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黄玉娜;王玉丰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 替罗非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摘要: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前、后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评价替罗非班对ACS炎症的抑制效果.方法 将87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43例)和替罗非班组(44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治疗;替罗非班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静脉输注.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抽血采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替罗非班组、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抗血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进一步减轻免疫炎症反应.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神经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探讨其与胶质瘤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86例神经胶质瘤患者作为胶质瘤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胶质瘤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中CD3+CD4+、CD3+CD8+、CD4+/CD8+、CD3+HLA-DR+、CD3+T淋巴细胞,CD3-CD19+B淋巴细胞,CD3-CD16+56+自然杀伤细胞(NK)及CD4+CD25+Treg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胶质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3+HLA-DR+及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与低级别组比较,高级别组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上述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胶质瘤患者外周血CD3-CD19+B淋巴细胞、CD3-CD16+56+NK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4+CD25+Treg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与低级别组比较,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外周血CD3-CD16+56+NK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4+CD25+Treg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CD4+CD25+Treg水平的升高与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马学华;张萱;滕雷;关秀茹;崔兰英;韩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原地区常见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测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常见肠杆菌的耐药性以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耐药率.方法 收集高原地区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93株肠杆菌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1年标准进行判读,质控菌为ATCC25922大肠埃希菌,ESBL阳性株为ATCC700603肺炎克雷伯菌.结果 293株肠杆菌中有137株产ESBL,其中,大肠埃希菌76株,肺炎克雷伯菌21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二者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黄胺甲噁唑耐药率的差异明显,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强力霉素的耐药率无显著差异.ESBL菌株对头孢他啶的体外敏感率为14.90%.结论 肠杆菌产ESBL菌株以大肠埃希菌多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代金宴;冯东方;石泉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C-erbB-2基因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C-erbB-2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癌基因之一,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家族成员,其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85 000的跨膜糖蛋白与EGFR相似,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与配体结合后激活蛋白激酶活性,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1].C-erbB-2作为一种细胞来源的原癌基因,正常情况下处于非激活状态,当受到体内、外某些因素作用时被激活,其结构改变、扩增或过表达会促进细胞有丝分裂、DNA合成增加,使某些不正常细胞的独立生长能力失控,加快细胞增殖,导致细胞生长异常,从而转化为肿瘤细胞[2].研究表明,肿瘤患者C-erbB-2基因扩增或过度表达与肿瘤转移、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预后相关.本文就C-erbB-2基因在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侯振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766例抗肠道病毒71型IgM抗体检测的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黄石地区婴幼儿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黄石市中心医院1 766例患儿手指末梢血,利用免疫层析技术采用捕获法检测抗EV71-IgM抗体.结果共检出抗EV71-IgM抗体364例(20.61%),手足口病、皮疹、扁桃体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疱疹性咽炎、支气管炎患儿的抗EV71-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18%、33.70%、15.56%、15.38%、14.08%、13.94%、2.5%、2.44%.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手足口病和发热为主.结论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对疑诊EV71感染的患儿进行抗EV71-IgM抗体检测.

    作者:林传俊;左芳;汪宏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VITET2Compact AST-GP67药敏卡检测葡萄球菌耐药的应用评价

    目的 了解VITEK 2 Compact AST-GP67药敏卡检测葡萄球菌耐药的可靠性.方法 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130株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情况,双纸片扩散法(K-B)检测葡萄球菌中红霉素诱导的克林霉素耐药(即D试验)情况,将其结果与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的检测结果(仪器法)进行比对,同时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130株葡萄球菌进行多种抗菌药的耐药性检测.结果仪器法、纸片法检测对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70.89%和69.62%,对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6.27%和86.27%.仪器法、K-B法对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检出率分别为15.38%和16.1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EK 2 Compact AST-GP67药敏卡能准确、快速检测多种抗菌药耐药性的方法,对MRS,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判定结果准确可靠,适应大中型医院的临床需求.

    作者:林晓晖;陈慧谊;郭仲辉;陈冬雅;黎毓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6δ质量管理方法在临床实验室制定校准周期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六西格玛(6δ)质量管理方法制定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 校准周期.方法 收集该科2010年度临床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按允许总误差(TEa)标准,计算变异系数(CV)、偏倚、总分析性能δ值和不精密度δ值.总分析性能δ≥6(A组)校准周期定为:>30 d;总分析性能δ<6且不精密度δ≥6(B组)校准周期定为:30 d;不精密度δ<6(C组)在生化分析仪校准后,距校准时间0、2、4、6、8、10、12、24 h时分别测定2种浓度水平的质控血清各1次,其后每24 h测定1次,总计测定30 d,计算累积不精密度δ值,以累积不精密度δ<6为判断标准,确定被检生化项目的 长校准周期.严格按校准周期执行校准,1年后,收集该科2011年度临床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2011年校准周期在30 d以内所有项目的 CV、偏倚、TE与2010年度进行比较.结果该科共有25个生化检验项目,校准周期大于30 d的有13个,占52%;校准周期在30 d内的有12个(含1个校准周期为30 d),占48%.2011年校准周期在30 d以内所有项目的 CV、偏倚、TE与2010年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δ 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的一项有效管理模式,可用于校准周期的制定.

    作者:邓庆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155例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血常规,记录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并计算手术前、后VCS的变化幅度(△VCS),然后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与中性粒细胞△VCS(△NEV、△NEC、△NES)参数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86、0.66、0.70,P<0.05),且6 h的肌钙蛋白I(TnI)浓度与1 h的中性粒细胞△NEV、△NEC、△NES参数间也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74、0.67、0.69,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与NE、TnI浓度明显相关,有助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

    作者:陈彤;吴俊渊;万洋洋;仲崇俊;许一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CHF).方法 选择144例不同心功能级别的CHF患者作为CHF组,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并分离上述患者血清,用NEPHSTAR PLUS三通道特定蛋白分析仪及hsCRP试剂盒检测hsCRP浓度,ADVIA12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LDL-C浓度;患者在入院24~72 h内用Philips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血清LDL-C和hsCRP均高于对照组,LEVF值明显下降(P<0.05).而在CHF各亚组中,LDL-C和hsCRP浓度均随心功能级别的增加而升高,LEVF值降低,且这种差异随心功能级别的增加而加大(P<0.05).CHF患者血清LDL-C浓度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hsCRP的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LDL-C和hsCRP的定量检测有助于CHF患者的危险分级.

    作者:崔红美;黄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临床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作为检验医学的主干专业课,除了强调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外,临床实际应用能力更是本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1].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化和补充,是培养学生临床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实验教学受到固定模式的束缚,实验课被视为理论课的补充,其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与临床严重脱节的问题,学生有很强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基本的临床应用能力.本教研室在综合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临床能力,为其能够胜任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工作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总结了本教研室在该课程实验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张晓丽;潘静;司维柯;杨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危重症患者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研究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危重症患者的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评价其对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91例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每隔2 d进行一次GM动态监测,同时进行痰培养及痰涂片的真菌检查,参照不同的吸光度指数(AI),对GM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用药前、后GM的变化.结果当AI≥0.5,GM检测敏感性为92.68%(76/82);当AI<0.5,GM检测特异性为100.00%(309/309).抗真菌治疗后,血清GM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动态检测GM对危重症患者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徐杰伟;李启欣;何艳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假性减少3例

    1 一般资料患者1,男,74岁,普外科手术患者;患者2,男,48岁,保健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患者3,男,71岁,呼吸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主要仪器及试剂包括:日本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Olympus显微镜,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K2抗凝管;自制血小板稀释液(尿素10 g+枸橼酸钠0.5 g+40%甲醛0.1 mL,加H2O至100 mL过滤),2~8 ℃冰箱保存;瑞氏-姬姆萨染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自制.

    作者:易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两种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及其可能用途.方法 采用2种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院500份血清进行检测,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美国美德声科学技术公司)作为考核试剂,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意大利DiaPro公司)作为参比试剂.检测结果均根据待测样品信号/临界阈值(S/CO)值来判断.结果考核试剂和参比试剂的阳性符合率为95.56%,阴性符合率为100.00%,总符合率为99.56%.Kappa统计量分析,结果显示Kappa值为0.988(P<0.001).考核试剂的敏感性为97.92%,特异性为100%.ROC下面积达0.978.结论 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美国美德声科学技术公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李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淋病奈瑟球菌四种检测法对比及应用

    目的 比较4种淋病奈瑟球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情况,为临床的初筛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泌尿科患者尿液和妇科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及尿液,采集的标本中,已知泌尿系统淋病奈瑟球菌感染35例,疑诊淋病奈瑟球菌感染35例.分别采用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快速抗原检测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标本中淋病奈瑟球菌.结果已知泌尿系统淋病奈瑟球菌感染患者采用培养法和直接涂片法检测均无淋病奈瑟球菌假阳性出现,快速抗原检测法的假阳性率为5.71%(2/35),PCR法的假阳性率为2.86%(1/35).培养法、PCR法、直接涂片法及快速抗原检测法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8%、1.03%、1.45%及2.06%,灵敏度分别为68.81%、88.74%、86.28%及84.35%,培养法的变异系数及灵敏度分别与其余3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法的特异性好(100%),直接涂片法和PCR法次之(97.6%),快速抗原检测法低,为94.2%.疑诊淋病奈瑟球菌感染患者采用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的阳性率与快速抗原检测法、PCR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病奈瑟球菌快速抗原检测法和涂片法可作为诊断淋病患者的筛查方法,培养法可用于需要进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的患者,PCR 检测法可作为慢性淋病检测的首选方法.

    作者:马希祥;马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上海市监狱总医院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共3 768份,分别进行PCR、纸片扩散抗菌试验、琼脂稀释法检测.结果采用一般细菌培养分离鉴定与荧光PCR检测均检出10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2.7%.采用纸片扩散抗菌试验检测,检出57株MRSA阳性;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检出58株MRSA阳性.采用荧光PCR检测,有58株MecA基因扩增呈阳性.结论 荧光PCR检测具有快速、简易、稳定、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特点,可用于MRSA的快速鉴定.

    作者:瞿伟华;陈碧英;郎立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Graves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在Graves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其临床诊断将其分为Graves病组(n=105)、桥本病组(n=66)、甲亢型亚甲炎组(n=29);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59).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TRAb和 TPOAb 水平,并对其中46例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和 TPOAb进行动态监测.结果与桥本病组比较,Graves病组患者血清TRAb水平及阳性率较高(P<0.05),而其TPOAb水平及阳性率较低(P<0.05).治疗有效的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水平随症状的缓解而逐渐下降.血清TPOAb水平与治疗有效与否关系不大.结论 TRAb和 TPOAb检测在Graves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TRAb的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

    作者:左向华;金欣;于农;尹秀云;宋世平;张伟;田曙光;孙士欣;曾利军;陈建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Kappa统计量对不同梅毒抗体检测方法一致性的评估

    目的 评价不同方法、不同试剂对样本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方法 将18份5个批号已知不同梅毒浓度的质控样本发放至黄石地区二级及以上级18家医疗单位的检验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90份血液样本中梅毒抗体的含量,统计回报的检测结果,采用能力比对检验(PT)评分方案和Kappa统计量评价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ELISA和RPR法比较,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47,检测结果只有40%的一致性,PT评价为不合格.不同实验室用同种检测方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932和0.864,符合率高,PT评价全部合格.结论 采用Kappa统计量评价不同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具有准确、直观的特点;ELISA可用于临床梅毒的批量检测,RPR多用于粗筛.

    作者:向环英;李仲娟;马增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住院患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及其耐药性的分析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非发酵菌1 431株,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72株(12.0%).2009、2010、2011年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当年检出非发酵菌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3.2%(47/357)、8.6%(45/521)及14.5%(80/55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液,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及呼吸科,占分离总数的90.1%(155/17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黄胺甲噁唑、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小于25%;而对检测的其他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氨曲南等,耐药率则较高,均大于50%.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以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和呼吸科患儿为主,且耐药性较严重.

    作者:王运中;陶云珍;吾金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MET4和C-28抗体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MET蛋白表达的对比研究

    目的 评价MET4和C-28抗体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MET蛋白表达的效能.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卵巢转移性腺癌和正常卵巢组织芯片中MET蛋白表达的情况,采用Nuance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对组织芯片的免疫染色进行分析.结果 MET4和C-28蛋白阳性染色部位均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MET4蛋白的阳性总检出率为64.2%(111/173),高于C-28[50.2%(87/173)](P<0.05),且MET4蛋白在卵巢原发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转移性腺癌(P<0.05).MET4和C-28蛋白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关系.MET4蛋白在细胞质、C-28蛋白在细胞膜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结论 与C-28蛋白比较,MET4蛋白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检出率,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郭振英;黄嫣;彭韬;李芸茜;曹伯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染色体分散仪在中期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染色体分散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中期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采集外周静脉血制备细胞悬液,在Maxchrome染色体分散仪上分别设置几组不同的温度(20 ℃~30 ℃)和湿度(20%~70%),然后在染色体分散仪中分散染色体,并对制备的染色体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染色体的分散程度,其中相对湿度是染色体分散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存在一个阈值,当相对湿度和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染色体的分散程度反而降低.将Maxchrome染色体分散仪温度设为25 ℃,湿度设为50%时,染色分散效果好.结论 染色体分散仪在不同实验室可以采用完全相同的参数,制备出高质量的染色体,提高染色体分析的准确性.

    作者:谢志威;张晶;李卫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分析

    目的 探讨通过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术中、术后出血量,异体输血量,术后HCT及血红蛋白,应用Gross方程计算红细胞的容量,并进一步计算围术期隐性失血量.结果患者平均身高1.63 m;平均体质量60.54 kg;术中出血量为45~100 mL,平均63.83 mL;术中无一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术后第1~4天36例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下降(<80 g/L)而接受输血,平均输血量200 mL.189例患者术前平均HCT为36.66,术后为28.67,变化值为7.99;术前血红蛋白为102.53 g/L,术后86.35 g/L,变化值为16.18 g/L.男、女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CT及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失血量为325~516 mL,平均(435.00±3.74)mL.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比例较大,且男、女隐性失血量相似,术后治疗应重视隐性失血量.

    作者:陆燕;蔡攀;汤明荣;戴隽;王燕;王秀会;付备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