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评价

郭志伯;刘建会;周芳;李慧敏

关键词:尿毒症, 透析, 凝血功能
摘要:目的 评价尿毒症患者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前、后凝血纤溶功能,比较不同检测指标对于评价、预测凝血和纤溶状态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水平以及PT、APTT、TT、Fbg等指标的水平.结果 血液透析组TAT水平透析前为7.12 ng/mL,透析后为8.24 ng/mL;D-二聚体水平透析前为196.87 μg/mL,透析后为208.74 μg/mL.腹膜透析组TAT水平透析前为7.11 ng/mL,透析后为12.04 ng/mL;D-二聚体水平透析前为197.32 μg/mL,透析后为309.58 μg/mL.两种透析方法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后两指标水平均高于透析前水平(P<0.01),且透析后腹膜透析组两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P<0.01).血透析和腹膜透析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TAT、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以腹膜透析组升高尤为明显.透析后腹膜透析组患者APTT(25.33 s)和TT(12.50 s)水平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APTT为23.74 s,TT为11.19 s).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其他临床资料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均见Cr、Bun、UA水平在透析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透析尤其是腹膜透析可加剧这种紊乱.TAT、D-二聚体的测定较常规凝血检查能更准确反映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状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糜血清对肌酐测定结果的干扰分析

    目的 比较脂血样本雅培Aeroset、c16000全自动湿化学分析仪和强生VITROS-560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的肌酐检测结果有无差异,并初步分析影响肌酐测定结果的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体检正常者血清37例,以及不同程度高血脂患者的血清各30例,分别用雅培AEROSET、c16000和强生VITROS-5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G、HDL-C、LDL-C、TC、BUN、Cr的浓度,比较各项目由这3种仪器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及影响肌酐测定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糜血清对湿化学肌酐测定有明显影响(P>0.05),但对干化学肌酐测定无明显影响(P<0.05).初步分析认为TG是影响湿化学肌酐测定的主要明显相关因素(P<0.05).结论 严重的乳糜血清样本影响湿化学肌酐检测结果,且随血清乳浊度的增加,对肌酐测定结果的影响越大.因此乳浊血标本肌酐测定结果应以干化学测定结果为准.

    作者:宋金萍;阿尔孜古丽·木塔力甫;王昌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D-二聚体、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讨论血浆D-二聚体与血脂、促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甲减患者118例分为亚临床甲减组85例,临床甲减组33例,并设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浆D-二聚体及血脂(CHO、TG、HDL-C、LDL-C),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4(FT4)水平.结果 临床甲减组的D-二聚体、CHO、TG、LDL-C水平明显高于亚临床甲减组和对照组(P<0.01),亚临床甲减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亚临床甲减组血脂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随着甲减病情的发展血浆D-二聚体、血脂水平明显上升,可作为监测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惠良;袁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大批量便携式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结果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本院在用的68台便携式血糖仪测定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10份不同浓度血糖的肝素钠抗凝全血,在血糖仪上测定2次,取均值,同时离心取血浆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2次,取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糖仪检测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呈正相关;相对偏倚(或偏倚)符合本国有关规定,可用于临床血糖检测;分析两者在医学决定水平处处的系统误差,39.7%的血糖仪的系统误差大于10%.结论 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糖的相关性良好,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或过筛,但是不能作为糖尿病的确诊试验.

    作者:吴剑杨;温冬梅;黄燕尔;李曼;陈亚琼;张秀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不同取痰方式对新发结核病患者结核菌检出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影响新发结核病患者结核菌检出率的因素,提高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收集河南省胸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新发结核病患者150例和健康志愿者25例,将上述人群分为四组:A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B组,痰涂片阴性肺结核;C组,肺外结核;D组,健康志愿者.对每个纳入的研究对象取3份标本分别进行抗酸杆菌涂片检测、改良罗氏(L-J)固体和MGIT960液体培养,得到常规留痰标本共309份,雾化引痰标本216份,共收集痰标本525份.结果 A组,雾化引痰的涂片阳性率、L-J培养检出率、MGIT960培养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取痰(P<0.05);B、C组,雾化引痰的L-J和MGIT960培养阳性率均高于常规取痰(P<0.05).L-J培养阳性率12.8%,MGIT960培养阳性率2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引痰比常规取痰的涂片、培养检查阳性率高,初诊疑似结核患者应送检雾化引痰标本,进行结核菌涂片和MGIT960培养检测.涂片阴性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也可能通过呼吸道低量排菌,这在结核病的防控中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李爱华;张国龙;沈青玉;卢莹莹;郭琪;秦殊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体液细胞计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ysmex XT-4000i多功能血液、体液一体机在胸腹水及脑脊液常规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Sysmex XT-4000i自动检测和手工镜检两种方法对临床189例胸腹水及546例脑脊液标本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进行计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胸腹水标本细胞总数大于1 000×106/L,其红细胞和白细胞两法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标本细胞总数小于或等于1 000×106/L,其红细胞和白细胞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46例脑脊液标本中,白细胞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外观为洗肉水样和血性样本红细胞和白细胞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smex XT-4000i多功能血液、体液一体机在体液细胞计数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测定结果中胸腹水细胞数少于1 000×106/L应进行充池计数;对于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应进行手工复核;在所有体液标本出现高荧光图形时应进行手工计数并进行细胞染色.

    作者:王会平;路蔓;王琳;白重阳;陈明明;李岩;李斌;张惠中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皮肤病患者嗜酸粒细胞计数变化及意义

    目的 观察皮肤病患者血液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诊的765例皮肤病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33.3%~58.3%(平均47.8%)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59.8%的红皮病患者,9.4%的银屑病患者和1.1%感染性皮肤病患者.结论 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发生率及增多程度在不同类型的皮肤病患者间有较大差别,血液嗜酸粒细胞计数对于不同类型皮肤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深入研究皮肤病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机制对于皮肤病发病原因和机制的探究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涛;杨军霞;刘贵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10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用于肿瘤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传统放化疗的不同在于,分子靶向治疗作用在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上,而这些分子在正常的细胞几乎不表达.因此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识别并杀伤一些微小病灶中的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细胞伤害较小.据报道国内外已有十多种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

    作者:王淑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梅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目的 分析梅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与肝功能、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定量各项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临床84例HBV感染者,用PCR法进行HBV-DNA(B、C)分型和定量检测,用生化仪进行多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测,用ELISA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检测,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检测B型23例占27.4%,C型46例占54.8%,B、C混合型12例占14.3%,非B非C型3例占3.8%;男女性患者基因分型的构成比无差异.C型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球蛋白(GLB)均高于B型和B、C混合型,C型的HBV-DNA水平明显高于B型,C型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型.结论 梅州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基因型肝脏损害比B型严重,且病毒含量高.

    作者:冯体玉;曾东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膝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引起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其病理变化的复杂性,以及关节软骨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极低的组织特性,膝骨性关节炎难于治疗.近几年,具有安全、无创、方便、经济等特点的物理疗法逐渐走入研究者的视野,并将其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上.

    作者:李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及血尿酸水平的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和血尿酸的水平.方法 将本院接收并进行治疗的65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将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作为对照组(45例),对上述2组人群的8种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和血尿酸(UA)的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药注意饮食、运动、并及时适当的服用药物等来预防急性脑梗死.

    作者:王新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桂林地区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 研究桂林地区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的检出率及耐药特征,为孕妇及新生儿GBS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来本院检查的孕35~37周孕妇的阴拭子及肛拭子作选择性增菌培养,阳性者作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结果 桂林地区孕妇GBS检出率为7.5%,阴拭子与肛拭子联合筛查检出率并没有明显提高,青霉素、头孢噻肟、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及万古霉素敏感率100%,红霉素及克林霉耐药率分别为85.7%、83.7%,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2.9%、95.9%.结论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是桂林地区孕妇预防GBS感染的首选用药,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过敏者需做GBS药敏试验才能准确用药.

    作者:何国才;白清;李高;刘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医院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随着医院诊疗手段的不断完善,实验室检查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青睐,但一个准确的检查结果要经过检验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到.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有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制度,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由于存在实验室难以掌控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解近年来医院分析前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现对恩施地区某医院检验科2010~2012年度所收到的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刘国生;李丹丹;向慧;李春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妊娠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对妊娠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肾损伤患者73例,同期未并发早期肾损伤的GDM患者42例,对其检测的D-二聚体、FIB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DM早期肾损伤患者的D-二聚体、FIB的含量明显高于同期GDM未并发早期肾损伤的患者(P<0.05),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结论 D-二聚体、FIB联合检测GDM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章小东;郑穗瑾;黄志宏;付文金;曾见芬;汤惠华;陈载鑫;谢岭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铁参数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铁参数检测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铁剂治疗肾性贫血,在治疗前检测hs-CRP、Hb、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低色素红细胞百分比(Hypo%)、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和血清铁蛋白(SF),治疗1个月后复查所有参数.按治疗前hs-CRP水平和本科室所测定的hs-CRP的参考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无微炎症的患者(Ⅰ组,hs-CRP≤4.92 mg/L)和有微炎症的患者(Ⅱ组,hs-CRP>4.92 mg/L),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作统计学分析,观察微炎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Ⅰ组患者的SI、TS、SF水平明显低于Ⅱ组(P<0.05)、sTfR明显高于Ⅱ组(P<0.05);治疗后Ⅰ组所有参数浓度的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反应可影响EPO及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联合检测hs-CRP及铁参数,能较好地指导临床用药,预测EPO及铁剂联合治疗的效果.

    作者:钟莉华;兰慧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脂蛋白(A)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脂蛋白(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于该院治疗的10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Hcy、hs-CRP和脂蛋白(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hs-CRP和脂蛋白(A)水平及其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特异度为96.2%,单独检测Hcy为73.1%,hs-CRP为82.7%,脂蛋白(A)为75.0%,联合检测特异度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 Hcy、hs-CRP、脂蛋白(A)水平与冠心病关系密切,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冠心病的预防及诊断.

    作者:王泉;范友谊;王丽;丁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血清hs-CRP出现危急值时血培养阳性率与患者死亡率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结果出现危急值(大于300 mg/L)时血培养阳性率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从2009年1月到 2012年7月的血清hs-CRP(SCRP)检测结果,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与血培养阳性率和患者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血清hs-CRP出现危急值时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和死亡率增高.结论 血清hs-CRP出现危急值时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为20%,患者的死亡率为37%.

    作者:曹新贞;宋世平;金欣;池罗;温冠辉;郑纳新;王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AFU和AFP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以及α-L-岩藻糖苷酶( AFU),甲胎蛋白( AFP)水平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慢性肝病患者和66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HA、LN、Ⅳ-C、AFU和AFP等五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分析.结果 在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组和肝硬化(LC)组,血清HA、LN、和Ⅳ-C的水平呈相似的逐渐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肝病患者血清AFU和AFP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特别是在肝硬化组,两项指标分别是健康人的2.0倍和8.8倍,与健康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HA、LN、Ⅳ-C和AFU、AFP五项指标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转变过程中反映肝纤维化进展的指标,可以为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参考.

    作者:顾春瑜;石新慧;王海滨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慢性心衰患者血NT-proBNP、cTnT、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cTnT、hs-CRP的检测和意义.方法 测定慢性心衰患者(43例)和健康者(21例)NT-proBNP、cTnT和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心衰患者cTnT、hs-CRP、NT-proBNP血浆检测水平(中位值)分别为:2 790.0 ng/mL、0.041 ng/mL、7.330 mg/L.健康者分别为54.16 ng/mL、0.003 ng/mL、1.050 mg/L.慢性心衰患者cTnT、hs-CRP、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与cTnT水平、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12,P<0.05;r=0.293,P<0.05).心衰患者治疗后NT-proBNP、cTnT的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cTnT、hs-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慢性心衰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作者:林慧铭;孙全昆;胡礼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急性白血病在血常规检查中多以全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但是也有一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首发只表现为单纯血小板减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单纯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多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因此往往会因为不镜检或没有进一步做检查而导致漏诊或误诊.现将本院35例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陆作洁;农少云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EB病毒感染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目的 观察EB病毒感染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探讨其与IT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伴EB病毒感染的ITP患儿、健康体检儿童的各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ITP伴EB病毒感染组(ITP-EBV组)与ITP非EB病毒感染组(ITP-N组)、对照组比较,CD3+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减少,CD3+CD8+T细胞、CD19+B细胞增加(P<0.05).结论 ITP伴EB病毒感染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应同时进行抗病毒和免疫治疗.

    作者:田厚荣;王文娟;祝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