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剂量电磁辐射对小鼠肝脏功能的影响研究

安刚;周传艳;罗阳

关键词:电磁场, 辐射效应, 肝功能试验,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
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磁辐射后不同时间段的小鼠肝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将36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nste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功率密度为0 mW/cm2、10 mW/cm2和20 mW/m2的电磁波辐照60 min,辐照结束后于1h,1、3、7、15、30 d分别取小鼠尾静脉血和眼眶血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0 mW/cm2)相比,功率密度为10 mW/cm2和20 mW/cm2的电磁辐射照射后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随着时间增加,血小板总数则随时间而显著减少(P<0.05).同时,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亦随时间同步增加(P<0.05).对于相同指标,功率密度为20 mW/cm2的一组所产生的影响要高于10 mW/cm2组(P<0.05).结论 低剂量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肝脏损伤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且电磁辐射功率的密度强弱与其对机体的损伤层正相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病毒灭活血浆中主要质量指标及亚甲蓝残留量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中血浆蛋白浓度和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变化,并对灭活血浆的亚甲蓝(MB)残留量进行检测,以探讨MB-P对血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宝安区中心血站的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和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各随机抽检20袋,对其主要质量指标血浆蛋白浓度,凝血因子Ⅷ含量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比较,并对灭活血浆的MB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 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外观和色泽无明显改变,血浆蛋白浓度和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变化不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MB残留量为0.05~0.357μmol/L(0.14±0.09μmol/L).结论 MB-P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各项主要质量指标接近,MB残留量符合质量要求,MB-P病毒灭活血浆是一种安全的血液制品,可有效降低输血风险,保障受血者身体健康.

    作者:陈爱华;刘永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性肾损伤的检测指标NGAL的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AKI)原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2005年9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合作研讨会上,将肾功能衰竭更名为急性肾损伤[1].AKI由于其病死率高,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分期直接决定其治疗措施,进而影响预后,因此努力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对急性肾损伤进行早期防治,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玉国;赵红丽;任秀华;赵俊月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液中降钙素原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未成熟粒细胞在感染机体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感染患者血液中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IG%)、未成熟粒细胞绝对值(IG#)的检测回顾性分析,来探讨这5项指标在感染机体中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感染患者88例,健康体检者36例,同时进行PCT、D-二聚体、FDP、IG%、IG#的检测,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correlate分析,观察感染患者这5项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PCT与D-二聚体、FDP、IG%、IG#相关系数分别为:0.560、0.436、0.284、0.285(P<0.05),PCT与其他4种指标之间具有一定正相关性;D-二聚体与IG%、IG#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175、0.167(P=0.056,0.064>0.05),D-二聚体与IG%、I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FDP与IG%、IG#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078、0.064(P=0.390,0.478>0.05),FDP与IG%、I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CT、D-二聚体、FDP、IG%、IG#指标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0.829、0.573、0.565、0.559.结论 在感染机体中PCT与》二聚体、FDP、IG%、IG#分别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D-二聚体、FDP与IG%、IG#之间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CT与D-二-聚体对感染患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力.

    作者:张彤;韦卉;张磊;王金华;卢洁;王香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帕累托图分析法在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上的应用

    目的 分析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失控的原因,找出失控的关键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关系,为改进室内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帕累托图分析法对生化室2013年1~3月的失控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分析每个月产生失控的主要原因,进行人为干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一般因素可随着失控产生的原因而相互转换.结论 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法可找出室内失控的主要因素,为室内质量控制进行指导和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和依据,促进室内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作者:关小勇;李雪丽;高干;杨兴兴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网织血小板在慢性肝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在慢性肝病性伴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测定117例慢性肝病患者、47例ITP患者和89例健康人群外周血IPF%和IPF绝对值,并将慢性肝病组分为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组.结果 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组IPF%中位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于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P<0.01),低于ITP组(P<0.01),ITP组和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IPF%中位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组和ITP组IPF绝对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IPF绝对值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织血小板可反映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者骨髓巨核系统生成血小板情况,有利于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病因的诊断.

    作者:莫莉;曾学辉;李忠新;陈安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STA-R凝血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目的 验证STA-R凝血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的基本分析性能.方法 参考相关文件和文献,在STA-R凝血分析仪上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精密度、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的验证,并与厂商声明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D二聚体含量在0.50、3.97μg/mL时,总不精密度分别为13.68%和6.9%,均在试剂说明书标示的不精密度范围(≤35%、≤10%)内;2个定值质控品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25、2.70 μg/mL,均在说明书标示的范围(0.00~0.50 μg/mL,1.80~2.70μg/mL)内;分析测量范围为0.18~3.90 μg/mL(厂商线性范围0.20~4.00 μg/mL),临床可报告范围为0.18~20 μg/mL);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为0.22~0.43μg/mL(厂商参考范围:<0.50 μg/mL).结论 STA-R凝血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的主要分析性能与厂家声明的基本相符,可用于临床检验分析.

    作者:官燕飞;彭建明;刘树沅;叶贵诚;庄丑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合川地区妇女HPV基因分型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合川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为合川地区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核酸分子芯片快速杂交法检测宫颈细胞HPV,对1 832例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检出HPV阳性者701例,总阳性率为38.26%,其中高危型HPV合并其他型别感染359例,占感染率19.6%,以HPV16,52,58为主.结论 HPV基因分型可同时进行多种亚型的检测,有利于对宫颈癌的早期预警和早期治疗.

    作者:刘兵;易琼英;杨联云;黄志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总胆固醇水平对首发青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正常血清总胆固醇(TC)范围内总胆固醇水平对首发青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3.1<TC<4.3 mmol/L)和对照组(4.3≤TC<5.5 mmol/L),然后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的对照性评估,用韦氏成人智能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 研究组的数字广度、图画填空、再认、长时记忆[分别为(9.74±2.40)分、(5.54±1.65)分、(8.07±2.35)分、(35.28±6.87)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0.74±2.91)分、(6.30±1.91)分、(8.98±2.76)分、(51.32±1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理解和持续错误数[分别为(6.41±2.57)分,(69.02±11.42)分]与对照组[分别为(8.28±2.23)分、(54.11±12.92)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总胆固醇偏低组的认知水平较偏高组差,低胆固醇水平在抑郁症自杀方面扮演一定角色,低认知水平对评估抑郁症自杀风险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珊珊;李宁;刘维娟;何津春;张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小剂量螺内酯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和hs-CRP水平

    目的 探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和hs-CR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心脏内科收治的1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标准化治疗方案和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20 mg,1/日),在入院即刻、术后第3天和第10天检测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BNP和hs-CRP均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两者水平均呈现显著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延缓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肌发生重构,从而达到减少心肌衰竭的发生率.

    作者:张蕾;孙涛;卢少平;刘慧;张昕;冯斌;柳荫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和必要性.方法 通过对急诊中82例心肌梗死和78例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心肌酶谱的变化,来研究和探讨此酶类物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82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心肌酶谱CK升高80例,不升高2例,CK的检出敏感度为97.6%;7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心肌酶谱CK全部升高,敏感度100%,依窒息的轻重程度,其值变化范围为794.5~4 082.3(U/L),且轻、中、重度患儿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存在检验的必要性.

    作者:莫伟;刘义明;陈晓;廖志勤;钟毓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的水平变化及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不同,将106例尿蛋白为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58例,6.0%<HbA1c≤7.0%)、B(48例,HbA1c>7.0%)两组,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免疫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同时用酶法检测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空腹血糖(FBG)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水平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ys-C、RBY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特别是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延缓其进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倪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455株铜绿假单胞菌在重症监护病区的分离情况与耐药趋势分析

    目的 对455株铜绿假单胞菌在重症监护病区(ICU)的分离情况与耐药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10~2012年自ICU患者标本分离出的455株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梅里埃Vitek2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部分采用纸片扩散法.按CLSI2011年版判读药敏,用Whonet5.5和SPSS统计分析处理结果.结果 2010~2012年本院ICU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455株,占总分离率的(455/2 776)16.4%.以气管吸物(45.8%)和痰(40.2%)为多见.对美洛西林的总耐药率高,为68.9%,对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的总耐药率均大于30%,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的总耐药率均大于2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阿米卡星的总耐药率大于10%,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总耐药率低,为11.s%.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逐年增加,以呼吸道感染为多见;对多种抗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率;应加强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加强病区的消毒隔离和耐药性监测.

    作者:梁亮;农生洲;陈杏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深圳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HBV基因型、耐药性与HBV DNA载量、HbeAg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反向线性杂交技术检测156例慢性乙肝(CHB)患者的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情况,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HBVDNA载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病毒标志物.结果 156例CHB患者中检出B基因型90例,占57.69%;C基因型58例,占37.17%;B+C混合基因型8例,占5.13%;耐药突变37例,占23.7%.37例耐药株中,有30例对拉米夫定耐药,主要为rtL180M+ rtM204V和rtM204I突变,占80%(24/30),C基因型占拉米夫定突变株的63.3%(19/30);对阿德福韦耐药株5例,耐药位点均为rtN236T;另有2例为多重耐药.HBV B、C基因型患者间的HBV DNA载量及HbeAg阳性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圳地区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C基因型容易产生耐药,应根据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结果对慢性乙肝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艾芹;唐曙明;陈卫布;余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ELISA联合FQ-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联合应用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性病门诊340例有现症生殖器疱疹(GH)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HSV-2抗原(HSV-2 Ag)和抗体(包括IgG和IgM)检测,采用FQ-PCR进行HSV-2 DNA检测.结果 340例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2.06%和89.4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78例GH初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89.33%和91.0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62例GH复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IgG阳性率分别为95.06%和100.00%,均明显高于HSV-2 Ag和IgM阳性率(P<0.01);305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9.02%和96.39%,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35例皮损为结痂的GH患者HSV-2 IgG阳性率为85.71%,经比较HSV-2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HSV-2 DNA、HSV-2 Ag和HSV-2 IgM阳性率(P<0.01).结论 ELISA检测HSV-2抗原、抗体和FQ-PCR检测HSV-2 DNA有各自的优缺点,它们需联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作者:王礼;唐恒锋;吴爱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两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方法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 对两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参照NCCLS EP9和EP5评价方案,做两种检测方法的不精密度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不精密度完全满足临床要求,且高效液相色谱法较免疫比浊法低,两者呈显著相关性(r=0.99,P<0.05).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完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各级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法学选择.

    作者:时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冠心病患者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冠心病(CAD)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与冠心病关系.方法 以71例CA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9例急性心肌梗死设为AMI组、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设为UAP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设为SAP组,并设立对照组21例,比较各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状况.结果 细胞免疫比较中AMI组、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CD3、CD8均出现下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也出现降低,但不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AMI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AMI组CD8下降程度较为显著;体液免疫比较中AMI组、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IgG、C3、C4均出现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gA也出现升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CD4、CD8细胞功能失衡,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彧;任甜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湘潭地区血培养中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湘潭地区血培养中检出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WHONTE5.6分析系统,对湘潭市中心医院、湘潭市一医院、湘潭市二医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11 190例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送检的11 190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184株,阳性率10.6%.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5.1%,革兰阴性菌占43.5%,真菌占1.4%.感染率占前三位的依次是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属.病原菌在各科室的分布占前3位的依次为儿科及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内分泌科.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率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的菌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属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0%,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30%.克雷伯菌属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8.2%.不动杆菌属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0%.结论 该地区血液感染的患者较多,葡萄球菌属和肠杆菌属是血培养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的变化及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拥玲;刘君;李顺安;邹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结核性脑膜炎和肺结核病患者Th1/Th2/Treg/Th17的检测

    目的 分析结核病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各亚群的特征,探讨其在结核病发生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0例健康对照(HD)、50例不同类型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TB)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 Th2/Treg/Th17细胞应答水平.结果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h1和Th17细胞应答水平显著低于HD(P<0.01;P<0.001),Th2和Treg细胞应答水平则显著高于HD(P<0.000 1);与单纯肺结核病患者(PTB)相比,结核性脑膜炎患者(TBM)外周血Th17应答水平显著降低(P<0.000 1);与此同时,Treg应答水平也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之间Th1/Th2细胞应答水平无显著差别.结论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CD4T细胞各亚群水平严重失调;与PTB患者相比,TBM患者Th17细胞受损更明显,提示Th17与结核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幸彩梅;廖明凤;朱秀云;孟令香;张明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两种试剂在D-二聚体检测中的评价

    目的 通过上海太阳和德国InnovaneeD-Dimer试剂(Siemens Marburg产)两种D-二聚体(D-D)试剂的应用,对凝血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试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患者抗凝全血标本,按说明操作CA-7000血凝仪,进行标本检测,测定D-D.结果 两种试剂对检测结果分析表明,G1组不存在差异(t=1.218,P>0.05);而G2~G3组试剂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比较存在差异(t=4.480 6,P<0.05).结论 应建立D-D检测标准,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

    作者:赵熹君;闫彧;郭维龙;裴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低剂量电磁辐射对小鼠肝脏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磁辐射后不同时间段的小鼠肝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将36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nste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功率密度为0 mW/cm2、10 mW/cm2和20 mW/m2的电磁波辐照60 min,辐照结束后于1h,1、3、7、15、30 d分别取小鼠尾静脉血和眼眶血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0 mW/cm2)相比,功率密度为10 mW/cm2和20 mW/cm2的电磁辐射照射后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随着时间增加,血小板总数则随时间而显著减少(P<0.05).同时,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亦随时间同步增加(P<0.05).对于相同指标,功率密度为20 mW/cm2的一组所产生的影响要高于10 mW/cm2组(P<0.05).结论 低剂量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肝脏损伤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且电磁辐射功率的密度强弱与其对机体的损伤层正相关.

    作者:安刚;周传艳;罗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