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目的 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对妊娠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早期肾损伤患者73例,同期未并发早期肾损伤的GDM患者42例,对其检测的D-二聚体、FIB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DM早期肾损伤患者的D-二聚体、FIB的含量明显高于同期GDM未并发早期肾损伤的患者(P<0.05),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结论 D-二聚体、FIB联合检测GDM早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章小东;郑穗瑾;黄志宏;付文金;曾见芬;汤惠华;陈载鑫;谢岭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与尿微量清蛋白(mAlb)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和住院糖尿病患者血液和尿液标本,分别检测CysC、尿素(Urea)、肌酐(Cr)、尿mAlb的水平,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住院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每组各40例,分别计算各组的CysC、Urea、Cr、mAlb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mAl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灵敏度比Urea、Cr高;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ysC、mAlb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CysC、mAlb的测定结果与Urea、Cr呈正相关,且与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 CysC、mAlb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罗金丽;郑香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符合原发性HUA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作为患者组,90例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分别进行ACR、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检测,然后对各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A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ACR与Scr呈明显正相关(r=0.475,P<0.05);对照组ACR与Scr无明显相关性(r=-0.346,P=0.135).结论 ACR是诊断HUA患者早期肾损伤良好的实验室检查指标,HUA患者应定期检查ACR,及早预防肾损伤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静;岳婵娟;王齐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随着医院诊疗手段的不断完善,实验室检查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青睐,但一个准确的检查结果要经过检验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到.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有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制度,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由于存在实验室难以掌控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解近年来医院分析前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现对恩施地区某医院检验科2010~2012年度所收到的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刘国生;李丹丹;向慧;李春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为自制尿液复合型室内质控物选择佳添加剂.方法 分析一种包含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微量清蛋白(UMA)两个项目的 自制复合室内质控物的酶稳定剂、蛋白稳定剂及叠氮钠等添加剂对其稳定性及均一性的影响.结果 在-20 ℃保存温度下,尿NAG项目的 稳定天数:无添加,72 d;叠氮钠,169 d;酶稳定剂,大于365 d.同样条件下,尿UMA项目的 稳定天数:无添加,99 d;叠氮钠,207 d;蛋白稳剂定,大于365 d.质控物各个保存阶段稳定的同时测得的瓶间均一性良好.结论 在制备尿NAG和UMA两项复合室内质控物的同时添加酶稳定剂、蛋白稳定剂和叠氮钠能延长质控物的稳定时间,提高质控物的质量.
作者:袁咏梅;何亚;王利军;余素燕;许瑞娜;陈宝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评估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阳性时间评分(PCTTs)对严重败血症患者早期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纳入研究的为45例严重败血症患者,根据其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24例)和生存组(21例).分析并比较研究对象血浆降钙素原(PCT)水平、血培养阳性时间(TTP)和PCTTs,比较三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特性.结果 血浆PCT水平、TTP、PCTTs平均值,死亡组分别为12.41 ng/mL、8.81 h、8.42分,生存组分别为4.83 ng/mL、12.13 h、5.17分,两组间这三项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CT水平、TTP和PCTTs用于预后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77、0.725和0.803,对应优截断点分别为5.345 ng/mL、7.4 h和4.5分,灵敏度分别为70.8%、50.0%和91.7%,特异度分别为71.4%、90.5%和57.1%.结论 PCTTs预测严重败血症患者死亡危险性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血浆PCT水平检测联合TTP评估严重败血症患者预后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晓涛;马焕丽;陈日炳;张旭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检验科静脉采血窗口是造成患者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一个高危区域.笔者多年从事门诊检验工作,对加强静脉采血窗口的生物安全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利蓉;欧阳娟;倪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来该院就诊的孕前及孕妇TORCH感染的状况.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孕前及孕妇血清TORCH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TORCH阳性率:TOX-IgM 1.22%,CMV-IgM 1.72%,RV-IgM 0.64%,HSV-Ⅰ-IgM 0.58%,HSV-Ⅱ-IgM 0.58%.结论 该地区育龄妇女存在一定的TORCH感染率.因此,对孕前及孕妇进行TORCH检测,对防止病原体所致缺陷儿的出生,提高生育质量,落实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淑贤;黄晓;马洪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清热养阴除湿丸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IA大鼠模型,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的清热养阴除湿丸,并以布洛芬作为对照药物.观察造模前、后及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体质量、四肢关节病变程度及关节炎指数的变化.给药21 d后测定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连续给药21 d后,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足肿胀度均有所下降(P<0.01);清热养阴除湿丸能够降低CIA大鼠血清TNF-α、IL-6、IL-1、CRP及MDA水平,提高IL-10水平和SOD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布洛芬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养阴除湿丸在缓解关节炎症方面具有一定疗效,该作用可能与其对炎症介质的调节,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并减轻细胞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刘密凤;姜楠;王玉明;刘晓娜;王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RNA干扰技术下调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LKO-1-shRNA-STAT3,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STAT3表达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来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转染了PLKO-1-shRNA-STAT3重组质粒的肝癌细胞,STAT3表达明显下调,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加(P<0.05),Bcl-2和Survivin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RNA干扰技术明显下调细胞内STAT3蛋白的表达,进而下调Bcl-2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李健;王丽华;李磊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讨论血浆D-二聚体与血脂、促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甲减患者118例分为亚临床甲减组85例,临床甲减组33例,并设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浆D-二聚体及血脂(CHO、TG、HDL-C、LDL-C),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4(FT4)水平.结果 临床甲减组的D-二聚体、CHO、TG、LDL-C水平明显高于亚临床甲减组和对照组(P<0.01),亚临床甲减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亚临床甲减组血脂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随着甲减病情的发展血浆D-二聚体、血脂水平明显上升,可作为监测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惠良;袁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皮肤病患者血液嗜酸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诊的765例皮肤病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33.3%~58.3%(平均47.8%)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59.8%的红皮病患者,9.4%的银屑病患者和1.1%感染性皮肤病患者.结论 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发生率及增多程度在不同类型的皮肤病患者间有较大差别,血液嗜酸粒细胞计数对于不同类型皮肤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深入研究皮肤病嗜酸粒细胞增多的机制对于皮肤病发病原因和机制的探究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涛;杨军霞;刘贵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分析抗双链DNA(dsDNA)、抗Sm、抗核小体、抗组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间的83例SLE患者、65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包括肌炎、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UNION免疫分析仪全自动定量检测系统分析这四种抗体.比较四者用于SL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 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对SLE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5%、41%、67%、79%,特异度分别为89%、100%、98%、47%.四种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和100%.结论 四种抗体对SLE都具有诊断价值.四种抗体联合检测能提高SLE的检出率,尤其通过使用UNION免疫分析仪进行四项套餐式定量检测,可以为患者提供快速、可靠的检测报告,在提高医院诊疗水平的同时为患者减少了就医成本.
作者:叶国强;曾东良;程美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胎儿的不利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09~2011年的ICP患者100例(ICP组),同期健康孕妇11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上述人群空腹静脉血胆汁酸(TBA)、肝胆酸(CG)、AST、ALT、血清TBIL、DBIL水平;同时测定新生儿脐带血TBA、CG、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2 h内常规心电图,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ICP组受试对象的TBA,CG,ALT,AST,TBIL和DBI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CP组的新生儿TBA水平,CK、LDH水平以及cTnI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ICP组的新生儿LDH水平与母亲TBA水平呈正相关(r=3.57,P<0.05),与自身TBA水平呈正相关(r=3.95,P<0.05),与其他指标不存在关联.羊水污染、窒息和早产新生儿在ICP组发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浓度胆汁酸对胎儿有直接毒性作用,特别是心肌细胞,是造成新生儿不良结局的主因;心肌酶指标LDH与胆汁酸水平存在关联,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的检验指标.
作者:马李娜;李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将产AmpC酶分离菌株用含不同浓度的小檗碱平板进行培养,探讨小檗碱对产AmpC酶分离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浓度为15.62 g/L至500 g/L的小檗碱对产AmpC酶三种分离菌株的抑菌作用,检测其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有25例产AmpC 的大肠埃希菌的MIC为浓度是31.25 g/L小檗碱,有13例产AmpC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浓度62.5 g/L小檗碱,9例高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MIC为浓度31.25 g/L小檗碱,而浓度为15.62 g/L的小檗碱对产AmpC酶分离菌基本上无抑制作用.结论 小檗碱对产AmpC酶细菌株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振辉;司徒瑞儒;林勇平;刘建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与仪器法相比较,提供一种简便又经济的鉴定阴道加特纳菌的方法.方法 收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共112份宫颈分泌物标本,分别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两种方法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用药敏纸片扩散法与仪器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均做出了相同标本的相同结果,42例阴道加特纳菌,70例非阴道加特纳菌.结论 药敏纸片扩散法是一种简便又经济的鉴定阴道加特纳菌的方法,可以用药敏纸片法代替仪器法进行阴道加特纳菌的鉴定.
作者:周林涛;周小曼;刘晓云;刘志勇;黄汉莲;黄宛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条形码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中,它标志着医院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管理时代,条形码具有识别速度快,准确性高,可靠性强的特点[1],本院于2012年初开始全院推行检验标本条形码管理,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检验医嘱处理的全过程,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人为因素的错误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本淑;李泉;付显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CIF)水平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的研究对象为经细胞学和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186例):分为骨转移组(104例)和无骨转移组(82例);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肺部其他疾病组(66例).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ODF和OCIF浓度.结果 骨转移组患者血清ODF和OCIF水平分别为(32.22±6.22)ng/L、(41.23±8.13)ng/L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的(8.35±5.42)ng/L、(10.15±4.4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转移组ODF和OCIF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90.38%和86.54%,特异度为86.59%和84.15%;不同肺癌病理类型的骨转移组患者血清ODF和OCI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ODF和OCIF是诊断肺癌骨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水平的增高可用于诊断肺癌骨转移的发生.
作者:李莉;谭榜云;刘志武;陈明;张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血浆IL-17水平检测对孕妇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预警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检测132例孕妇(分为正常妊娠组和AITD妊娠组),33例患AITD的育龄妇女(未怀孕)和40例健康体检育龄妇女血浆IL-17水平.结果 AITD妊娠孕妇血浆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的孕妇(P<0.05).结论 孕妇血浆IL-17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预警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作者:苑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急性白血病在血常规检查中多以全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但是也有一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首发只表现为单纯血小板减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单纯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多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因此往往会因为不镜检或没有进一步做检查而导致漏诊或误诊.现将本院35例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陆作洁;农少云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