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尿酸血症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的临床价值

周静;岳婵娟;王齐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清蛋白类, 肌酸酐
摘要: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符合原发性HUA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作为患者组,90例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分别进行ACR、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检测,然后对各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A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ACR与Scr呈明显正相关(r=0.475,P<0.05);对照组ACR与Scr无明显相关性(r=-0.346,P=0.135).结论 ACR是诊断HUA患者早期肾损伤良好的实验室检查指标,HUA患者应定期检查ACR,及早预防肾损伤的发生发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评价

    目的 评价尿毒症患者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前、后凝血纤溶功能,比较不同检测指标对于评价、预测凝血和纤溶状态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水平以及PT、APTT、TT、Fbg等指标的水平.结果 血液透析组TAT水平透析前为7.12 ng/mL,透析后为8.24 ng/mL;D-二聚体水平透析前为196.87 μg/mL,透析后为208.74 μg/mL.腹膜透析组TAT水平透析前为7.11 ng/mL,透析后为12.04 ng/mL;D-二聚体水平透析前为197.32 μg/mL,透析后为309.58 μg/mL.两种透析方法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后两指标水平均高于透析前水平(P<0.01),且透析后腹膜透析组两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P<0.01).血透析和腹膜透析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TAT、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以腹膜透析组升高尤为明显.透析后腹膜透析组患者APTT(25.33 s)和TT(12.50 s)水平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APTT为23.74 s,TT为11.19 s).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其他临床资料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均见Cr、Bun、UA水平在透析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透析尤其是腹膜透析可加剧这种紊乱.TAT、D-二聚体的测定较常规凝血检查能更准确反映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状态.

    作者:郭志伯;刘建会;周芳;李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D-二聚体、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讨论血浆D-二聚体与血脂、促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中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甲减患者118例分为亚临床甲减组85例,临床甲减组33例,并设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浆D-二聚体及血脂(CHO、TG、HDL-C、LDL-C),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4(FT4)水平.结果 临床甲减组的D-二聚体、CHO、TG、LDL-C水平明显高于亚临床甲减组和对照组(P<0.01),亚临床甲减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亚临床甲减组血脂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随着甲减病情的发展血浆D-二聚体、血脂水平明显上升,可作为监测病情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惠良;袁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加强检验科静脉采血窗口的生物安全管理

    检验科静脉采血窗口是造成患者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一个高危区域.笔者多年从事门诊检验工作,对加强静脉采血窗口的生物安全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韩利蓉;欧阳娟;倪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278株淋球菌对阿奇霉素耐药性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阿奇霉素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278株淋球菌中检出阿奇霉素敏感株174株占62.6%,中敏株58株占20.9%,耐药株46株占16.5%.结论 临床应规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淋球菌耐药性的连续性监测.

    作者:曹文苓;黎小东;毕超;梁艳华;宋卫忠;张锡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低强度电磁辐射对新西兰兔肾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强度电磁辐射对新西兰兔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接受频率为2 856 MHz,强度分别为0、5、10、20 mW/cm2的辐射,每日辐射时间1 h,于连续辐射1、3、5、10、20、30 d后采血,并进行肾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5、10、20 mW/cm2辐射组在所有检测时间点与对照组(辐射强度为0 mW/cm2)相比,血尿素氮、肌酐、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程度随辐射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 即便是低强度的电磁辐射也会对新西兰兔肾功能造成损伤,电磁辐射的强度越高对新西兰兔肾功能的损伤越大,且损伤程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重.

    作者:周传艳;府伟灵;罗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一种鉴定阴道加特纳菌的简便方法

    目的 通过与仪器法相比较,提供一种简便又经济的鉴定阴道加特纳菌的方法.方法 收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共112份宫颈分泌物标本,分别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两种方法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用药敏纸片扩散法与仪器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均做出了相同标本的相同结果,42例阴道加特纳菌,70例非阴道加特纳菌.结论 药敏纸片扩散法是一种简便又经济的鉴定阴道加特纳菌的方法,可以用药敏纸片法代替仪器法进行阴道加特纳菌的鉴定.

    作者:周林涛;周小曼;刘晓云;刘志勇;黄汉莲;黄宛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成人体位改变对生化常规指标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成人体位改变对生化常规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集80名成人坐位5 min、卧位5 min、半卧位5 min静脉血标本,进行生化常规14项指标检测,检验结果采用同体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BIL、DBIL、GPT、GOT、TP、ALB、BUN、TG、TCH、HDL、LDL水平:坐位较卧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卧位较卧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较半卧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UA、GLU水平:坐位较卧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卧位较卧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位较半卧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体位改变会影响肝功、血脂、尿素氮检验结果,对血糖、尿酸、肌酐影响不明显.

    作者:翁改志;路军梅;唐耀庭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阴道分泌物中检出A群化脓性链球菌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于2012年12月21日来本院就诊.该患儿随父母外出旅游,在一家宾馆住宿上卫生间时,坐过马桶之后不久就感觉到外阴瘙痒,局部用药无效.1周后开始有阴道分泌物,分泌物为黄色黏稠,随即于本院妇科就诊.

    作者:刘小荣;张玉娟;邹传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生化危急值结果复检的符合率及其必要性探讨

    目的 探讨生化危急值结果复检的符合性及必要性.方法 对330份生化危急值标本的K、Na、Ca、葡萄糖(GLU)等危急值结果进行复检,并计算复检结果与初检结果的偏倚及复检符合率,以偏倚小于或等于1/2 CLIA′88或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大允许误差,作为判断危急值复检结果与初检结果是否一致的标准.结果 330份危急值标本中满足判断标准,即复检结果与初检结果一致的标本为303份,整体复检符合率为91.8%,复检不一致标本为27份,均为低于危急值下限的极低值结果.结论 生化危急值不符合结果主要集中在一些项目的 极低值结果上,而极低值复检结果的存在的偏倚并不影响临床决策和治疗效果,因此复检并不能有效提高检测准确性,危急值结果复检并不都是必要的.

    作者:牛爱军;王开森;孙晓;闫先侠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EB病毒感染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目的 观察EB病毒感染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探讨其与IT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伴EB病毒感染的ITP患儿、健康体检儿童的各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ITP伴EB病毒感染组(ITP-EBV组)与ITP非EB病毒感染组(ITP-N组)、对照组比较,CD3+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减少,CD3+CD8+T细胞、CD19+B细胞增加(P<0.05).结论 ITP伴EB病毒感染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应同时进行抗病毒和免疫治疗.

    作者:田厚荣;王文娟;祝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血清hs-CRP出现危急值时血培养阳性率与患者死亡率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结果出现危急值(大于300 mg/L)时血培养阳性率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从2009年1月到 2012年7月的血清hs-CRP(SCRP)检测结果,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与血培养阳性率和患者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血清hs-CRP出现危急值时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和死亡率增高.结论 血清hs-CRP出现危急值时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为20%,患者的死亡率为37%.

    作者:曹新贞;宋世平;金欣;池罗;温冠辉;郑纳新;王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胱抑素C检测在狼疮性肾炎微小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狼疮性肾炎(LN)微小肾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90例,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所在范围将患者按肾功能状态的不同分成4个小组.A组(46例):Ccr>70 mL/min;B组(19例):Ccr在51~70 mL/min,肾功能轻度损害;C组(13例):Ccr在31~50 mL/min,肾功能中度损害;D组(12例):Ccr<30 mL/min,肾功能重度损害.血清CysC的测定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血尿素氮(BUN)的测定采用酶偶联速率法;血清肌酐(Scr)的测定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结果 A组中,BUN和Scr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CysC异常率32.6%;B组中,CysC异常率73.6%,Scr异常率31.5%,BUN无异常;C组中,CysC异常率92.3%,Scr异常率46.2%,BUN异常率38.5%;D组中,CysC异常率100.0%,Scr异常率100%,BUN异常率91.7%.Ccr与BUN、Scr和CysC呈负相关,CysC与BUN和Scr呈正相关.Cys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43)较BUN(AUC=0.742)和Scr(AUC=0.711)高(P<0.05).结论 CysC是反映早期LN肾功能微小损害的敏感指标,在LN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志伟;王丹;袁景芳;曹鸿雁;冯磊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的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仪检测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分析性能.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方法学评价系列文件,对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仪检测ProGRP的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分析测量线性范围和分析抗干扰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价,并与厂商声明的性能和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仪检测ProGRP的批内CV和总CV分别为2.83%~3.26%和4.1%~5.16%,ProGRP回收率为97.44%~102.41%,功能灵敏度在1.025 pg/mL左右,分析测量线性范围22.3~4 815.8 pg/mL,血红蛋白(2 g/L)、胆红素(400 mg/L)、乳糜(1670 FIU)对ProGRP检测无干扰.结论 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仪检测ProGRP的主要分析性能指标达到了厂商声明要求,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朱安友;王凤超;葛鑫;张伦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头孢美唑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观察

    目的 了解头孢美唑(CMZ)对大肠埃希菌(ECO)和肺炎克雷伯菌(KPN)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作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临床各类标本中所分离出的503株ECO和489株KPN进行CMZ耐药性监测,并与其他几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比较.结果 ECO ESBLs的检出率为62.6%,KPN ESBLs 的检出率为39.9%;10种β-内酰胺类药物对ECO和KPN ESBLs阴性菌株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CMZ对产ESBLs的ECO和KPN的耐药率分别为4.4%和19.0%,这高于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ZP),但低于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CFP/SUL).结论 CMZ对ECO和KPN产ESBLs株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80%以上),对于产ESBLs的ECO和KPN引起的感染仍可根据病情选用CMZ.

    作者:谢松生;李文郎;刘卫东;何大保;唐恒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肿瘤标志物联检在诊断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消化道肿瘤目前在肿瘤发病中占首位,由于肿瘤的演变是较为复杂的病理过程,给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的局限性.消化道的诊断影像学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10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了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及铁蛋白(FERRIN)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望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乳糜血清对肌酐测定结果的干扰分析

    目的 比较脂血样本雅培Aeroset、c16000全自动湿化学分析仪和强生VITROS-560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的肌酐检测结果有无差异,并初步分析影响肌酐测定结果的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体检正常者血清37例,以及不同程度高血脂患者的血清各30例,分别用雅培AEROSET、c16000和强生VITROS-5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G、HDL-C、LDL-C、TC、BUN、Cr的浓度,比较各项目由这3种仪器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及影响肌酐测定的影响因素.结果 乳糜血清对湿化学肌酐测定有明显影响(P>0.05),但对干化学肌酐测定无明显影响(P<0.05).初步分析认为TG是影响湿化学肌酐测定的主要明显相关因素(P<0.05).结论 严重的乳糜血清样本影响湿化学肌酐检测结果,且随血清乳浊度的增加,对肌酐测定结果的影响越大.因此乳浊血标本肌酐测定结果应以干化学测定结果为准.

    作者:宋金萍;阿尔孜古丽·木塔力甫;王昌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STAT3表达下调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RNA干扰技术下调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LKO-1-shRNA-STAT3,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STAT3表达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来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转染了PLKO-1-shRNA-STAT3重组质粒的肝癌细胞,STAT3表达明显下调,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加(P<0.05),Bcl-2和Survivin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RNA干扰技术明显下调细胞内STAT3蛋白的表达,进而下调Bcl-2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李健;王丽华;李磊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血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抑制因子检测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CIF)水平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的研究对象为经细胞学和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186例):分为骨转移组(104例)和无骨转移组(82例);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肺部其他疾病组(66例).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ODF和OCIF浓度.结果 骨转移组患者血清ODF和OCIF水平分别为(32.22±6.22)ng/L、(41.23±8.13)ng/L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的(8.35±5.42)ng/L、(10.15±4.4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转移组ODF和OCIF检测的诊断灵敏度为90.38%和86.54%,特异度为86.59%和84.15%;不同肺癌病理类型的骨转移组患者血清ODF和OCI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ODF和OCIF是诊断肺癌骨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水平的增高可用于诊断肺癌骨转移的发生.

    作者:李莉;谭榜云;刘志武;陈明;张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铁参数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铁参数检测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铁剂治疗肾性贫血,在治疗前检测hs-CRP、Hb、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低色素红细胞百分比(Hypo%)、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和血清铁蛋白(SF),治疗1个月后复查所有参数.按治疗前hs-CRP水平和本科室所测定的hs-CRP的参考值将患者分为两组:无微炎症的患者(Ⅰ组,hs-CRP≤4.92 mg/L)和有微炎症的患者(Ⅱ组,hs-CRP>4.92 mg/L),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作统计学分析,观察微炎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Ⅰ组患者的SI、TS、SF水平明显低于Ⅱ组(P<0.05)、sTfR明显高于Ⅱ组(P<0.05);治疗后Ⅰ组所有参数浓度的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反应可影响EPO及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联合检测hs-CRP及铁参数,能较好地指导临床用药,预测EPO及铁剂联合治疗的效果.

    作者:钟莉华;兰慧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MR灌注成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在糖尿病脑血管意外防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R灌注成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在防治糖尿病患者脑血管意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糖尿病患者(80例)和健康人(10例)口服醋甲唑胺50 mg前、后进行2次MR检查,计算脑血管储备(CV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CVR小于25%者在行常规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增加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CVR大于25%者,行常规控制血糖治疗;随机抽取5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单纯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对以上两组病例随访2年,统计两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CVR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5);随访2年,实验组无脑血管意外发生,对照组有13例出现脑血管意外.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CVR较同年龄组正常人下降,处于亚临床缺血的状态;MR灌注成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在糖尿病患者脑血管功能受损的筛选中有重要的价值,对指导糖尿病脑血管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煜;金新安;黄波涛;陈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