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邵大祥

关键词:血液保存, 温度, 时间, 生化检测
摘要:目的 探讨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离胶促凝管采集60例患者静脉血,准确记录采集时间并编号,放置30 min后离心.一份置于4 ℃冰箱分别保存0、6、12、24 h后检测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酸、丙氨酸转氨酶(ALT)、钾离子;另一份于室温保存0、6、12、24 h后检测上述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罗氏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结果 室温下放置超过6 h和4 ℃保存超过12 h,钾离子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立即测定结果(P<0.05).室温保存时间的长短对总蛋白、清蛋白和尿酸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P>0.05);4 ℃保存超过6 h,保存时间的长短明显影响总蛋白、清蛋白和葡萄糖的测定结果(P<0.05).4 ℃的尿酸测定及室温保存 24 h内的葡萄糖测定,不受时间长短影响(P>0.05).室温保存6 h和4 ℃保存24 h会对ALT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P>0.05).结论 实验室应对标本保存条件标准化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倍半萜类化合物Chabranol对胃癌细胞BGC-823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影响人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和自噬的可能机制,为Chabranol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检测Chabranol对BGC-823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GC-823的细胞周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亚细胞结构;凋亡细胞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Chabranol对BGC-823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Chabranol干预后,BGC-823细胞发生G1-S期阻滞、凋亡和自噬.结论 倍半萜化合物Chabranol对BGC-823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有可能成为治疗低分化胃癌的新药物.

    作者:刘欣跃;吕廷洪;李婧;陈刚;李阳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不同分析原理POCT血糖仪的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 比对床旁检测(POCT)血糖仪的测定结果与主要性能,初步分析不同分析原理可能对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生产厂家校准过的葡萄糖氧化酶光化学法、葡萄糖氧化酶电化学法和葡萄糖脱氢酶电化学法3种分析原理的POCT血糖仪[强生稳步倍加型血糖仪(仪器Ⅱ)、强生稳豪倍优型血糖仪(仪器Ⅲ)、罗氏优越AdvantageⅡ型血糖仪(仪器Ⅳ)]进行精密度实验和配对比对实验,并将其与日立公司7600-020生化分析仪(仪器Ⅰ)测定结果进行性能比较分析.结果 仪器Ⅱ、仪器Ⅲ及仪器Ⅳ的血糖测定精密度实验结果分别为5.45、5.54和5.53 mmol/L,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血糖仪测定变异系数(CV)分别为2.48%、3.07%和2.17%;3种血糖仪与仪器Ⅰ血糖测定的配对实验直线斜率分别为0.972、0.978和0.949,直线相关系数为0.958、0.946和0.981.结论 三种分析原理血糖仪测定精密度符合国家标准,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与生化分析仪配对比较具有良好的直线回归和直线相关关系,可以满足临床快速血糖测定和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的需要.

    作者:梅松;张家;顾光煜;王军;张宏伟;薛晓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66例ACS患者作为ACS组,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ACS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均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对照组志愿者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口服,药品来源、剂量与ACS组相同.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上述受试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对照组志愿者分别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4.27±16.37)%、(47.61±16.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7.70±15.07)%、(47.03±15.4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二者无相互作用.

    作者:王燕慧;张灏;魏宏顺;孟晓冬;李琦;方岩;王静;王淑宏;裴一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HCY、ET-1、BNP及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B型利钠肽(BNP)及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血液进行Hcy、ET-1、BNP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血Hcy、ET-1、BNP、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ET-1、BNP、D-D二聚体单项检测及4项联合检测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00%、36.00%、34.00%、46.00%及98.00%.结论 血HCY、ET-1、BNP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芸华;徐勤燕;潘秋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流感病毒亚型鉴定的两种方法比较

    目的 比较直接免疫荧光法(DFA)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评价2种方法在流感病毒亚型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DFA法和IFA法对90份流行性感冒患者及120份健康者的鼻炎分泌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DFA法检测腺病毒的阳性率为17%(36/210),IFA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6%(56/21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A法检测的敏感性为54.6%,特异性为97.2%;IFA法检测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48.2%.二者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FA与IFA法检测流感病毒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宋月娟;哈小琴;冯强生;赵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清组织蛋白酶D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Cath-D浓度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胃癌患者68例作为胃癌组,将同期接受正常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胃癌组患者血清Cath-D浓度,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患者血清Cath-D浓度为(52.13±9.12)p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36.25±6.12)p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ath-D浓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血清Cath-D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熊海燕;史小波;谢玮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和监测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手工法及仪器法对85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进行腹水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并将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法分别对治疗前、后的PMN计数的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干预48 h后,两种方法计数结果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PMN的差值为(0.95±4.25)×109/L.以手工法PMN计数超过250个/μL为SBP诊断标准,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诊断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97%;48 h后PMN计数减少25%以上,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抗菌药干预是否有效的诊断灵敏性为93%,特异性为100%.结论 采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腹水PMN计数,不但能用于SBP诊断,而且能用于抗菌药干预效果的监测.

    作者:姚晓宾;盛家和;王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两种检测仪对妊娠期妇女糖化血红蛋白A1c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比较2种不同原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妊娠期糖化血红蛋白A1c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及PremierTM Hb9210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645例孕11周、380例孕32周孕妇及10 例新生儿脐带血糖化血红蛋白A1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离子交换HPLC法的精密度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2%,PremierTM Hb9210 糖化血红蛋白仪亲和层析HPLC法批内和批间CV<2%.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及PremierTM Hb9210 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645例孕11周孕妇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检测380例孕32周孕妇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当糖化血红蛋白A1c≥5.4%时,两台仪器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亲和层析HPLC法能准确检测新生儿脐带血的糖化血红蛋白A1c含量,而离子交换HPLC法不能测出.结论 离子交换HPLC法及亲和层析HPLC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1c能真实反映不同孕周孕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

    作者:侯雅萍;龚波;李海川;俞菁;章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IGF-1R、PRKCZ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人和小鼠的IG-1R 、PRKCZ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检测的方法.方法 用亚硫酸氢钠处理人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及小鼠骨骼肌组织中DNA标本,以修饰后的DNA为模板,对人和小鼠两个不同基因分别设计合适的引物对启动子区进行Touch-Down PCR扩增,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在利用合适的引物对修饰后DNA模板进行扩增时均能扩增出目的 片段,克隆测序结果显示IGF-1R、PRKCZ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胞嘧啶碱基C不变,而非甲基化的胞嘧啶碱基C转变为胸腺嘧啶碱基T.结论 成功的建立了人和小鼠IGF-1R、PRKCZ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探讨这两种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陈玲;严世荣;张吉才;陈炜;陈永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日本血吸虫重组两歧双歧杆菌(pGEX-Sj26GST)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重组两歧双歧杆菌(pGEX-Sj26GST)疫苗,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RNeasy Mini试剂盒提取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获得Sj26GST抗原编码基因;将该编码基因与pGEX-1λT载体进行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GEX-Sj26GST,并对其进行双酶切鉴定;将重组质粒电转化入两歧双歧杆菌中,构建重组两歧双歧杆菌(pGEX-Sj26GST)疫苗,PCR鉴定疫苗.结果 RT-PCR扩增出的日本血吸虫成虫Sj26GST基因片段长度为676 bp;双酶切证实Sj26GST抗原编码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载体中;PCR证实从重组两歧双歧杆菌疫苗中扩增出长度为676 bp 的Sj26GST基因片段.结论 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重组两歧双歧杆菌(pGEX-Sj26GST)疫苗.

    作者:张丽;李文桂;向进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AMI 患者32例,另选择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AMI 患者入院后0~2 h、2~4 h、4~6 h检测血清H-FABP、cTnI、CK-MB,体检人员仅采血检测血清H-FABP.结果 入院后0~2 h、2~4 h、4~6 h,患者血清H-FABP的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均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体检人员血清H-FABP平均浓度为(4.81±1.37)ng/mL;入院后0~2 h、2~4 h、4~6 h,患者血清H-FAB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2.78±2.40)ng/mL、(85.49±1.88)ng/mL及(91.21±1.46)ng/mL.结论 将H-FABP检测用于AM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邵燕丽;杜贵萍;朱武军;余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分型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分型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3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进行流感嗜血杆菌检测,采用流感嗜血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卫星试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吲哚试验、脲酶试验及鸟氨酸脱羧酶试验进行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抗菌试验进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的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47.50%(152/320),共检出Ⅰ、Ⅲ、Ⅳ、Ⅴ、Ⅵ 5型,分别占3.29%(5/152)、5.26%(8/152)、33.55%(51/152)、54.61%(83/152)、3.29%(5/152).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占42.76%(65/152).流感嗜血杆菌对四环素、利福平和美罗培南敏感;对阿奇霉素和左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小于10.00%;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87.50%~100.0%.结论 该院流感嗜血杆菌Ⅳ、Ⅴ型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生物型,产β内酰胺酶是其耐药的重要机制.

    作者:常璠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离胶促凝管采集60例患者静脉血,准确记录采集时间并编号,放置30 min后离心.一份置于4 ℃冰箱分别保存0、6、12、24 h后检测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酸、丙氨酸转氨酶(ALT)、钾离子;另一份于室温保存0、6、12、24 h后检测上述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罗氏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结果 室温下放置超过6 h和4 ℃保存超过12 h,钾离子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立即测定结果(P<0.05).室温保存时间的长短对总蛋白、清蛋白和尿酸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P>0.05);4 ℃保存超过6 h,保存时间的长短明显影响总蛋白、清蛋白和葡萄糖的测定结果(P<0.05).4 ℃的尿酸测定及室温保存 24 h内的葡萄糖测定,不受时间长短影响(P>0.05).室温保存6 h和4 ℃保存24 h会对ALT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P>0.05).结论 实验室应对标本保存条件标准化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邵大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Point mutation in regulatory region of msrA gene contributes to the telithromycin resistance induced by erythromycin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作者:David Shafer;Xiao Shali;Xia Han;Wang Jue;Jason Loft;Zhang Weidong;Fu Weiling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SCC和CYFRA21-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0例CKD患者作为CKD组,根据其血清肌酐值再分为高肌酐组(47例,血清肌酐超过93 μmol/L)及正常肌酐组(43例,血清肌酐为39~91 μmol/L),同期选择4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血清SCC、CYFRA21-1及肌酐的检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及苦味酸法.结果 高肌酐组患者血清SCC、CYFRA21-1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肌酐组及对照组(P<0.05),正常肌酐组患者血清SCC、CYFRA21-1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KD组患者血清肌酐浓度与血清SCC、CYFRA21-1浓度呈正相关(rSCC=0.66,rCYFRA21-1=0.25,P<0.05).结论 血清SCC、CYFRA21-1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肾功能的指标.

    作者:陈建中;黄迪;张珏;何立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关于新型甲型重组禽流感病毒H7N9的新研究结果于2013-04-11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在线出版[1].研究人员从3例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一种起源于鸟类的新型甲型重组流感病毒,并分析了相关临床、流行病学及病毒学数据,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验、病毒培养及序列分析,对上述呼吸道标本中的流感病毒及其他呼吸系统病毒进行了检测,终认为,新型重组H7N9病毒与患者所出现的致病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关[2].H7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禽类非常常见,但感染人的报道相对较少,除2003年H7N7在荷兰致1人死亡外[3],感染多为散发或致病程度较轻[4-6].H7N9似乎比以前观察到的甲型流感H7亚型具有更强的致病性,截至2013-04-23,全国108例患者被证实感染H7N9,其中死亡22人[7],随即,H7N9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8-11].H7N9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研究的新发现.现将该病毒的新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吕晓丽;白重阳;张晓晓;邹菊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血WBC计数、C反应蛋白及内毒素水平的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水平与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性.方法 将34例MPP患者按是否感染病毒分为未合并病毒感染组(n=22)及合并病毒感染组(n=12),回顾性分析其首诊血WBC计数、CRP、内毒素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结果 合并病毒感染组与未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血WBC计数分别为(5.3±1.3)×109/L、(6.3±1.5)×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病毒感染组MPP患者血CRP、内毒素分别为(28.0±2.1) mg/L、(0.3±0.2)EU/mL;合并病毒感染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4.0±2.3) mg/L、(0.5±0.4)EU/mL.两组患者血CRP、内毒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与血CRP显著正相关(r=0.90,P<0.05),而与血内毒素水平、WBC计数无显著相关性;未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与血CRP、内毒素水平、WBC计数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有无病毒感染对MPP患者的WBC计数无显著影响,而合并病毒感染会显著升高其血CRP、内毒素水平.

    作者:韩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清抑制素A检测在子痫前期监测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抑制素A检测在子痫前期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单胎初产妇462例,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为子痫前期组(n=36)和正常妊娠组(n=426),上述孕妇均在孕24~28周、孕28~34周2个时间段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连续两步酶联免疫顺磁性微粒化学发光法(夹心法)测定血清抑制素A,检测下限为1 pg/mL,总不精密度小于5%.结果 孕24~28周,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抑制素A浓度为(834.5±361.2)pg/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396.6±212.3)pg/mL];孕28~34周,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抑制素A浓度为(1 033.6±377.2)pg/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526.7±261.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血清抑制素A浓度随妊娠进展逐渐升高.结论 孕妇血清抑制素A的测定对子痫前期的预警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邱谷;戴世荣;王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建立

    目的 探讨在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实验过程中建立区域性国际敏感度指数(Local ISI)的方法.方法 在ACL TOP-700全自动血凝仪上使用ISI Calibrate血浆建立INR标准曲线,进行回归分析,计算Local ISI和区域性平均正常PT(Local MNPT)值,并用INRValidte血浆验证INR值.结果 A、B、C、D ISI Calibrate血浆PT值分别为11.75、30.80、43.55、77.55 s.实验所得INR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 1.258 4X+2.412 7,Local ISI为0.79,Local MNPT为11.16,R2为0.999 5,斜率CV为0.6%.利用Local ISI和Local MNPT测定3种不同水平INRValidte血浆的PT-INR平均值分别为2.16、2.90、4.50.结论 利用Local ISI和Local MNPT值测定INRValidte血浆PT-INR具有可信性,是一种实用、可行的校正手段.

    作者:辛敬平;张红胜;鲁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化学创新实验与医学检验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实验是旨在提升学员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而设立的项目[1],也是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学员信息收集、文献检索、科研选题、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能力,大力提升科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3].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还能发现一批创新人才苗子,并通过后期训练,为国家培养一批优秀创新人才.本文根据作者指导学员创新实验的训练结果以及学员自身的心得体会,讨论了化学创新实验对医学检验专业学员科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定林;朱晓博;蔡佳蕙;蒋尚;聂晓卿;季卫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