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组织蛋白酶D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熊海燕;史小波;谢玮

关键词:胃肿瘤, 组织蛋白酶D, 病理特征, 预后, 血清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Cath-D浓度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胃癌患者68例作为胃癌组,将同期接受正常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胃癌组患者血清Cath-D浓度,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患者血清Cath-D浓度为(52.13±9.12)pmol/mL,明显高于对照组[(36.25±6.12)p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ath-D浓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血清Cath-D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血WBC计数、C反应蛋白及内毒素水平的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水平与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性.方法 将34例MPP患者按是否感染病毒分为未合并病毒感染组(n=22)及合并病毒感染组(n=12),回顾性分析其首诊血WBC计数、CRP、内毒素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结果 合并病毒感染组与未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血WBC计数分别为(5.3±1.3)×109/L、(6.3±1.5)×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病毒感染组MPP患者血CRP、内毒素分别为(28.0±2.1) mg/L、(0.3±0.2)EU/mL;合并病毒感染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4.0±2.3) mg/L、(0.5±0.4)EU/mL.两组患者血CRP、内毒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与血CRP显著正相关(r=0.90,P<0.05),而与血内毒素水平、WBC计数无显著相关性;未合并病毒感染组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与血CRP、内毒素水平、WBC计数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有无病毒感染对MPP患者的WBC计数无显著影响,而合并病毒感染会显著升高其血CRP、内毒素水平.

    作者:韩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清sB7-H4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B7-H4(sB7-H4)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3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sB7-H4水平,并分析胃癌患者血清sB7-H4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血清sB7-H4浓度为(48.26±12.32)ng/mL,显著高于胃炎组[(33.53±10.29)ng/mL]和对照组[(28.40±9.2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血清sB7-H4浓度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病理组织类型无关.结论 sB7-H4与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相关,可作为胃癌诊疗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作者:胡建慧;陈忠;毛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化学创新实验与医学检验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实验是旨在提升学员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而设立的项目[1],也是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学员信息收集、文献检索、科研选题、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能力,大力提升科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3].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还能发现一批创新人才苗子,并通过后期训练,为国家培养一批优秀创新人才.本文根据作者指导学员创新实验的训练结果以及学员自身的心得体会,讨论了化学创新实验对医学检验专业学员科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定林;朱晓博;蔡佳蕙;蒋尚;聂晓卿;季卫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2012年度某院患者无菌体液耐药性监测的调查

    目的 了解2012年度该院患者无菌体液的细菌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无菌体液标本按常规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和ATB Express系统进行鉴定,测定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值,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离菌株556株,革兰阴性菌316株(57%),革兰阳性菌226株(40%).常见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3.3%和21.1%;检出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属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的检出率分别为3.8%和3.8%.结论 及时监测病原菌的菌群种类、分布和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何秀丽;曹何;张晓恒;严立;张晓兵;阳苹;黄世峰;牛司强;孙珊;李兴钊;张莉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提升检验临床实习学生形态学能力的教学体会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大型全自动分析设备和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项目的开发与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实验室临床服务能力.但是,传统形态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也是检验技术中的难点与重点[1].虽然近年来检验仪器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形态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却没有得到加强,主要是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不重视形态学的学习及讲解带教,导致检验临床实习生的形态学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目前这种情况已引起学校和实习基地的高度重视[2].本科作为检验系的大教学基地,每年承担20余名学生的实习教学任务,形态学教学是实习带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几年的工作总结,笔者体会到在提升自身形态学能力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形态学的教学实践与改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形态学知识的兴趣,增加形态学实践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的形态学能力具有明显效果,笔者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作者:夏云;赖利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案例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从本质上说就是将教材中空洞的理论与典型的案例进行系统整合,即授课老师参照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结合临床实际病例所涉及到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加以引导,让学生们通过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自主地分析案例、相互探讨以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相互交融,这样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薛黎;孟存仁;张朝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2896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钟祥市城区学龄前儿童2 896例,将其按年龄分为2~<3岁组(n=693)、3~<4岁组(n=702)、4~<5岁组(n=726)及5~<6岁组(n=775).采用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儿童血铅浓度.结果 2 896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为(49.62±20.12)μg/L,其中有393例儿童血铅不低于100 μg/L,占13.57%;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血铅浓度有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浓度及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作者:卢璐;陈飞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琼脂糖电泳法检测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HbA2结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琼脂糖电泳法检测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HbA2的结果,探讨二者筛查β-地中海贫血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方法 产前筛查疑似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154例,同时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HbA2.HbA2分析采用法国Sebia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和HPLC分析系统同时进行分析.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采用反向点杂交法进行17种常见突变基因检测,以基因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对HPLC分析仪和琼脂糖电泳的HbA2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在154份临床样本中,基因诊断为阳性的样本为65例;以HbA2>3.5%作为诊断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的佳临界值,琼脂糖电泳共筛查出57例阳性,与基因诊断符合率为87.6%;HPLC分析共筛查出63例阳性,与基因诊断符合率为96.9%;琼脂糖电泳与HPLC分析仪诊断β-地中海贫血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84.6%、97.7%、96.9%及98.9%.HPLC分析仪阳性符合率、灵敏性明显高于琼脂糖电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LC特异性也稍高于琼脂糖电泳法,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PLC筛查β-地中海贫血与基因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是一种筛查β-地中海贫血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度都较高的理想方法.

    作者:巢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甲胎蛋白和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滤纸干血片测定试剂盒的性能评价

    目的 对研制的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滤纸干血片测定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应用TRFIA法检测滤纸干血片中AFP和fβ-hCG的含量,并对干血片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分析灵敏度、特异性、Hook 效应等进行评价,与同类试剂盒进行方法学比对试验.结果 待评价试剂盒AFP和fβ-hCG的剂量-反应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可达0.99以上;批内、批间CV(%)均小于10.0%;AFP和fβ-hCG的灵敏度均不高于1.5 U/mL和2.0 ng/mL;与同类试剂比对,AFP和fβ-hCG结果的线性r均可达0.99以上;临床研究评价一致程度百分比可达100%.结论 待评价试剂盒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特异性强,样本需求量少的优点;与同类产品检测结果相关性好,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范春雪;谭玉华;汪勤;霍道贵;吴泳;董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比较未成熟粒细胞计数(IG)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这2种实验室诊断方法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153例感染性疾病患者IG计数,并采用免疫荧光分析仪比较同期患者CRP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患者IG计数和CRP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的升高,其中,细菌感染组IG计数和CRP阳性率分别为72.9%和69.4%,非细菌感染组阳性率分别为32.3%和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细菌感染组患者2种指标同时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分别为64.7%和13.2%.结论 IG、CRP联合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诊断有很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作者:罗蓓;殷红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Point mutation in regulatory region of msrA gene contributes to the telithromycin resistance induced by erythromycin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

    作者:David Shafer;Xiao Shali;Xia Han;Wang Jue;Jason Loft;Zhang Weidong;Fu Weiling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白细胞介素17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作为HCV组,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HCV-RNA及IL-17,其余检测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肌酐.结果 HCV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CV组患者血清ALT、AST及HCV-RNA与血清IL-17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 IL-17可能参与了慢性丙型肝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作者:黄建宏;凌文辉;林心;禤彩云;郑通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分型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分型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3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进行流感嗜血杆菌检测,采用流感嗜血杆菌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卫星试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吲哚试验、脲酶试验及鸟氨酸脱羧酶试验进行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抗菌试验进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的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47.50%(152/320),共检出Ⅰ、Ⅲ、Ⅳ、Ⅴ、Ⅵ 5型,分别占3.29%(5/152)、5.26%(8/152)、33.55%(51/152)、54.61%(83/152)、3.29%(5/152).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占42.76%(65/152).流感嗜血杆菌对四环素、利福平和美罗培南敏感;对阿奇霉素和左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小于10.00%;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87.50%~100.0%.结论 该院流感嗜血杆菌Ⅳ、Ⅴ型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生物型,产β内酰胺酶是其耐药的重要机制.

    作者:常璠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两种检测仪对妊娠期妇女糖化血红蛋白A1c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 比较2种不同原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妊娠期糖化血红蛋白A1c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及PremierTM Hb9210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645例孕11周、380例孕32周孕妇及10 例新生儿脐带血糖化血红蛋白A1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离子交换HPLC法的精密度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2%,PremierTM Hb9210 糖化血红蛋白仪亲和层析HPLC法批内和批间CV<2%.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及PremierTM Hb9210 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645例孕11周孕妇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检测380例孕32周孕妇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当糖化血红蛋白A1c≥5.4%时,两台仪器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亲和层析HPLC法能准确检测新生儿脐带血的糖化血红蛋白A1c含量,而离子交换HPLC法不能测出.结论 离子交换HPLC法及亲和层析HPLC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1c能真实反映不同孕周孕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

    作者:侯雅萍;龚波;李海川;俞菁;章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碳酸锂对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碳酸锂治疗抑郁症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碳酸锂治疗的28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患者入院前和碳酸锂治疗1个月后采用美国Access2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及健康者血清甲状腺素3(T3)、甲状腺素4(T4)、游离甲状腺素3(FT3)、游离甲状腺素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 治疗前,抑郁症患者血清T4、FT3、FT4显著低于对照组,而2组受检者血清T3、TSH无显著差异;经碳酸锂治疗1个月后,抑郁症患者血清FT4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其它激素无明显改变.结论 碳酸锂治疗会降低抑郁症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作者:李炎;肖展翅;姚振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基于Sinofiler检测系统的福建汉族群体遗传多态性研究

    目的 调查福建地区汉族群体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参数,同时评估Sinofile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在福建地区汉族群体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inofile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检测500个福建地区汉族无关个体的15个STR 基因座的多态性,统计该群体各项遗传学参数.结果 15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HWE)定律.15个STR遗传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匹配概率为0.033~0.140,个体识别力为0.860~0.967,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0~0.85,非父排除率(PPE)为0.492~0.774,纯合度为0.110~0.261,杂合度为0.739~0.890.发现18个稀有等位基因.结论 Sinofiler检测系统的15个STR基因座在福建地区汉族群体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纪凤卿;滕菁;赖力;韩丽丽;沈晓丽;浦晓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微卫星D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微卫星D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将64例COPD患者作为COPD组,以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复合扩增技术对受检者的D18S51、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D5S818、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D12S391、D6S1043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组患者D18S51-19、D7S820-9及D6S1043-17的阳性率分别为18.75%、25.00%及20.3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等位基因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18S51-19、D7S820-9及D6S1043-17基因位点附近可能存在COPD的易感基因.

    作者:于丽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肝癌切除术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经肝癌切除术联合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后细胞免疫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者及PLC患者肝癌切除术联合3次TACE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 T 细胞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监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结果 PLC患者肝癌切除术联合3次TACE治疗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 T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3个治疗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治疗组患者CD4+CD25+FoxP3+ 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3个治疗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FP阳性患者TACE治疗期间,AFP的水平均远远高于健康者(P<0.05),三个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FoxP3+ T细胞与血清AFP的相关系数为0.542.结论 TACE并不能改善PLC患者肝癌切除术后的免疫状况,但机体的细胞免疫与疾病的发展呈正相关的.

    作者:莫红梅;柴晓玮;玄祖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SCC和CYFRA21-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0例CKD患者作为CKD组,根据其血清肌酐值再分为高肌酐组(47例,血清肌酐超过93 μmol/L)及正常肌酐组(43例,血清肌酐为39~91 μmol/L),同期选择4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血清SCC、CYFRA21-1及肌酐的检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及苦味酸法.结果 高肌酐组患者血清SCC、CYFRA21-1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肌酐组及对照组(P<0.05),正常肌酐组患者血清SCC、CYFRA21-1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KD组患者血清肌酐浓度与血清SCC、CYFRA21-1浓度呈正相关(rSCC=0.66,rCYFRA21-1=0.25,P<0.05).结论 血清SCC、CYFRA21-1水平可作为判断患者肾功能的指标.

    作者:陈建中;黄迪;张珏;何立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细胞分析仪应用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和监测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手工法及仪器法对85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进行腹水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并将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法分别对治疗前、后的PMN计数的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干预48 h后,两种方法计数结果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和手工法计数PMN的差值为(0.95±4.25)×109/L.以手工法PMN计数超过250个/μL为SBP诊断标准,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诊断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97%;48 h后PMN计数减少25%以上,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抗菌药干预是否有效的诊断灵敏性为93%,特异性为100%.结论 采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腹水PMN计数,不但能用于SBP诊断,而且能用于抗菌药干预效果的监测.

    作者:姚晓宾;盛家和;王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