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文;柳林;张银环;孙丽萍;沈守祥;孟祥凤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范围设定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2种室内质控范围设定的比较,优选适用于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控制范围的设定方法.结果 2种方法中,以20个测定数据计算均值,再用前3个批次的加权平均不精密度(CV%)计算的标准差(s),失控率和控制效果更加令人满意.结论 用加权平均CV%计算的s值来设定质控的控制范围,更适用于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
作者:董家书;彭华;邹单东;蒙杰;戴盛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初期发生时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30例该院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CD62P、溶血磷脂酸(LPA)及LPA相似磷脂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在发病24 h内,CD62P、LPA、LPA相似磷脂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62P、LPA、LPA相似磷脂在ROC曲线下的面积:CD62P为0.95,LPA相似磷脂为0.969,LPA为0.972.根据ROC曲线,当CD62P临界值为26.78%时,诊断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7%;LPA相似磷脂临界值为5.32 μmol/L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3%;LPA临界值为3.12 μmol/L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94%.脑梗死组患者CD62P、LPA、LPA相似磷脂的相关分析显示,CD62P与LPA相似磷脂(r=0.221 9,P>0.01),CD62P与LPA(r=0.260 2,P>0.01)无明显相关性;LPA与LPA相似磷脂(r=0.856 7,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初期血小板活化明显,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LPA、LPA相似磷脂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发生初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符布清;彭丽晨;季明德;王佳;于顾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临床疑难血型以寻求解决方法.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10例患者应用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认真核对血型标本和试剂,排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正、反定型不一致;仔细分析患者病情,明确正、反定型不一致是否与患者病情有关;后对其进行ABO标准红细胞和微柱凝胶卡式正、反定型,抗体筛选细胞,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由于操作不规范等人为因素造成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2例(20%);年龄因素造成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中,新生儿2例,老年人1例,肿瘤患者2例,慢性贫血患者2例,消化道疾病1例.检测到不规则抗体3例(33%),自身冷凝集抗体2例,类B反应1例,缗钱状假凝集1例,新生儿溶血性贫血1例.结论 采用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解决了疑难血型的定型,提高了定型准确性及输血安全性.
作者:汪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 采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评估其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SAP组与MAP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WBC及NLR预测S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不低于0.7.NLR较WBC预测SAP的诊断临界(CO)值、敏感性、特异性、AUC具有更大的价值,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SAP的早期诊断中意义不大.结论 NLR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不良预后中优于WBC.
作者:胡秦妮;张玉琴;邓芝云;林静;肖娜娜;杨志华;赵晋;哈小琴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刺猬(Hh)因子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以及发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肝脏疾病的研究中发现,Hh信号通路在受到损伤因素作用后可被激活,该信号通路活化后可以参与包括促进肝祖细胞的增殖,肝内炎症细胞的聚集,肝纤维化以及血管形成等多个过程,上述这些变化都与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Hh信号通路在急、慢性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临床提供治疗肝脏疾病的有力证据.
作者:傅海涛;杨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TMS)及精子正常形态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了共417周期IUI治疗的216对不孕夫妇.按处理前精子形态,将其分为形态正常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15%,n=45)、轻度畸形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10%~15%,n=103)、中度畸形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5%~10%,n=186)和重度畸形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5%,n=83).根据PTMS将其分为5组,第Ⅰ组:PTMS<2×106,第Ⅱ组:2×106≤PTMS<5×106,第Ⅲ组:5×106≤PTMS<10×106,第Ⅳ组:10×106≤PTMS<20×106,第Ⅴ组:PTMS≥20×106.比较各组妊娠率.结果 216对不孕夫妇临床妊娠73例,周期临床妊娠率17.50%.第Ⅰ、Ⅱ、Ⅲ、Ⅳ、Ⅴ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15.8%、24.1%、15.0%和21.4%.形态正常组、轻度畸形组、中度畸形组和重度畸形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0.0%、20.4%、19.4%和8.4%.结论 当PTMS<5×106或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低于5%时,IUI妊娠率显著下降.
作者:苏宁;王维;何燕;曾艳华;黄婷婷;彭娅娅;夏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5例ITP患者作为ITP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将ITP组患者按血小板计数(PLT)分为2组,PLT>30×109/L组(n=20)及PLT<30×109/L组(n=15).以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是否缓解,分为缓解组及未缓解组.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结果 PLT>30×109/L组及PLT<30×109/L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这两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对于ITP的诊断、疗效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建霞;黄衍锋;张旭;黄望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二甲硅油散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500例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n=257)受检者给予口服二甲硅油散,对照组(n=243)受检者给予口服胃镜润滑剂.2组受检者分别于检查前15~20 min口服二甲硅油散40 mL,胃镜润滑剂10 mL.根据胃镜下黏膜视野清晰程度,将其分为A、B、C、D 4个等级,并记录检查所需时间.结果 实验组受检者胃镜下黏膜视野清晰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受检者检查的平均时间为(7.0±2.3)min,对照组受检者检查的平均时间为(9.0±3.6)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硅油散具有良好的去泡效果,能提高胃镜下视野清晰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素华;吕琳;梅浙川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易感性的潜在影响.方法 将PCI术后的241例有再发缺血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ISR组,n=68)和非ISR组(n=173),另选择109例排除冠心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IL-18基因型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清IL-18浓度.结果 ISR组、非ISR组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3、0.83,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0.73,P<0.01),ISR组患者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非ISR组(P<0.01).ISR组、非ISR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7、0.69,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0.54,P<0.01),ISR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非ISR组(P<0.01).ISR组、非ISR组患者血清IL-18浓度分别为(309.39±86.75)、(245.37±59.0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38.41±47.28)ng/L](P<0.01),ISR组患者血清IL-18浓度明显高于非ISR组(P<0.01).结论 IL-18启动子-137G/C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血清IL-18浓度及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的易感性.
作者:刘文卫;江华;刘永胜;李婷;王萍;王炜娜;赵玉勤;周登明;朱通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4 862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上皮细胞HPV阳性率为31.74%(1 543/4 862).其中,一重感染、多重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1.43%(1 042/4 862)、10.30%(501/4 862).前7位高危型HPV分别为16、58、52、33、18、56、31型,占59.09%,而低危型HPV分别为11、6、43型,占23.70%.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HPV分型检测.
作者:龚培尧;李海;耿建祥;李丽;刘忠伦;王晓红;王宏景;夏林;夏思钧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36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n=15)和中重度损伤组(n=21),另选择19例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手术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的IL-1β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中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IL-1β浓度为(11.17±3.68)μg/L,明显高于轻度损伤组[(5.78±1.89)μg/L](t=5.305,P=0.000)和对照组[(3.91±1.10)μg/L](t=8.245,P=0.000).中重度损伤组患者脑脊液IL-1β浓度为(9.24±4.01)μg/L,显著高于轻度损伤组[(5.09±1.97)μg/L](t=3.771,P=0.001)和对照组[(2.40±1.13)μg/L](t=7.153,P=0.000).患者血清IL-1β浓度高于脑脊液(t=4.426,P=0.000).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IL-1β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
作者:李娜;程晋成;齐一龙;张文娟;孙灵迪;邵先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维生素D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钙磷平衡,调节骨代谢.近年来,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肿瘤、改善肿瘤预后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肿瘤学研究和维生素D功能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综述了有关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对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从维生素D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维生素D与肿瘤相互作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维生素D抗癌的分子机制,全面揭示了维生素D在抗癌方面的功效及原理,从而为维生素D用于肿瘤预防和治疗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
作者:包安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呼和浩特地区急性脑梗死(ACI)与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将1 094例ACI患者作为ACI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前、后的血清Hcy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检测对ACI的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保平;刘珊;董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检测与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选取7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清蛋白(ALB)浓度,以及Cys C与ALT、AST、TBIL、γ-GT和AL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Cys C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血清ALT、AST、TBIL、γ-GT及ALB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与ALT、AST、TBIL、γ-GT及ALB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Cys C浓度与慢性乙肝病程的进展有关,可作为评价肝功能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赵永杰;鲁岚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湿环境对不同性别人群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来自高湿环境的健康体检者51例,其中,男20例,女31例.采用酶联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进行TK-1检测.结果 20例男性体检者中,血清TK-1阳性者3例(15.0%);31例女性体检者中,血清TK-1阳性者13例(41.9%).女性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高湿环境中,女性细胞增殖明显比男性活跃.
作者:胡娟;林薇;呼永河;徐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随着医院网络化建设的普及应用,输血科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是必然趋势.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BTIMS)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在输血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对输血信息管理长期影响、渗透以及相互结合的产物[1-2].BTIMS是一个科学高效、流程合理、方便实用的管理系统,能够将职能主管部门、临床医师、护士工作站、输血科、中心血站等部门有机地联为一体.BTIMS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应用,对于促进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提高输血科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本院输血科自1996年起,将输血管理引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以来,先后多次修改和完善其功能,以前只是检验科和输血科数据的局域应用,本次重新编写源程序,将输血科信息化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联结,增大了功能,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了服务能力.本文拟从医院用血管理模块、临床用血联接模块、实验室管理模块、血液管理模块、数据统计与信息查询模块、维护与管理模块等6大模块介绍BTIMS的建设和应用.
作者:马盛余;黄德才;梁定伟;张洪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ACI患者作为ACI组,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SYSMEX CA-51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中等面积及小面积梗死组(P<0.05).结论 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陈涛;王一萍;王应良;杨椿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应用云南省血细胞二级比对实验室定值的新鲜血液为标准物质进行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调查,为云南省检验结果互认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依据.同时,利用互联网对各级临床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失控时可及时提供指导帮助,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陈玲;牛华;马顺高;李从凤;孙武;平竹仙;董云华;马玉林;肖质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下称试管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法)在IgG抗A(B)效价检测的灵敏度.方法 对20份O型孕妇血标本同时用3种方法检测IgG抗A(B)效价,采用几何均数计算平均效价并检验.结果 试管法所测IgG 抗A(B)平均效价分别为11.71和10.56;凝聚胺法的分别为3.14和3.03;微柱凝胶法的分别为147.03和152.23.三种方法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且易自动化等优点,值得在IgG 抗A(B)效价检测中推广.
作者:林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保定地区肺炎支原体(MP)抗体的检测情况.方法 采集3 752例保定地区患儿静脉血2 mL,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抗体,并将结果根据患儿性别、年龄、季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752例被检测患儿中MP-IgM抗体阳性1 293例,阳性率为34.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31.7%,女性阳性率为41.8%.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女感染阳性率之比为1.00∶1.32.8~<14岁MP-IgM抗体阳性率高,其次为4~<8岁年龄组,<1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低.8~<14岁组与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岁和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冬、春季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P<0.01),冬季与春季节比较,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P感染的发病与季节、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威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