检测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 GFAP、MBP 浓度,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q 检验分析脑挫裂伤患者与健康人群间的差异。结果血清 GFAP、MBP 浓度,轻、重型颅脑损伤组与健康对照组3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轻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血清 GFAP、MBP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损伤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血清 GFAP、MBP 水平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及评估损伤程度的辅助指标。

    作者:李庆禄;李宁;王文智;李伟;李光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8546例泌尿生殖道标本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分离率及对12种抗菌药物的体外灵敏度,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剂盒对本院收集到的8546例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8546例患者标本中支原体阳性3237例(37.9%),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阳性2897例(89.5%)、单纯人型支原体(Mh)阳性39例(1.2%)、Uu 和 Mh 均阳性301例(9.3%),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药敏结果显示,2897例 Uu 对抗菌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的前三位依次为:交沙霉素(98.4%)、强力霉素(97.9%)、美满霉素(97.6%);耐药率由高到低的前三位依次为:环丙沙星(71.8%)、螺旋霉素(46.8%)、氧氟沙星(35.6%)。39例 Mh 对抗菌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的前三位依次为:交沙霉素(96.7%)、强力霉素(91.2%)、美满霉素(90.8%),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氧氟沙星(68.9%)、环丙沙星(67.8%)、罗红霉素(54.2%)。301例 Uu+Mh 对抗菌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的前三位依次为:强力霉素(95.2%)、美满霉素(94.8%)、交沙霉素(92.1%),耐药率由高到低的前三位依次为:环丙沙星(83.3%)、氧氟沙星(80.1%)和左氧氟沙星(76.3%)。结论Uu 和 Mh 是泌尿生殖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本院泌尿生殖道标本分离到的支原体以 Uu 为主,所以治疗支原体感染时应把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等灵敏度较高的药物作为首选。

    作者:李进;黎敏;鲁卫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联合检测肿瘤 M2型丙酮酸激酶、TPS 及 CEA 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 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K)、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及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4例结肠癌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检测血清 TPS、CEA 和粪便中 Tumor M2-PK 水平,对比分析 TPS、CEA 及 Tumor M2-PK 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结果结肠癌观察组肿瘤标志物 TPS、CEA 及Tumor M2-PK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3种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在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种肿瘤指标单一检测、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之间比较,特异度及准确性均低于三者联合。结论肿瘤标志物 TPS、CEA 及 Tumor M2-PK 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结肠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作者:陈卫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替加环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目的:测定替加环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本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采用 MTS 法检测替加环素 MIC 值,折点采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公布的判定标准。结果6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极高的耐药率,替加环素的灵敏度为80.3%,中介率为19.7%,无耐药菌株。MIC90为3μg/mL,而 MIC50为2μg/mL。结论替加环素对于本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周道红;彭云;蔡信永;刘益鹏;黎敏;王艺;鲁卫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恶性肿瘤患者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继发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采用 K-B 法进行药敏试验,按 CLSI 2012标准判定药敏结果,用 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从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非发酵菌17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多,占45.9%,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36.0%和10.5%。药敏试验表明,5种非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为高度耐药或多重耐药。结论非发酵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重视非发酵菌感染和耐药性监测,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廖学峰;李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 ACCP 抗体、MMP-3、IL-17、IL-18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80例 RA 患者、32例骨关节炎(OA)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外周血血清 ACCP 抗体、MMP-3、IL-17、IL-18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 组 ACCP 抗体、MMP-3、IL-17、IL-18显著高于 OA 组和健康对照组;RA 低、中、高活动组 ACCP 抗体、MMP-3、IL-17、IL-18高于稳定组,RA 组 ACCP 抗体、MMP-3、IL-17、IL-18、疾病活动评价分数(DAS28)、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都升高;ACCP 抗体阳性组 MMP-3、IL-17、IL-18、DAS28高于阴性组;RA 组 ACCP 抗体、MMP-3、IL-17、IL-18之间正相关;ACCP 抗体、MMP-3、IL-17、IL18与 RA低、中、高活动组监测指标 CRP、DAS28呈正相关。结论MMP-3、IL-17、IL-18参与 RA 的发生、发展过程;ACCP 抗体、MMP-3、IL-17、IL-18的检测对 RA 患者病情活动的判断和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郑锡铭;鱼云霞;张爱君;陈建;贾伟;徐广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检测因胸痛就诊患者198例,其中急性心梗(AMI)患者10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93例,健康体检者83例,均检测了 hs-cTn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确诊为 AMI 患者的 hs-cTnT、CK、CK-MB 阳性率分别为88.6%、48.6%、71.4%,均高于 UA 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且 AMI 早期患者检测 hs-cTnT 阳性率高于 CK 和 CK-MB。结论hs-cTnT 与心肌酶谱中的 CK、CK-MB 相比,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减少 ACS 的误诊和漏诊,是 ACS 早期诊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作者:詹淑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IL-1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乳腺癌患者血清和T细胞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 CD3+ CD4+ IL-17+ T 细胞百分数;ELISA 法测定血清 IL-17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 CA153和 CA125的水平,并分析 IL-17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 CD3+ CD4+ IL-17+ T 细胞百分数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IL-17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IL-17水平与CD3+ CD4+ IL-17+ T 细胞百分数及 CA153水平均呈正相关;血清 IL-17水平与 CA125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L-17水平与乳腺癌有关。

    作者:陈光辉;陈建安;陈慧;曾今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在小儿手足口并发心肌炎的诊断

    目的:研究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T(hs-cTnl)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并发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3例临床确诊的手足口患儿设为 HFMD 组,并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心电图正常组(59例)、心电图异常组(8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婴幼儿67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心肌酶谱、cTnT-hs 的变化情况,并研究心电图异常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心肌酶谱、cTnT-hs 的变化情况。结果HFMD 心电图异常组心肌酶谱、cTnT-hs 血清浓度及异常率与 HFMD 心电图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FMD 心电图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FMD 心电图异常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浓度 CK、CK-MB、cTnT-h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ST、LDH 和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肌损伤为 HFMD 患儿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应以预防为主,对患儿进行心肌酶谱、cT-nT-hs 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志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游离 DNA 动态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游离DNA的动态变化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54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分为轻度17例,中度21例和重度16例,分别采集发病后1、3、7、15 d 脑脊液2 mL,提取游离 DNA,采用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游离 DNA 水平。结果脑出血组中游离 DNA 水平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颅内压异常组高于正常组;颅内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结论脑脊液游离 DNA 水平对于诊断脑出血颅脑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而且有助于监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牛家峰;贾磊;李雪;厉宗祥;李庆;周德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过敏性哮喘和鼻炎患儿的临床免疫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和鼻炎患儿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体外特异性过敏原检测系统对儿童医院门诊患儿进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 lgE(SlgE)抗体和总 lgE 进行检测,对尘螨过敏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免疫治疗组采用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对照组按普通药物抗过敏治疗,治疗6个月、12个月给予临床控制指标评分,同时观察患儿血清中 SIgE 的改变。结果218例过敏患儿吸入性过敏114例(52.4%),食入性过敏101例(46.3%)。98例尘螨过敏患儿占总过敏者和吸入性过敏者的44.95%和85.96%。免疫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脱敏治疗患儿 SIgE 阳性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18例过敏患儿的特异性过敏原检测中尘螨过敏者多;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过敏性哮喘和鼻炎效果显著。

    作者:杭杲;刘春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CCL18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索趋化因子CCL18在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ELISA法对诊断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眼结膜炎的患儿和同期健康体检学生的血清 CCL18水平进行检测,并在临床治疗6个月后重新复检该指标。结合临床相关检查资料,对检测结果采用 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 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眼结膜炎3组患儿的 CCL1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中度和重症患儿两组比较,重症患儿组 CCL18水平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轻、中度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3组患儿的 CCL18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CL18水平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治疗后明显下降,提示 CCL18的检测在过敏性患儿的病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治疗效果的监测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顾猛;丁翠君;陆冬明;高春标;陈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ICU 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本院 ICU 患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中分离出32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情况。结果从检测部位分析,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62.5%),其次为深静脉导管(12.5%)。药敏试验表明,32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天然耐药,但对米诺环素、氯霉素、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仍较敏感,可作为临床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 ICU 患者中的耐药现象非常严重,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多重耐药引起的感染,临床应引起高度关注,及早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汨;廖学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新生儿 ABO 血型正反定型及其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的符合情况及与异型血交叉配血的试验结果,探讨交叉配血试验在婴幼儿输血时的局限性及保证新生儿安全输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95例新生儿血液标本用微柱凝胶卡进行 ABO 血型鉴定,并与异型血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1095例新生儿标本中,弱 A、弱 B 抗原检出率分别为3.99%、17.93%,以弱 B 抗原为主;血型抗体阴性率抗-A 为53.72%,抗-B 为60.70%;与异型血做交叉配血时,主侧未出现预期凝集者占52.87%,弱凝集占33.27%,次侧弱凝集占9.49%。结论新生儿 ABO 抗原抗体成熟度及正反定型符合率均不及成人,依据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进行输血有一定局限性,应高度重视新生儿 ABO 血型的正确性,明确新生儿个体输血策略,以免给新生儿误输 ABO 异型血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其输血安全。

    作者:雷丽明;王华;彭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6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和铁蛋白(Ferritin)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51例肺癌(肺癌组)、10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及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 NSE、CYFRA21-1、CEA、CA125、CA153、Ferritin 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6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细胞肺癌的 NSE 水平高于鳞癌和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鳞癌和腺癌 CYFRA21-1水平高于小细胞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种肿瘤标志物中 NSE 的灵敏度高,为82.8%。6项肿瘤标志物中3项阳性时,肺癌组阳性率较高,假阳性显著降低。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和阳性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有关。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可提高早期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首选 CEA、NSE 和 CYFRA21-1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作者:贺望娇;范柳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兰州地区 HBsAg、HBeAg、HBeAb、HBcAb 与 HBV DNA 的相关分析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sAg、HBeAg、HBeAb、HBcAb 的相关性。方法724例 HBV 感染者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 HBV DNA 载量,运用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 HBsAg、HBeAg、HBeAb、HBcAb 水平。结果兰州地区慢性 HBV 感染者 HBsAg 水平与 HBV DNA 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0.342,P <0.05),HBeAg 水平与 HBV DNA 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0.463,P <0.05),HBeAb 水平与 HBV DNA 载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 =-0.227,P =0.001),HBcAb 水平与HBV DNA 载量变化无相关性(r=-0.062,P =0.366)。结论兰州地区慢性 HBV 感染者 HBV DNA 载量和 HBsAg、HBeAg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提示临床上应把 HBsAg、HBeAg 与 HBV DNA 结合起来观察,能更准确判断患者的传染性程度。

    作者:李彩东;吴斌;陈锡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AFP、AFP-L3、DKK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3种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单独或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PHC 组、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 AFP 水平;采用亲和吸附层析法检测 AFP-L3水平,计算 AFP-L3在 AFP 中比例;采用 ELISA 试剂盒检测血清标本中 DKK1水平。结果单独检测 PHC 患者的3种肿瘤标志物,AFP、AFP-L3、DKK1灵敏度分别为60.9%、76.8%、69.6%,特异度分别为88.7%、91.5%、95.8%。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是91.3%,特异度是87.3%,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FP 、AFP-L3、DKK1的联合检测能提高 PHC 血清学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 PHC 诊断方面比目前大多数传统的组合方法更准确。

    作者:薄维波;秦继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概率。方法选择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 FT3、FT4和 TSH 水平,并选择61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FT3、FT4和 TSH 水平的检测结果平均值分别为5.09 pmol/L、17.32 pmol/L 和2.81 mIU/L。对照组的血清FT3、FT4和 TSH 水平的平均值分别为4.99 pmol/L、17.24 pmol/L 和2.71 mIU/L,糖尿病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86例糖尿病组中共有29例患者 TSH 异常,异常率为33.7%,对照组为14.8%,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患者中,女性的 TSH 异常率为42.1%,高于糖尿病患者中男性的 TSH 异常率(17.2%)。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检测十分有必要,尤其是女性患者,以利于早期筛查和防治。

    作者:马智鸿;武红玉;朱利国;李跃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选择就诊于本院的育龄期PCOS患者69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育龄期妇女69例为对照组。采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胶体金斑点渗滤法检测血清抗双鋣 DNA(ds-DNA)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ANA 和抗 ds-DNA 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 ENA 自身抗体谱中各种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OS 患者中存在血清自身抗体阳性。

    作者:向跃芸;毛安华;谭浩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呼吸道感染纹带棒状杆菌1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2月18日本院急诊接收1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抢救后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自主呼吸微弱。白细胞(WBC)18.6×109/L,中性粒细胞(NEU)79.2%,谷草转氨酶116 U/L,乳酸脱氢酶358 U/L,肌酸激酶797 U/L,肌酸激酶同工酶99 U/L,D-二聚体1.8μg/L,肌钙蛋白307.1 pg/mL,肌红蛋白大于3000 ng/mL,脑钠肽839.7 pg/mL。随即入住心肾内科,2013年12月20日送检痰培养结果为阴性,2013年12月22日起送检痰培养结果培养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此时 WBC 12.2×109/L, NEU 82.6%,谷草转氨酶81 U/L,肌酸激酶348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61 U/L,D-二聚体1.6μg/L,肌钙蛋白24.44 pg/mL,肌红蛋白314.1 ng/mL,脑钠肽555.7 pg/mL。2013年12月24日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12月25日送检痰培养结果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阴沟肠杆菌(ECL)。2013年12月29~31日,共送检4次血培养和3次静脉导管培养,均培养出阴沟肠杆菌(ECL),提示该患者的菌血症是导管相关性感染所致。2014年1月3日上午送痰标本1份,体温38℃,WBC 18.7×109/L,NEU 77.0%,谷草转氨酶,6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28 U/L,肌钙蛋白48.6 pg/mL,肌红蛋白80.9 ng/mL。2014年1月5日培养出纹带棒状杆菌,临床选用利奈唑胺,3 d 后患者体温37.1℃,WBC 10.1×109/L,3次痰培养均无纹带棒状杆菌生长。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情况,2013年12月24日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2013年12月25日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2013年12月26日改用亚胺培南;2014年1月4日选用利奈唑胺。

    作者:杨晓波;周璐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腹股沟疝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关系分析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清楚,而患儿鞘状突未闭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发病原因之一[1]。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手术给患儿带来较多的并发症,如阴囊血肿、输精管损伤、睾丸萎缩等,且术后约4%左右的患儿会出现疝复发[2]。所以寻找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新方向。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能够诱导鞘状突闭合[3]。本研究通过检测腹股沟疝患儿疝囊CGRP 受体及 HGF 受体的密度,旨在探究 CGRP 和 HGF 对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玲;余宗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骨髓涂片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发病率低,艾滋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感染,多数表现发热、肝脾肿大及外周血细胞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早期诊断不易想到该病,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现将本院发现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道如下。

    作者:林小晶;孙寅耀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肝囊肿囊泡液涂片显微镜检出细粒棘球绦虫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因“于广西某医院体检时发现肝脏占位3 d”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肠形及蠕动波,可见腹壁静脉轻度曲张;腹肌软,无压痛,未触及明显肿物,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墨菲征阴性;肝、脾及双肾区无叩痛,肝浊音界正常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约4~5次/分,未闻及气过水音及高调金属音。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因子五项、肿瘤标志物、尿粪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型(BG):O 型、RH 血型鉴定阳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片:右上肺少许结核。CT:肝右后叶良性占位,请结合临床,除外寄生虫感染。肝左外侧叶钙化灶。临床诊断考虑:肝右后叶囊肿,寄生虫性囊肿可能性大,拟行“肝囊肿切除术”。术中取出大小约6 cm×5 cm×4 cm 囊肿,包膜完整,送病理检查和检验科寄生虫学检验。囊肿大小6cm×5cm×4cm,其中见灰白色囊泡多个,小米至鸡蛋大,囊泡内为透明液体,另见灰黄色胶冻样物,周围肝组织棕红棕黄色,见图1。

    作者:谢志雄;林明珠;江先海;徐忠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判断价值

    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进步,目前传统炎症指标之一的 C 反应蛋白检测已经可达0.1 mg/L 以下,被称为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心血管病风险和心血管病死率方面的应用价值已经获得公认[1]。hs-CRP 在冠脉综合征(ACS)时明显升高,并与心肌梗死病死率密切相关。

    作者:操良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几种联合试验检验1例双克隆 IgG-2K 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体会

    M 蛋白是浆细胞或 B 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M)、巨球蛋白血症及恶性淋巴瘤,都是以 M 开头的疾病,故称为“M 蛋白”。本院1例直肠癌术后2年的住院患者,检验科实验室血清及尿液蛋白电泳检查出“M 蛋白”,经过进一步试验终确诊为1例双克隆IgG-2K 轻链,现将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杨辛;范君;吴颖稚;张庆五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1例星形诺卡菌引起肺内感染的病例分析

    诺卡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等自然界中,能引起人类急性或慢性诺卡菌病,临床分离到的诺卡菌主要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可出现肺结核的症状。肺部病灶可转移到皮下组织,形成脓肿、溃疡和多发性瘘管,也可扩散到其他器官,如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1],也可经皮肤伤口或外伤创面侵入,造成感染。近年来,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诺卡菌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将本院1例原发性肺部感染星形诺卡菌病例进行如下分析。

    作者:苑美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尿酸水平观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水平的情况。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5例作为Ⅰ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Ⅱ组,同时随机抽取健康体检人群74例作为Ⅲ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 Hcy、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与Ⅲ组(对照组)比较,Ⅰ组及Ⅱ组患者的Hcy、UA、TC、TG 水平均明显升高,而 HDL-C 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组与Ⅱ组相比,Hcy、UA、TC、TG水平均明显升高,而 HDL-C 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 Hcy 和 UA 水平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658,P <0.05)。结论2型糖尿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Hcy 和 UA 水平显著升高。高 Hcy 和高 UA水平是2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陈端;汪宏良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西北地区524例不孕症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西北地区524例不孕症女性的宫颈标本进行高危型 HPV、衣原体及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分析这3种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在524例不孕症女性患者中,3种病原体的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支原体、高危型 HPV、衣原体。单纯支原体阳性、单纯衣原体阳性和支原体、衣原体双阳性患者中,高危型 HPV 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支原体、衣原体全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孕症女性患者中,高危型 HPV 感染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有一定关系,建议临床上对于这类患者,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除做好支原体、衣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外,同时需进行高危型 HPV 的检测。

    作者:王晓昌;陈俊;侯铁塔;尹俊卿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007~2012年武汉市某企业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华润武钢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鲍曼不动杆菌(ABA)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 API 微生物培养鉴定系统对临床各科送检标本进行 ABA 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通过 WHONET5.6软件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近6年来,本院共分离出 ABA 791株,ABA 在病原菌中的分离率为7.8%。ABA 检出以痰液(80.4%)及咽拭子(10.9%)标本为主,该菌株临床分布比较广泛,重症监护病房(18.8%)、干部病房(17.6%)、呼吸内科(13.3%)和神经外科(12.3%)的患者感染率较高。2007~2012年耐药率小于50%的抗菌药物包括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有升高的趋势,尤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升高为明显。结论ABA 耐药情况较为严重,2007~2012年 ABA 临床分离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有升高的趋势,动态监测该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变迁,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医院内感染,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刘金花;黄文红;吴小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石河子流产孕妇自身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相关检测与孕妇流产的关系。方法利用金标免疫斑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6例流产孕妇及100例健康孕妇血清抗双链 DNA(dsDNA)抗体、抗平滑肌抗体(SMA)、抗核抗体(AN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抗精子抗体(ASAb)、抗卵巢抗体(AoAb)。结果与健康孕妇比较,流产孕妇 EMAb 、ACA、AoAb、ANA、SMA 值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MAb 、ACA、AoAb、ANA、SMA 与孕妇流产相关性高,对于边疆地区孕妇不明原因流产采取明确原因及产前筛查措施尤为重要。

    作者:张晔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上海市奉贤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型别分布特征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基因亚型分布情况,为预防 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 PCR 联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来本院初次进行 HPV 检查的18194例妇女 HPV 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194例样本中阳性例数为2986例,总感染率为16.41%,其中21种基因型全部检出,单一 HPV 病毒感染2714例,2种 HPV 病毒感染148例,占总感染例数的4.96%,3种及以上 HPV 病毒感染124例。住院患者阳性率为12.76%,门诊患者阳性率为16.88%。HPV 感染高危型多于低危型,检出数约为低危型的7.5倍。高危型HPV 感染中,以16、52、58型感染多;低危型 HPV 感染中以81型感染多,其次为6、11型。结论奉贤区 HPV 流行整体符合亚洲人群分布规律,又有独特的地域特征。感染年龄高峰在51~65岁,高危型感染高于低危型感染,主要为单基因型感染。

    作者:李晓娇;卢晓佳;张群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方法在人群筛查中的比较及应用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方法在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胶体金快速试验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检测 HCV-RNA 病毒载量。结果(1)539份样本中,其中266例抗体阴性,263例抗体阳性。(2)在67例 HCV-RNA 病毒载量小于103 IU/mL 组中,ELISA 法检测 HCV 抗体阳性有60例,胶体金快速试验法检测抗体阳性有30例。208例 HCV-RNA 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103 IU/mL 组中,ELISA 法检测的抗体阳性有199例,胶体金快速法检测阳性的有181例,另外有6例两种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患者 RNA 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103 IU/mL。(3)对208例 HCV-RNA 病毒载量大于或等于103 IU/mL 样本分成4个组。GGT、ALT 及 AST 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ALB 及 S/CO 值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人群筛查中为了减少漏诊率,尽早诊断丙型肝炎,要联合运用以上各实验室检测方法,综合分析。

    作者:朱红艳;毕胜;杨曦;李峥;徐永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研究及对策

    目的:探讨临床常规血小板(PLT)计数不准确的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方法收集PLT计数异常标本180例,分为4组,分别为低值 PLT 组(PLT≤20×109/L)72例,小红细胞组54例,大 PLT 组33例,PLT 聚集组21例,分别采用光学法(PLT-O)、阻抗法(PLT-I)、手工镜检法(PLT-M)3种方法同时计数 PLT,用配对 t 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低值 PLT 组、小红细胞组、大 PLT 组光学法与 PLT 计数 PLT-M 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PLT-I 法与 PLT-M 法 PLT 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LT 聚集组的标本,PLT-I 法和 PLT-O 法计数结果比较,PLT-O 法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结论PLT-I法 PLT 计数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小红细胞干扰导致计数偏高,大 PLT 漏检导致 PLT 结果偏低,PLT 聚集等,当 PLT 计数结果异常时应根据复检规则复检,采用手工 PLT-M 法或者 PLT-O 法纠正,必要时重新采血测定。

    作者:华江;潘扬;马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抗核抗体核型检测与特异性抗核抗体谱检测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核型与特异性抗核抗体谱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检验科检测的974例抗核抗体结果,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核型,用条带酶免分析法(LIA)检测特异性抗核抗体谱,分析199例 IIF 与 LIA 同时阳性的结果,比较抗核抗体核型与特异性抗核抗体谱的相关性。结果974例标本中 IIF 阳性249例(阳性率25.6%),LIA 阳性237例(阳性率24.3%),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IF 与 LIA 单项或两项阳性287例(29.5%),高于IIF 或 LIA 单项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9例 IIF 阳性中 LIA 阳性199例(79.9%),725例 IIF 阴性中 LIA阴性687例(94.8%)。核颗粒型多见抗 Ro-52抗体,胞浆颗粒型多见抗线粒体 M2抗体,核均质型以抗 dsDNA 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多见,着丝点型多见抗着丝点抗体,核仁型多见抗 PM-Scl 抗体。结论IIF-ANA 与 LIA-ANA 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也有一定差异,两者联合检测能降低漏检率,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金菊;牟晓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孝感市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

    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中国城乡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对象是农民群众和城市普通居民,其中乡镇卫生院更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中枢环节,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就医首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据2001~2009年卫生统计年鉴报告,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有农村乡镇卫生院49694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所[2]。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着城乡底层居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危[3]。检验科作为这些基层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的技术水平、检验质量、服务质量与这些医院的医疗质量密切相关[4]。本文对本辖区所属13所基层医院(11所乡镇卫生院及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这些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作者:刘曙平;周伟;丁雪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基层中医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临床输血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历史久远。从学科分类来看,中医与输血似乎很难找到密切联系,但深入到基础医学的病理生理学进行研究分析,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1]。近年来,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院为了加快发展,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相结合的原则,因此临床上治疗用血和抢救用血也日益增多,输血已成为中医院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基层中医院由于起步晚等各方面的原因,输血工作发展缓慢,很多环节上存在漏洞甚至违反操作规程,给临床输血安全埋下隐患[2]。如何加强输血质量管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刘娟;张洪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多渠道网络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检验医学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是应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学科[1]。当前,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诊断方法和仪器设备已经逐步替代了传统检验人员的手工方法。在临床血液学检验中出现的较先进的诊断方法如荧光原位杂交、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大大地提高了血液疾病检测的准确率,但常见血液病的骨髓象和血象白细胞形态学检查仍在本门学科里占据主要地位,甚至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形态学检查仍然是本学科教学中为重要的内容。由于检验专业学生在本科教学中的课程设计问题,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面临着实验课学时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空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缺乏临床诊断能力。

    作者:张晓丽;潘静;司维柯;杨忠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基于工作过程的《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重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本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省级重点骨干专业,在长期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2],构建以临床检验岗位作业流程、项目检验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块课程结构,将《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与项目检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建军;曹薇;张立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统计资料类型

    统计资料共有三种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按变量值性质可将统计资料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定量资料又称计量资料,指通过度量衡的方法,测量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的量的大小,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资料,其特点为具有度量衡单位、多为连续性资料、可通过测量得到,如身高、红细胞计数、某一物质在人体内的浓度等有一定单位的资料。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罗氏 Cobas e601与雅培 Architect i2000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

    目的:比较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仪Cobas e601与雅培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仪Architect i2000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方法选取在雅培 i2000检测仪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为有反应性,且定量结果小于250 IU/mL 的标本,同时在罗氏 e601进行检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间的差别,并进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测46份临床标本,剔除1份两台仪器上检测结果反应性不符的标本外,其余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雅培检测值为0.05~1.00 IU/mL 的15份,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17.49X +0.843,相关系数 r=0.979;1.1~10.00 IU/mL 的15份,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15.72X +21.06,相关系数 r=0.952;11~250 IU/mL 的15份,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29.17X -129,相关系数 r=1.000。结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可以通过公式进行相互换算。

    作者:孙彬;李康;吴纯;郭奉洁;白光亮;董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脐带血库启用新冷冻贮存袋的验证研究

    目的:新型号的脐带血冷冻贮存袋启用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以验证贮存袋能否达到脐带血冷冻贮存的使用要求。方法抽取28个新型号冷冻贮存袋,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将脐带血细胞冷冻保存和溶解复温,然后检测贮存袋的物理完整性及袋内脐带血细胞的各项质量指标,项目包括有核细胞活率、细胞回收率、CD34阳性细胞、干细胞集落培养、无菌测试以及验证贮存袋的大装载容量。结果28个测试的贮存袋,均通过了完整性测试,所保存的细胞各项检测指标符合使用要求。结论新型贮存袋性能效果与原来的基本一致,并确认50 mL 规格贮存袋装载50 mL 液体、250 mL 贮存袋装载80 mL 液体是安全的。

    作者:陈劲松;吴洁莹;陆琰;谢闺娥;许遵鹏;李焱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自剪切重组麦芽糖结合蛋白-人鼻病毒3C 蛋白酶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一种可以自剪切的重组的麦芽糖结合蛋白-人鼻病毒3C蛋白酶融合蛋白酶,获得一种可溶性好、酶切特异性强,且在低温下仍保持酶活性的新型基因工程工具酶。方法将编码人鼻病毒3C 蛋白酶的遗传微粒克隆入表达载体 pRSF-duet,转化大肠杆菌 BL21(DE3),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得到人鼻病毒3C 蛋白酶。通过自身体内酶切实验进行活性检测。结果人鼻病毒3C 蛋白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得到了高效的表达,并可特异性识别及剪切人鼻病毒3C蛋白酶酶切位点。结论获得了新型的基因工程工具酶。

    作者:董哲君;赵海舰;许小毛;方保民;郭健;肖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TC-1、CyclinD1、β-catenin 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相关基因1(TC-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β-链蛋白(β-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其与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调控的相关性,为研究 TC-1在NSCLC 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TC-1、CyclinD1、β-catenin 蛋白在48例 NSCLC 中的表达,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TC-1、CyclinD1、β-catenin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其中 TC-1在 NSCLC 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 TNM 分期有关;β-catenin 在 NSCLC 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结论NSCLC 患者中 TC-1、CyclinD1和β-catenin 蛋白的表达均为上调趋势,其可能在肺癌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C-1可能参与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这些都为 NSCLC 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罗建奎;邢时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淋球菌耐药性分析及相关耐药基因检测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淋球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57株淋球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PCR 法扩增相关耐药基因,PCR 产物测序结果在 GenBank 中用 blastn 进行核酸序列同源性搜索。结果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0.0%、8.8%、7.0%、61.4%、100.0%,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和质粒介导的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阳性率分别为35.1%、56.1%。耐药基因突变率均在80%以上。结论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可以作为佛山地区治疗淋球菌的首选药物。淋球菌耐药机制较复杂,应加强对相关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陈桂山;林超萍;张秀明;孙各琴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控界限设定的讨论

    目的:讨论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统计质量控制程序中质控图控制界限的设定问题。方法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血清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3个项目每月质控数据作正态性检验并与累积数作比较。结果30组数据中有18个正态性检验不符合,30组均数 t 检验有2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短期内计算出的均数和标准差不能直接应用为质控图的控制限。结论临床实验室定量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图控制限的设定应当按照 CLSI 的 C24-A3文件指导,使用稳定时期大量质控数据得到的标准差估计值或6个月累积值作为新批号的标准差,并定期评估。

    作者:冯志刚;刘肖瑛;林佩娜;黄明兰;徐名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乙型病毒肝炎实验室诊断的分析和研究进展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以肝脏急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改变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全球感染超过3亿人,中国也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 是一个引起重症肝炎和肝癌的常见诱因。HBV 的实验室诊断领域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和应用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提供了确切的依据。除了传统的血清学标志物(HBV-M)、前 S1抗原(PreS1-Ag)、前 S2抗原(PreS2-Ag)的检测还有核酸标志物 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 DNA(即 cccDNA)以及 HBV 基因的分型和突变耐药的诊断。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HBV的 X 基因的产物 X 蛋白 HBxAg 在肝癌(HCC)的风险预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各项指标相互结合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预后的检测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邵君(综述);王伟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革兰阴性杆菌中应激反应机制对细菌耐药调控的研究进展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不断升高,并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从基因层面揭示了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新特点,对致病性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靶点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被认知的有九种机制[1]:β-内酰胺酶的产生、外排泵的激活、opr 孔蛋白的缺失、青霉素结合蛋白结构的改变、抗菌药物修饰酶的产生、位点突变、核糖体的突变或修饰、代谢旁路机制以及脂多糖的突变等。虽然许多研究报道已经从基因乃至晶体结构方面研究了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特点,但多数医院甚至许多大型医疗机构进行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甚好,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依然严峻。因此,单从分子层面研究细菌的耐药性显然不够。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难以消除,在应用分子靶点对抗耐药菌株的同时可以通过发现影响细菌耐药性的其他机制去寻求更为有效稳定的治疗方式。根据新的研究报道[2],细菌对外部不利环境产生的保护性应激机制会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产生显著影响,这为临床上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据研究者所知,目前国内对革兰阴性杆菌的保护性应激机制的研究报道甚少,因此,革兰阴性杆菌中的保护性应激机制对菌株耐药性产生的影响是首次进行综述。

    作者:周丽芳(综述);赵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脓毒症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诱发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现已成为危重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人们发现与脓毒症有关的标志物达178种,其中多数的标志物是炎症过程的中间产物,部分标志物是导致脓毒症的促炎因子。虽然尚未发现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的适用于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中许多标志物对脓毒症的预后判断却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可以预测器官功能障碍的进展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和评估治疗效果,而且有利于防止脓毒症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和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近几年来与脓毒症关系较为密切的部分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刘涛;陈洪卫;梁冬雨(综述);侯彦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血清学和临床表现多样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失调导致 SLE 患者大量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产生,过量的补体活化以及隐匿的组织炎症,从而导致一组多器官受累的临床综合征。生物标志物可用来反映 SLE 的发病机制,并用于 SLE 的诊断、监测、分层和预测个人对治疗的反应。长期以来,抗 dsDNA 抗体、补体活性和免疫复合物等免疫学指标是 SLE 疾病活动性的经典标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大量新的 SLE 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出现。本文从表观遗传学、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T 细胞等方面对 SLE 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作一综述。

    作者:常文静(综述);蔡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新型标志物循环 microRNAs 的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CAD)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很常见的健康问题。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高居第一位[1]。快速、准确的诊断AMI 对它的治疗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在过去20年中,AMI的生物标志物的发展在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心肌肌钙蛋白是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诊断 AMI的生物标志物。近年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 MicroR-NAs(miRNAs)能够在入院时就能可靠地排除或诊断 AMI 患者[2]。在过去的几年发现组织中 miRNAs 表达水平与心脏病有关,miRNAs 在血清、血浆、尿液以稳定的形式存在,不受RNase 的干扰。在 AM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心脏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和心肌病患者中已发现了循环的 miRNAs 的浓度变化[3-6]。

    作者:杨立顺(综述);沈兴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TNF-α及其拮抗剂在血液病中的应用及新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TNF-α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分泌型的 TNF-α(S-TNF-α),现已证实 S-TNF-α参与全身炎症反应;另一种是跨模型 TNF-α(TM-TNF-α),是 S-TNF-α的前体,其作用广泛,不仅可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点[1],现正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张越铭(综述);鲍依稀(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