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马坚;张健
目的 通过对两组患儿PCT、CRP、WBC、Neu%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和评价这4种检测指标在鉴别诊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以及G+与G-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汉中市中心医院住院患儿按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各60例,分两组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PCT、CRP、WBC、Neu%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检测指标的特异度PCT高,为98.3%,其次是CRP为86.7%,其他两种均在80%以下;敏感性CRP低为81.7%其余3种均在85%以上.Neu%达到90%.在G+与G-菌感染检测结果中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鉴别诊断指标中PCT相对其他3种指标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对于鉴别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其检测结果在PCT> 10.0 ng/mL时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可能性大.
作者:黄晓霞;汤进;柏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脂血对生化检测的干扰,对比乙醚萃取法、稀释法及高速离心法消除脂血干扰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该院门急诊就诊或住院患者的脂血标本80例,将标本分为4份,1份原血浆检测,另3份分别给予离子水稀释法、乙醚萃取法、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后检测.用配对t检验分析处理前后各组间差异,3种方法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处理前后K+、Na+、Cl-、BUN检测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处理方法对K+、Na+、Cl-、BUN检测方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2+、ALT、AST、rGT、LDH、HBDH、CK、CKMB、AMY、TBIL、DBIL、TP、ALB、Glu、Cr、UA检测值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处理方法对Ca2+、ALT、AST、rGT、LDH、HBDH、CK、CKMB、AMY、TBIL、DBIL、TP、ALB、Glu、Cr、UA检测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原液检测值高,乙醚萃取法降低明显,低温高速离心次之,离子水稀释法降低少.结论 脂血对生化检测干扰导致检测值偏高,乙醚萃取法对蛋白质类的检测项目影响明显,稀释法影响小,在临床工作根据检测目的不同,三者可结合应用.
作者:胥华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冠心病(CAD)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与冠心病关系.方法 以71例CA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9例急性心肌梗死设为AMI组、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设为UAP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设为SAP组,并设立对照组21例,比较各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状况.结果 细胞免疫比较中AMI组、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CD3、CD8均出现下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也出现降低,但不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AMI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AMI组CD8下降程度较为显著;体液免疫比较中AMI组、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IgG、C3、C4均出现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gA也出现升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CD4、CD8细胞功能失衡,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彧;任甜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pallidum subsp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梅毒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方法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包括RPR、VDRL、USR、TRUST,其采用的是类脂质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抗类脂质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包括TPPA、TPHA、TP-ELISA、FTA-ABS等,检测的是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因此临床常用其作为梅毒确诊试验[1].
作者:宋焕景;侯生根;陈建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两年期间该院血培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细菌检验方法应用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和API鉴定系统鉴定菌株,药敏试验应用K-B纸片扩散法,使用WHONET 5.5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年共分离细菌317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207株(65.3%),革兰阳性球菌105株(33.1%),其中大肠埃希菌多共计114株(36.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株(21.1%)、克雷伯菌属40株(12.6%)、铜绿假单胞菌33株(10.4%)、肠球菌29株(9.2%)、鲍曼不动杆菌9株(2.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MRSCN)的检出率为12.5%和84.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74.5.%和27.3%,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7.2%和55.1%.屎肠球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谱明显不同.结论 血培养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属多见,非发酵菌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血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株的出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肖新利;雷金娥;何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参照CLSI EP方案对自主研发的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试剂分析性能进行评价,了解其是否满足临床需求.方法 参照文件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检测限、分析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干扰试验和稳定性等技术指标.结果 试剂空白吸光度为0.05,检测限为0.065 U/L,分析灵敏度为0.015,高、低值血清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07%和0.08%,方法比对实验结果Y=l.006 4X+1.851 4,r2=0.999 6;线性范围为0~300 U/L,0.855 mmol/L结合胆红素,0.855 mmol/l非结合胆红素,0.3 g/I维生素C,9.4 g/L血红蛋白浓度,14 500 FTU乳糜对检测结果无干扰,试剂稳定.结论 该试剂分析性能可满足临床实验室的需要.
作者:沃燕波;邹继华;黄幸雷;张桂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在慢性肝病性伴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测定117例慢性肝病患者、47例ITP患者和89例健康人群外周血IPF%和IPF绝对值,并将慢性肝病组分为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组.结果 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组IPF%中位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于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P<0.01),低于ITP组(P<0.01),ITP组和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IPF%中位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组和ITP组IPF绝对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IPF绝对值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织血小板可反映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者骨髓巨核系统生成血小板情况,有利于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病因的诊断.
作者:莫莉;曾学辉;李忠新;陈安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36岁男性患者因主诉头疼、发烧而入院,入院前接受过抗菌素的治疗.入院后,体温38.8℃,心率110次/分,WBC24.6×109/L,CRP 96 mg/L.入院后采血2次分别注入Bct/Alert SA和FAN瓶作血培养.血培养报警后,取少许血培养液接种在5%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上,置于35℃,5%~10%CO2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未见细菌生长.主管医生根据患者胸片高度怀疑患者为继呼吸道感染后的肺炎,于是取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分离出肺炎链球菌.将上述2瓶报警阳性,培养阴性的血培养液使用肺炎链球菌免疫层析卡(Binaxlnc.Portland,Naine)检测,均为阳性.
作者:朱精华;王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合川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为合川地区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芯片快速杂交法检测宫颈细胞HPV,对1 832例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检出HPV阳性者701例,总阳性率为38.26%,其中高危型HPV合并其他型别感染359例,占感染率19.6%,以HPV16,52,58为主.结论 HPV基因分型可同时进行多种亚型的检测,有利于对宫颈癌的早期预警和早期治疗.
作者:刘兵;易琼英;杨联云;黄志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磁辐射后不同时间段的小鼠肝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将36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nste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功率密度为0 mW/cm2、10 mW/cm2和20 mW/m2的电磁波辐照60 min,辐照结束后于1h,1、3、7、15、30 d分别取小鼠尾静脉血和眼眶血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0 mW/cm2)相比,功率密度为10 mW/cm2和20 mW/cm2的电磁辐射照射后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随着时间增加,血小板总数则随时间而显著减少(P<0.05).同时,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亦随时间同步增加(P<0.05).对于相同指标,功率密度为20 mW/cm2的一组所产生的影响要高于10 mW/cm2组(P<0.05).结论 低剂量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肝脏损伤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且电磁辐射功率的密度强弱与其对机体的损伤层正相关.
作者:安刚;周传艳;罗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联合应用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性病门诊340例有现症生殖器疱疹(GH)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HSV-2抗原(HSV-2 Ag)和抗体(包括IgG和IgM)检测,采用FQ-PCR进行HSV-2 DNA检测.结果 340例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2.06%和89.4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78例GH初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89.33%和91.0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62例GH复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IgG阳性率分别为95.06%和100.00%,均明显高于HSV-2 Ag和IgM阳性率(P<0.01);305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9.02%和96.39%,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35例皮损为结痂的GH患者HSV-2 IgG阳性率为85.71%,经比较HSV-2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HSV-2 DNA、HSV-2 Ag和HSV-2 IgM阳性率(P<0.01).结论 ELISA检测HSV-2抗原、抗体和FQ-PCR检测HSV-2 DNA有各自的优缺点,它们需联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作者:王礼;唐恒锋;吴爱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CEA、CA125、CA19-9及CA72-4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断及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7月253例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其中4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198例初诊胃癌患者,并对初诊胃癌的53例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复诊,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3例患者血清中CEA、CA125、CA19-9及CA72-4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血清CEA、CA125、CA19-9及CA72-4在198例初诊胃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3.9%、8.6%、19.2%及27.8%,在45例胃良性病变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7.5%及7.5%,胃癌组四种肿瘤标志物阳性率高于胃良性病变组(P<0.05);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51.0%;淋巴结转移组CEA、CA125、CA19-9及CA72-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远端转移组CEA、CA125、CA19-9及CA72-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远端转移组(P<0.05);初诊胃癌的53例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复诊(45例未复发,8例复发),未复发组术后3个月CEA、CA125、CA19-9及CA72-4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未复发组术前CA72-4水平明显低于复发组术前(P<0.05);未复发组术后3个月CA72-4及CA19-9水平明显低于复发组术后(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及CA72-4对胃癌诊断及术前转移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CA72-4及CA19-9与胃癌复发有关.
作者:翟宏;续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医学检验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的重要科学.随着循证医学,特别是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1]的应用,医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成败,是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医学检验专科教育是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实用人才,与美国社区大学两年制医学检验教育在招生、学制、学历和就业单位有相似性和可比性.美国医学检验高职教育办学历史悠久,而中国相对较晚.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存在巨大差异,在医学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距,这必然导致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本文拟通过中美两国医学检验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比较,找出共性、差异和差距,分析其成因,旨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作者:尹红;甘晓玲;唐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对455株铜绿假单胞菌在重症监护病区(ICU)的分离情况与耐药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10~2012年自ICU患者标本分离出的455株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梅里埃Vitek2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部分采用纸片扩散法.按CLSI2011年版判读药敏,用Whonet5.5和SPSS统计分析处理结果.结果 2010~2012年本院ICU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455株,占总分离率的(455/2 776)16.4%.以气管吸物(45.8%)和痰(40.2%)为多见.对美洛西林的总耐药率高,为68.9%,对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的总耐药率均大于30%,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的总耐药率均大于2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阿米卡星的总耐药率大于10%,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总耐药率低,为11.s%.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逐年增加,以呼吸道感染为多见;对多种抗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率;应加强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加强病区的消毒隔离和耐药性监测.
作者:梁亮;农生洲;陈杏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几种常见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深圳地区几种常见妇科疾病患者血清β-HCG水平,并对病例中的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及绒毛膜癌各组β-HC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早期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手术治疗后争HCG含量可迅速回复正常范围之内;葡萄胎组及侵蚀性葡萄胎组两者之间β-HCG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癌β-HCG含量明显高于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HCG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诊断、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及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诊断仍须结合B超、CT及病理诊断.
作者:杨自华;张竑卉;龚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妇女解脲脲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佳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妇科门诊受试者泌尿生殖道标本,应用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支原体试剂盒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 解脲脲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38.6%.药物敏感率分别为美满霉素为81.1%,强力霉素88.7%.交沙霉素88.7%,阿奇霉素84.5%,克拉霉素80.6%,红霉素75.5%,罗红霉素75.6%,左氧氟沙星57.2%,司帕沙星43.3%,加替沙星82.2%.结论 解脲脲支原体是妇科门诊患者生殖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泌尿生殖道Uu感染应依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徐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通过上海太阳和德国InnovaneeD-Dimer试剂(Siemens Marburg产)两种D-二聚体(D-D)试剂的应用,对凝血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试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患者抗凝全血标本,按说明操作CA-7000血凝仪,进行标本检测,测定D-D.结果 两种试剂对检测结果分析表明,G1组不存在差异(t=1.218,P>0.05);而G2~G3组试剂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比较存在差异(t=4.480 6,P<0.05).结论 应建立D-D检测标准,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
作者:赵熹君;闫彧;郭维龙;裴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血小板减少在儿科属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及血小板下降,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等为特点.也有少部分患者的病因不明.此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较困难.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笔者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114例血小板减少的患儿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瑞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的水平变化及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不同,将106例尿蛋白为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58例,6.0%<HbA1c≤7.0%)、B(48例,HbA1c>7.0%)两组,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免疫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同时用酶法检测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空腹血糖(FBG)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水平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ys-C、RBY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特别是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延缓其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倪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在原发性肝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原发性肝癌患者160例,随访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检测各时间段的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170.5±30.8) mg/L]和术后第1天[(175.3±46.9)mg/L]与对照组[(272.9±89.6)mg/L]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第1个月[(189.7±53.8) mg/L]与对照组[(272.9±89.6)mg/L]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3个月[(225.9±60.1)mg/L]和第6个月[(256.4±56.3) mg/L]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治疗后1个月随访显示患者营养不良率为73.5%.结论 检测血清前清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作者:刘红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