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萍;阿尔孜古丽·木塔力甫;王昌敏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健康成人为125 mL/min左右.GFR常用的参考方法是90mTc-二乙三胺五乙酸(90Tcm-DTPA)放射性核素作标记检测,其受到费用高、仪器昂贵、需静脉内注射同位素可能造成照影剂性肾损害、实时尿液采集等操作繁杂、放射性污染等限制.
作者:李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于该院检验科做HCV抗体(HCV-Ab)检测的215例血液标本,采用试剂盒进行检测,首先检测HCV-Ab,根据HCV-Ab检测结果分为HCV-Ab阳性组和HCV-Ab阴性组.同时检测两组的游离HCV-cAg、总HCV-cAg、HCV-RNA.结果 HCV-Ab阳性组(97例)中,游离HCV-cAg阳性占25.8%(25/97),总HCV-cAg阳性占71.1%(69/97),HCV-RNA阳性占68.4%(66/97);HCV-Ab阴性标本组(118例)中,游离HCV-cAg阳性占1.7%(2/118),总HCV-cAg阳性占2.5%(3/118),HCV-RNA阳性占1.7%(2/118).结论 HCV-cAg的检测有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作者:向明确;潘菁;何茂锐;杨鸿;谢雪梅;谢伶华;曹永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生物传感器,即生物来源的一切传感器识别物或者分析物[1].研究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细胞活性观察、特异性地检测体液中、生产过程中、环境样本中的分析物是生命科学、药物研究,医学诊断和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目前,检测技术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1)虽然一些较大的生化分析物通过有色染料或者荧光染料染色后都很容易观察到,但由于一些处理方法很容易将待检组织破坏,这样就要求研究同一样本的时间不宜过长.
作者:徐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检测,同时考察病毒感染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CV抗体,同时对患者进行生化检测.结果 本组接受临床检验的患者共2 826例,其中抗-HCV阳性者为82例,阳性率为2.90%,生化检测结果表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GLU、ALT和AST均值都在正常范围内,K+和ALB的均值偏低.结论 本组酶联免疫检测肝炎病毒阳性率与文献记载一致,表明该手段诊断HCV感染较为可靠.K+和ALB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大量使用利尿剂和肝细胞坏死有关.
作者:唐彦;李云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该院儿科收治的186例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出院时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感染组,包括细菌、病毒及支原体(n=113)、非感染组(n=63),同时,将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n=30).2组受试儿童的血清PCT、CRP、ESR和WBC检测水平,与对照组健康儿童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感染组患儿PCT、CRP、ESR、WB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非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PCT、CRP、ESR、WBC在小儿发热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慧慧;廖剑;杨湘越;兰小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无偿献血者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其历史献血资料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佛山地区的献血者全血标本,检测G6PD酶活性,分析G6PD缺乏者的历史献血资料.结果 无偿献血者的G6PD缺乏率为6.97%,男女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6PD缺乏献血者的历史人均献血次数达3.23次,人均献血总量达1 032 mL,其中属于多次(≥2次)献血者的比例高达55%.结论 应该对固定和应急献血者队伍进行一次G6PD缺乏症的筛查,排除G6PD酶活性极度缺乏的那部分献血者,从而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
作者:卢瑾;梁惠兰;周健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梅毒的血清学检查在梅毒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被卫生部列为输血前、术前等常规必查项目.梅毒感染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检测结果的正确与否显得非常重要.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梅毒血清学确证试验之一.由于个体与方法学差异,部分患者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据报道TPPA存在1%~2%生物学假阳性率[1].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TPPA未致敏颗粒假阳性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龙;曾佩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随着医院诊疗手段的不断完善,实验室检查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青睐,但一个准确的检查结果要经过检验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到.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有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制度,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由于存在实验室难以掌控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解近年来医院分析前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现对恩施地区某医院检验科2010~2012年度所收到的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刘国生;李丹丹;向慧;李春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头孢美唑(CMZ)对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PN)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作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临床各类标本中所分离出的503株ECO和489株KPN进行CMZ耐药性监测,并与其他几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比较.结果 ECO ESBLs的检出率为62.6%,KPN ESBLs 的检出率为39.9%;10种β-内酰胺类药物对ECO和KPN ESBLs阴性菌株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CMZ对产ESBLs的ECO和KPN的耐药率分别为4.4%和19.0%,这高于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ZP),但低于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CFP/SUL).结论 CMZ对ECO和KPN产ESBLs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80%以上),对于产ESBLs的ECO和KPN引起的感染仍可根据病情选用CMZ.
作者:谢松生;李文郎;刘卫东;何大保;唐恒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脂血样本雅培Aeroset、c16000全自动湿化学分析仪和强生VITROS-560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的肌酐检测结果有无差异,并初步分析影响肌酐测定结果的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体检正常者血清37例,以及不同程度高血脂患者的血清各30例,分别用雅培AEROSET、c16000和强生VITROS-5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G、HDL-C、LDL-C、TC、BUN、Cr的浓度,比较各项目由这3种仪器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及影响肌酐测定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糜血清对湿化学肌酐测定有明显影响(P>0.05),但对干化学肌酐测定无明显影响(P<0.05).初步分析认为TG是影响湿化学肌酐测定的主要明显相关因素(P<0.05).结论 严重的乳糜血清样本影响湿化学肌酐检测结果,且随血清乳浊度的增加,对肌酐测定结果的影响越大.因此乳浊血标本肌酐测定结果应以干化学测定结果为准.
作者:宋金萍;阿尔孜古丽·木塔力甫;王昌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随着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检验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诊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更好的发挥临床检验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检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1-2].本科自成立质量安全管理团队以来,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质量安全管理团队在检验科日常工作中的作用及其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满仓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5′端非翻译区(5′-UTR)和NS5B区对中国人群感染的HCV基因分型的确切意义.方法 选择NCBI核苷酸数据库中来源于中国人的HCV全基因组,利用NCBI基因分型工具,对同一条HCV序列中5′-UTR区、NS5B区和全长基因组进行基因分型,确定5′-UTR区和NS5B区在HCV基因分型中的全基因组代表性.在此基础上,选择NS5B区对125例临床HCV-RNA大于1.0E3的标本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 与全长基因组的分型结果相比,5′-UTR区基因分型在基因型判断上存在差异,仅有45%的符合率,特别是其无法精确判断基因亚型;而NS5B区基因分型结果与全长基因组的分型结果无论在基因型还是在基因亚型的判断上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符合率可达95%;利用NS5B区对临床125例标本成功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以1b和2a两种亚型为主.结论 NS5B区在HCV基因分型中具有良好的全基因组序列的代表性,能够有效用于临床常规的HCV基因分型检测.
作者:俞杨;邬兰;焦杰;杜同信;王自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阿奇霉素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278株淋球菌中检出阿奇霉素敏感株174株占62.6%,中敏株58株占20.9%,耐药株46株占16.5%.结论 临床应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淋球菌耐药性的连续性监测.
作者:曹文苓;黎小东;毕超;梁艳华;宋卫忠;张锡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处理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感染情况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确诊的VAP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处理的观察组(65例)和常规吸痰处理的对照组(65例),观察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5、7 d时的CPI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能够有效缓解VAP患者的感染情况、改善其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傅自萍;向春;陈静;雷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CIF)水平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的研究对象为经细胞学和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186例):分为骨转移组(104例)和无骨转移组(82例);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肺部其他疾病组(66例).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ODF和OCIF浓度.结果 骨转移组患者血清ODF和OCIF水平分别为(32.22±6.22)ng/L、(41.23±8.13)ng/L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的(8.35±5.42)ng/L、(10.15±4.4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转移组ODF和OCIF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90.38%和86.54%,特异度为86.59%和84.15%;不同肺癌病理类型的骨转移组患者血清ODF和OCI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ODF和OCIF是诊断肺癌骨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水平的增高可用于诊断肺癌骨转移的发生.
作者:李莉;谭榜云;刘志武;陈明;张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尿毒症患者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前、后凝血纤溶功能,比较不同检测指标对于评价、预测凝血和纤溶状态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水平以及PT、APTT、TT、Fbg等指标的水平.结果 血液透析组TAT水平透析前为7.12 ng/mL,透析后为8.24 ng/mL;D-二聚体水平透析前为196.87 μg/mL,透析后为208.74 μg/mL.腹膜透析组TAT水平透析前为7.11 ng/mL,透析后为12.04 ng/mL;D-二聚体水平透析前为197.32 μg/mL,透析后为309.58 μg/mL.两种透析方法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后两指标水平均高于透析前水平(P<0.01),且透析后腹膜透析组两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P<0.01).血透析和腹膜透析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TAT、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以腹膜透析组升高尤为明显.透析后腹膜透析组患者APTT(25.33 s)和TT(12.50 s)水平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APTT为23.74 s,TT为11.19 s).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其他临床资料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均见Cr、Bun、UA水平在透析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透析尤其是腹膜透析可加剧这种紊乱.TAT、D-二聚体的测定较常规凝血检查能更准确反映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状态.
作者:郭志伯;刘建会;周芳;李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清热养阴除湿丸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IA大鼠模型,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的清热养阴除湿丸,并以布洛芬作为对照药物.观察造模前、后及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体质量、四肢关节病变程度及关节炎指数的变化.给药21 d后测定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连续给药21 d后,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足肿胀度均有所下降(P<0.01);清热养阴除湿丸能够降低CIA大鼠血清TNF-α、IL-6、IL-1、CRP及MDA水平,提高IL-10水平和SOD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布洛芬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养阴除湿丸在缓解关节炎症方面具有一定疗效,该作用可能与其对炎症介质的调节,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并减轻细胞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刘密凤;姜楠;王玉明;刘晓娜;王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cTnT、hs-CRP的检测和意义.方法 测定慢性心衰患者(43例)和健康者(21例)NT-proBNP、cTnT和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cTnT、hs-CRP、NT-proBNP血浆检测水平(中位值)分别为:2 790.0 ng/mL、0.041 ng/mL、7.330 mg/L.健康者分别为54.16 ng/mL、0.003 ng/mL、1.050 mg/L.慢性心衰患者cTnT、hs-CRP、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与cTnT水平、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12,P<0.05;r=0.293,P<0.05).心衰患者治疗后NT-proBNP、cTnT的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cTnT、hs-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作者:林慧铭;孙全昆;胡礼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液样本在离体之后,放置时间的长短对血糖监测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采血,将血液样本分别在室温下(18~22 ℃)进行不同时间的静置,从1 h至5 h不等,每隔1 h进行血糖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血液样本在室温下放置1~2 h之内进行检测,其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3~4 h之内进行检测,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放置5 h后进行检测,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液样本在离体之后,室温下放置2 h之内,血糖水平检测没明显下降,在2 h之后,明显的降低,因此,对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分离应该在血液离体之后的2 h之内进行,以此来确保血糖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童绍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和血尿酸的水平.方法 将本院接收并进行治疗的65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将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作为对照组(45例),对上述2组人群的8种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和血尿酸(UA)的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药注意饮食、运动、并及时适当的服用药物等来预防急性脑梗死.
作者:王新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