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114例血小板减少病因分析

任瑞平

关键词:儿童, 血小板, 出血时间延长, 自发性出血, 现报道如下, 生命安全, 毛细血管, 反复发作, 病因不明, 医药学, 多发病, 常见病, 治疗, 医院, 血块, 襄阳, 收缩, 皮肤, 黏膜, 临床
摘要:血小板减少在儿科属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及血小板下降,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等为特点.也有少部分患者的病因不明.此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较困难.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笔者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114例血小板减少的患儿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六西格码质量管理方法在血气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六西格码(6σ)质量管理方法对血气分析的室内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s,QC)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血气分析仪的性能.方法 利用制程能力指数(Cp,Cpk)和Westgard标准化的6α医学性能决定图对雷度ABL800血气分析仪6个月的QC结果进行分析.再以Cp1.33标准,6d量度对其接受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pH,PCO2,PO2的Cp和Cpk值分别为1.95,1.93;1.74,1.71;1.60和1.45.上述指标结果优于Cp1.33标准规范,达到6α质量管理要求制程能力Ⅱ级或以上.结论 6α质量管理可确保雷度ABL800血气分析仪的性能完全符合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

    作者:余文辉;张书楠;杨小红;候智辉;刘丹瑶;占葆娥;陈甜甜;张春雷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3种方法消除脂血对生化测定干扰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脂血对生化检测的干扰,对比乙醚萃取法、稀释法及高速离心法消除脂血干扰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该院门急诊就诊或住院患者的脂血标本80例,将标本分为4份,1份原血浆检测,另3份分别给予离子水稀释法、乙醚萃取法、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后检测.用配对t检验分析处理前后各组间差异,3种方法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处理前后K+、Na+、Cl-、BUN检测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处理方法对K+、Na+、Cl-、BUN检测方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2+、ALT、AST、rGT、LDH、HBDH、CK、CKMB、AMY、TBIL、DBIL、TP、ALB、Glu、Cr、UA检测值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处理方法对Ca2+、ALT、AST、rGT、LDH、HBDH、CK、CKMB、AMY、TBIL、DBIL、TP、ALB、Glu、Cr、UA检测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原液检测值高,乙醚萃取法降低明显,低温高速离心次之,离子水稀释法降低少.结论 脂血对生化检测干扰导致检测值偏高,乙醚萃取法对蛋白质类的检测项目影响明显,稀释法影响小,在临床工作根据检测目的不同,三者可结合应用.

    作者:胥华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参照CLSI EP方案评价亮氨酸氨基肽酶试剂性能

    目的 参照CLSI EP方案对自主研发的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试剂分析性能进行评价,了解其是否满足临床需求.方法 参照文件测定试剂空白吸光度、检测限、分析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干扰试验和稳定性等技术指标.结果 试剂空白吸光度为0.05,检测限为0.065 U/L,分析灵敏度为0.015,高、低值血清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07%和0.08%,方法比对实验结果Y=l.006 4X+1.851 4,r2=0.999 6;线性范围为0~300 U/L,0.855 mmol/L结合胆红素,0.855 mmol/l非结合胆红素,0.3 g/I维生素C,9.4 g/L血红蛋白浓度,14 500 FTU乳糜对检测结果无干扰,试剂稳定.结论 该试剂分析性能可满足临床实验室的需要.

    作者:沃燕波;邹继华;黄幸雷;张桂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小剂量螺内酯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和hs-CRP水平

    目的 探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和hs-CR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心脏内科收治的1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标准化治疗方案和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20 mg,1/日),在入院即刻、术后第3天和第10天检测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BNP和hs-CRP均明显升高,经过治疗后,两者水平均呈现显著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和hs-CRP水平,延缓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肌发生重构,从而达到减少心肌衰竭的发生率.

    作者:张蕾;孙涛;卢少平;刘慧;张昕;冯斌;柳荫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重庆市江北区2011~2012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江北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为做好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北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011~2012年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共采集样品3 850件,合格3 677件,合格率为95.51%;其中2011年合格率为93.96%,2012年为97.05%,两年合格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1.32,P<0.01).结论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对于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作者:赵勇;余传萍;彭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临床标本常规分离培养后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及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按CLSI 2012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x2检验比较耐药率.结果 1 192株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第1位为鲍曼不动杆菌(AB),占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40.5%(482株),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PA),占37.4%(446株);菌株主要来自痰(70.1%),其次为尿(7.1%)和分泌物(6.0%).非发酵菌在临床科室分布广泛,前2位的科室为ICU(26.5%)和呼吸内科(10.8%).AB对除米诺环素外的被测抗菌药物敏感率均低于50%,PA对除氨曲南及哌拉西林外的多数被测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在60%~80%.亚胺培南不敏感PA及AB对多数被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亚胺培南敏感菌株(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所测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76.3%~85.3%和33.3%~64.7%.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相当严重,应当引起临床医生及医院感染监控人员的高度重视.其中,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性尤其值得关注.

    作者:凌华志;沈继录;王中新;徐元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培养三级报告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价

    目的 探讨血培养三级报告制度开展后,各级报告对临床菌血症诊断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将2012年1~12月血培养阳性标本实行三级报告制度后,各级报告所需时间;二级报告直接KB法药敏试验结果,终报告仪器法药敏结果与标准KB法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17份血培养阳性标本检出革兰氏阳性球菌5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63株.血培养实行三级报告制度后,一级报告、二级报告比终报告分别提前48、32.5 h,一级报告的准确率达99.9%(2/117);与标准KB法药敏结果对比,直接药敏的符合率达96.6%,较大错误率1.2%,较小错误率2.2%;仪器药敏结果的符合率达98.1%,较大错误率0.9%,较小错误率1.1%,两种方法的药敏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实行血培养三级报告后,其一、二级报告对临床血流感染的诊断治疗均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作者:赵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低剂量电磁辐射对小鼠肝脏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电磁辐射后不同时间段的小鼠肝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将36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nste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功率密度为0 mW/cm2、10 mW/cm2和20 mW/m2的电磁波辐照60 min,辐照结束后于1h,1、3、7、15、30 d分别取小鼠尾静脉血和眼眶血进行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0 mW/cm2)相比,功率密度为10 mW/cm2和20 mW/cm2的电磁辐射照射后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随着时间增加,血小板总数则随时间而显著减少(P<0.05).同时,其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亦随时间同步增加(P<0.05).对于相同指标,功率密度为20 mW/cm2的一组所产生的影响要高于10 mW/cm2组(P<0.05).结论 低剂量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肝脏损伤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且电磁辐射功率的密度强弱与其对机体的损伤层正相关.

    作者:安刚;周传艳;罗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冠心病患者免疫功能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冠心病(CAD)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与冠心病关系.方法 以71例CA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9例急性心肌梗死设为AMI组、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设为UAP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设为SAP组,并设立对照组21例,比较各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状况.结果 细胞免疫比较中AMI组、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CD3、CD8均出现下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也出现降低,但不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AMI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AMI组CD8下降程度较为显著;体液免疫比较中AMI组、UAP组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IgG、C3、C4均出现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gA也出现升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CD4、CD8细胞功能失衡,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对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彧;任甜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梅毒特异性抗体试验生物学假阳性分析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pallidum subsp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梅毒血清学检查是诊断梅毒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方法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包括RPR、VDRL、USR、TRUST,其采用的是类脂质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抗类脂质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包括TPPA、TPHA、TP-ELISA、FTA-ABS等,检测的是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因此临床常用其作为梅毒确诊试验[1].

    作者:宋焕景;侯生根;陈建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h1、Th17和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辅助性T细胞1(Th1)和调节T细胞(Treg)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和干扰素(IFN)-γ的表达情况,探讨Th17、Th1与Treg细胞在ITP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1例ITP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Th1及Treg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FN-γ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PBMCs中Th1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reg细胞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h17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实验数据表明Th1、Th17和Treg及其细胞因子在ITP患者外周血中有不同的表达,提示Th17、Th1及Treg细胞在ITP发病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为ITP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徐维家;李志;杨婷婷;王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不同计数模式在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复检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实验室不同计数模式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复检应用价值.方法 以目视计数法进行质量评价,结合 显微镜复检规则,将血小板小于70×109/L样本,进行37℃保温10 min,应用仪器全血模式、仪器稀释模式复检.结果 PTCP病例由仪器全血模式和稀释模式分析时,采样后5 min的检测结果符合分析质量要求.随着时间的延长,PLT全血模式检测值逐步下降,30 min下降大于50%,40 min数值已降到危急值以下.结论 PTCP样本应用仪()释模式复检快速,5 min时的检测值可向临床及时、有效地报告.

    作者:朱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在几种常见妇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几种常见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深圳地区几种常见妇科疾病患者血清β-HCG水平,并对病例中的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及绒毛膜癌各组β-HCG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早期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手术治疗后争HCG含量可迅速回复正常范围之内;葡萄胎组及侵蚀性葡萄胎组两者之间β-HCG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癌β-HCG含量明显高于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HCG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诊断、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及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诊断仍须结合B超、CT及病理诊断.

    作者:杨自华;张竑卉;龚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308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功能及HBV-M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血清HBVDNA载量与乙肝免疫学标志物(HBV-M)定量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含量,并用速率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结果 在不同的HBV-M定量阳性模式组中以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组HBVDNA载量和ALT、AST含量均高于其他HBV-M定量阳性模式组;在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中,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年龄显著大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载量,ALT、AST含量均高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HBVDNA是反映体内HBV感染、复制和传染性强弱的金标准,HBeAg也是说明体内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HBeAg与HBVD-NA载量关系密切,HBeAg阴转不表示病毒停止复制,也不能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和预后.血清ALT、AST与肝细胞受损有直接关系,是体现肝细胞受损与坏死的指标.综合分析HBV-M、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指标,才能更加客观和准确地评估病情的变化、严重程度.

    作者:曾钢;吴斌;李彩东;段正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hs-CRP、PA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应用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清蛋白(PA)和心肌酶谱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检测值的变化并探讨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2010年1月到2012年9月前来该科就诊的感染性疾病83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间段内前来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83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行hs-CRP、PA和心肌酶谱检测和记录结果,然后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感染组所有的研究对象中病毒感染导致心肌酶谱异常明显占88.89%,较细菌感染66.07%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的hs-CRP和PA异常率分别为91.07%和87.50%较病毒组14.81%和14.81%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的患儿hs-CRP平均(43.8±22.9) mg/L显著增高,PA平均(105.74±24.26) mg/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患儿hs-CRP平均(1.08±0.83)mg/L、PA平均(242.81±44.16)mg/L与对照组相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PA和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可有助于检测病情、判断预后,并可作为区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有临床依据之一.

    作者:焦俊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STA-R凝血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目的 验证STA-R凝血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的基本分析性能.方法 参考相关文件和文献,在STA-R凝血分析仪上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精密度、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的验证,并与厂商声明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D二聚体含量在0.50、3.97μg/mL时,总不精密度分别为13.68%和6.9%,均在试剂说明书标示的不精密度范围(≤35%、≤10%)内;2个定值质控品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25、2.70 μg/mL,均在说明书标示的范围(0.00~0.50 μg/mL,1.80~2.70μg/mL)内;分析测量范围为0.18~3.90 μg/mL(厂商线性范围0.20~4.00 μg/mL),临床可报告范围为0.18~20 μg/mL);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为0.22~0.43μg/mL(厂商参考范围:<0.50 μg/mL).结论 STA-R凝血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的主要分析性能与厂家声明的基本相符,可用于临床检验分析.

    作者:官燕飞;彭建明;刘树沅;叶贵诚;庄丑菊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两年期间该院血培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细菌检验方法应用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和API鉴定系统鉴定菌株,药敏试验应用K-B纸片扩散法,使用WHONET 5.5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年共分离细菌317株,包括革兰阴性杆菌207株(65.3%),革兰阳性球菌105株(33.1%),其中大肠埃希菌多共计114株(36.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株(21.1%)、克雷伯菌属40株(12.6%)、铜绿假单胞菌33株(10.4%)、肠球菌29株(9.2%)、鲍曼不动杆菌9株(2.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2.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MRSCN)的检出率为12.5%和84.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74.5.%和27.3%,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17.2%和55.1%.屎肠球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谱明显不同.结论 血培养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属多见,非发酵菌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血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株的出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肖新利;雷金娥;何弦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临床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实验室数据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 分析临床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实验室检测数据、监测其耐药性及探讨防治策略,为临床提供合理有效抗感染治疗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Microscan Walkaway40对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以老年患者居多,50岁以上老人占82.8%(372/449);呼吸道标本分离率高(占90.2%);病区分布以呼吸内科多(占30%),ICU次之(占27%).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高的耐药率,仅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略低外(49.4%),其余均大于60%.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成为引起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和重症监护患者感染的非发酵糖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耐药性愈加严重,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作者:向万忠;任碧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性能评价

    目的 了解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性能特点.方法 对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系统测定hs-CRP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干扰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 重复性与稳定性: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hs-CRP的批内精密度在浓度为2.54、53.38、134 mg/L时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6.61%、3.83%、2.31%;批间精密度在hs-CRP浓度为30.31、45.17 mg/L的CV分别为7.51%、6.14%.正确度:Nephstar Plus测定结果与IMMAGE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比较,回归方程为Y=0.941 7X-0.942 6,r=0.987,在3个医学决定水平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5.3%、7.7%、6.8%.线性:在hs-CRP 2.18~194.85 mg/L范围内,经过测定6个浓度梯度的样品,测定值和理论值直线回归方程为Y=1.047 9X-1.832 6,r2=0.992 7.干扰:通过测试黄疸和脂血标本,胆红素达30 mg/dL、三酰甘油1.5 mmol/L偏差分别为8.8%、-4.8%.结论 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hs-CRP的主要分析性能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吴跃平;曹科;王丹;王荣君;马东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ELISA联合FQ-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联合应用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性病门诊340例有现症生殖器疱疹(GH)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HSV-2抗原(HSV-2 Ag)和抗体(包括IgG和IgM)检测,采用FQ-PCR进行HSV-2 DNA检测.结果 340例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2.06%和89.4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78例GH初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89.33%和91.01%,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162例GH复发患者HSV-2 DNA和HSV-2 IgG阳性率分别为95.06%和100.00%,均明显高于HSV-2 Ag和IgM阳性率(P<0.01);305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GH患者HSV-2 DNA和HSV-2 Ag阳性率分别为99.02%和96.39%,均明显高于HSV-2 IgG和IgM阳性率(P<0.01);35例皮损为结痂的GH患者HSV-2 IgG阳性率为85.71%,经比较HSV-2 IgG阳性率明显高于HSV-2 DNA、HSV-2 Ag和HSV-2 IgM阳性率(P<0.01).结论 ELISA检测HSV-2抗原、抗体和FQ-PCR检测HSV-2 DNA有各自的优缺点,它们需联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作者:王礼;唐恒锋;吴爱成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