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勇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联合应用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性病门诊340例有现症生殖器疱疹(GH)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HSV-2抗原(HSV-2 Ag)和抗体(包括IgG和IgM)检测,采用FQ-PCR进行HSV-2 DNA检测.结果 340例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2.06%和89.4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78例GH初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89.33%和91.0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62例GH复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IgG阳性率分别为95.06%和100.00%,均明显高于HSV-2 Ag和IgM阳性率(P<0.01);305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9.02%和96.39%,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35例皮损为结痂的GH患者HSV-2 IgG阳性率为85.71%,经比较HSV-2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HSV-2 DNA、HSV-2 Ag和HSV-2 IgM阳性率(P<0.01).结论 ELISA检测HSV-2抗原、抗体和FQ-PCR检测HSV-2 DNA有各自的优缺点,它们需联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作者:王礼;唐恒锋;吴爱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采用六西格码(6σ)质量管理方法对血气分析的室内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s,QC)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血气分析仪的性能.方法 利用制程能力指数(Cp,Cpk)和Westgard标准化的6α医学性能决定图对雷度ABL800血气分析仪6个月的QC结果进行分析.再以Cp1.33标准,6d量度对其接受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pH,PCO2,PO2的Cp和Cpk值分别为1.95,1.93;1.74,1.71;1.60和1.45.上述指标结果优于Cp1.33标准规范,达到6α质量管理要求制程能力Ⅱ级或以上.结论 6α质量管理可确保雷度ABL800血气分析仪的性能完全符合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
作者:余文辉;张书楠;杨小红;候智辉;刘丹瑶;占葆娥;陈甜甜;张春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失控的原因,找出失控的关键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关系,为改进室内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帕累托图分析法对生化室2013年1~3月的失控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分析每个月产生失控的主要原因,进行人为干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一般因素可随着失控产生的原因而相互转换.结论 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可找出室内失控的主要因素,为室内质量控制进行指导和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和依据,促进室内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作者:关小勇;李雪丽;高干;杨兴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对该科近5年来参加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BCCL)内分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内分泌室间质评样本并按规定上报,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完成320个内分泌质评样本的测试,其中313个测试结果准确,正确率达97.8%.结论 通过参加BCCL室间质评实现了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持续性监测,达到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质量控制的目的.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作者:杨永昌;张淑艳;赵满仓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和田鼠分枝杆菌)及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极易导致院内感染.NTM可以侵犯人体肺脏、淋巴结、骨骼、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组织器官,并可引起全身播散性疾病.近年来,由于AIDS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J]和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并发NTM病的增多而日益受到重视;如美国报告NTM约占分枝杆菌分离株的1/3;在我国,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指出NTM菌株比例明显增加,1985年为4.2%,2000年上升到11.1%[2],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NTM已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病原微生物之一.NTM感染与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引起的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上极其相似,但NTM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天然耐药,造成两者的临床治疗差别大;所以及时准确地进行菌型鉴定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李地灵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十分罕见,全球范围内报道的病例仅百余例.本文将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并发肿瘤细胞白血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25岁,四个月前无意间发现腹部皮下两个小结节,表面光滑,局部无明显疼痛,无头晕、乏力,无发热、咳嗽,无恶心、呕吐,当时未引起重视而未诊治.九月份出现全身多处(腹部、胸部、背部等)浅表小结节.10月28日出现头晕、乏力,低热等症状来院诊治.
作者:孙建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穿孔素是否参与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了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45例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穿孔素mRNA的表达,以免疫印迹法检测穿孔素蛋白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对象血浆IL-4、IL-10、IFN-γ、TNF-α水平.以Spearman法分析穿孔素与上述细胞因子以及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患者PBMC中穿孔素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较健康个体增高(P<0.01).穿孔素蛋白水平与IFN-γ、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与IL-4、IL-10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穿孔素参与了ITP的发病机制.
作者:杜朝阳;李虎;张薇薇;叶辛;谷明莉;徐玉莲;邓安梅;钱宝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妇女宫颈病变中的型别分布特征及感染特点.方法 收集2009~2011年1213例宫颈病变活检组织标本(CIN Ⅰ 317例,CIN Ⅱ 233例,CIN Ⅲ 20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98例,慢性宫颈炎257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结果 HPV在女性宫颈病变中的平均感染率为69.74%,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PV感染率亦增加,二者呈正相关(P<0.05).各组病变中以HPV16的感染率高,其次为HPV58、18、33、11.CIN Ⅰ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58、11;CIN Ⅱ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58、33;CINⅢ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58、18;SCC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18、58;宫颈炎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58、33.每组病变都存在单纯感染和复合感染,复合感染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 HPV的感染率及型别分布在不同病变的宫颈组织中均有一定的差异,致癌性肯定的HPV亚型中感染率较高的为HPV16、18和58.
作者:肖虹;郑绘霞;武丽娜;郭雪桃;李宁;梁钢;白淘;张松瑞;赵杨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性能特点.方法 对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系统测定hs-CRP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干扰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 重复性与稳定性: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hs-CRP的批内精密度在浓度为2.54、53.38、134 mg/L时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6.61%、3.83%、2.31%;批间精密度在hs-CRP浓度为30.31、45.17 mg/L的CV分别为7.51%、6.14%.正确度:Nephstar Plus测定结果与IMMAGE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比较,回归方程为Y=0.941 7X-0.942 6,r=0.987,在3个医学决定水平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5.3%、7.7%、6.8%.线性:在hs-CRP 2.18~194.85 mg/L范围内,经过测定6个浓度梯度的样品,测定值和理论值直线回归方程为Y=1.047 9X-1.832 6,r2=0.992 7.干扰:通过测试黄疸和脂血标本,胆红素达30 mg/dL、三酰甘油1.5 mmol/L偏差分别为8.8%、-4.8%.结论 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hs-CRP的主要分析性能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吴跃平;曹科;王丹;王荣君;马东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对两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参照NCCLS EP9和EP5评价方案,做两种检测方法的不精密度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不精密度完全满足临床要求,且高效液相色谱法较免疫比浊法低,两者呈显著相关性(r=0.99,P<0.05).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完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各级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法学选择.
作者:时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CEA、CA125、CA19-9及CA72-4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断及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7月253例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其中4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198例初诊胃癌患者,并对初诊胃癌的53例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复诊,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3例患者血清中CEA、CA125、CA19-9及CA72-4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血清CEA、CA125、CA19-9及CA72-4在198例初诊胃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3.9%、8.6%、19.2%及27.8%,在45例胃良性病变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7.5%及7.5%,胃癌组四种肿瘤标志物阳性率高于胃良性病变组(P<0.05);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51.0%;淋巴结转移组CEA、CA125、CA19-9及CA72-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远端转移组CEA、CA125、CA19-9及CA72-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远端转移组(P<0.05);初诊胃癌的53例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复诊(45例未复发,8例复发),未复发组术后3个月CEA、CA125、CA19-9及CA72-4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未复发组术前CA72-4水平明显低于复发组术前(P<0.05);未复发组术后3个月CA72-4及CA19-9水平明显低于复发组术后(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及CA72-4对胃癌诊断及术前转移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CA72-4及CA19-9与胃癌复发有关.
作者:翟宏;续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两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荧光定量试剂(PCR-荧光探针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1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CHB)血清标本,分别用两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PCR试剂检测其HBV DNA载量.比较分析A试剂(煮沸法)和B试剂(免核酸提取的“一步法”)的线性范围、准确性和灵敏度.结果 411例CHB血清标本用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均大于5.00×102 IU/mL的标本155例,阳性率一致性为100%,阴性率一致性为73.8%,总一致性为83.7%.对两种试剂检测均阳性(>5.00×102 IU/mL)的标本取对数值后,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结果相差较大,67例经A试剂检测结果为阴性(<5.00×102 IU/mL)的标本经B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5.00×102 IU/mL),B试剂检测的阳性率高于A试剂.A试剂的低检测限为5.00×102 IU/mL,而B试剂的低检测限为1.00×102 IU/mL,B试剂的灵敏度高于A试剂.结论 两种国产的核酸定量PCR试剂盒对于检测HBV DNA载量在低复制水平的血清标本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免核酸提取的“一步法”B试剂扩增效率高、操作简便、定量结果准确、线性范围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作者:吴斌;李彩东;李惠军;田鹏飞;段正军;杨小锲;胡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在血细胞分析仪中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T 5diff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计数法,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小板数量.结果 用仪器法在不同时间测静脉血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测血小板数有差异(P<0.05).结论 EDTA-K2抗凝静脉血和末梢血都可检测血小板数量,但需要注意测定时间范围、环境温度是否混合均匀等问题.当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应采取手工计数和推片观察来予以纠正.
作者:周莉;陈军政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室间质评结果的回顾分析提高实验室血常规检验质量.方法 计算分析室间质评结果的平均偏差率(DI)和优良率,确立质量目标,明确改进方向,结合内部审核作出适当的改进.结果 自2008年下半年实施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后,大部分检验项目平均偏差率明显下降,优良率明显上升,达到预期的质量持续改进目标.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有部分项目室间质评结果的优良率出现明显的滑坡,实施了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后,2011年全年优良率为100%.结论 室间质评结果回顾分析可作为实验室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持续改进计划的评价工具,对今后实验室间的检验结果互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臧素纲;韩霜;陈鑫;周玉贵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江北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为做好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北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011~2012年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共采集样品3 850件,合格3 677件,合格率为95.51%;其中2011年合格率为93.96%,2012年为97.05%,两年合格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1.32,P<0.01).结论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对于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作者:赵勇;余传萍;彭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36岁男性患者因主诉头疼、发烧而入院,入院前接受过抗菌素的治疗.入院后,体温38.8℃,心率110次/分,WBC24.6×109/L,CRP 96 mg/L.入院后采血2次分别注入Bct/Alert SA和FAN瓶作血培养.血培养报警后,取少许血培养液接种在5%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上,置于35℃,5%~10%CO2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未见细菌生长.主管医生根据患者胸片高度怀疑患者为继呼吸道感染后的肺炎,于是取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分离出肺炎链球菌.将上述2瓶报警阳性,培养阴性的血培养液使用肺炎链球菌免疫层析卡(Binaxlnc.Portland,Naine)检测,均为阳性.
作者:朱精华;王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几种常见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深圳地区几种常见妇科疾病患者血清β-HCG水平,并对病例中的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及绒毛膜癌各组β-HC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早期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手术治疗后争HCG含量可迅速回复正常范围之内;葡萄胎组及侵蚀性葡萄胎组两者之间β-HCG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癌β-HCG含量明显高于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HCG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诊断、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及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诊断仍须结合B超、CT及病理诊断.
作者:杨自华;张竑卉;龚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临床标本常规分离培养后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及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按CLSI 2012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x2检验比较耐药率.结果 1 192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第1位为鲍曼不动杆菌(AB),占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40.5%(482株),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PA),占37.4%(446株);菌株主要来自痰(70.1%),其次为尿(7.1%)和分泌物(6.0%).非发酵菌在临床科室分布广泛,前2位的科室为ICU(26.5%)和呼吸内科(10.8%).AB对除米诺环素外的被测抗菌药物敏感率均低于50%,PA对除氨曲南及哌拉西林外的多数被测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在60%~80%.亚胺培南不敏感PA及AB对多数被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亚胺培南敏感菌株(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所测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76.3%~85.3%和33.3%~64.7%.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相当严重,应当引起临床医生及医院感染监控人员的高度重视.其中,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尤其值得关注.
作者:凌华志;沈继录;王中新;徐元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妇女解脲脲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佳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妇科门诊受试者泌尿生殖道标本,应用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支原体试剂盒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 解脲脲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38.6%.药物敏感率分别为美满霉素为81.1%,强力霉素88.7%.交沙霉素88.7%,阿奇霉素84.5%,克拉霉素80.6%,红霉素75.5%,罗红霉素75.6%,左氧氟沙星57.2%,司帕沙星43.3%,加替沙星82.2%.结论 解脲脲支原体是妇科门诊患者生殖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泌尿生殖道Uu感染应依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徐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湘潭地区血培养中检出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WHONTE5.6分析系统,对湘潭市中心医院、湘潭市一医院、湘潭市二医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11 190例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送检的11 190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184株,阳性率10.6%.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5.1%,革兰阴性菌占43.5%,真菌占1.4%.感染率占前三位的依次是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属.病原菌在各科室的分布占前3位的依次为儿科及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内分泌科.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率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的菌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属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0%,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30%.克雷伯菌属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8.2%.不动杆菌属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0%.结论 该地区血液感染的患者较多,葡萄球菌属和肠杆菌属是血培养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的变化及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拥玲;刘君;李顺安;邹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