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肾损伤的检测指标NGAL的研究进展

马玉国;赵红丽;任秀华;赵俊月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 载体蛋白质类, 综述
摘要:急性肾损伤(AKI)原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2005年9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合作研讨会上,将肾功能衰竭更名为急性肾损伤[1].AKI由于其病死率高,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分期直接决定其治疗措施,进而影响预后,因此努力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对急性肾损伤进行早期防治,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种国产Anti-HIV-ELISA试剂批内板间变异

    目的 探讨血站用国产Anti-HIV-ELISA试剂的批内板间变异.方法 随机抽取12块板,每块板上随机抽取1条共12条组成1板,按照常规标本方式做室内质控和阳性对照,计算其CV.结果 室内质控和阳性对照CV均小于10%,36孔Anti-HIV-2型阳性对照中有5孔OD<0.8.结论 Anti-HIV-ELISA试剂批内板间变异小,生产厂家需要调整Anti-HIV-2型阳性对照浓度.

    作者:刘冬;田方;彭冬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ELISA联合FQ-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联合应用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性病门诊340例有现症生殖器疱疹(GH)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HSV-2抗原(HSV-2 Ag)和抗体(包括IgG和IgM)检测,采用FQ-PCR进行HSV-2 DNA检测.结果 340例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2.06%和89.4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78例GH初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89.33%和91.0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62例GH复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IgG阳性率分别为95.06%和100.00%,均明显高于HSV-2 Ag和IgM阳性率(P<0.01);305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9.02%和96.39%,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35例皮损为结痂的GH患者HSV-2 IgG阳性率为85.71%,经比较HSV-2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HSV-2 DNA、HSV-2 Ag和HSV-2 IgM阳性率(P<0.01).结论 ELISA检测HSV-2抗原、抗体和FQ-PCR检测HSV-2 DNA有各自的优缺点,它们需联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作者:王礼;唐恒锋;吴爱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6例AID患者及10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 AID患者RDW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NA高滴度组与低滴度组的RDW水平和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68,P>0.05;x2 =3.13,P>0.05),CRP与RDW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 AID患者RDW升高,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

    作者:单娜;张英辉;王静;孟冬娅;郭大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急性肾损伤的检测指标NGAL的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AKI)原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2005年9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合作研讨会上,将肾功能衰竭更名为急性肾损伤[1].AKI由于其病死率高,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分期直接决定其治疗措施,进而影响预后,因此努力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对急性肾损伤进行早期防治,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玉国;赵红丽;任秀华;赵俊月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RBP)、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在评估高血压所致早期肾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组为高血压患者124例,其中尿蛋白阴性者分为A亚组,尿蛋白阳性者为B亚组.对照组选自社区健康人群,共50例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血Cys C、BUN、Cr及尿RBP.结果 观察组Cys C、R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r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观察组B亚组研究对象Cys C、RBP显著高于A亚组(P<0.01),B亚组BUN、Cr较A亚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尿蛋白阴性的患者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Cys C+RBP较Cys C及RBP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而BUN+Cr联合诊断价值较Cys C-+-RBP为差.结论 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高血压所致早期肾损害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作者:杨晓彦;李琳;李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1818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佛山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感染率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使用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标本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 1 818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456例,感染率为25.1%,其中Uu、Mh以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19.3%、1.0%和4.8%,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敏结果表明:Uu、Mh、Uu合并Mh感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均较为敏感.结论 佛山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交沙霉素等对Uu、Mh、Uu合并Mh感染敏感性较好.临床用药应根据支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进行选择.

    作者:陈淑芬;峗淑莉;宋春林;李相新;杨全;谢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在几种常见妇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几种常见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深圳地区几种常见妇科疾病患者血清β-HCG水平,并对病例中的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及绒毛膜癌各组β-HC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早期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手术治疗后争HCG含量可迅速回复正常范围之内;葡萄胎组及侵蚀性葡萄胎组两者之间β-HCG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癌β-HCG含量明显高于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HCG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诊断、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及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诊断仍须结合B超、CT及病理诊断.

    作者:杨自华;张竑卉;龚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两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方法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 对两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参照NCCLS EP9和EP5评价方案,做两种检测方法的不精密度评价,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不精密度完全满足临床要求,且高效液相色谱法较免疫比浊法低,两者呈显著相关性(r=0.99,P<0.05).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完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各级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法学选择.

    作者:时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联合血浆、胸水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肺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浆与胸腔积液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变化,为肺癌患者诊治提供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恶性胸腔积液患者54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75例.同时检测血浆及胸水中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结果 恶性组患者血浆及胸水中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浆及胸水中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对胸腔积液的性质鉴别及提高肺癌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敏感性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疾病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张建辉;李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并发肿瘤细胞白血病1例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十分罕见,全球范围内报道的病例仅百余例.本文将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并发肿瘤细胞白血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25岁,四个月前无意间发现腹部皮下两个小结节,表面光滑,局部无明显疼痛,无头晕、乏力,无发热、咳嗽,无恶心、呕吐,当时未引起重视而未诊治.九月份出现全身多处(腹部、胸部、背部等)浅表小结节.10月28日出现头晕、乏力,低热等症状来院诊治.

    作者:孙建芬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鉴定方法学进展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和田鼠分枝杆菌)及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极易导致院内感染.NTM可以侵犯人体肺脏、淋巴结、骨骼、关节、皮肤和软组织等组织器官,并可引起全身播散性疾病.近年来,由于AIDS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J]和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并发NTM病的增多而日益受到重视;如美国报告NTM约占分枝杆菌分离株的1/3;在我国,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指出NTM菌株比例明显增加,1985年为4.2%,2000年上升到11.1%[2],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NTM已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病原微生物之一.NTM感染与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引起的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上极其相似,但NTM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天然耐药,造成两者的临床治疗差别大;所以及时准确地进行菌型鉴定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李地灵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microRNA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调节作用

    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长迫切要求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以利于治疗方式的改进.miRNA转录后的调节功能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包括2型糖尿病.近有报道microRNA在胰岛素释放、胰岛β细胞分化发育中的发挥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miRNA陆续被报道.本文就microRNA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霞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两年期间该院血培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细菌检验方法应用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和API鉴定系统鉴定菌株,药敏试验应用K-B纸片扩散法,使用WHONET 5.5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年共分离细菌317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207株(65.3%),革兰阳性球菌105株(33.1%),其中大肠埃希菌多共计114株(36.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株(21.1%)、克雷伯菌属40株(12.6%)、铜绿假单胞菌33株(10.4%)、肠球菌29株(9.2%)、鲍曼不动杆菌9株(2.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MRSCN)的检出率为12.5%和84.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74.5.%和27.3%,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7.2%和55.1%.屎肠球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谱明显不同.结论 血培养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属多见,非发酵菌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血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株的出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肖新利;雷金娥;何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妇女宫颈病变中的型别分布特征及感染特点.方法 收集2009~2011年1213例宫颈病变活检组织标本(CIN Ⅰ 317例,CIN Ⅱ 233例,CIN Ⅲ 20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98例,慢性宫颈炎257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结果 HPV在女性宫颈病变中的平均感染率为69.74%,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PV感染率亦增加,二者呈正相关(P<0.05).各组病变中以HPV16的感染率高,其次为HPV58、18、33、11.CIN Ⅰ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58、11;CIN Ⅱ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58、33;CINⅢ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58、18;SCC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18、58;宫颈炎组中感染多的前3位为HPV16、58、33.每组病变都存在单纯感染和复合感染,复合感染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 HPV的感染率及型别分布在不同病变的宫颈组织中均有一定的差异,致癌性肯定的HPV亚型中感染率较高的为HPV16、18和58.

    作者:肖虹;郑绘霞;武丽娜;郭雪桃;李宁;梁钢;白淘;张松瑞;赵杨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两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试剂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荧光定量试剂(PCR-荧光探针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1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CHB)血清标本,分别用两种国产乙型肝炎病毒PCR试剂检测其HBV DNA载量.比较分析A试剂(煮沸法)和B试剂(免核酸提取的“一步法”)的线性范围、准确性和灵敏度.结果 411例CHB血清标本用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均大于5.00×102 IU/mL的标本155例,阳性率一致性为100%,阴性率一致性为73.8%,总一致性为83.7%.对两种试剂检测均阳性(>5.00×102 IU/mL)的标本取对数值后,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低病毒载量组中结果相差较大,67例经A试剂检测结果为阴性(<5.00×102 IU/mL)的标本经B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5.00×102 IU/mL),B试剂检测的阳性率高于A试剂.A试剂的低检测限为5.00×102 IU/mL,而B试剂的低检测限为1.00×102 IU/mL,B试剂的灵敏度高于A试剂.结论 两种国产的核酸定量PCR试剂盒对于检测HBV DNA载量在低复制水平的血清标本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免核酸提取的“一步法”B试剂扩增效率高、操作简便、定量结果准确、线性范围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作者:吴斌;李彩东;李惠军;田鹏飞;段正军;杨小锲;胡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在血细胞分析仪中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T 5diff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计数法,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小板数量.结果 用仪器法在不同时间测静脉血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测血小板数有差异(P<0.05).结论 EDTA-K2抗凝静脉血和末梢血都可检测血小板数量,但需要注意测定时间范围、环境温度是否混合均匀等问题.当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应采取手工计数和推片观察来予以纠正.

    作者:周莉;陈军政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前离心速度标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化学发光检测项目检测前离心速度是否对化学发光检测标本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为实验室制定化学发光检测项目检测前离心标准化提供数据处理依据.方法 收集实验室经常规低速离心(3 000 r/min离心10 min)检测的乙肝表面抗原结果在0.05~10.0 ng/mL的患者血液标本血清共40份,作为对照组,将此40份血清采用4 000 r/min离心20 min,作为试验组,再次测定化学发光结果,并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两种不同离心方式的化学发光结果比对,大约有1/3数据由阳性变为阴性.结论 利用提高高速离心速度和时间消除悬浮的某种颗粒干扰是切实可行的,但操作需要标准化.

    作者:吴连杰;任继欣;贾长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2008~2012年参加北京临床检验中心内分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目的 对该科近5年来参加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BCCL)内分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发放的内分泌室间质评样本并按规定上报,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完成320个内分泌质评样本的测试,其中313个测试结果准确,正确率达97.8%.结论 通过参加BCCL室间质评实现了对实验结果准确性的持续性监测,达到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质量控制的目的.实验室应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作者:杨永昌;张淑艳;赵满仓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lasI/rhlI基因对其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lasI/rhlI基因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探讨群体感应系统对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O1及其群体感应系统lasI/rhlI基因缺陷株PA210(△rhlI)、PA214(△lasI)及PA216(△lasI/rhlI)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PAO1能形成成熟的生物被膜,基因缺陷株PA214(△lasI)可形成较薄的生物被膜,而PA210(△rhlI)及PA216(△lasI/rhlI)则不能形成生物被膜.结论 lasI/rhlI基因缺陷可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但rhlI基因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胡昌俊;李德辉;朱艮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临床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实验室数据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 分析临床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数据、监测其耐药性及探讨防治策略,为临床提供合理有效抗感染治疗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Microscan Walkaway40对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以老年患者居多,50岁以上老人占82.8%(372/449);呼吸道标本分离率高(占90.2%);病区分布以呼吸内科多(占30%),ICU次之(占27%).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高的耐药率,仅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略低外(49.4%),其余均大于6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成为引起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和重症监护患者感染的非发酵糖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耐药性愈加严重,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作者:向万忠;任碧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