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

黄翠波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 同型半胱氨酸, 西司他汀类, 血尿酸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浓度变化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血尿酸(UA)之间的关系.方法 30例健康妊娠妇女(对照组),35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观察组),分别在空腹和餐后2 h抽血,同时测定血糖、Hcy、UA、CysC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Hcy、UA、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Hcy升高程度与餐后2 h血糖,UA、CysC呈正比.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Hcy与血糖、CysC,UA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监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Hcy的水平来判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损害程度,同时是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脏损伤的可靠指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分泌物中检出A群化脓性链球菌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于2012年12月21日来本院就诊.该患儿随父母外出旅游,在一家宾馆住宿上卫生间时,坐过马桶之后不久就感觉到外阴瘙痒,局部用药无效.1周后开始有阴道分泌物,分泌物为黄色黏稠,随即于本院妇科就诊.

    作者:刘小荣;张玉娟;邹传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质量安全管理团队在检验科中的作用

    随着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检验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诊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更好的发挥临床检验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检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1-2].本科自成立质量安全管理团队以来,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质量安全管理团队在检验科日常工作中的作用及其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满仓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皮肤病患者嗜酸粒细胞计数变化及意义

    目的 观察皮肤病患者血液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诊的765例皮肤病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33.3%~58.3%(平均47.8%)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59.8%的红皮病患者,9.4%的银屑病患者和1.1%感染性皮肤病患者.结论 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发生率及增多程度在不同类型的皮肤病患者间有较大差别,血液嗜酸粒细胞计数对于不同类型皮肤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深入研究皮肤病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机制对于皮肤病发病原因和机制的探究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涛;杨军霞;刘贵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加强检验科静脉采血窗口的生物安全管理

    检验科静脉采血窗口是造成患者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一个高危区域.笔者多年从事门诊检验工作,对加强静脉采血窗口的生物安全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利蓉;欧阳娟;倪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体液细胞计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ysmex XT-4000i多功能血液、体液一体机在胸腹水及脑脊液常规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Sysmex XT-4000i自动检测和手工镜检两种方法对临床189例胸腹水及546例脑脊液标本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进行计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胸腹水标本细胞总数大于1 000×106/L,其红细胞和白细胞两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标本细胞总数小于或等于1 000×106/L,其红细胞和白细胞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46例脑脊液标本中,白细胞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外观为洗肉水样和血性样本红细胞和白细胞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smex XT-4000i多功能血液、体液一体机在体液细胞计数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测定结果中胸腹水细胞数少于1 000×106/L应进行充池计数;对于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应进行手工复核;在所有体液标本出现高荧光图形时应进行手工计数并进行细胞染色.

    作者:王会平;路蔓;王琳;白重阳;陈明明;李岩;李斌;张惠中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IgGκ、IgGλ水平及其比值测定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gGκ、IgGλ水平及IgGκ/IgGλ比值测定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HevyliteTM法测定1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30例健康者血清IgGκ、IgGλ水平,并进行随访,计算不同IgGκ、IgGλ水平和IgGκ/IgGλ比值患者1年和3年总体生存率.结果 上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gGκ、IgGλ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25.90、24.35 g/L,高于健康者.上述患者1年和3年的总体生存率的比较,IgGκ/IgGλ在0.4~13范围的患者高于IgGκ/IgGλ<0.40或大于13的患者(P<0.05);IgGκ<23.70 g/L或IgGλ<22.15 g/L的患者高于IgGκ≥23.70 g/L或IgGλ≥22.15 g/L的患者(P<0.05).结论 血清IgGκ、IgGλ水平及其比值测定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判断.

    作者:曾丽英;赵可伟;罗旋;景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桂林地区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 研究桂林地区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的检出率及耐药特征,为孕妇及新生儿GBS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来本院检查的孕35~37周孕妇的阴拭子及肛拭子作选择性增菌培养,阳性者作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结果 桂林地区孕妇GBS检出率为7.5%,阴拭子与肛拭子联合筛查检出率并没有明显提高,青霉素、头孢噻肟、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及万古霉素敏感率100%,红霉素及克林霉耐药率分别为85.7%、83.7%,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2.9%、95.9%.结论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是桂林地区孕妇预防GBS感染的首选用药,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过敏者需做GBS药敏试验才能准确用药.

    作者:何国才;白清;李高;刘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血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抑制因子检测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CIF)水平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的研究对象为经细胞学和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186例):分为骨转移组(104例)和无骨转移组(82例);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肺部其他疾病组(66例).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ODF和OCIF浓度.结果 骨转移组患者血清ODF和OCIF水平分别为(32.22±6.22)ng/L、(41.23±8.13)ng/L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的(8.35±5.42)ng/L、(10.15±4.4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转移组ODF和OCIF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90.38%和86.54%,特异度为86.59%和84.15%;不同肺癌病理类型的骨转移组患者血清ODF和OCI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ODF和OCIF是诊断肺癌骨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水平的增高可用于诊断肺癌骨转移的发生.

    作者:李莉;谭榜云;刘志武;陈明;张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成人体位改变对生化常规指标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成人体位改变对生化常规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集80名成人坐位5 min、卧位5 min、半卧位5 min静脉血标本,进行生化常规14项指标检测,检验结果采用同体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BIL、DBIL、GPT、GOT、TP、ALB、BUN、TG、TCH、HDL、LDL水平:坐位较卧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卧位较卧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较半卧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UA、GLU水平:坐位较卧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卧位较卧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较半卧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体位改变会影响肝功、血脂、尿素氮检验结果,对血糖、尿酸、肌酐影响不明显.

    作者:翁改志;路军梅;唐耀庭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乳糜血清对肌酐测定结果的干扰分析

    目的 比较脂血样本雅培Aeroset、c16000全自动湿化学分析仪和强生VITROS-560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的肌酐检测结果有无差异,并初步分析影响肌酐测定结果的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体检正常者血清37例,以及不同程度高血脂患者的血清各30例,分别用雅培AEROSET、c16000和强生VITROS-5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G、HDL-C、LDL-C、TC、BUN、Cr的浓度,比较各项目由这3种仪器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及影响肌酐测定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糜血清对湿化学肌酐测定有明显影响(P>0.05),但对干化学肌酐测定无明显影响(P<0.05).初步分析认为TG是影响湿化学肌酐测定的主要明显相关因素(P<0.05).结论 严重的乳糜血清样本影响湿化学肌酐检测结果,且随血清乳浊度的增加,对肌酐测定结果的影响越大.因此乳浊血标本肌酐测定结果应以干化学测定结果为准.

    作者:宋金萍;阿尔孜古丽·木塔力甫;王昌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对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治疗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对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抗菌治疗的价值.方法 采用meta分析法对国内外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合并分析,对PCT指导组和常规治疗组在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费用等方面作比较.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的标准,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6篇,分析结果显示PCT指导组与常规治疗组在疾病控制的有效率方面无差异,在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费用方面PCT指导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漏斗图对称,偏倚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PCT水平检测用于指导AECOPD抗菌治疗能降低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费用,本次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

    作者:姜小建;鱼军;杜旭升;李建英;谢紫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生化危急值结果复检的符合率及其必要性探讨

    目的 探讨生化危急值结果复检的符合性及必要性.方法 对330份生化危急值标本的K、Na、Ca、葡萄糖(GLU)等危急值结果进行复检,并计算复检结果与初检结果的偏倚及复检符合率,以偏倚小于或等于1/2 CLIA′88或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大允许误差,作为判断危急值复检结果与初检结果是否一致的标准.结果 330份危急值标本中满足判断标准,即复检结果与初检结果一致的标本为303份,整体复检符合率为91.8%,复检不一致标本为27份,均为低于危急值下限的极低值结果.结论 生化危急值不符合结果主要集中在一些项目的 极低值结果上,而极低值复检结果的存在的偏倚并不影响临床决策和治疗效果,因此复检并不能有效提高检测准确性,危急值结果复检并不都是必要的.

    作者:牛爱军;王开森;孙晓;闫先侠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该院住院的160例新生儿患者,利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儿静脉血NRBC的比例、计数绝对值.结果 71.88%(115/160)的患儿外周血检出NRBC;NRBC检出率与性别无关;外周血检出NRBC的患儿胎龄低于未检出NRBC的患儿(P<0.001);外周血检出NRBC的患儿体质量轻于未检出NRBC的患儿(P<0.001);NRBC比例与计数绝对值,早产儿高于足月儿(P<0.001),低出生体质量患儿高于体质量正常患儿(P<0.01);诊断为新生儿窒息患儿外周血NRBC检出率为100%,NRBC比例与绝对值均高于未诊断出新生儿窒息的患儿(P<0.05).结论 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胎儿外周血NRBC计数比例与绝对值均会升高,测定外周血NRBC可用于评价新生儿健康状态.

    作者:贾中伟;陆琼;陈霁明;汪春新;司力;赵燕;方有兵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角蛋白2e在寻常型鱼鳞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目的 探讨角蛋白2e在寻常型鱼鳞病(IV)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IV患者皮损组织标本及14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中角蛋白2e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IPP)判定角蛋白2e在IV患者皮损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阳性表达的强弱(通过PU值反映).结果 角蛋白2e在IV皮损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皮肤组织中,角蛋白2e阳性染色弥散分布于表皮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及基底层细胞;在IV皮损组织中,角蛋白2e阳性染色分布于表皮角质层、颗粒层,及少量棘层细胞,基底层细胞未见染色.染色均为胞质染色.角蛋白2e在IV皮损及正常皮肤组织的阳性染色PU值分别为0.153 7±0.009 7和0.216 8±0.018 0;角蛋白2e在IV皮损阳性染色PU值明显低于正常皮肤(t=-11.05,P<0.000 1).结论 角蛋白2e在IV皮损组织中表达降低,可能与IV发病有关.

    作者:李国周;李常兴;韩春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基于SPR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生物传感器,即生物来源的一切传感器识别物或者分析物[1].研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细胞活性观察、特异性地检测体液中、生产过程中、环境样本中的分析物是生命科学、药物研究,医学诊断和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目前,检测技术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1)虽然一些较大的生化分析物通过有色染料或者荧光染料染色后都很容易观察到,但由于一些处理方法很容易将待检组织破坏,这样就要求研究同一样本的时间不宜过长.

    作者:徐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D-二聚体、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讨论血浆D-二聚体与血脂、促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甲减患者118例分为亚临床甲减组85例,临床甲减组33例,并设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浆D-二聚体及血脂(CHO、TG、HDL-C、LDL-C),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4(FT4)水平.结果 临床甲减组的D-二聚体、CHO、TG、LDL-C水平明显高于亚临床甲减组和对照组(P<0.01),亚临床甲减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亚临床甲减组血脂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随着甲减病情的发展血浆D-二聚体、血脂水平明显上升,可作为监测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惠良;袁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的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仪检测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分析性能.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方法学评价系列文件,对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仪检测ProGRP的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分析测量线性范围和分析抗干扰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价,并与厂商声明的性能和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仪检测ProGRP的批内CV和总CV分别为2.83%~3.26%和4.1%~5.16%,ProGRP回收率为97.44%~102.41%,功能灵敏度在1.025 pg/mL左右,分析测量线性范围22.3~4 815.8 pg/mL,血红蛋白(2 g/L)、胆红素(400 mg/L)、乳糜(1670 FIU)对ProGRP检测无干扰.结论 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仪检测ProGRP的主要分析性能指标达到了厂商声明要求,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朱安友;王凤超;葛鑫;张伦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活性检测方法的研究新进展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WF-cp)的活性与血栓形成及出血、微血管病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肿瘤浸润与转移、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检测ADAMTS-13活性水平对诊治这些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ADAMTS-13活性的检测方法繁多,而且检测技术不断改进.

    作者:姚拾秀;江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低强度电磁辐射对新西兰兔肾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强度电磁辐射对新西兰兔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接受频率为2 856 MHz,强度分别为0、5、10、20 mW/cm2的辐射,每日辐射时间1 h,于连续辐射1、3、5、10、20、30 d后采血,并进行肾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5、10、20 mW/cm2辐射组在所有检测时间点与对照组(辐射强度为0 mW/cm2)相比,血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程度随辐射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 即便是低强度的电磁辐射也会对新西兰兔肾功能造成损伤,电磁辐射的强度越高对新西兰兔肾功能的损伤越大,且损伤程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重.

    作者:周传艳;府伟灵;罗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AFU和AFP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以及α-L-岩藻糖苷酶( AFU),甲胎蛋白( AFP)水平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慢性肝病患者和66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HA、LN、Ⅳ-C、AFU和AFP等五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分析.结果 在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组和肝硬化(LC)组,血清HA、LN、和Ⅳ-C的水平呈相似的逐渐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肝病患者血清AFU和AFP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特别是在肝硬化组,两项指标分别是健康人的2.0倍和8.8倍,与健康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HA、LN、Ⅳ-C和AFU、AFP五项指标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转变过程中反映肝纤维化进展的指标,可以为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参考.

    作者:顾春瑜;石新慧;王海滨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