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896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检测结果的分析

卢璐;陈飞

关键词:铅中毒, 血液, 儿童
摘要: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钟祥市城区学龄前儿童2 896例,将其按年龄分为2~<3岁组(n=693)、3~<4岁组(n=702)、4~<5岁组(n=726)及5~<6岁组(n=775).采用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儿童血铅浓度.结果 2 896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为(49.62±20.12)μg/L,其中有393例儿童血铅不低于100 μg/L,占13.57%;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血铅浓度有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浓度及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积液中CK19-2G2、CK18-3A9和间皮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初步探讨胸腔积液中细胞角蛋白新型片段CK19-2G2和CK18-3A9以及间皮素的测定对良、恶性胸腔积液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4例恶性和46例良性胸腔积液,应用板式化学发光分别检测胸腔积液中CK19-2G2、CK18-3A9和间皮素的水平;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胸腔积液中这三种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时对良、恶性胸腔积液临床鉴别诊断价值;同时评估肾功能状况对胸腔积液中CK19-2G2、CK18-3A9和间皮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CK19-2G2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CK18-3A9和间皮素水平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19-2G2、CK18-3A9和间皮素单独测定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60、0.49,细胞角蛋白新型片段CK19-2G2和CK18-3A9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62,三个标志物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63;患者肾功能状况对胸腔积液中CK19-2G2、CK18-3A9和间皮素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胸腔积液中细胞角蛋白新型片段CK19-2G2测定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付兵;周虎;舒清博;涂建成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2012年甘肃省人民医院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的回顾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现状,评价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该院47 07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HC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HCV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清HCV-RNA与丙氨酸转氨酶(ALT)相关性分析.结果 46 174例患者中,HCV抗体阳性730例(1.58%),其中男性阳性率为1.68%,女性为1.48%.<20岁的患者,HCV抗体阳性率低,为0.98%;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60岁的患者HCV抗体阳性率为2.14%.247例HCV抗体阳性的患者中,病毒复制144例(58.3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LT与HCV-RNA具有相关性(r=0.605,P=0.000).结论 加强 HCV-RNA检测对指导临床用药、规范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华瑜;徐向红;徐辉;李勇;李德红;王晚霞;王平;陈小梅;陈玉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66例ACS患者作为ACS组,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ACS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均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对照组志愿者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口服,药品来源、剂量与ACS组相同.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上述受试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对照组志愿者分别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4.27±16.37)%、(47.61±16.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7.70±15.07)%、(47.03±15.4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二者无相互作用.

    作者:王燕慧;张灏;魏宏顺;孟晓冬;李琦;方岩;王静;王淑宏;裴一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412株假丝酵母菌的菌种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种类及其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12例,采集其痰液、咽拭子、中段尿、大便或分泌物等,共检出假丝酵母菌属412株.使用沙保弱培养基培养并分离菌种,柯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初步筛选,必要时进行假丝酵母菌属同化及糖(醇)的发酵试验进行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FUNGUS3酵母样真菌药敏试剂盒,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检测.标准菌株为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22019.结果 分离的412株假丝酵母菌属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痰液)居多.在该院所用的5种抗真菌药物中,两性霉素B敏感性高;热带假丝酵母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白色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及光滑假丝酵母菌.结论 检验人员应与临床医务人员沟通,鉴别定居菌与致病菌及其临床价值,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梁艳芝;牛银玲;丁皎;付桢;康玲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乙型肝炎病毒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表达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HBV感染性克隆pHBV1.3与IGFBP7基因启动子pIGFBP7-Luc共转染HepG2细胞,并测定IGFBP7基因启动子pIGFBP7-Luc荧光素酶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GFBP7 mRNA和IGFBP7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pBlue-ks和pHBV1.3后,IGFBP7基因启动子pIGFBP7-Luc荧光素酶活性分别为(265.7±20.8)RUL/μg和(955.4±39.8)RUL/μg;IGFBP7 mRNA和IGFBP7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HBV通过上调IGFBP7基因启动子活性来上调IGFBP7的表达.

    作者:祝成亮;李艳;汪付兵;刘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血WBC计数、C反应蛋白及内毒素水平的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水平与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性.方法 将34例MPP患者按是否感染病毒分为未合并病毒感染组(n=22)及合并病毒感染组(n=12),回顾性分析其首诊血WBC计数、CRP、内毒素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结果 合并病毒感染组与未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血WBC计数分别为(5.3±1.3)×109/L、(6.3±1.5)×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病毒感染组MPP患者血CRP、内毒素分别为(28.0±2.1) mg/L、(0.3±0.2)EU/mL;合并病毒感染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4.0±2.3) mg/L、(0.5±0.4)EU/mL.两组患者血CRP、内毒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与血CRP显著正相关(r=0.90,P<0.05),而与血内毒素水平、WBC计数无显著相关性;未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与血CRP、内毒素水平、WBC计数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有无病毒感染对MPP患者的WBC计数无显著影响,而合并病毒感染会显著升高其血CRP、内毒素水平.

    作者:韩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亲权鉴定中常染色体STR基因座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又称微卫星DNA,是一种可遗传且具高度多态性的短核苷酸重复序列,广泛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根据所分布的染色体不同,分为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和性染色体STR基因座.常染色体STR基因座具有种类多、分布广、高度多态性、高突变率、易检测等优点,是目前DNA亲权鉴定实验室使用广泛的遗传标记,在亲权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及应用前景.本文就亲权鉴定中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应用概况,高度遗传多态性、高度突变率研究,稀有等位基因在实际应用情况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纪凤卿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20(S)-人参皂苷Rg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

    目的 观察20(S)-人参皂苷Rg3(SPG-Rg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SPG-Rg3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并计算其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PG-Rg3作用后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PG-Rg3浓度为20~400 μg/mL时,SPG-Rg3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其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作用强度呈浓度依赖性,二者呈正相关(r=0.922 5,P<0.05).SPG-Rg3对Hela细胞的IC50为85.1 μg/mL.经SPG-Rg3作用48 h后,SPG-Rg3实验组Hela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G-Rg3实验组处于G2/M期的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SPG-Rg3实验组Hela细胞于G1期峰前出现显著的凋亡峰,且凋亡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G-Rg3能杀伤体外生长的Hela细胞,并诱导其凋亡.

    作者:李向东;田新梅;刘楼;张婷;臧嘉;陈瑜;陈万瑛;于爱萍;陈道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倍半萜类化合物Chabranol对胃癌细胞BGC-823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影响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可能机制,为Chabranol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Chabranol对BGC-823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GC-823的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亚细胞结构;凋亡细胞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Chabranol对BGC-823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Chabranol干预后,BGC-823细胞发生G1-S期阻滞、凋亡和自噬.结论 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对BGC-823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有可能成为治疗低分化胃癌的新药物.

    作者:刘欣跃;吕廷洪;李婧;陈刚;李阳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离胶促凝管采集60例患者静脉血,准确记录采集时间并编号,放置30 min后离心.一份置于4 ℃冰箱分别保存0、6、12、24 h后检测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酸、丙氨酸转氨酶(ALT)、钾离子;另一份于室温保存0、6、12、24 h后检测上述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罗氏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结果 室温下放置超过6 h和4 ℃保存超过12 h,钾离子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立即测定结果(P<0.05).室温保存时间的长短对总蛋白、清蛋白和尿酸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P>0.05);4 ℃保存超过6 h,保存时间的长短明显影响总蛋白、清蛋白和葡萄糖的测定结果(P<0.05).4 ℃的尿酸测定及室温保存 24 h内的葡萄糖测定,不受时间长短影响(P>0.05).室温保存6 h和4 ℃保存24 h会对ALT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P>0.05).结论 实验室应对标本保存条件标准化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邵大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与鉴别

    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遗传性血液性疾病,它是由于一种或多种血红蛋白中珠蛋白链基因缺陷所造成的疾病[1].其临床表现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α或β珠蛋白链生成减少导致成人血红蛋白主要成分合成不足,同时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下降;其次,由于其中一种珠蛋白链合成减少,导致正常情况下与其组合的另一种珠蛋白链相对过量,而相对过剩的珠蛋白并未形成正常球蛋白的肽链,而是相互积聚形成不稳定的四聚体,并在红细胞中沉淀,使红细胞生成受损或产生溶血[2].

    作者:张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两种检测仪对妊娠期妇女糖化血红蛋白A1c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比较2种不同原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妊娠期糖化血红蛋白A1c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及PremierTM Hb9210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645例孕11周、380例孕32周孕妇及10 例新生儿脐带血糖化血红蛋白A1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离子交换HPLC法的精密度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2%,PremierTM Hb9210 糖化血红蛋白仪亲和层析HPLC法批内和批间CV<2%.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及PremierTM Hb9210 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645例孕11周孕妇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检测380例孕32周孕妇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当糖化血红蛋白A1c≥5.4%时,两台仪器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亲和层析HPLC法能准确检测新生儿脐带血的糖化血红蛋白A1c含量,而离子交换HPLC法不能测出.结论 离子交换HPLC法及亲和层析HPLC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1c能真实反映不同孕周孕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

    作者:侯雅萍;龚波;李海川;俞菁;章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p62、PCNA在结肠癌早期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p6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评估其在结肠癌早期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结肠癌p62、PCNA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Western blot对血清中p62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结肠癌患者血清p62的阳性率为23.4%,明显高于结肠腺瘤血清和正常对照血清;64例结肠癌标本中有48例出现p62阳性表达,而PCNA在所有结肠癌中均可见阳性表达.结论 p62、PCNA检测对鉴别结肠癌的良、恶性,早期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乔维洲;刘卫红;徐维家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分型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分型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3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进行流感嗜血杆菌检测,采用流感嗜血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卫星试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吲哚试验、脲酶试验及鸟氨酸脱羧酶试验进行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抗菌试验进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的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47.50%(152/320),共检出Ⅰ、Ⅲ、Ⅳ、Ⅴ、Ⅵ 5型,分别占3.29%(5/152)、5.26%(8/152)、33.55%(51/152)、54.61%(83/152)、3.29%(5/152).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占42.76%(65/152).流感嗜血杆菌对四环素、利福平和美罗培南敏感;对阿奇霉素和左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小于10.00%;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87.50%~100.0%.结论 该院流感嗜血杆菌Ⅳ、Ⅴ型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生物型,产β内酰胺酶是其耐药的重要机制.

    作者:常璠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日本血吸虫重组两歧双歧杆菌(pGEX-Sj26GST)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重组两歧双歧杆菌(pGEX-Sj26GST)疫苗,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RNeasy Mini试剂盒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得Sj26GST抗原编码基因;将该编码基因与pGEX-1λT载体进行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GEX-Sj26GST,并对其进行双酶切鉴定;将重组质粒电转化入两歧双歧杆菌中,构建重组两歧双歧杆菌(pGEX-Sj26GST)疫苗,PCR鉴定疫苗.结果 RT-PCR扩增出的日本血吸虫成虫Sj26GST基因片段长度为676 bp;双酶切证实Sj26GST抗原编码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载体中;PCR证实从重组两歧双歧杆菌疫苗中扩增出长度为676 bp 的Sj26GST基因片段.结论 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重组两歧双歧杆菌(pGEX-Sj26GST)疫苗.

    作者:张丽;李文桂;向进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孕期葡萄糖耐量试验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意义的探讨

    目的 探讨孕期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孕检的135例妇女,于24~28孕周时,孕妇口服葡萄糖50 g,并饮水150 mL,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GCT),于1 h后检测血糖.GCT阳性的孕妇进行GTT,并检测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及口服葡萄糖液1、2 h后的血糖.观察并记录孕妇血清碱性磷酸酶(AKP)、丙氨酸转氨酶(ALT)、淀粉酶等生化指标.结果 孕妇口服葡萄糖后的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空腹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的孕妇95例(70.37%),FPG 3.5~5.3 mmol/L,平均(4.34±0.37)mmol/L.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22例(16.30%),FPG 3.60~5.60 mmol/L,平均(4.43±0.46)mmol/L.GDM患者18例(13.33%),FPG 3.80~11.70 mmol/L,平均(5.31±1.54)mmol/L.口服葡萄糖1 h后,血糖正常的孕妇、GIGT孕妇及GDM患者的血糖分别为(8.01±1.04)、(8.83±1.08)、(11.35±2.13)mmol/L;口服葡萄糖2 h后,上述孕妇的血糖分别为(6.64±0.87)、(8.01±0.86)、(10.20±2.47)mmol/L.结论 孕检中GTT对GDM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修发;邹建话;江凡;庾伟坚;赖木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两种方法测定抗核抗体的比对研究

    目的观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免疫斑点法测定抗核抗体(ANA)结果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美国GenBio公司生产的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斑点法)和美国宙斯公司生产的ANA试剂盒(ELISA法),同时检测356例样本中的ANA,结果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差异性.以间接免疫荧光法为标准,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1)成组χ2检验:免疫斑点法和ELISA法检测结果有相关性(P=0.000).(2)McNemar检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Kappa检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但一致性一般(Kappa=0.686,P=0.000).(4)免疫斑点法的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99.0%;ELISA法的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96.6%.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ANA,其中一种为阳性时,另一种方法也多为阳性,但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性程度一般.ELISA法的灵敏度要高于免疫斑点法,免疫斑点法的阳性预测值要高于ELISA法.

    作者:袁晓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SCC和CYFRA21-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0例CKD患者作为CKD组,根据其血清肌酐值再分为高肌酐组(47例,血清肌酐超过93 μmol/L)及正常肌酐组(43例,血清肌酐为39~91 μmol/L),同期选择4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血清SCC、CYFRA21-1及肌酐的检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及苦味酸法.结果 高肌酐组患者血清SCC、CYFRA21-1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肌酐组及对照组(P<0.05),正常肌酐组患者血清SCC、CYFRA21-1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KD组患者血清肌酐浓度与血清SCC、CYFRA21-1浓度呈正相关(rSCC=0.66,rCYFRA21-1=0.25,P<0.05).结论 血清SCC、CYFRA21-1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肾功能的指标.

    作者:陈建中;黄迪;张珏;何立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和监测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手工法及仪器法对85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进行腹水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并将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法分别对治疗前、后的PMN计数的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干预48 h后,两种方法计数结果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PMN的差值为(0.95±4.25)×109/L.以手工法PMN计数超过250个/μL为SBP诊断标准,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诊断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97%;48 h后PMN计数减少25%以上,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抗菌药干预是否有效的诊断灵敏性为93%,特异性为100%.结论 采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腹水PMN计数,不但能用于SBP诊断,而且能用于抗菌药干预效果的监测.

    作者:姚晓宾;盛家和;王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建立

    目的 探讨在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实验过程中建立区域性国际敏感度指数(Local ISI)的方法.方法 在ACL TOP-700全自动血凝仪上使用ISI Calibrate血浆建立INR标准曲线,进行回归分析,计算Local ISI和区域性平均正常PT(Local MNPT)值,并用INRValidte血浆验证INR值.结果 A、B、C、D ISI Calibrate血浆PT值分别为11.75、30.80、43.55、77.55 s.实验所得INR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 1.258 4X+2.412 7,Local ISI为0.79,Local MNPT为11.16,R2为0.999 5,斜率CV为0.6%.利用Local ISI和Local MNPT测定3种不同水平INRValidte血浆的PT-INR平均值分别为2.16、2.90、4.50.结论 利用Local ISI和Local MNPT值测定INRValidte血浆PT-INR具有可信性,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校正手段.

    作者:辛敬平;张红胜;鲁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