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莲;武春梅;尹莉莉;李倩
1 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的血液标本386例,入选标准为光学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不超过40×109/L.检测所用的主要仪器及试剂包括美国雅培CD32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及其配套试剂、法国ABX Micros60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日本Olympus显微镜、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真空采血管、枸橼酸钠真空采血管、改良牛鲍计数板、贝索公司瑞氏-姬姆萨染液(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自配草酸胺血小板稀释液等.
作者:袁晓华;胡惠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神经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探讨其与胶质瘤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86例神经胶质瘤患者作为胶质瘤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胶质瘤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中CD3+CD4+、CD3+CD8+、CD4+/CD8+、CD3+HLA-DR+、CD3+T淋巴细胞,CD3-CD19+B淋巴细胞,CD3-CD16+56+自然杀伤细胞(NK)及CD4+CD25+Treg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胶质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3+HLA-DR+及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与低级别组比较,高级别组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上述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胶质瘤患者外周血CD3-CD19+B淋巴细胞、CD3-CD16+56+NK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4+CD25+Treg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与低级别组比较,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外周血CD3-CD16+56+NK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4+CD25+Treg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CD4+CD25+Treg水平的升高与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马学华;张萱;滕雷;关秀茹;崔兰英;韩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日本生研β2微球蛋白(β2MG)试剂评价雅培Ci16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正确度及参考区间的验证.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文件,采用英国RANDOX公司高、低2个水平质控血清作为实验样品,进行检测精密度评价,用简便的正确度评价实验方案进行正确度评价,用20个参考值数据进行参考区间验证.结果以变异系数表示不精密度,实验样品高、低2个水平质控血清的批内、批间、日间不精密度均小于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的β2MG总误差的1/4(2.25%),总不精密度均小允许总误差的1/3(3.00%),低于试剂厂商申明的总变异;正确度验证的相对偏差为0.25%~2.00%,明显小于根据生物学变异导出的β2MG允许TE(9.00%);20例健康体检人员中有2例(10.00%)观测值超过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结论 采用日本生研β2MG试剂在雅培Ci16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提示该系统检测精密度、正确度良好.
作者:蒋红君;蒋杰;王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病毒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目前临床控制这类疾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病毒感染或使用抗病毒药物来降低病毒的活性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抗病毒药物缺乏特异性,且其较强的不良反应会对机体造成损害,此外,长期应用会诱发耐药株的产生.因此,寻找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序列特异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介导同源mRNA降解,使细胞表现出特定基因缺失表型的过程.它作为一种新的基因阻断技术,具有高效、特异、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传统基因敲除技术和反义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基因治疗及药物设计等领域,特别是在抗病毒感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大量体外实验表明,应用RNAi技术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相关基因的表达,RNAi技术已成为抗病毒感染治疗的有力工具.
作者:付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常见肠杆菌的耐药性以及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耐药率.方法 收集高原地区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93株肠杆菌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1年标准进行判读,质控菌为ATCC25922大肠埃希菌,ESBL阳性株为ATCC700603肺炎克雷伯菌.结果 293株肠杆菌中有137株产ESBL,其中,大肠埃希菌76株,肺炎克雷伯菌21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二者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黄胺甲噁唑耐药率的差异明显,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强力霉素的耐药率无显著差异.ESBL菌株对头孢他啶的体外敏感率为14.90%.结论 肠杆菌产ESBL菌株以大肠埃希菌多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代金宴;冯东方;石泉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土壤中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B.pseudomallei)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用于该菌疫源地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克隆并表达B.pseudomallei的特异性鞭毛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针对特异性B.pseudomallei鞭毛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全菌体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成功建立双抗夹心ELISA法,采用该法对土壤中细菌进行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15/15)和97.5%(40/41);对广西地区154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12个土壤样品为阳性.结论 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土壤中B.pseu-domallei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可用于类鼻疽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马广强;江闰德;王倩;朱金华;叶荷平;袁志明;万红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4种不同抗凝管的抗凝效果.方法 采集83例无止、凝血功能异常的健康体检者静脉血,及时、准确注入不同抗凝管抗凝后,采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液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除抗凝管C的TT明显高于其他抗凝管(P<0.05),其余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所验证的市售商品抗凝管基本可取代常规抗凝管.
作者:蒋义;郁施青;安邦权;杨眉;张宇杰;黄凌;周湘红;杨家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1 一般资料患者1,男,74岁,普外科手术患者;患者2,男,48岁,保健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患者3,男,71岁,呼吸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主要仪器及试剂包括:日本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日本Olympus显微镜,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K2抗凝管;自制血小板稀释液(尿素10 g+枸橼酸钠0.5 g+40%甲醛0.1 mL,加H2O至100 mL过滤),2~8 ℃冰箱保存;瑞氏-姬姆萨染液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自制.
作者:易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过去从事医学检验的工作者主要埋头于实验室做方法学的研究与应用,旨在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数据.但检测方法的更新、项目的增多与临床应用的复杂性,使检验科与临床的关系越发不和谐,因此,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作者:诸孙桥;周文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4种淋病奈瑟球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情况,为临床的初筛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泌尿科患者尿液和妇科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及尿液,采集的标本中,已知泌尿系统淋病奈瑟球菌感染35例,疑诊淋病奈瑟球菌感染35例.分别采用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快速抗原检测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标本中淋病奈瑟球菌.结果已知泌尿系统淋病奈瑟球菌感染患者采用培养法和直接涂片法检测均无淋病奈瑟球菌假阳性出现,快速抗原检测法的假阳性率为5.71%(2/35),PCR法的假阳性率为2.86%(1/35).培养法、PCR法、直接涂片法及快速抗原检测法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98%、1.03%、1.45%及2.06%,灵敏度分别为68.81%、88.74%、86.28%及84.35%,培养法的变异系数及灵敏度分别与其余3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法的特异性好(100%),直接涂片法和PCR法次之(97.6%),快速抗原检测法低,为94.2%.疑诊淋病奈瑟球菌感染患者采用培养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的阳性率与快速抗原检测法、PCR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病奈瑟球菌快速抗原检测法和涂片法可作为诊断淋病患者的筛查方法,培养法可用于需要进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的患者,PCR 检测法可作为慢性淋病检测的首选方法.
作者:马希祥;马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与血清胱抑素C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46例乳腺肿瘤、15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1 4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上述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日立(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清胱抑素C浓度,均采用酶法进行测定.结果乳腺肿瘤、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胱抑素C浓度分别为(0.75±0.13)、(0.71±0.11)、(0.65±0.09) mmol/L.乳腺肿瘤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浓度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柏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对坠积性肺炎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82例坠积性肺炎高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每3~4 d灌洗1次,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痰培养阳性率及致病菌的清除率分别为95.24%、88.10%、86.4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40.00%、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老年坠积性肺炎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涛;郭庆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上海市监狱总医院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共3 768份,分别进行PCR、纸片扩散抗菌试验、琼脂稀释法检测.结果采用一般细菌培养分离鉴定与荧光PCR检测均检出10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2.7%.采用纸片扩散抗菌试验检测,检出57株MRSA阳性;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检出58株MRSA阳性.采用荧光PCR检测,有58株MecA基因扩增呈阳性.结论 荧光PCR检测具有快速、简易、稳定、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特点,可用于MRSA的快速鉴定.
作者:瞿伟华;陈碧英;郎立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讨论不同检测系统间方法学比对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罗氏生化检测系统作为比较的检测系统(X)、自建检测系统作为待评价的检测系统(Y),对新鲜血清样品进行丙氨酸转氨酶比对检测,实验数据应用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统计、Bland-Altman法对2种检测系统间的系统误差进行评估,比较几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优劣.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2个检测系统的比较,得到t=3.841,P<0.05,提示二者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EP9-A2文件提供的方法得到回归方程:Y=0.958 7X+0.245 2,相关系数(r)=0.997,在Xc=40.0 U/L处估算的系统误差(SE)为1.4 U/L,2种检测系统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Bland-Altman差异图显示配对数据差值的均数(x)=-1.1 U/L,95%一致性界限为-5.0 U/L、2.8 U/L,在临床上可以接受.结论 不同检测系统间的比对应以其差异的大小为评估基础,同时采取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联合评价以避免采用一种方法评价的局限性.
作者:苏武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在Graves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其临床诊断将其分为Graves病组(n=105)、桥本病组(n=66)、甲亢型亚甲炎组(n=29);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59).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TRAb和 TPOAb 水平,并对其中46例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和 TPOAb进行动态监测.结果与桥本病组比较,Graves病组患者血清TRAb水平及阳性率较高(P<0.05),而其TPOAb水平及阳性率较低(P<0.05).治疗有效的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水平随症状的缓解而逐渐下降.血清TPOAb水平与治疗有效与否关系不大.结论 TRAb和 TPOAb检测在Graves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TRAb的动态监测有助于临床疗效的判断.
作者:左向华;金欣;于农;尹秀云;宋世平;张伟;田曙光;孙士欣;曾利军;陈建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长,而关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近有报道认为表观遗传学在糖尿病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患者在出生前营养不良、遗传过程中的甲基化改变(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在各种功能紊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霞莲;武春梅;尹莉莉;李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60例ACS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6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6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34例;另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钴结合清蛋白(ACB)试验检测血浆IMA浓度,采用日立7600-1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C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血浆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血浆ACB、CK、CK-MB、cTnI、MYO及hsCRP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STEMI及NSTEMI患者血浆ACB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6.92%(63/65)、80.32%(49/61)及76.47%(26/34).STEMI患者血浆ACB浓度为(52.62±10.31)U/mL,显著低于UA患者[(62.22±12.31) U/mL]及NSTEMI患者[(66.22±14.31) U/mL](P<0.05).结论 IMA作为一种新的生化标志物对ACS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欣;左向华;于农;宋世平;尹秀云;黄媛;张伟;田曙光;王淼;曾利军;陈建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染色体分散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中期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采集外周静脉血制备细胞悬液,在Maxchrome染色体分散仪上分别设置几组不同的温度(20 ℃~30 ℃)和湿度(20%~70%),然后在染色体分散仪中分散染色体,并对制备的染色体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相对湿度和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染色体的分散程度,其中相对湿度是染色体分散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存在一个阈值,当相对湿度和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染色体的分散程度反而降低.将Maxchrome染色体分散仪温度设为25 ℃,湿度设为50%时,染色分散效果好.结论 染色体分散仪在不同实验室可以采用完全相同的参数,制备出高质量的染色体,提高染色体分析的准确性.
作者:谢志威;张晶;李卫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脐血中神经丝H(NF-H)及S100β蛋白浓度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确诊为 HIE 的足月产儿20例作为HIE组,同时期选取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断脐后取脐静脉血4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NF-H和S100β蛋白的浓度.随访1年,观察NF-H及S100β蛋白浓度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 HIE组患儿脐血中NF-H和S100β蛋白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7,P<0.01),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脐血NF-H及S100β蛋白浓度高的患儿预后较差.结论 脐血NF-H及S100β蛋白检测有助于新生儿HIE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作者:李满库;张晓丽;王晓红;王宇超;王勇;张吉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16例AIDS患者的血液、脑脊液、深部咳出的痰液以及其他深部组织液进行真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微生物快速鉴定(API)/ATB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真菌鉴定.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1,3)-β-D葡聚糖的检测.结果 116例AIDS患者中真菌培养检出78例真菌,分别是18例念珠菌,44例马尔尼菲青霉菌,16例新型隐球菌;这78例真菌用(1,3)-β-D葡聚糖检测,念珠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新型隐球菌阳性分别为12、33、9例.8例痰液培养出念珠菌,但是其(1,3)-β-D葡聚糖浓度均小于20.0 pg/mL.有8例真菌培养阴性,而(1,3)-β-D葡聚糖检测呈阳性;重新检测后,结果依然.14例真菌培养阴性,而(1,3)-β-D葡聚糖检测呈阳性;重新检测后,(1,3)-β-D葡聚糖检测为阴性,真菌培养仍为阴性.真菌培养念珠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新型隐球菌阳性标本及健康对照组标本进行(1,3)-β-D葡聚糖检测,(1,3)-β-D葡聚糖浓度分别为(310.22±143.23)、(530.61±263.24)、(50.15±22.33)、(4.00±1.52)pg/mL,前三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26、65.38、18.65,P<0.05).结论 (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可以互为补充,(1,3)-β-D葡聚糖检测是诊断AIDS患者真菌感染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黄素钦;李圣聪;吴秋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