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娇;卢晓佳;张群峰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清楚,而患儿鞘状突未闭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发病原因之一[1]。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手术给患儿带来较多的并发症,如阴囊血肿、输精管损伤、睾丸萎缩等,且术后约4%左右的患儿会出现疝复发[2]。所以寻找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新方向。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能够诱导鞘状突闭合[3]。本研究通过检测腹股沟疝患儿疝囊CGRP 受体及 HGF 受体的密度,旨在探究 CGRP 和 HGF 对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玲;余宗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诺卡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等自然界中,能引起人类急性或慢性诺卡菌病,临床分离到的诺卡菌主要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星形诺卡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可出现肺结核的症状。肺部病灶可转移到皮下组织,形成脓肿、溃疡和多发性瘘管,也可扩散到其他器官,如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1],也可经皮肤伤口或外伤创面侵入,造成感染。近年来,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诺卡菌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将本院1例原发性肺部感染星形诺卡菌病例进行如下分析。
作者:苑美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评价梅毒甲苯胺红试验(TRUST)法、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梅毒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从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1118例疑似梅毒患者的标本分别进行 TRUST 法、TPPA 法和 ELISA 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结果1118例疑似梅毒患者标本,TRUST 法检测筛出阳性标本166例,阳性检出率14.85%。TPPA 法检测筛出阳性标本252例,阳性检出率22.54%。ELISA 法检测筛出阳性标本263例,阳性检出率23.52%。结论3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所得到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P-PA 法和 ELISA 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TRUST 法。
作者:余晓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以肝脏急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改变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全球感染超过3亿人,中国也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 是一个引起重症肝炎和肝癌的常见诱因。HBV 的实验室诊断领域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和应用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提供了确切的依据。除了传统的血清学标志物(HBV-M)、前 S1抗原(PreS1-Ag)、前 S2抗原(PreS2-Ag)的检测还有核酸标志物 HBV DNA,共价闭合环状 DNA(即 cccDNA)以及 HBV 基因的分型和突变耐药的诊断。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HBV的 X 基因的产物 X 蛋白 HBxAg 在肝癌(HCC)的风险预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各项指标相互结合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预后的检测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邵君(综述);王伟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髓鞘碱性蛋白(MBP )联合检测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 GFAP、MBP 浓度,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q 检验分析脑挫裂伤患者与健康人群间的差异。结果血清 GFAP、MBP 浓度,轻、重型颅脑损伤组与健康对照组3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轻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重型颅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血清 GFAP、MBP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损伤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血清 GFAP、MBP 水平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及评估损伤程度的辅助指标。
作者:李庆禄;李宁;王文智;李伟;李光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体、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A1酸性糖蛋白(AAG)和红细胞沉降率(ESR)五个检测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 RA 患者(RA 组)、110例非 RA 患者(非 RA 疾病组)和40例健康体检合格者(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抗 CCP 抗体浓度,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RF、hs-CRP 和 AAG 的浓度,用 Vesmatic 30全自动动态血沉仪检测 ESR。结果RA 组抗 CCP 与 RF 血清水平明显高于非 RA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A 组和非 RA 疾病组 hs-CRP、AAG、ESR 血清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 CCP 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86.6%,95.3%),五项检测指标联合检测特异度高,达到99.1%,阳性预测值达到97.5%,平行试验灵敏度显著提高到93.3%,阴性预测值为94.2%。结论抗 CCP 抗体在 RA 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利于 RA 的早期诊断;五项检测指标系列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对 RA 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白海燕;梁贤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48例,记录患儿的 PCT、hs-CRP 及血培养等资料,并与同期48例非败血症新生儿的血清 PCT 和 hs-CRP 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败血症患儿血清PCT(93.75%)、hs-CRP(10.42%)明显高于非败血症患儿血清 PCT(79.17%)、hs-CRP(50%),两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CT 和 hs-CRP 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有显著改变,血清 PCT 和 hs-CRP 的联合测定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且 PCT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 hs-CRP 高,两者的联合检测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依据。
作者:段宝生;赵娜;梁超;王艳海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Sysmex CS5100与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连续30 d 进行质控品凝血四项检测,分析日间精密度;收集150例不同浓度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凝血四项在两台仪器的日间质控变异系数均小于5%;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 t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台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大偏倚均小于1/2CLIA′88对应项目值。结论Sysmex CS5100与 Sysmex CA1500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作者:何新发;李燕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检测因胸痛就诊患者198例,其中急性心梗(AMI)患者10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93例,健康体检者83例,均检测了 hs-cTn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确诊为 AMI 患者的 hs-cTnT、CK、CK-MB 阳性率分别为88.6%、48.6%、71.4%,均高于 UA 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且 AMI 早期患者检测 hs-cTnT 阳性率高于 CK 和 CK-MB。结论hs-cTnT 与心肌酶谱中的 CK、CK-MB 相比,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减少 ACS 的误诊和漏诊,是 ACS 早期诊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作者:詹淑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脓毒症是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诱发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现已成为危重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人们发现与脓毒症有关的标志物达178种,其中多数的标志物是炎症过程的中间产物,部分标志物是导致脓毒症的促炎因子。虽然尚未发现一种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的适用于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中许多标志物对脓毒症的预后判断却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可以预测器官功能障碍的进展情况,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和评估治疗效果,而且有利于防止脓毒症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和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近几年来与脓毒症关系较为密切的部分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刘涛;陈洪卫;梁冬雨(综述);侯彦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重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本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省级重点骨干专业,在长期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临床检验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2],构建以临床检验岗位作业流程、项目检验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块课程结构,将《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与项目检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建军;曹薇;张立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相关基因1(TC-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β-链蛋白(β-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其与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调控的相关性,为研究 TC-1在NSCLC 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TC-1、CyclinD1、β-catenin 蛋白在48例 NSCLC 中的表达,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TC-1、CyclinD1、β-catenin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其中 TC-1在 NSCLC 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 TNM 分期有关;β-catenin 在 NSCLC 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结论NSCLC 患者中 TC-1、CyclinD1和β-catenin 蛋白的表达均为上调趋势,其可能在肺癌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C-1可能参与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这些都为 NSCLC 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罗建奎;邢时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乳腺癌患者血清和T细胞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 CD3+ CD4+ IL-17+ T 细胞百分数;ELISA 法测定血清 IL-17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 CA153和 CA125的水平,并分析 IL-17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 CD3+ CD4+ IL-17+ T 细胞百分数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IL-17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IL-17水平与CD3+ CD4+ IL-17+ T 细胞百分数及 CA153水平均呈正相关;血清 IL-17水平与 CA125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L-17水平与乳腺癌有关。
作者:陈光辉;陈建安;陈慧;曾今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基于Trinder反应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干扰。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 EP7-A 干扰实验程序及评判标准,考察还原型 GSH 对基于 Trinder 反应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酐(Cr)、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GSH 浓度在5μmol/L 时对 TG、TC 无干扰,在10μmol/L 时对 TC 无干扰,其他浓度时对 TG、TC 都有显著负干扰,而 GSH 各浓度对 Cr、UA、HDL-C 都有显著负干扰。结论还原型 GSH 对基于 Trinder 反应的项目有负干扰,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沈东华;张敏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测定替加环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本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采用 MTS 法检测替加环素 MIC 值,折点采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公布的判定标准。结果6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极高的耐药率,替加环素的灵敏度为80.3%,中介率为19.7%,无耐药菌株。MIC90为3μg/mL,而 MIC50为2μg/mL。结论替加环素对于本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周道红;彭云;蔡信永;刘益鹏;黎敏;王艺;鲁卫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讨论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统计质量控制程序中质控图控制界限的设定问题。方法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血清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3个项目每月质控数据作正态性检验并与累积数作比较。结果30组数据中有18个正态性检验不符合,30组均数 t 检验有2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因此短期内计算出的均数和标准差不能直接应用为质控图的控制限。结论临床实验室定量检测室内质量控制图控制限的设定应当按照 CLSI 的 C24-A3文件指导,使用稳定时期大量质控数据得到的标准差估计值或6个月累积值作为新批号的标准差,并定期评估。
作者:冯志刚;刘肖瑛;林佩娜;黄明兰;徐名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临床输血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历史久远。从学科分类来看,中医与输血似乎很难找到密切联系,但深入到基础医学的病理生理学进行研究分析,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1]。近年来,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院为了加快发展,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相结合的原则,因此临床上治疗用血和抢救用血也日益增多,输血已成为中医院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基层中医院由于起步晚等各方面的原因,输血工作发展缓慢,很多环节上存在漏洞甚至违反操作规程,给临床输血安全埋下隐患[2]。如何加强输血质量管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刘娟;张洪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进步,目前传统炎症指标之一的 C 反应蛋白检测已经可达0.1 mg/L 以下,被称为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心血管病风险和心血管病死率方面的应用价值已经获得公认[1]。hs-CRP 在冠脉综合征(ACS)时明显升高,并与心肌梗死病死率密切相关。
作者:操良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从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使用 VITEK2-compact 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045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627株,占60.0%;非发酵菌402株,占38.5%。分离前4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7.7%)、铜绿假单胞菌(20.2%)、肺炎克雷伯菌(14.5%)、鲍曼不动杆菌(6.5%)。53.3%的大肠埃希菌和29.6%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于3.0%。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低于30.0%。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作为临床治疗产 ESBLs 细菌和非发酵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经验性治疗方案。
作者:江艳;何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发病率低,艾滋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感染,多数表现发热、肝脾肿大及外周血细胞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早期诊断不易想到该病,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现将本院发现的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道如下。
作者:林小晶;孙寅耀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