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总胆固醇水平对首发青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周珊珊;李宁;刘维娟;何津春;张永霞

关键词:抑郁症, 胆固醇, 神经心理学测验, 记忆
摘要:目的 探究正常血清总胆固醇(TC)范围内总胆固醇水平对首发青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3.1<TC<4.3 mmol/L)和对照组(4.3≤TC<5.5 mmol/L),然后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的对照性评估,用韦氏成人智能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 研究组的数字广度、图画填空、再认、长时记忆[分别为(9.74±2.40)分、(5.54±1.65)分、(8.07±2.35)分、(35.28±6.87)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0.74±2.91)分、(6.30±1.91)分、(8.98±2.76)分、(51.32±1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理解和持续错误数[分别为(6.41±2.57)分,(69.02±11.42)分]与对照组[分别为(8.28±2.23)分、(54.11±12.92)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总胆固醇偏低组的认知水平较偏高组差,低胆固醇水平在抑郁症自杀方面扮演一定角色,低认知水平对评估抑郁症自杀风险有重要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试剂在D-二聚体检测中的评价

    目的 通过上海太阳和德国InnovaneeD-Dimer试剂(Siemens Marburg产)两种D-二聚体(D-D)试剂的应用,对凝血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试剂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患者抗凝全血标本,按说明操作CA-7000血凝仪,进行标本检测,测定D-D.结果 两种试剂对检测结果分析表明,G1组不存在差异(t=1.218,P>0.05);而G2~G3组试剂检测结果在统计学上比较存在差异(t=4.480 6,P<0.05).结论 应建立D-D检测标准,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

    作者:赵熹君;闫彧;郭维龙;裴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前离心速度标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化学发光检测项目检测前离心速度是否对化学发光检测标本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为实验室制定化学发光检测项目检测前离心标准化提供数据处理依据.方法 收集实验室经常规低速离心(3 000 r/min离心10 min)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在0.05~10.0 ng/mL的患者血液标本血清共40份,作为对照组,将此40份血清采用4 000 r/min离心20 min,作为试验组,再次测定化学发光结果,并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两种不同离心方式的化学发光结果比对,大约有1/3数据由阳性变为阴性.结论 利用提高高速离心速度和时间消除悬浮的某种颗粒干扰是切实可行的,但操作需要标准化.

    作者:吴连杰;任继欣;贾长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6例AID患者及10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 AID患者RDW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NA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的RDW水平和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68,P>0.05;x2 =3.13,P>0.05),CRP与RDW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 AID患者RDW升高,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

    作者:单娜;张英辉;王静;孟冬娅;郭大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microRNA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调节作用

    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长迫切要求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以利于治疗方式的改进.miRNA转录后的调节功能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包括2型糖尿病.近有报道microRNA在胰岛素释放、胰岛β细胞分化发育中的发挥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miRNA陆续被报道.本文就microRNA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霞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455株铜绿假单胞菌在重症监护病区的分离情况与耐药趋势分析

    目的 对455株铜绿假单胞菌在重症监护病区(ICU)的分离情况与耐药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10~2012年自ICU患者标本分离出的455株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梅里埃Vitek2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部分采用纸片扩散法.按CLSI2011年版判读药敏,用Whonet5.5和SPSS统计分析处理结果.结果 2010~2012年本院ICU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455株,占总分离率的(455/2 776)16.4%.以气管吸物(45.8%)和痰(40.2%)为多见.对美洛西林的总耐药率高,为68.9%,对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的总耐药率均大于30%,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的总耐药率均大于2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阿米卡星的总耐药率大于10%,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总耐药率低,为11.s%.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逐年增加,以呼吸道感染为多见;对多种抗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率;应加强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加强病区的消毒隔离和耐药性监测.

    作者:梁亮;农生洲;陈杏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深圳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乙肝患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HBV基因型、耐药性与HBV DNA载量、HbeAg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反向线性杂交技术检测156例慢性乙肝(CHB)患者的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情况,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HBVDNA载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病毒标志物.结果 156例CHB患者中检出B基因型90例,占57.69%;C基因型58例,占37.17%;B+C混合基因型8例,占5.13%;耐药突变37例,占23.7%.37例耐药株中,有30例对拉米夫定耐药,主要为rtL180M+ rtM204V和rtM204I突变,占80%(24/30),C基因型占拉米夫定突变株的63.3%(19/30);对阿德福韦耐药株5例,耐药位点均为rtN236T;另有2例为多重耐药.HBV B、C基因型患者间的HBV DNA载量及HbeAg阳性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深圳地区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C基因型容易产生耐药,应根据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结果对慢性乙肝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艾芹;唐曙明;陈卫布;余涟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清胱抑素C对新生儿窒息后肾损伤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Ovid、Springer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的在库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检验异质性并根据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标准,终获得23篇文献.经Meta分析结果表明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的血清cys C水平比对照组的分别高1.66(1.35~1.97)和3.78(3.23~4.34)倍标准差,而重度窒息组的血清cysC水平比轻度窒息组的高2.05(1.61~2.48)倍标准差,说明窒息新生儿的血清cysC水平比健康新生儿的高,且窒息程度越严重,血清cys C水平越高.结论 血清cys C的水平有助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价.

    作者:梁培松;王伟佳;王结珍;韩登科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妇产科门诊患者解脲脲支原体的感染及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妇女解脲脲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佳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妇科门诊受试者泌尿生殖道标本,应用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支原体试剂盒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 解脲脲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38.6%.药物敏感率分别为美满霉素为81.1%,强力霉素88.7%.交沙霉素88.7%,阿奇霉素84.5%,克拉霉素80.6%,红霉素75.5%,罗红霉素75.6%,左氧氟沙星57.2%,司帕沙星43.3%,加替沙星82.2%.结论 解脲脲支原体是妇科门诊患者生殖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泌尿生殖道Uu感染应依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徐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胱抑素-C和尿微量清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清蛋白(Umalb)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依据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结果将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单纯糖尿病组(Umalb<30 mg/24 h)41例;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30 mg/24 h≤Umalb≤300 mg/24 h)45例;C组:糖尿病肾病组(Umalb>300 mg/24 h)40例,检测其尿UREA及血清CysC含量,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CysC和UAER分别为1.98±0.48和135.78±50.09,C组为2.45±0.49和430.2±48.3,明显高于A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 CysC 和 UAER 对于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为88.2%和89.4%,联合检测CysC和UAER的灵敏度为97.3%.结论 血清CysC和尿UAER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检测阳性率.

    作者:殷晋华;商润萍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ELISA联合FQ-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联合应用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性病门诊340例有现症生殖器疱疹(GH)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HSV-2抗原(HSV-2 Ag)和抗体(包括IgG和IgM)检测,采用FQ-PCR进行HSV-2 DNA检测.结果 340例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2.06%和89.4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78例GH初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89.33%和91.0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62例GH复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IgG阳性率分别为95.06%和100.00%,均明显高于HSV-2 Ag和IgM阳性率(P<0.01);305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9.02%和96.39%,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35例皮损为结痂的GH患者HSV-2 IgG阳性率为85.71%,经比较HSV-2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HSV-2 DNA、HSV-2 Ag和HSV-2 IgM阳性率(P<0.01).结论 ELISA检测HSV-2抗原、抗体和FQ-PCR检测HSV-2 DNA有各自的优缺点,它们需联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作者:王礼;唐恒锋;吴爱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中国与美国医学检验专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医学检验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的重要科学.随着循证医学,特别是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ratory medicine,EBLM)[1]的应用,医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成败,是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医学检验专科教育是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实用人才,与美国社区大学两年制医学检验教育在招生、学制、学历和就业单位有相似性和可比性.美国医学检验高职教育办学历史悠久,而中国相对较晚.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存在巨大差异,在医学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距,这必然导致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本文拟通过中美两国医学检验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比较,找出共性、差异和差距,分析其成因,旨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作者:尹红;甘晓玲;唐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冠心病患者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冠心病(CAD)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与冠心病关系.方法 以71例CA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9例急性心肌梗死设为AMI组、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设为UAP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设为SAP组,并设立对照组21例,比较各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状况.结果 细胞免疫比较中AMI组、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CD3、CD8均出现下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也出现降低,但不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AMI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AMI组CD8下降程度较为显著;体液免疫比较中AMI组、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IgG、C3、C4均出现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gA也出现升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CD4、CD8细胞功能失衡,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彧;任甜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两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方法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 对两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参照NCCLS EP9和EP5评价方案,做两种检测方法的不精密度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不精密度完全满足临床要求,且高效液相色谱法较免疫比浊法低,两者呈显著相关性(r=0.99,P<0.05).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完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各级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法学选择.

    作者:时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网织血小板在慢性肝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在慢性肝病性伴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测定117例慢性肝病患者、47例ITP患者和89例健康人群外周血IPF%和IPF绝对值,并将慢性肝病组分为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组.结果 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组IPF%中位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于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P<0.01),低于ITP组(P<0.01),ITP组和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IPF%中位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组和ITP组IPF绝对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肝病伴血小板正常组IPF绝对值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织血小板可反映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者骨髓巨核系统生成血小板情况,有利于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病因的诊断.

    作者:莫莉;曾学辉;李忠新;陈安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小剂量螺内酯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和hs-CRP水平

    目的 探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和hs-CR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心脏内科收治的1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标准化治疗方案和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20 mg,1/日),在入院即刻、术后第3天和第10天检测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BNP和hs-CRP均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两者水平均呈现显著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延缓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肌发生重构,从而达到减少心肌衰竭的发生率.

    作者:张蕾;孙涛;卢少平;刘慧;张昕;冯斌;柳荫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湘潭地区血培养中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湘潭地区血培养中检出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WHONTE5.6分析系统,对湘潭市中心医院、湘潭市一医院、湘潭市二医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11 190例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送检的11 190例血培养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184株,阳性率10.6%.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5.1%,革兰阴性菌占43.5%,真菌占1.4%.感染率占前三位的依次是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属.病原菌在各科室的分布占前3位的依次为儿科及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内分泌科.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率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的菌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属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0%,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30%.克雷伯菌属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为18.2%.不动杆菌属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40%.结论 该地区血液感染的患者较多,葡萄球菌属和肠杆菌属是血培养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的变化及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拥玲;刘君;李顺安;邹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两年期间该院血培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细菌检验方法应用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和API鉴定系统鉴定菌株,药敏试验应用K-B纸片扩散法,使用WHONET 5.5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年共分离细菌317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207株(65.3%),革兰阳性球菌105株(33.1%),其中大肠埃希菌多共计114株(36.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株(21.1%)、克雷伯菌属40株(12.6%)、铜绿假单胞菌33株(10.4%)、肠球菌29株(9.2%)、鲍曼不动杆菌9株(2.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MRSCN)的检出率为12.5%和84.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74.5.%和27.3%,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7.2%和55.1%.屎肠球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谱明显不同.结论 血培养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属多见,非发酵菌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血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株的出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肖新利;雷金娥;何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榆林地区医院近4年细菌感染发生率与耐药性监测研究

    目的 研究本地区医院近4年常见致病细菌感染发生率与抗菌素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提供感染控制和治疗依据.方法 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抗菌药敏感性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1 160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3 987株,占35.7%;革兰阴性菌7 173株,占64.3%.临床分离常见的球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监测MRSA和MRCNS分别为57.3%和68.7%,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感染多见的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占48.3%,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占43.7%.结论 榆林地区近年来MRSA菌的感染率较高,加强本地区致病菌的耐药性检测,制定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合理使用抗菌素,减少和延缓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冯海翔;樊海燕;郭瑞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PCT、CRP、WBC、Neu%在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感染及G+与G-菌感染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通过对两组患儿PCT、CRP、WBC、Neu%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和评价这4种检测指标在鉴别诊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以及G+与G-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汉中市中心医院住院患儿按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各60例,分两组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PCT、CRP、WBC、Neu%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检测指标的特异度PCT高,为98.3%,其次是CRP为86.7%,其他两种均在80%以下;敏感性CRP低为81.7%其余3种均在85%以上.Neu%达到90%.在G+与G-菌感染检测结果中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鉴别诊断指标中PCT相对其他3种指标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对于鉴别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其检测结果在PCT> 10.0 ng/mL时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可能性大.

    作者:黄晓霞;汤进;柏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广东地区育龄妇女TORCH-IgM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广东地区育龄妇女TORCH-IgM感染情况及不同季节分布情况,为本地区预防TORCH-IgM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育龄妇女筛查血样,采用ELISA方法对TORCH-IgM抗体进行检测,450 nm波长读取吸光度,以Cut-off值和ISR值判断结果.结果 广东地区育龄妇女TORCH-IgM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是HSV-IgM3.97%、TOX-IgM l.32%、RV-IgM l.90%、CMV-IgM 0.74%;适龄妇女RV-IgM、CMV-IgM、HSv-IgM阳性率分别为2.05%、0.78%、4.42%,高于高危妇女的1.33%、0.58%、2.26%;而高危妇女TOx-IgM阳性率(2.19%)高于适龄妇女的阳性率(1.18%),两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季节育龄妇女TORCH-IgM感染明显不同,夏季TORCH-IgM感染明显高于春、秋、冬季.结论 加强对育龄妇女进行TORCH-IgM孕前筛查宣传工作,控制TORCH-IgM感染以预防为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冼璐桦;贾雪;钱靖琳;刘伟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