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CEA、CA125、CA19-9及CA72-4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断及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7月253例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其中4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198例初诊胃癌患者,并对初诊胃癌的53例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复诊,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3例患者血清中CEA、CA125、CA19-9及CA72-4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血清CEA、CA125、CA19-9及CA72-4在198例初诊胃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3.9%、8.6%、19.2%及27.8%,在45例胃良性病变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7.5%及7.5%,胃癌组四种肿瘤标志物阳性率高于胃良性病变组(P<0.05);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51.0%;淋巴结转移组CEA、CA125、CA19-9及CA72-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远端转移组CEA、CA125、CA19-9及CA72-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远端转移组(P<0.05);初诊胃癌的53例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复诊(45例未复发,8例复发),未复发组术后3个月CEA、CA125、CA19-9及CA72-4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未复发组术前CA72-4水平明显低于复发组术前(P<0.05);未复发组术后3个月CA72-4及CA19-9水平明显低于复发组术后(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及CA72-4对胃癌诊断及术前转移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CA72-4及CA19-9与胃癌复发有关.
作者:翟宏;续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培养三级报告制度开展后,各级报告对临床菌血症诊断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将2012年1~12月血培养阳性标本实行三级报告制度后,各级报告所需时间;二级报告直接KB法药敏试验结果,终报告仪器法药敏结果与标准KB法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17份血培养阳性标本检出革兰氏阳性球菌5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63株.血培养实行三级报告制度后,一级报告、二级报告比终报告分别提前48、32.5 h,一级报告的准确率达99.9%(2/117);与标准KB法药敏结果对比,直接药敏的符合率达96.6%,较大错误率1.2%,较小错误率2.2%;仪器药敏结果的符合率达98.1%,较大错误率0.9%,较小错误率1.1%,两种方法的药敏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实行血培养三级报告后,其一、二级报告对临床血流感染的诊断治疗均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作者:赵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RBP)、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在评估高血压所致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组为高血压患者124例,其中尿蛋白阴性者分为A亚组,尿蛋白阳性者为B亚组.对照组选自社区健康人群,共50例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血Cys C、BUN、Cr及尿RBP.结果 观察组Cys C、R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r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观察组B亚组研究对象Cys C、RBP显著高于A亚组(P<0.01),B亚组BUN、Cr较A亚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尿蛋白阴性的患者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Cys C+RBP较Cys C及RBP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而BUN+Cr联合诊断价值较Cys C-+-RBP为差.结论 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高血压所致早期肾损害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作者:杨晓彦;李琳;李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临床标本常规分离培养后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及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按CLSI 2012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x2检验比较耐药率.结果 1 192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第1位为鲍曼不动杆菌(AB),占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40.5%(482株),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PA),占37.4%(446株);菌株主要来自痰(70.1%),其次为尿(7.1%)和分泌物(6.0%).非发酵菌在临床科室分布广泛,前2位的科室为ICU(26.5%)和呼吸内科(10.8%).AB对除米诺环素外的被测抗菌药物敏感率均低于50%,PA对除氨曲南及哌拉西林外的多数被测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在60%~80%.亚胺培南不敏感PA及AB对多数被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亚胺培南敏感菌株(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所测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76.3%~85.3%和33.3%~64.7%.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相当严重,应当引起临床医生及医院感染监控人员的高度重视.其中,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尤其值得关注.
作者:凌华志;沈继录;王中新;徐元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的水平变化及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不同,将106例尿蛋白为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58例,6.0%<HbA1c≤7.0%)、B(48例,HbA1c>7.0%)两组,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免疫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同时用酶法检测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空腹血糖(FBG)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水平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ys-C、RBY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特别是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延缓其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倪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尿半乳糖测定对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月到2012年5月间确诊的145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按年龄分组,进行尿半乳糖测定.结果 145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106例尿半乳糖测定阳性,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继发乳糖不耐受发生率高达73.1%.其中1~6月组患儿发生率为52.2%,7月至1岁组患儿发生率为76.9%,1岁至3岁组惠儿发生率为78.6%.经统计学处理,各年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应及早测定尿半乳糖,以便及早诊断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并针对此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颖;马坚;张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血清HBVDNA载量与乙肝免疫学标志物(HBV-M)定量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含量,并用速率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结果 在不同的HBV-M定量阳性模式组中以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组HBVDNA载量和ALT、AST含量均高于其他HBV-M定量阳性模式组;在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中,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年龄显著大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载量,ALT、AST含量均高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HBVDNA是反映体内HBV感染、复制和传染性强弱的金标准,HBeAg也是说明体内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HBeAg与HBVD-NA载量关系密切,HBeAg阴转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也不能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和预后.血清ALT、AST与肝细胞受损有直接关系,是体现肝细胞受损与坏死的指标.综合分析HBV-M、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才能更加客观和准确地评估病情的变化、严重程度.
作者:曾钢;吴斌;李彩东;段正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检测支气管哮喘儿童及健康幼儿血清的25-(OH)D3水平,分析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哮喘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8~2011年支气管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各132例血清25-(OH)D3、钙、镁、磷、碱性磷酸酶、肌酐和总IgE结果,并采集所有儿童流行病学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哮喘史、活动量、日晒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儿童中的血清25-(OH)D3平均浓度[(17.8±11.2) ng/mL]显著低于健康体检儿童平均浓度[(35.5±9.4) ng/L];血清总IgE平均浓度[(189±14.5) IU/mL]高于健康体检儿童平均浓度[(113±15) IU/mL];其他相关参数中镁、磷较对照组低,血清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高;两组血清钙、肌酐无明显差异;流行病学指标(家族哮喘史、活动量少、日晒时间少、肥胖)的比值在哮喘组中高于对照组.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比健康儿童少,与总IgE等指标呈负相关,表明维生素D缺乏是儿童哮喘的一个危险因子.
作者:唐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吐温-80在3种不同的白色念珠菌芽管诱导液(RPMI1640培养基、新生牛血清、含1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对芽管形成率的影响,为临床进行体外芽管形成试验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诱导液振荡恒温培养法.结果 3种不同的芽管诱导液分别加入10μL、100 μL吐温-80中,RPMI1640培养基中芽管形成率分别为4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26,P<0.05),两个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地=15.34,P低<0.05;x2地=61.54,P高<0.05).新生牛血清中形成率分别为3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P>0.05),含1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形成率分别为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0,P<0.05);其中加入10μL吐温-80的RPMI1640培养基及含1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与无吐温对照组的芽管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牛血清与无吐温对照组的芽管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PMI1640培养基、含1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加入1%和10%的吐温-80均可提高白色念珠菌的芽管形成率,吐温-80浓度为10%时效果为显著.
作者:陶永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妇女解脲脲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佳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妇科门诊受试者泌尿生殖道标本,应用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支原体试剂盒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 解脲脲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38.6%.药物敏感率分别为美满霉素为81.1%,强力霉素88.7%.交沙霉素88.7%,阿奇霉素84.5%,克拉霉素80.6%,红霉素75.5%,罗红霉素75.6%,左氧氟沙星57.2%,司帕沙星43.3%,加替沙星82.2%.结论 解脲脲支原体是妇科门诊患者生殖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泌尿生殖道Uu感染应依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徐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48例、病毒感染组44例,对其血清PCT、hs-CRP、IL-6等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4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毒组患儿血清PCT、hs-CRP、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hs-CRP、IL-6水平对诊断细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以PCT高,但与hs-CRP、IL-6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hs-CRP、IL-6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红华;丁凯宏;班副植;黄承乐;黎荣能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在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原发性肝癌患者160例,随访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检测各时间段的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170.5±30.8) mg/L]和术后第1天[(175.3±46.9)mg/L]与对照组[(272.9±89.6)mg/L]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第1个月[(189.7±53.8) mg/L]与对照组[(272.9±89.6)mg/L]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3个月[(225.9±60.1)mg/L]和第6个月[(256.4±56.3) mg/L]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患者营养不良率为73.5%.结论 检测血清前清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作者:刘红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对感染患者血液中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IG%)、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IG#)的检测回顾性分析,来探讨这5项指标在感染机体中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感染患者88例,健康体检者36例,同时进行PCT、D-二聚体、FDP、IG%、IG#的检测,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correlate分析,观察感染患者这5项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CT与D-二聚体、FDP、IG%、IG#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0.436、0.284、0.285(P<0.05),PCT与其他4种指标之间具有一定正相关性;D-二聚体与IG%、IG#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175、0.167(P=0.056,0.064>0.05),D-二聚体与IG%、I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FDP与IG%、IG#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078、0.064(P=0.390,0.478>0.05),FDP与IG%、I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CT、D-二聚体、FDP、IG%、IG#指标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0.829、0.573、0.565、0.559.结论 在感染机体中PCT与》二聚体、FDP、IG%、IG#分别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D-二聚体、FDP与IG%、IG#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CT与D-二-聚体对感染患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力.
作者:张彤;韦卉;张磊;王金华;卢洁;王香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两年期间该院血培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细菌检验方法应用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和API鉴定系统鉴定菌株,药敏试验应用K-B纸片扩散法,使用WHONET 5.5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年共分离细菌317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207株(65.3%),革兰阳性球菌105株(33.1%),其中大肠埃希菌多共计114株(36.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株(21.1%)、克雷伯菌属40株(12.6%)、铜绿假单胞菌33株(10.4%)、肠球菌29株(9.2%)、鲍曼不动杆菌9株(2.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MRSCN)的检出率为12.5%和84.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74.5.%和27.3%,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7.2%和55.1%.屎肠球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谱明显不同.结论 血培养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属多见,非发酵菌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血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株的出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肖新利;雷金娥;何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和必要性.方法 通过对急诊中82例心肌梗死和78例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心肌酶谱的变化,来研究和探讨此酶类物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82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心肌酶谱CK升高80例,不升高2例,CK的检出敏感度为97.6%;7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心肌酶谱CK全部升高,敏感度100%,依窒息的轻重程度,其值变化范围为794.5~4 082.3(U/L),且轻、中、重度患儿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存在检验的必要性.
作者:莫伟;刘义明;陈晓;廖志勤;钟毓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联合应用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性病门诊340例有现症生殖器疱疹(GH)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HSV-2抗原(HSV-2 Ag)和抗体(包括IgG和IgM)检测,采用FQ-PCR进行HSV-2 DNA检测.结果 340例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2.06%和89.4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78例GH初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89.33%和91.0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62例GH复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IgG阳性率分别为95.06%和100.00%,均明显高于HSV-2 Ag和IgM阳性率(P<0.01);305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9.02%和96.39%,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35例皮损为结痂的GH患者HSV-2 IgG阳性率为85.71%,经比较HSV-2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HSV-2 DNA、HSV-2 Ag和HSV-2 IgM阳性率(P<0.01).结论 ELISA检测HSV-2抗原、抗体和FQ-PCR检测HSV-2 DNA有各自的优缺点,它们需联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作者:王礼;唐恒锋;吴爱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浆与胸腔积液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变化,为肺癌患者诊治提供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4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75例.同时检测血浆及胸水中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结果 恶性组患者血浆及胸水中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浆及胸水中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对胸腔积液的性质鉴别及提高肺癌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敏感性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疾病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张建辉;李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江北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为做好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北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011~2012年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共采集样品3 850件,合格3 677件,合格率为95.51%;其中2011年合格率为93.96%,2012年为97.05%,两年合格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1.32,P<0.01).结论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对于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作者:赵勇;余传萍;彭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指标在判别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程度的意义.方法 选100例收缩压/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40/90的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Hcy水平,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血浆Hcy水平,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45,t=9.452,均P<0.05),且患者的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885,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联合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判别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程度.
作者:巧力翻·阿尔斯兰;林耀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pallidum subsp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梅毒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方法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包括RPR、VDRL、USR、TRUST,其采用的是类脂质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抗类脂质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包括TPPA、TPHA、TP-ELISA、FTA-ABS等,检测的是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因此临床常用其作为梅毒确诊试验[1].
作者:宋焕景;侯生根;陈建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急性肾损伤(AKI)原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2005年9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合作研讨会上,将肾功能衰竭更名为急性肾损伤[1].AKI由于其病死率高,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分期直接决定其治疗措施,进而影响预后,因此努力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对急性肾损伤进行早期防治,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玉国;赵红丽;任秀华;赵俊月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和田鼠分枝杆菌)及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极易导致院内感染.NTM可以侵犯人体肺脏、淋巴结、骨骼、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组织器官,并可引起全身播散性疾病.近年来,由于AIDS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J]和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并发NTM病的增多而日益受到重视;如美国报告NTM约占分枝杆菌分离株的1/3;在我国,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指出NTM菌株比例明显增加,1985年为4.2%,2000年上升到11.1%[2],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NTM已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病原微生物之一.NTM感染与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引起的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上极其相似,但NTM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天然耐药,造成两者的临床治疗差别大;所以及时准确地进行菌型鉴定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李地灵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组动脉硬化血管病中常见的、重要的一种[1],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等[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3].研究证明MCP-1具有趋化作用,在特殊的环境下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白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都能表达,引起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血管内膜堆积,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4].现主要对MCP-1与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分子机制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梁洁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长迫切要求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以利于治疗方式的改进.miRNA转录后的调节功能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包括2型糖尿病.近有报道microRNA在胰岛素释放、胰岛β细胞分化发育中的发挥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miRNA陆续被报道.本文就microRNA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霞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妇女宫颈病变中的型别分布特征及感染特点.方法 收集2009~2011年1213例宫颈病变活检组织标本(CIN Ⅰ 317例,CIN Ⅱ 233例,CIN Ⅲ 20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98例,慢性宫颈炎257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结果 HPV在女性宫颈病变中的平均感染率为69.74%,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PV感染率亦增加,二者呈正相关(P<0.05).各组病变中以HPV16的感染率高,其次为HPV58、18、33、11.CIN Ⅰ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58、11;CIN Ⅱ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58、33;CINⅢ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58、18;SCC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18、58;宫颈炎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58、33.每组病变都存在单纯感染和复合感染,复合感染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 HPV的感染率及型别分布在不同病变的宫颈组织中均有一定的差异,致癌性肯定的HPV亚型中感染率较高的为HPV16、18和58.
作者:肖虹;郑绘霞;武丽娜;郭雪桃;李宁;梁钢;白淘;张松瑞;赵杨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变化与卵巢癌分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有明确病理分型及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卵巢癌患者74例(其中16例淋巴结转移),并与68例良性卵巢癌患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卵巢癌组、晚期卵巢癌组和对照组间PLT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卵巢癌PLT增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早期卵巢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早、晚期手术前PLT值较高,手术后显著下降(P<0.05).13例经标准治疗后,由稳定发展至转移的患者,稳定期与转移期血小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癌常可观察到PLT增多现象,随着分期升高,PLT增高所占比例也随之增加,同时PLT增多可能对卵巢癌发展和转移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雷鸣;郭凤丽;梅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各亚群的特征,探讨其在结核病发生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0例健康对照(HD)、50例不同类型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TB)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 Th2/Treg/Th17细胞应答水平.结果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h1和Th17细胞应答水平显著低于HD(P<0.01;P<0.001),Th2和Treg细胞应答水平则显著高于HD(P<0.000 1);与单纯肺结核病患者(PTB)相比,结核性脑膜炎患者(TBM)外周血Th17应答水平显著降低(P<0.000 1);与此同时,Treg应答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之间Th1/Th2细胞应答水平无显著差别.结论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CD4T细胞各亚群水平严重失调;与PTB患者相比,TBM患者Th17细胞受损更明显,提示Th17与结核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幸彩梅;廖明凤;朱秀云;孟令香;张明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6例AID患者及10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 AID患者RDW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NA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的RDW水平和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68,P>0.05;x2 =3.13,P>0.05),CRP与RDW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 AID患者RDW升高,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
作者:单娜;张英辉;王静;孟冬娅;郭大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内脂素(Visfat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的变化与相关性,探讨脂肪细胞因子、CRP及IR与T2DM合并CHD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133例T2DM患者和50例对照组的血清APN、Visfatin、hs-CRP水平及HOMA-IR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T2DM+CHD组的病程及收缩压(SBP)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患者(P<0.01),但年龄、性别比、BMI、舒张压(DBP)及HbA1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2)T2DM+CHD组、T2DM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APN、Visfatin、hs-CRP水平及HOMA-IR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2DM+CHD组、T2DM组血清Visfatin、hs-CRP水平及HOMA-I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2DM+CHD组血清Visfatin、hs-CRP水平及HOMA-IR值均显著高于T2DM组(P<0.01),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P<0.01).(3)T2DM+CHD患者血清Visfatin及hs-CRP水平与HOMA-IR值呈显著正相关(r=0.752、0.814,P<0.01),血清APN水平与HOMA-IR值呈显著负相关(r=-0.657,P<0.01),血清APN水平与Visfatin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09,P<0.01).结论 脂肪细胞因子及hs-CRP参与了T2DM合并CHD的发生和发展,与IR具有相关性,此为早期干预T2DM患者合并CHD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杨文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脂血对生化检测的干扰,对比乙醚萃取法、稀释法及高速离心法消除脂血干扰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该院门急诊就诊或住院患者的脂血标本80例,将标本分为4份,1份原血浆检测,另3份分别给予离子水稀释法、乙醚萃取法、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后检测.用配对t检验分析处理前后各组间差异,3种方法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处理前后K+、Na+、Cl-、BUN检测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处理方法对K+、Na+、Cl-、BUN检测方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2+、ALT、AST、rGT、LDH、HBDH、CK、CKMB、AMY、TBIL、DBIL、TP、ALB、Glu、Cr、UA检测值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处理方法对Ca2+、ALT、AST、rGT、LDH、HBDH、CK、CKMB、AMY、TBIL、DBIL、TP、ALB、Glu、Cr、UA检测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原液检测值高,乙醚萃取法降低明显,低温高速离心次之,离子水稀释法降低少.结论 脂血对生化检测干扰导致检测值偏高,乙醚萃取法对蛋白质类的检测项目影响明显,稀释法影响小,在临床工作根据检测目的不同,三者可结合应用.
作者:胥华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几种常见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深圳地区几种常见妇科疾病患者血清β-HCG水平,并对病例中的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及绒毛膜癌各组β-HC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早期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手术治疗后争HCG含量可迅速回复正常范围之内;葡萄胎组及侵蚀性葡萄胎组两者之间β-HCG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癌β-HCG含量明显高于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HCG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诊断、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及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诊断仍须结合B超、CT及病理诊断.
作者:杨自华;张竑卉;龚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健康人与艾滋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探讨艾滋病患者血糖增高波动原因.方法 采用氧化酶法检测1568例艾滋病患者空腹血糖(FPG),20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1 568例艾滋病患者FPG为(6.21±1.93) mmol/L,其中1073例男性患者FPG为(6.20±2.02) mmol/L,495例女性患者FPG为(6.21±1.96) mmol/L;725例(≤40岁)患者FPG为(6.02±1.46)mmol/L,843例(>40岁)患者FPG为(6.36±2.28)mmol/L.1 568例艾滋病患者FPG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艾滋病患者FPG与女艾滋病患者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及以下艾滋病患者FPG与40岁以上艾滋病患者FPG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滋病患者FPG总体水平较健康人群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趁势.
作者:陈敬捷;黄葵;唐柳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辅助性T细胞1(Th1)和调节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Th1与Treg细胞在ITP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1例ITP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Th1及Treg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FN-γ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PBMCs中Th1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reg细胞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h17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实验数据表明Th1、Th17和Treg及其细胞因子在ITP患者外周血中有不同的表达,提示Th17、Th1及Treg细胞在ITP发病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为ITP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徐维家;李志;杨婷婷;王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HBV基因型、耐药性与HBV DNA载量、HbeAg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反向线性杂交技术检测156例慢性乙肝(CHB)患者的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情况,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HBVDNA载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病毒标志物.结果 156例CHB患者中检出B基因型90例,占57.69%;C基因型58例,占37.17%;B+C混合基因型8例,占5.13%;耐药突变37例,占23.7%.37例耐药株中,有30例对拉米夫定耐药,主要为rtL180M+ rtM204V和rtM204I突变,占80%(24/30),C基因型占拉米夫定突变株的63.3%(19/30);对阿德福韦耐药株5例,耐药位点均为rtN236T;另有2例为多重耐药.HBV B、C基因型患者间的HBV DNA载量及HbeAg阳性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圳地区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C基因型容易产生耐药,应根据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结果对慢性乙肝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艾芹;唐曙明;陈卫布;余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和hs-CR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心脏内科收治的1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标准化治疗方案和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20 mg,1/日),在入院即刻、术后第3天和第10天检测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BNP和hs-CRP均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两者水平均呈现显著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延缓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肌发生重构,从而达到减少心肌衰竭的发生率.
作者:张蕾;孙涛;卢少平;刘慧;张昕;冯斌;柳荫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中血浆蛋白浓度和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变化,并对灭活血浆的亚甲蓝(MB)残留量进行检测,以探讨MB-P对血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宝安区中心血站的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和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各随机抽检20袋,对其主要质量指标血浆蛋白浓度,凝血因子Ⅷ含量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比较,并对灭活血浆的MB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 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外观和色泽无明显改变,血浆蛋白浓度和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变化不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MB残留量为0.05~0.357μmol/L(0.14±0.09μmol/L).结论 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各项主要质量指标接近,MB残留量符合质量要求,MB-P病毒灭活血浆是一种安全的血液制品,可有效降低输血风险,保障受血者身体健康.
作者:陈爱华;刘永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研制一种能快速检测唾液中丙肝IgG、IgM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 采用夹心法,将丙肝重组抗原与胶体金链接形成金标抗原,与金标兔抗体以2∶1的比例混合制成金标垫.将鼠抗人IgG、鼠抗人IgM抗体混合包被于检测线位置;将羊抗兔抗体置于质控线位置;在样品垫上滴加10 μL唾液和1滴PBS溶液(约45 μL)展开.并对试纸条的特异性,重复性等进行测试.结果 对217份血清抗-HCV阳性样品和189份阴性样品进行了测试,与血清抗-HCV ELISA检测方法的一致性高(Kappa=0.99).结论 本技术能在无创条件下,5 min时间内可读取结果,可用于体检大量筛查和群众的自主筛查而推广.
作者:梁脉;张名均;谢国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穿孔素是否参与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了3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45例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穿孔素mRNA的表达,以免疫印迹法检测穿孔素蛋白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对象血浆IL-4、IL-10、IFN-γ、TNF-α水平.以Spearman法分析穿孔素与上述细胞因子以及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患者PBMC中穿孔素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较健康个体增高(P<0.01).穿孔素蛋白水平与IFN-γ、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与IL-4、IL-10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穿孔素参与了ITP的发病机制.
作者:杜朝阳;李虎;张薇薇;叶辛;谷明莉;徐玉莲;邓安梅;钱宝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临床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数据、监测其耐药性及探讨防治策略,为临床提供合理有效抗感染治疗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Microscan Walkaway40对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以老年患者居多,50岁以上老人占82.8%(372/449);呼吸道标本分离率高(占90.2%);病区分布以呼吸内科多(占30%),ICU次之(占27%).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高的耐药率,仅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略低外(49.4%),其余均大于6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成为引起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和重症监护患者感染的非发酵糖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耐药性愈加严重,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作者:向万忠;任碧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CAD)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与冠心病关系.方法 以71例CA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9例急性心肌梗死设为AMI组、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设为UAP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设为SAP组,并设立对照组21例,比较各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状况.结果 细胞免疫比较中AMI组、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CD3、CD8均出现下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也出现降低,但不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AMI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AMI组CD8下降程度较为显著;体液免疫比较中AMI组、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IgG、C3、C4均出现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gA也出现升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CD4、CD8细胞功能失衡,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彧;任甜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Ovid、Springer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的在库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标准,终获得23篇文献.经Meta分析结果表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的血清cys C水平比对照组的分别高1.66(1.35~1.97)和3.78(3.23~4.34)倍标准差,而重度窒息组的血清cysC水平比轻度窒息组的高2.05(1.61~2.48)倍标准差,说明窒息新生儿的血清cysC水平比健康新生儿的高,且窒息程度越严重,血清cys C水平越高.结论 血清cys C的水平有助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价.
作者:梁培松;王伟佳;王结珍;韩登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对455株铜绿假单胞菌在重症监护病区(ICU)的分离情况与耐药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10~2012年自ICU患者标本分离出的455株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梅里埃Vitek2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部分采用纸片扩散法.按CLSI2011年版判读药敏,用Whonet5.5和SPSS统计分析处理结果.结果 2010~2012年本院ICU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455株,占总分离率的(455/2 776)16.4%.以气管吸物(45.8%)和痰(40.2%)为多见.对美洛西林的总耐药率高,为68.9%,对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的总耐药率均大于30%,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的总耐药率均大于2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阿米卡星的总耐药率大于10%,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总耐药率低,为11.s%.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逐年增加,以呼吸道感染为多见;对多种抗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率;应加强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加强病区的消毒隔离和耐药性监测.
作者:梁亮;农生洲;陈杏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在慢性肝病性伴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测定117例慢性肝病患者、47例ITP患者和89例健康人群外周血IPF%和IPF绝对值,并将慢性肝病组分为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组.结果 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组IPF%中位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于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P<0.01),低于ITP组(P<0.01),ITP组和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IPF%中位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组和ITP组IPF绝对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IPF绝对值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织血小板可反映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者骨髓巨核系统生成血小板情况,有利于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病因的诊断.
作者:莫莉;曾学辉;李忠新;陈安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质量控制与现代医学检验技术关系密切,对其检测方法的不断提高改进,已经大大提高了检验科的工作效率.而临床检测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常会导致形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断,因血浆D-二聚体反映受检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活化状况,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疾病诊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取得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必须加强D-二聚体测定的质量控制工作.本文就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前中后进行逐一阐述.
作者:王惠良;袁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十分罕见,全球范围内报道的病例仅百余例.本文将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并发肿瘤细胞白血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25岁,四个月前无意间发现腹部皮下两个小结节,表面光滑,局部无明显疼痛,无头晕、乏力,无发热、咳嗽,无恶心、呕吐,当时未引起重视而未诊治.九月份出现全身多处(腹部、胸部、背部等)浅表小结节.10月28日出现头晕、乏力,低热等症状来院诊治.
作者:孙建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全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源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及恶心、呕吐、发烧、白血球升高,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肺部感染多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在内的肺实质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咳嗽、痰量增多及黏稠等.在本病例中,药师在治疗方面给予了临床建设性的意见,对患者治疗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充分发挥了药师的作用.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苏元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36岁男性患者因主诉头疼、发烧而入院,入院前接受过抗菌素的治疗.入院后,体温38.8℃,心率110次/分,WBC24.6×109/L,CRP 96 mg/L.入院后采血2次分别注入Bct/Alert SA和FAN瓶作血培养.血培养报警后,取少许血培养液接种在5%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上,置于35℃,5%~10%CO2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未见细菌生长.主管医生根据患者胸片高度怀疑患者为继呼吸道感染后的肺炎,于是取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分离出肺炎链球菌.将上述2瓶报警阳性,培养阴性的血培养液使用肺炎链球菌免疫层析卡(Binaxlnc.Portland,Naine)检测,均为阳性.
作者:朱精华;王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血小板减少在儿科属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及血小板下降,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等为特点.也有少部分患者的病因不明.此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较困难.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笔者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114例血小板减少的患儿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瑞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本地区医院近4年常见致病细菌感染发生率与抗菌素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感染控制和治疗依据.方法 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抗菌药敏感性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1 160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3 987株,占35.7%;革兰阴性菌7 173株,占64.3%.临床分离常见的球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监测MRSA和MRCNS分别为57.3%和68.7%,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感染多见的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占48.3%,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占43.7%.结论 榆林地区近年来MRSA菌的感染率较高,加强本地区致病菌的耐药性检测,制定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合理使用抗菌素,减少和延缓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冯海翔;樊海燕;郭瑞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感染率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使用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标本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1 818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456例,感染率为25.1%,其中Uu、Mh以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9.3%、1.0%和4.8%,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敏结果表明:Uu、Mh、Uu合并Mh感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均较为敏感.结论 佛山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交沙霉素等对Uu、Mh、Uu合并Mh感染敏感性较好.临床用药应根据支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进行选择.
作者:陈淑芬;峗淑莉;宋春林;李相新;杨全;谢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合川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为合川地区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芯片快速杂交法检测宫颈细胞HPV,对1 832例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检出HPV阳性者701例,总阳性率为38.26%,其中高危型HPV合并其他型别感染359例,占感染率19.6%,以HPV16,52,58为主.结论 HPV基因分型可同时进行多种亚型的检测,有利于对宫颈癌的早期预警和早期治疗.
作者:刘兵;易琼英;杨联云;黄志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正常血清总胆固醇(TC)范围内总胆固醇水平对首发青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3.1<TC<4.3 mmol/L)和对照组(4.3≤TC<5.5 mmol/L),然后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的对照性评估,用韦氏成人智能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 研究组的数字广度、图画填空、再认、长时记忆[分别为(9.74±2.40)分、(5.54±1.65)分、(8.07±2.35)分、(35.28±6.87)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0.74±2.91)分、(6.30±1.91)分、(8.98±2.76)分、(51.32±1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理解和持续错误数[分别为(6.41±2.57)分,(69.02±11.42)分]与对照组[分别为(8.28±2.23)分、(54.11±12.92)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总胆固醇偏低组的认知水平较偏高组差,低胆固醇水平在抑郁症自杀方面扮演一定角色,低认知水平对评估抑郁症自杀风险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珊珊;李宁;刘维娟;何津春;张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湘潭地区血培养中检出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WHONTE5.6分析系统,对湘潭市中心医院、湘潭市一医院、湘潭市二医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11 190例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送检的11 190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184株,阳性率10.6%.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5.1%,革兰阴性菌占43.5%,真菌占1.4%.感染率占前三位的依次是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属.病原菌在各科室的分布占前3位的依次为儿科及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内分泌科.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率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的菌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属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0%,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30%.克雷伯菌属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8.2%.不动杆菌属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0%.结论 该地区血液感染的患者较多,葡萄球菌属和肠杆菌属是血培养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的变化及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拥玲;刘君;李顺安;邹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调查广东地区育龄妇女TORCH-IgM感染情况及不同季节分布情况,为本地区预防TORCH-IgM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育龄妇女筛查血样,采用ELISA方法对TORCH-IgM抗体进行检测,450 nm波长读取吸光度,以Cut-off值和ISR值判断结果.结果 广东地区育龄妇女TORCH-IgM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是HSV-IgM3.97%、TOX-IgM l.32%、RV-IgM l.90%、CMV-IgM 0.74%;适龄妇女RV-IgM、CMV-IgM、HSv-IgM阳性率分别为2.05%、0.78%、4.42%,高于高危妇女的1.33%、0.58%、2.26%;而高危妇女TOx-IgM阳性率(2.19%)高于适龄妇女的阳性率(1.18%),两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季节育龄妇女TORCH-IgM感染明显不同,夏季TORCH-IgM感染明显高于春、秋、冬季.结论 加强对育龄妇女进行TORCH-IgM孕前筛查宣传工作,控制TORCH-IgM感染以预防为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冼璐桦;贾雪;钱靖琳;刘伟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临床实验室不同计数模式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复检应用价值.方法 以目视计数法进行质量评价,结合 显微镜复检规则,将血小板小于70×109/L样本,进行37℃保温10 min,应用仪器全血模式、仪器稀释模式复检.结果 PTCP病例由仪器全血模式和稀释模式分析时,采样后5 min的检测结果符合分析质量要求.随着时间的延长,PLT全血模式检测值逐步下降,30 min下降大于50%,40 min数值已降到危急值以下.结论 PTCP样本应用仪()释模式复检快速,5 min时的检测值可向临床及时、有效地报告.
作者:朱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对两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参照NCCLS EP9和EP5评价方案,做两种检测方法的不精密度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不精密度完全满足临床要求,且高效液相色谱法较免疫比浊法低,两者呈显著相关性(r=0.99,P<0.05).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完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各级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法学选择.
作者:时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清蛋白(PA)和心肌酶谱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检测值的变化并探讨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2010年1月到2012年9月前来该科就诊的感染性疾病83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间段内前来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83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行hs-CRP、PA和心肌酶谱检测和记录结果,然后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感染组所有的研究对象中病毒感染导致心肌酶谱异常明显占88.89%,较细菌感染66.07%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的hs-CRP和PA异常率分别为91.07%和87.50%较病毒组14.81%和14.81%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的患儿hs-CRP平均(43.8±22.9) mg/L显著增高,PA平均(105.74±24.26) mg/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患儿hs-CRP平均(1.08±0.83)mg/L、PA平均(242.81±44.16)mg/L与对照组相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PA和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可有助于检测病情、判断预后,并可作为区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有临床依据之一.
作者:焦俊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分离培养法与涂片镜检法在诊断女性淋球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性病门诊或住院病房疑似诊断为淋球菌感染的女性患者360例,患者大多具有淋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外阴刺痒和烧灼感等症状,体检检查发现宫颈红肿、糜烂、脓性白带、口腔、直肠肛门及其他局部病灶等.收集、整理临床资料及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 360例疑是淋球菌感染患者,用涂片染色法检测阳性289例(80.3%),阴性71例(19.7%);用分离培养法检测阳性275例(76.4%),阴性85例(23.6%),总的淋球菌感染者应用涂片染色法及分离培养法检测,两者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0,P=0.12>0.05);其中疑是泌尿生殖道感染264例中,涂片染色法检测阳性216例(81.8%),阴性48例(18.2%);用分离培养法检测阳性204例(77.3%),阴性60例(22.7%);两者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67,P=1.18>0.05);疑是口腔感染45例中,涂片染色法检测阳性28例(62.2%),阴性17例(37.8%);用分离培养法检测阳性21例(46.7%),阴性24例(53.3%),两者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52,P=0.005<0.05);肛门直肠感染及其他局部病灶等51例中,涂片染色法检测阳性42例(82.4%),阴性9例(17.6%);用分离培养法检测阳性32例(62.7%),阴性19例(37.3%),两者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2,P=0.02<0.05).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相互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诊断正确性,降低假阴性、假阳性等,提高淋病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对淋球菌感染的实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邓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清蛋白(Umalb)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依据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结果将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单纯糖尿病组(Umalb<30 mg/24 h)41例;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0 mg/24 h≤Umalb≤300 mg/24 h)45例;C组:糖尿病肾病组(Umalb>300 mg/24 h)40例,检测其尿UREA及血清CysC含量,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CysC和UAER分别为1.98±0.48和135.78±50.09,C组为2.45±0.49和430.2±48.3,明显高于A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 CysC 和 UAER 对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为88.2%和89.4%,联合检测CysC和UAER的灵敏度为97.3%.结论 血清CysC和尿UAER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检测阳性率.
作者:殷晋华;商润萍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对两组患儿PCT、CRP、WBC、Neu%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和评价这4种检测指标在鉴别诊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以及G+与G-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汉中市中心医院住院患儿按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各60例,分两组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PCT、CRP、WBC、Neu%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检测指标的特异度PCT高,为98.3%,其次是CRP为86.7%,其他两种均在80%以下;敏感性CRP低为81.7%其余3种均在85%以上.Neu%达到90%.在G+与G-菌感染检测结果中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鉴别诊断指标中PCT相对其他3种指标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对于鉴别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其检测结果在PCT> 10.0 ng/mL时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可能性大.
作者:黄晓霞;汤进;柏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化学发光检测项目检测前离心速度是否对化学发光检测标本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为实验室制定化学发光检测项目检测前离心标准化提供数据处理依据.方法 收集实验室经常规低速离心(3 000 r/min离心10 min)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在0.05~10.0 ng/mL的患者血液标本血清共40份,作为对照组,将此40份血清采用4 000 r/min离心20 min,作为试验组,再次测定化学发光结果,并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两种不同离心方式的化学发光结果比对,大约有1/3数据由阳性变为阴性.结论 利用提高高速离心速度和时间消除悬浮的某种颗粒干扰是切实可行的,但操作需要标准化.
作者:吴连杰;任继欣;贾长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医学检验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的重要科学.随着循证医学,特别是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1]的应用,医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成败,是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医学检验专科教育是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实用人才,与美国社区大学两年制医学检验教育在招生、学制、学历和就业单位有相似性和可比性.美国医学检验高职教育办学历史悠久,而中国相对较晚.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存在巨大差异,在医学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距,这必然导致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本文拟通过中美两国医学检验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比较,找出共性、差异和差距,分析其成因,旨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作者:尹红;甘晓玲;唐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应用学科,内容多,涉及面广.实验教学在临检教学中占很大比例,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纽带,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方面有独特作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工作,实验操作将是毕业生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1].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实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临床检验基础教学特点,我们从正确思想引导,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学科发展,优化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开展第二课堂,增加实践机会;改进考核方法,进行技能考核;收集反馈信息,积累教学经验6个方面,对本校2007~2009级检验本科生的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赵莉平;李彦魁;权志博;安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两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荧光定量试剂(PCR-荧光探针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1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CHB)血清标本,分别用两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PCR试剂检测其HBV DNA载量.比较分析A试剂(煮沸法)和B试剂(免核酸提取的“一步法”)的线性范围、准确性和灵敏度.结果 411例CHB血清标本用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均大于5.00×102 IU/mL的标本155例,阳性率一致性为100%,阴性率一致性为73.8%,总一致性为83.7%.对两种试剂检测均阳性(>5.00×102 IU/mL)的标本取对数值后,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结果相差较大,67例经A试剂检测结果为阴性(<5.00×102 IU/mL)的标本经B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5.00×102 IU/mL),B试剂检测的阳性率高于A试剂.A试剂的低检测限为5.00×102 IU/mL,而B试剂的低检测限为1.00×102 IU/mL,B试剂的灵敏度高于A试剂.结论 两种国产的核酸定量PCR试剂盒对于检测HBV DNA载量在低复制水平的血清标本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免核酸提取的“一步法”B试剂扩增效率高、操作简便、定量结果准确、线性范围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作者:吴斌;李彩东;李惠军;田鹏飞;段正军;杨小锲;胡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上海太阳和德国InnovaneeD-Dimer试剂(Siemens Marburg产)两种D-二聚体(D-D)试剂的应用,对凝血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试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患者抗凝全血标本,按说明操作CA-7000血凝仪,进行标本检测,测定D-D.结果 两种试剂对检测结果分析表明,G1组不存在差异(t=1.218,P>0.05);而G2~G3组试剂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比较存在差异(t=4.480 6,P<0.05).结论 应建立D-D检测标准,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
作者:赵熹君;闫彧;郭维龙;裴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站用国产Anti-HIV-ELISA试剂的批内板间变异.方法 随机抽取12块板,每块板上随机抽取1条共12条组成1板,按照常规标本方式做室内质控和阳性对照,计算其CV.结果 室内质控和阳性对照CV均小于10%,36孔Anti-HIV-2型阳性对照中有5孔OD<0.8.结论 Anti-HIV-ELISA试剂批内板间变异小,生产厂家需要调整Anti-HIV-2型阳性对照浓度.
作者:刘冬;田方;彭冬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在血细胞分析仪中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T 5diff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计数法,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小板数量.结果 用仪器法在不同时间测静脉血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测血小板数有差异(P<0.05).结论 EDTA-K2抗凝静脉血和末梢血都可检测血小板数量,但需要注意测定时间范围、环境温度是否混合均匀等问题.当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应采取手工计数和推片观察来予以纠正.
作者:周莉;陈军政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参照CLSI EP方案对自主研发的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试剂分析性能进行评价,了解其是否满足临床需求.方法 参照文件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检测限、分析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干扰试验和稳定性等技术指标.结果 试剂空白吸光度为0.05,检测限为0.065 U/L,分析灵敏度为0.015,高、低值血清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07%和0.08%,方法比对实验结果Y=l.006 4X+1.851 4,r2=0.999 6;线性范围为0~300 U/L,0.855 mmol/L结合胆红素,0.855 mmol/l非结合胆红素,0.3 g/I维生素C,9.4 g/L血红蛋白浓度,14 500 FTU乳糜对检测结果无干扰,试剂稳定.结论 该试剂分析性能可满足临床实验室的需要.
作者:沃燕波;邹继华;黄幸雷;张桂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性能特点.方法 对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系统测定hs-CRP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干扰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 重复性与稳定性: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hs-CRP的批内精密度在浓度为2.54、53.38、134 mg/L时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6.61%、3.83%、2.31%;批间精密度在hs-CRP浓度为30.31、45.17 mg/L的CV分别为7.51%、6.14%.正确度:Nephstar Plus测定结果与IMMAGE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比较,回归方程为Y=0.941 7X-0.942 6,r=0.987,在3个医学决定水平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5.3%、7.7%、6.8%.线性:在hs-CRP 2.18~194.85 mg/L范围内,经过测定6个浓度梯度的样品,测定值和理论值直线回归方程为Y=1.047 9X-1.832 6,r2=0.992 7.干扰:通过测试黄疸和脂血标本,胆红素达30 mg/dL、三酰甘油1.5 mmol/L偏差分别为8.8%、-4.8%.结论 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hs-CRP的主要分析性能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吴跃平;曹科;王丹;王荣君;马东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验证STA-R凝血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的基本分析性能.方法 参考相关文件和文献,在STA-R凝血分析仪上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精密度、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的验证,并与厂商声明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D二聚体含量在0.50、3.97μg/mL时,总不精密度分别为13.68%和6.9%,均在试剂说明书标示的不精密度范围(≤35%、≤10%)内;2个定值质控品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25、2.70 μg/mL,均在说明书标示的范围(0.00~0.50 μg/mL,1.80~2.70μg/mL)内;分析测量范围为0.18~3.90 μg/mL(厂商线性范围0.20~4.00 μg/mL),临床可报告范围为0.18~20 μg/mL);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为0.22~0.43μg/mL(厂商参考范围:<0.50 μg/mL).结论 STA-R凝血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的主要分析性能与厂家声明的基本相符,可用于临床检验分析.
作者:官燕飞;彭建明;刘树沅;叶贵诚;庄丑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磁辐射后不同时间段的小鼠肝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将36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nste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功率密度为0 mW/cm2、10 mW/cm2和20 mW/m2的电磁波辐照60 min,辐照结束后于1h,1、3、7、15、30 d分别取小鼠尾静脉血和眼眶血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0 mW/cm2)相比,功率密度为10 mW/cm2和20 mW/cm2的电磁辐射照射后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随着时间增加,血小板总数则随时间而显著减少(P<0.05).同时,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亦随时间同步增加(P<0.05).对于相同指标,功率密度为20 mW/cm2的一组所产生的影响要高于10 mW/cm2组(P<0.05).结论 低剂量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肝脏损伤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且电磁辐射功率的密度强弱与其对机体的损伤层正相关.
作者:安刚;周传艳;罗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lasI/rhlI基因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探讨群体感应系统对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O1及其群体感应系统lasI/rhlI基因缺陷株PA210(△rhlI)、PA214(△lasI)及PA216(△lasI/rhlI)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O1能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基因缺陷株PA214(△lasI)可形成较薄的生物被膜,而PA210(△rhlI)及PA216(△lasI/rhlI)则不能形成生物被膜.结论 lasI/rhlI基因缺陷可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但rhlI基因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胡昌俊;李德辉;朱艮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失控的原因,找出失控的关键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关系,为改进室内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帕累托图分析法对生化室2013年1~3月的失控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分析每个月产生失控的主要原因,进行人为干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一般因素可随着失控产生的原因而相互转换.结论 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可找出室内失控的主要因素,为室内质量控制进行指导和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和依据,促进室内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作者:关小勇;李雪丽;高干;杨兴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采用六西格码(6σ)质量管理方法对血气分析的室内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s,QC)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血气分析仪的性能.方法 利用制程能力指数(Cp,Cpk)和Westgard标准化的6α医学性能决定图对雷度ABL800血气分析仪6个月的QC结果进行分析.再以Cp1.33标准,6d量度对其接受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pH,PCO2,PO2的Cp和Cpk值分别为1.95,1.93;1.74,1.71;1.60和1.45.上述指标结果优于Cp1.33标准规范,达到6α质量管理要求制程能力Ⅱ级或以上.结论 6α质量管理可确保雷度ABL800血气分析仪的性能完全符合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
作者:余文辉;张书楠;杨小红;候智辉;刘丹瑶;占葆娥;陈甜甜;张春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对该科近5年来参加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BCCL)内分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内分泌室间质评样本并按规定上报,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完成320个内分泌质评样本的测试,其中313个测试结果准确,正确率达97.8%.结论 通过参加BCCL室间质评实现了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持续性监测,达到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质量控制的目的.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作者:杨永昌;张淑艳;赵满仓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室间质评结果的回顾分析提高实验室血常规检验质量.方法 计算分析室间质评结果的平均偏差率(DI)和优良率,确立质量目标,明确改进方向,结合内部审核作出适当的改进.结果 自2008年下半年实施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后,大部分检验项目平均偏差率明显下降,优良率明显上升,达到预期的质量持续改进目标.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有部分项目室间质评结果的优良率出现明显的滑坡,实施了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后,2011年全年优良率为100%.结论 室间质评结果回顾分析可作为实验室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持续改进计划的评价工具,对今后实验室间的检验结果互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臧素纲;韩霜;陈鑫;周玉贵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