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8例宫颈癌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水平.结果 正常体检者、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浓度分别为(8.12±2.13)ng/L 和(18.42±6.12)ng/L.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前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为(18.42±6.12)ng/L,明显高于术后患者[(12.93±5.13)ng/L](P<0.05).血清组织蛋白酶D水平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组织蛋白酶D在宫颈鳞癌的分化、侵袭性生长及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宫颈鳞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陈桂;黄德琪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研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cTnI与脑岛叶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梗死住院患者30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岛叶是否受累将其分为岛叶梗死组(n=119)和非岛叶梗死组(n=191).同时在敬老院征集正常中、老年人3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cTnT、cTnI,分析血清中2种肌钙蛋白增高对脑岛叶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2种肌钙蛋白明显增高(P<0.05),且主要为岛叶梗死患者;肌钙蛋白增高的岛叶梗死患者病死率急剧升高(P<0.05),明显高于正常者,预后极差.结论 脑岛叶梗死患者均伴随血清肌钙蛋白增高,后者加重患者病情.
作者:郭建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胱抑素C(Cys C)及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损害期的浓度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将该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1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PTH、Cys C、β2-M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PTH、Cys C及β2-MG水平[(373.60±429.80)pg/mL、(6.00±2.37)mg/L、(23 748.50±14 396.60)ng/mL]均高于对照组[(49.50±17.00)pg/mL、(0.93±0.14)mg/L、(1 356.50±242.0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血清PTH、Cys C、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分期增加,PTH、Cys C、β2-MG的表达水平也相应增加.结论 血清PTH、Cys C、β2-MG水平可作为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与其他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正确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朱锦英;张志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首发AMI患者68例,将其作为AMI组,另选择于68例健康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健康者抽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AMI组患者于入院后即刻抽肘静脉血3 mL,采用Mini-Vidas-Blue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原装试剂进行血清cTnI和NT-proBNP检测,以NT-proBNP>300 pg/mL、cTnI>0.01 μg/L为异常结果.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NT-proBNP、cTnI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清NT-proBNP与cTnI呈正相关(r=0.835,P<0.05).NT-proBNP、cTnI联合检测,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9.6%、98.5%,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cTnI联合检测可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检测中年男性新鲜开放骨折患者血清FT3、FT4和TSH水平,旨在探讨骨折状态时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和相关激素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68例男性骨折患者FT3、FT4 和TSH水平的变化,并与76例男性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 骨折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FT3、FT4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H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变化与骨折密切相关.
作者:肖艳虹;伊晟;李英;李曼;张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11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根据cTnI升高与否分为cTnI未升高组及cTnI升高组.将同期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进行Hcy和IMA的联合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cTnI未升高组及升高组患者IMA和Hcy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cTnI升高组患者IMA和Hcy浓度显著高于未升高组(P<0.05).在冠心病cTnI未升高组中有27例患者出现IMA轻度升高,有34例患者出现Hcy升高.结论 cTnI、IMA、Hcy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有重要价值,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作者:李守霞;郭胜利;赵素斌;郭丽丽;刘永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淮安市健康成人的尿液电导率分布情况,建立本地区健康人群尿电导率的参考区间.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UF-5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1 196例健康人群尿液的电导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女之间尿电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不同年龄组之间尿电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尿电导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男、女之间尿电导率有性别差异(t=6.67,P=0.00),男性不同年龄组之间,尿电导率有差异(P=0.00),男性年龄>30~40岁组与>40~55岁组,尿电导率无差异(t=1.59,P=0.11);女性不同年龄组之间,尿电导率也有差异(P=0.00).女性年龄18~30岁组,>30~40岁组,>40~55岁组尿电导率无差异(P=0.96).将无显著性差异的不同组数据合并后计算均数和标准差,按±1.96 s表示95%参考区间得到健康成年男性尿电导率参考区间,>18~30岁组为9.46~42.86 mS/cm,>30~55岁组为6.17~40.15 mS/cm,>55岁组为4.82~34.66 mS/cm;健康成年女性尿电导率参考区间:>18~55岁组为3.32~37.62 mS/cm,>56岁组为1.97~31.73 mS/cm.结论 建立了淮安地区健康成人尿液电导率参考区间.
作者:高玉琴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60例,年龄5~28 d 10例,1~12个月58例,1~3岁62例,4岁及以上30例.采集患儿血清,应用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对其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160例检测样本中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者共81例,占50.62%;阴性79例,占49.38%,其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64例(40.00%),乙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39例(24.38%),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抗体阳性17例(10.62%),呼吸道合抱病毒抗体阳性6例(3.75%),副流感病毒l、2、3型6例(3.75%)、甲型流感病毒3例(1.87%),腺病毒2例(1.25%),Q热立克次体抗体阳性2例(1.25%),未检测到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所检测160例患儿中以1~3岁患儿检出率高,阳性率为70.97%.结论 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措施.方法 对37例不同类型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24 h输注红细胞悬液>10 U(2 000mL),输注红细胞悬液前后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患者在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后,检测结果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均较输血前显著降低(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均较输血前有显著延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后应及时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减少因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稀释引起的出血,及时输注血小板和血浆,提高输血疗效.
作者:于丽君;朱国标;李翠莹;黄菲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 C)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妊娠期糖尿病(GDM)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4例GDM高危孕妇作为研究组(包括正常糖耐量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及GDM组),30例无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孕妇空腹血糖、血清Cys C及hs-CRP水平.结果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孕妇空腹血糖、Cys C及hs-CRP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DM组孕妇Cys C和hs-CRP浓度明显高于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和正常糖耐量组,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高于正常糖耐量组(P<0.01).妊娠晚期GDM孕妇空腹血糖、Cys C、hs-CRP水平高于妊娠早、中期(P<0.01).GDM组孕妇血清Cys C与hs-CRP、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1),血清hs-CRP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1).结论 Cys C和hs-CRP水平与G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Cys C、hs-CRP对GDM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莉;杨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初期发生时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30例该院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CD62P、溶血磷脂酸(LPA)及LPA相似磷脂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在发病24 h内,CD62P、LPA、LPA相似磷脂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62P、LPA、LPA相似磷脂在ROC曲线下的面积:CD62P为0.95,LPA相似磷脂为0.969,LPA为0.972.根据ROC曲线,当CD62P临界值为26.78%时,诊断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7%;LPA相似磷脂临界值为5.32 μmol/L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3%;LPA临界值为3.12 μmol/L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94%.脑梗死组患者CD62P、LPA、LPA相似磷脂的相关分析显示,CD62P与LPA相似磷脂(r=0.221 9,P>0.01),CD62P与LPA(r=0.260 2,P>0.01)无明显相关性;LPA与LPA相似磷脂(r=0.856 7,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初期血小板活化明显,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LPA、LPA相似磷脂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发生初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符布清;彭丽晨;季明德;王佳;于顾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二甲硅油散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500例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n=257)受检者给予口服二甲硅油散,对照组(n=243)受检者给予口服胃镜润滑剂.2组受检者分别于检查前15~20 min口服二甲硅油散40 mL,胃镜润滑剂10 mL.根据胃镜下黏膜视野清晰程度,将其分为A、B、C、D 4个等级,并记录检查所需时间.结果 实验组受检者胃镜下黏膜视野清晰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受检者检查的平均时间为(7.0±2.3)min,对照组受检者检查的平均时间为(9.0±3.6)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硅油散具有良好的去泡效果,能提高胃镜下视野清晰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素华;吕琳;梅浙川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检测与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选取78例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清蛋白(ALB)浓度,以及Cys C与ALT、AST、TBIL、γ-GT和AL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Cys C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血清ALT、AST、TBIL、γ-GT及ALB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与ALT、AST、TBIL、γ-GT及ALB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Cys C浓度与慢性乙肝病程的进展有关,可作为评价肝功能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赵永杰;鲁岚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T)、Ⅳ型胶原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7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正常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其肝纤维化4项指标水平和部分肝功能指标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PⅢNT、Ⅳ型胶原与TBIL、TBA呈正相关;与总蛋白、清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化学发光法动态监测肝纤维化指标可指导临床判断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李彩东;吴斌;段正军;田鹏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临床疑难血型以寻求解决方法.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10例患者应用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认真核对血型标本和试剂,排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正、反定型不一致;仔细分析患者病情,明确正、反定型不一致是否与患者病情有关;后对其进行ABO标准红细胞和微柱凝胶卡式正、反定型,抗体筛选细胞,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由于操作不规范等人为因素造成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2例(20%);年龄因素造成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中,新生儿2例,老年人1例,肿瘤患者2例,慢性贫血患者2例,消化道疾病1例.检测到不规则抗体3例(33%),自身冷凝集抗体2例,类B反应1例,缗钱状假凝集1例,新生儿溶血性贫血1例.结论 采用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解决了疑难血型的定型,提高了定型准确性及输血安全性.
作者:汪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输血与恶性肿瘤及其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313例恶性肿瘤病例,将其分为A、B、C组,A组(n=58)患者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B组(n=35)患者为自体输血;C组(n=220)为未输血患者.观察其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3年内转移复发率、5年生存情况.结果 A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3年内转移复发率、5年生存情况分别为3.45%、10.30%、31.00%和48.20%;B组分别是2.86%、5.72%、17.10%和68.50%;C组分别是0.00%、6.37%、23.10%和66.80%.A组分别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患者输血要权衡利弊,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尽量选用自体输血和血液替代品,提高输血治疗质量.
作者:李岚;孙彦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24 h尿蛋白定量与尿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36例肾病患者,嘱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收集晨尿的中段尿以及当天的24 h内尿标本各一份,检测24 h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尿肌酐、尿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尿半乳糖苷酶(GAL),分别比较不同轻重程度蛋白尿中所含物质的相关性,并用尿蛋白/肌酐值来估算24 h尿蛋白量的准确性.结果 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将患者按尿蛋白量分为正常尿蛋白组(n=36,尿蛋白小于0.15 g)、轻度蛋白尿组(n=55,尿蛋白0.15~0.35 g)及重度蛋白尿组(n=45,尿蛋白大于0.35 g).A、B、C三组中尿蛋白/尿肌酐与24 h尿蛋白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组间比较,不具有相关性(P>0.05).在24 h尿液检测中,AAP、NAC、GAL浓度与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不具有相关性(P>0.05).用尿蛋白/尿肌酐的值来估算24 h尿蛋白含量的准确性发现,在落入24 h尿蛋白定量30%的区域范围内的有56例(41%),以YA、YB、YC方程测量的落入24 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P/C值有47例(35%),而用Y总方程测量的落入24 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尿蛋白/尿肌酐有48例(35%).结论 尿蛋白/尿肌酐与24 h尿蛋白量的测定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可用晨尿中的尿蛋白/尿肌酐来检测患者蛋白尿的情况.
作者:甘萍;徐丹;张丽芬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保定地区肺炎支原体(MP)抗体的检测情况.方法 采集3 752例保定地区患儿静脉血2 mL,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抗体,并将结果根据患儿性别、年龄、季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 752例被检测患儿中MP-IgM抗体阳性1 293例,阳性率为34.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31.7%,女性阳性率为41.8%.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女感染阳性率之比为1.00∶1.32.8~<14岁MP-IgM抗体阳性率高,其次为4~<8岁年龄组,<1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低.8~<14岁组与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岁和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冬、春季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P<0.01),冬季与春季节比较,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P感染的发病与季节、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维生素D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钙磷平衡,调节骨代谢.近年来,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肿瘤、改善肿瘤预后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肿瘤学研究和维生素D功能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综述了有关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对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从维生素D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维生素D与肿瘤相互作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维生素D抗癌的分子机制,全面揭示了维生素D在抗癌方面的功效及原理,从而为维生素D用于肿瘤预防和治疗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
作者:包安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刺猬(Hh)因子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以及发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肝脏疾病的研究中发现,Hh信号通路在受到损伤因素作用后可被激活,该信号通路活化后可以参与包括促进肝祖细胞的增殖,肝内炎症细胞的聚集,肝纤维化以及血管形成等多个过程,上述这些变化都与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Hh信号通路在急、慢性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临床提供治疗肝脏疾病的有力证据.
作者:傅海涛;杨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1,3-β-D-葡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真菌细胞壁中,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表明,除少数真菌外,所有真菌细胞壁上都含有1,3-β-D-葡聚糖,以酵母样真菌含量高.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放出来,其在血液及其他体液(如尿、脑脊液、腹水、胸腔积液等)中的含量增加.因此,1,3-β-D-葡聚糖已成为检测真菌感染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国内、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1,3-β-D-葡聚糖的定量检测方法进行研究,近年来更取得了较快的进展.本文就目前已有的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于婷;蔡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肠道是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为密切的部位,是部分肠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微环境,肠上皮细胞不仅主宰人体的消化及吸收,而且在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耐受中起了重要作用.肠道有大量的淋巴组织,肠道内壁是机体大的免疫器官,肠淋巴组织总量占整个肠道的25%.人和动物体内存在着一套从高级神经到免疫细胞的复杂网络系统--神经-内分泌-代谢-微生态-免疫交叉网络.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其整体状态的影响,机体内环境稳定及平衡与否与免疫功能的强弱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而免疫功能的强弱又受到肠道微生态的直接影响.
作者:乔维洲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细菌性阴道病(BV)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与阴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相关,患者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尤其是产过氧化氢乳杆菌减少,而阴道加德纳菌、阴道阿托波菌、动弯杆菌、人型支原体以及其他厌氧菌的异常增多[1-2].BV与妇科手术感染、胎膜早破、自然流产、早产、绒毛膜炎、产褥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内瘤样变等发生相关,可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概率.另外,BV患者中交叉感染支原体、真菌、滴虫非常普遍[3].因此,BV的检测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子刚;徐瑞宏;李晶晶;汪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人类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排行中居首位.据统计,2008年,全世界约有160万人被确诊为肺癌,占所有肿瘤发生的13%,同时约有140万人死于肺癌,占所有肿瘤死亡人数的18%[1].由于缺乏有效的肺癌早期检测手段,3/4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造成当今世界范围内肺癌的低存活率.目前,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仅约15%,若能在早期检测到肺癌病变,患者5年存活率可超过60%[2].因此,需要发展新的经济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金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妊娠中期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二联和AFP、fβ-hCG及游离雌三醇(uE3)三联筛查对唐氏综合征(DS)的检出价值.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6 094例单胎孕妇血清AFP、fβ-hCG及uE3,应用Risks 2T分析软件,分别采取二联和三联筛查方案评估胎儿DS风险度.分析两种筛查方法的筛查阳性率、检出率和假阳性率.结果 二联及三联筛查的阳性率分别为7.89%(481/6 094)和5.35%(326/6 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筛查DS检出率为71.43%(5/7),假阳性率为7.82%(476/6 089);三联筛查DS检出率为85.71%(6/7),假阳性率为5.26%(320/6 088).三联筛查DS风险度均高于二联筛查(P<0.05).结论 孕中期血清学三联筛查对DS的检出优于二联筛查.
作者:李剑;骆建云;漆洪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抗着丝点蛋白B抗体(CENP-B)阳性血清抗核抗体(ANA)荧光模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抗CENP-B抗体阳性血清的ANA荧光模式、滴度、分布及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抗CENP-B抗体阳性血清中,单纯性抗CENP-B 抗体阳性(+/-)为46例(47.9%),+/-组和+/+组的荧光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 000和≥1∶1 000的核型滴度组抗CENP-B抗体阳性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主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雷诺综合征;非AID患者中,主要多见于脑梗死、贫血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结论 抗CENP-B抗体在脑梗死、贫血和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较高表达值得关注.
作者:朱蓉;孙明忠;居会祥;周中卫;肖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9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n=28)、真菌感染组(n=28)、细菌合并真菌感染组(n=28)、支原体或病毒感染(n=14),并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28).检测各组患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WB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细菌合并真菌感染组患者PCT和hs-CR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支原体或病毒感染组的变化不明显.各感染组患者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单纯真菌感染相比,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PCT和hs-CR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总体真菌感染患者比较,念珠菌感染患者PCT值高于曲霉菌感染(P<0.05).结论 PCT和hs-CRP检测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志华;潘航;沈红石;任传路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ACI患者作为ACI组,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SYSMEX CA-51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中等面积及小面积梗死组(P<0.05).结论 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陈涛;王一萍;王应良;杨椿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差异蛋白的表达.方法 将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分为药物处理组(用400 μg/mL鞣酸处理)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采用快速银染法鉴定药物作用前、后生物被膜的形成;用CRA平板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细胞间多糖黏附因子(PIA)的能力.用双向电泳技术对细菌总蛋白进行分离,并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芯片/质谱 (HPLC-Chip/MS)鉴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表皮葡萄球菌菌落数明显减少(P<0.01),PIA生成能力减弱,生物被膜的形成被抑制.通过电泳分离,共得到1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分子,其中13个仅在药物处理组表达升高,有6个仅在对照组表达升高.结论 生物被膜形成是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的主要途径,差异蛋白在生物被膜的形成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王伟佳;张秀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改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比值与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跨跃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结合单管多重PCR以及PCR-反向斑点杂交法(RDB)技术对182例孕妇分别进行α地中海贫血(--SEA、-α3.7、-α4.2缺失型突变)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17种常见的点突变)检测,并将其分为α地中海贫血组、β地中海贫血组、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组和健康对照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红细胞G6PD/6PGD.结果 单纯α地中海贫血患者缺失型突变类型的构成比依次为--SEA/αα(54.17%)、αα/-α4.2(20.83%)、αα/-α3.7(12.50%)、--SEA/-α4.2(8.33%)、--SEA/-α3.7(4.17%).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分布情况依次为CD41-42-TTCT(33.33%)、CD17 A→T(20.51%)、IVS-Ⅱ-654 C→T(20.51%)、-28A→G(12.82%)、CD27-28+C(5.13%)、βE GAG→AAG(5.13%)、CD43 G→T(2.56%).α地中海贫血组、β地中海贫血组及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组的红细胞G6PD/6PGD比值分别为1.69±0.39、1.66±0.32及1.70±0.27,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6±0.26,P<0.05);α地中海贫血组、β地中海贫血组及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组的G6PD/6P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6PD/6PGD测定对地中海贫血初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华国;曾锦婷;洪文彬;曾思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易感性的潜在影响.方法 将PCI术后的241例有再发缺血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ISR组,n=68)和非ISR组(n=173),另选择109例排除冠心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IL-18基因型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清IL-18浓度.结果 ISR组、非ISR组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3、0.83,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0.73,P<0.01),ISR组患者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非ISR组(P<0.01).ISR组、非ISR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7、0.69,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0.54,P<0.01),ISR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非ISR组(P<0.01).ISR组、非ISR组患者血清IL-18浓度分别为(309.39±86.75)、(245.37±59.0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38.41±47.28)ng/L](P<0.01),ISR组患者血清IL-18浓度明显高于非ISR组(P<0.01).结论 IL-18启动子-137G/C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血清IL-18浓度及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的易感性.
作者:刘文卫;江华;刘永胜;李婷;王萍;王炜娜;赵玉勤;周登明;朱通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4 862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上皮细胞HPV阳性率为31.74%(1 543/4 862).其中,一重感染、多重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1.43%(1 042/4 862)、10.30%(501/4 862).前7位高危型HPV分别为16、58、52、33、18、56、31型,占59.09%,而低危型HPV分别为11、6、43型,占23.70%.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HPV分型检测.
作者:龚培尧;李海;耿建祥;李丽;刘忠伦;王晓红;王宏景;夏林;夏思钧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湿环境对不同性别人群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来自高湿环境的健康体检者51例,其中,男20例,女31例.采用酶联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进行TK-1检测.结果 20例男性体检者中,血清TK-1阳性者3例(15.0%);31例女性体检者中,血清TK-1阳性者13例(41.9%).女性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高湿环境中,女性细胞增殖明显比男性活跃.
作者:胡娟;林薇;呼永河;徐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试验中的临床效能.方法 将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n=342),包括鳞癌63例,腺癌84例,小细胞肺癌195例,另将6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114).采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建立合理的临床判断临界值.结果 腺癌患者CEA、CA125阳性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NSE、ProGRP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患者(P<0.05).鳞癌患者CYFRA21-1、SCC-Ag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ProGRP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4.00 ng/L、78.80%、90.00%;鳞癌患者SCC-Ag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3 ng/mL、93.70%、90.00%;腺癌患者CA125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5.26 U/mL、79.00%、93.00%.结论 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的试验诊断可分别优先选择ProGRP、SCC-Ag、CA125.
作者:穆朝东;徐怡;黄艳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呼和浩特地区急性脑梗死(ACI)与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将1 094例ACI患者作为ACI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前、后的血清Hcy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检测对ACI的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保平;刘珊;董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5例ITP患者作为ITP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将ITP组患者按血小板计数(PLT)分为2组,PLT>30×109/L组(n=20)及PLT<30×109/L组(n=15).以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是否缓解,分为缓解组及未缓解组.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结果 PLT>30×109/L组及PLT<30×109/L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这两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对于ITP的诊断、疗效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建霞;黄衍锋;张旭;黄望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茎环引物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微小RNA(miRNA)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3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组患者根据病情再分为急性组、亚急性组及慢性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茎环引物fqRT-PCR、金纳米-分子信标fqRT-PCR检测其血清miRNA-21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期、慢性期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iRNA-21表达水平高于亚急性期和对照组(P<0.05),亚急性期患者的血清miRNA-2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茎环引物fqRT-PCR检测miRNA-21,低检出102 copies/μL的稀释标本,而金纳米-分子信标fqRT-PCR低检出105 copies/μL的稀释标本.茎环引物fqRT-PCR与金纳米-分子信标fqRT-PCR检测miRNA-21比较,节约464个引物,节省时间208 min.结论 茎环引物fqRT-PCR检测miRNA具有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定量分析miRNA.
作者:何凤屏;徐新;张社宾;唐良秋;马占忠;刘凤莲;袁书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 采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评估其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SAP组与MAP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WBC及NLR预测S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不低于0.7.NLR较WBC预测SAP的诊断临界(CO)值、敏感性、特异性、AUC具有更大的价值,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SAP的早期诊断中意义不大.结论 NLR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不良预后中优于WBC.
作者:胡秦妮;张玉琴;邓芝云;林静;肖娜娜;杨志华;赵晋;哈小琴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金标免疫层析检测技术(GICA)检测聚维酮碘辅助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96例VVC患者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治疗组患者予氟康唑口服、硝呋太尔制霉菌素及聚维酮碘外用;对照组患者予氟康唑口服、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外用,而不用聚维酮碘.采用GICA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GICA较显微镜检查及临床症状评价有较高的符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92%、91.66%,复发率分别为4.16%、20.83%,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维酮碘在VVC治疗中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GICA较显微镜检查更为准确.
作者:朱素梅;魏峰;刘晓慧;任传路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36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n=15)和中重度损伤组(n=21),另选择19例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手术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的IL-1β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中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IL-1β浓度为(11.17±3.68)μg/L,明显高于轻度损伤组[(5.78±1.89)μg/L](t=5.305,P=0.000)和对照组[(3.91±1.10)μg/L](t=8.245,P=0.000).中重度损伤组患者脑脊液IL-1β浓度为(9.24±4.01)μg/L,显著高于轻度损伤组[(5.09±1.97)μg/L](t=3.771,P=0.001)和对照组[(2.40±1.13)μg/L](t=7.153,P=0.000).患者血清IL-1β浓度高于脑脊液(t=4.426,P=0.000).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IL-1β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
作者:李娜;程晋成;齐一龙;张文娟;孙灵迪;邵先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在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肺癌患者115例作为肺癌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tago-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患者PT、APTT、TT、FIB、D-二聚体、FDP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转移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肺癌局限者(P<0.05).肺癌患者抗凝血酶Ⅲ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对肺癌的转移及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静;柴若楠;张明磊;陈渝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SAAG)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共105例,检测其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总胆红素、血清清蛋白浓度,并对患者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测定门静脉宽度,腹水清蛋白浓度,计算SAAG,随访1~5年.构建SAAG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大截点值.结果 门静脉宽度、血小板计数、APTT、SAAG是出血的危险因素,APTT、SAAG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SAAG的大截点值为18.5 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66.1%.结论 SAAG可作为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生化指标.
作者:程丽萍;张浩;高全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TMS)及精子正常形态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了共417周期IUI治疗的216对不孕夫妇.按处理前精子形态,将其分为形态正常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15%,n=45)、轻度畸形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10%~15%,n=103)、中度畸形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5%~10%,n=186)和重度畸形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5%,n=83).根据PTMS将其分为5组,第Ⅰ组:PTMS<2×106,第Ⅱ组:2×106≤PTMS<5×106,第Ⅲ组:5×106≤PTMS<10×106,第Ⅳ组:10×106≤PTMS<20×106,第Ⅴ组:PTMS≥20×106.比较各组妊娠率.结果 216对不孕夫妇临床妊娠73例,周期临床妊娠率17.50%.第Ⅰ、Ⅱ、Ⅲ、Ⅳ、Ⅴ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15.8%、24.1%、15.0%和21.4%.形态正常组、轻度畸形组、中度畸形组和重度畸形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0.0%、20.4%、19.4%和8.4%.结论 当PTMS<5×106或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低于5%时,IUI妊娠率显著下降.
作者:苏宁;王维;何燕;曾艳华;黄婷婷;彭娅娅;夏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78例胰腺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情况,将其与同期肺癌患者,急、慢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胰腺癌、肺癌患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患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6.34%(43/678)、4.33%(71/1 640)、5.07%(57/1 124)、4.21%(4/95),健康体检者HBsAg阳性率为3.37%(1 652/49 017).与健康体检者比较,胰腺癌患者HBsAg阳性率的比值比(OR)值为1.94,95%可信区间(CI)为1.42~2.65.胰腺癌患者分别与肺癌患者、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慢性胰腺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的胰腺癌患者无发病年龄、性别的优势(P>0.05).HBsAg阴性与阳性的胰腺癌患者肝转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存在相关性.
作者:倪芳;刘雁雁;吴志奇;蒋理;邵明雯;刘连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脑出血急性期常规生化指标改变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根据其预后状况良好与否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61);以68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其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及尿酸水平.结果 3组受检者血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LDL-C、血糖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HDL-C、血尿酸及血糖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HDL-C、血尿酸、血糖及年龄这7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患者预后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al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年龄、HDL-C、血尿酸、血糖是急性期脑出血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HDL-C、血尿酸、血糖可作为脑出血预后不良的预测性指标.
作者:韩铁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据患者血清中HBV e抗原(HBeAg)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将其分为6组:A组(HBeAg阳性,ALT正常)、B组(HBeAg阴性,ALT正常)、C组(HBeAg阳性,ALT轻、中度升高)、D组(HBeAg阳性,ALT高度升高)、E组(HBeAg阴性,ALT轻、中度升高)、F组(HBeAg阴性,ALT高度或重度升高).另将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HBe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ALT采用速率法,补体C3b采用ELISA-生物素亲和素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 D组与F组患者血清C3b、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水平显著高于A、B、C、E组(P<0.05);而D组与F组比较,患者血清C3b、AS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受检者血清C3b水平显著低于A、B、C、D、E、F组(P<0.05).C3b水平与ALT、AST、HBsAg存在正相关(P<0.05),而与HBeAg和HBV-DNA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补体C3b水平与HBV的感染及肝细胞损伤程度有关,而与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无关,可作为感染和预后的辅助检测指标.
作者:蒋静;刘斌;热依汗·谢以提;孟存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选择呼吸道感染患者3 514例,空腹采集静脉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嗜肺军团菌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PIV)9项病原体的联合检测.结果 3 514例患者血清IgM总阳性率为35.00%(1 230/3 514),IFB阳性率高,为26.01%;其次为MP,阳性率为16.28%;PIV、ADV、RSV阳性率分别为0.03%、2.27%、0.65%.病原体合并感染413例,阳性率为11.75%(413/3 514).结论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和MP.
作者:胡伟;代琼;胡孝彬;陈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Graves病的复发因素.方法 选择186例Graves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甲巯咪唑进行治疗,根据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复发组和未停药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游离甲状腺素3(FT3)、游离甲状腺素4(FT4)、敏感促甲状腺激素(s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raves病的复发因素.结果 缓解组患者血清FT3、FT4、TgAb、TPOAb、TRAb及CXCL10明显低于复发组和未停药组(P<0.05),sTSH明显高于复发组和未停药组(P<0.05).甲状腺大小、TRAb水平及FT3/FT4值为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硫咪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Graves病的症状,但发病初甲状腺明显肿大、TRAb水平高、FT3/FT4比值高的患者,停药后复发风险较大.
作者:卢洪文;柳林;张银环;孙丽萍;沈守祥;孟祥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S/CO值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浓度的关系.方法 采集306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HBeAg定量检测,采用ABI 73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 306例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中,HBeAg阳性177例(57.84%);HBeAg阴性而HBV-DNA阳性24例(7.84%);HBV-DNA阴性而HBeAg阳性56例(18.30%).HBV-DNA浓度为103~107 IU/mL,HBeAg与HBV-DNA浓度呈正相关(r>0.3,P<0.05).结论 HBV-DNA与HBeAg联合检测可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作者:昝丽娜;孙峰;张秀芳;雷婷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长效抗凝剂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服用华法林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116例,拟服用阿奇霉素的58例作为实验组,未服用阿奇霉素的5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服用阿奇霉素5 d后INR显著增高(用药前1.9±0.3,用药后2.1±0.5,P<0.05),有8例(13.8%)患者INR>2.5的,其中6例为老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
作者:吴薇;李艳;鲁志兵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筛选结核患者与非结核患者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即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结果 结核组患者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H1细胞百分比及TH1/TH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H1细胞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感染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上升,TH1细胞数量及TH1/TH2比例下降,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可能是结核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才冬;张瑞生;高应东;金玲;万芳;夏永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溴鼠灵是长效超华法林类抗凝血杀鼠药--第2代抗凝血杀鼠剂[1].溴鼠灵通过抑制维生素K1-2,3环氧化物降解酶活性,从而抑制肝脏对维生素K1依耐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的合成,引起出血.因其只影响新合成的凝血因子,故只有当血液循环中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浓度下降时才出现出血倾向,中毒后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出血发生,且急性中毒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2].此药在我国农村应用率广,对狗猫科动物毒性强,如人误服(尤以小儿误服其毒饵者为多见)可引起急性中毒,是基层医院急诊常见的危重症[1-2].发现的迟早和抢救措施的合理与及时是影响抢救成功重要的因素.本文就本院收治的1例该病的急诊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等常规凝血指标进行分析,并探讨误食溴鼠灵轻度中毒者经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建新;徐忠玉;甘志忠;王少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是较为少见的一种,约占3%~5%,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则更为少见.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发病见于儿童及成人,对治疗反应差,预后差.因此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工作中发现1例幼儿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玮玮;孙晓明;陈英剑;司海燕;胡成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血型中的自身抗体主要分为冷自身抗体和温自身抗体两大类,为非特异性抗体,它们几乎和所有的细胞发生凝集,主要存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白血病等患者体内.冷自身抗体主要包括抗-H、抗-I、抗-IH抗体等;温自身抗体主要包括抗-Wrb、抗-Ena、抗-LW、抗-U、抗-Ge、抗-Sc抗体.抗-A1抗体作为同种抗体主要存在部分A2型血型中[1],它被认为是天然的自然产生.A1型正常人血清中未见产生抗-A1抗体.本实验室发现A1型患者罕见的产生了自身抗-A1抗体,国内在移植患者中偶见报道[2],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何鸣镝;许婷婷;沈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不合格率及人群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速率法对2009~2012年无偿献血者的248 164份血液标本进行ALT含量检测.结果 2009~2012年保定市无偿献血者ALT的总不合格率为0.97%,ALT不合格数占总不合格数的比例逐年增加(χ2=59 968.04,P<0.01).不同献血人群ALT不合格率比较,男性高于女性(χ2=653.71,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ALT不合格率增高(χ2=196.88,P<0.01);学生是ALT不合格率低的献血人群,其次为农民,高的是职员.结论 加强献血前宣传和献血队伍管理,以及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ALT检测合格标准是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作者:郝志伟;宋任浩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中老年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血糖水平的测定,为临床开展营养干预提供客观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中老年患者,采集患者的静脉血,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TC和TG)、空腹血糖(FBG)及Hcy含量的检测.结果 (1)中老年患者Hcy水平比正常值高(P<0.05).(2)男性Hcy水平高于女性(P<0.05);男性TC和TG水平低于女性(P<0.05).(3)老年患者中,男性高Hcy血症、高TC血症、高TG血症患病率均低于女性(P<0.05).结论 中老年人应加强血清Hcy、血脂、血糖含量的检测,及早发现异常指标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尽可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或延缓疾病的进程.
作者:万敏;李冰;李必生;崔幸琨;杨宝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对闽东地区畲族自然人群体液免疫指标水平进行调查,并比较畲族人群与汉族人群免疫指标水平的差别.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对279例闽东地区畲族自然人群和104例汉族自然人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的畲族自然人群间体液免疫指标水平的差异,并与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畲族自然人群血清IgG水平女性[(14.55±3.06)g/L]高于男性[(13.49±2.84)g/L](P<0.05),IgA、IgM和C3、C4的水平与性别无关(P>0.05);IgG、IgA、IgM的水平与年龄无关(P>0.05),而C3、C4随年龄的增长水平升高(P<0.05).畲族人群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在各年龄段均高于汉族人群(P<0.05),畲族人群的C3、C4水平与汉族人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畲族人群的体液免疫指标中IgG、IgA、IgM水平高于汉族人群.
作者:郑长业;陈琼;洪永强;朱婵虹;黄孟华;陈宏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原因.方法 样本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住院输血的6 773例患者,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 6 773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112例,发生率为1.65%,几乎全部为发热和过敏反应,其中输注血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为2.31%,血小板其次(2.05%),多发生在输血过程开始的1 h内,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输血反应(P<0.05).结论 临床应密切观察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过程,特别重视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输血护理.
作者:陈志远;张洪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BV三联检测在妇科患者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 300例妇科患者行阴道分泌物BV三联(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酶、白细胞酯酶)检测及显微镜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并统计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及霉菌性阴道炎在临床妇科炎症中的发生率.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和BV三联检测及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为32.6%,显著高于滴虫性阴道炎3.6%及霉菌性阴道炎12.2%,其中20~49岁的育龄妇女均为BV高发年龄,其他年龄段也有一定的阳性率.结论 BV在妇科门诊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BV三联检测在妇科门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慧丽;吴冬生;钟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对免疫定量分析仪MD-QMT001检测降钙素原(PCT)的主要方法学性能进行验证与评价.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文件,结合实际工作设计验证方案,对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全血PCT的精密度、线性、可比性、抗干扰能力等4项分析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 该定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整个检测过程约17 min;PCT定量时,批内、批间精密度为1.26%~3.96%;检测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回归方程检验有意义(P<0.05),与厂商承诺范围接近;该定量法与半定量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达92%;三酰甘油、胆红素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溶血可使检测结果显著偏高(P<0.05).结论 该科室引进的降钙素原免疫定量分析仪操作简便、主要性能评价良好,可满足临床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等需要.
作者:陈燕;李文静;石冬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下称试管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法)在IgG抗A(B)效价检测的灵敏度.方法 对20份O型孕妇血标本同时用3种方法检测IgG抗A(B)效价,采用几何均数计算平均效价并检验.结果 试管法所测IgG 抗A(B)平均效价分别为11.71和10.56;凝聚胺法的分别为3.14和3.03;微柱凝胶法的分别为147.03和152.23.三种方法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且易自动化等优点,值得在IgG 抗A(B)效价检测中推广.
作者:林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初步探讨和评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线粒体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腺苷脱氨酶(ADA)、清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前清蛋白(PA)、5′-核苷酸酶(5′-N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α-L-岩藻糖苷酶(AFU)共13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68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2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13项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m-AST、ADA、ALP、GGT、5′-NT、TBA、TBIL、AFU在各组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ALB、CHE、PA则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对肝脏疾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应选择具有特异性、互补性的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急性肝炎优先考虑ALT、AST、m-AST、TBA、TBIL.慢性肝炎优先考虑AST、ALT、m-AST、CHE、GGT.肝硬化优先考虑ADA、CHE、TBA、TBIL、ALB.肝癌优先考虑AFU、GGT、5′-NT、ALP、m-AST.
作者:李萍;史茜;王波;徐维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利用PCR-HRM技术对常见β地中海贫血5种突变类型进行检测,对野生型、纯合以及杂合突变进行分析,建立一种有效地突变筛查方法.方法 针对5种突变类型进行短片段扩增引物设计,用已知基因型的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组DNA标本进行PCR-HRM分析,并对于纯合子进行PCR产物测序验证.结果 常见5种基因型纯合子以及杂合子均可以利用PCR-HRM进行区分,并得到测序验证.结论 利用PCR-HRM技术可以对常见β地中海贫血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并可以发现未知突变.
作者:张彦;曾玉坤;刘舒;陈汉彪;尹爱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HITACHI 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个自动化程度高、灵敏度好、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精密度、准确性,检测范围宽,携带污染率低的检测系统.它应用于临床生化指标的检测使检验科的工作实现了方便、快捷,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从多方面去综合分析,其中反应曲线的观察分析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作者:张力;葛才保;陈六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应用云南省血细胞二级比对实验室定值的新鲜血液为标准物质进行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调查,为云南省检验结果互认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依据.同时,利用互联网对各级临床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失控时可及时提供指导帮助,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陈玲;牛华;马顺高;李从凤;孙武;平竹仙;董云华;马玉林;肖质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随着医院网络化建设的普及应用,输血科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是必然趋势.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BTIMS)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在输血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对输血信息管理长期影响、渗透以及相互结合的产物[1-2].BTIMS是一个科学高效、流程合理、方便实用的管理系统,能够将职能主管部门、临床医师、护士工作站、输血科、中心血站等部门有机地联为一体.BTIMS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应用,对于促进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提高输血科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本院输血科自1996年起,将输血管理引入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以来,先后多次修改和完善其功能,以前只是检验科和输血科数据的局域应用,本次重新编写源程序,将输血科信息化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联结,增大了功能,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了服务能力.本文拟从医院用血管理模块、临床用血联接模块、实验室管理模块、血液管理模块、数据统计与信息查询模块、维护与管理模块等6大模块介绍BTIMS的建设和应用.
作者:马盛余;黄德才;梁定伟;张洪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医学实验室管理评审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和保持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主要内容是对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贯彻落实和实现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些活动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相应的整改,以达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2个月,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期间,评审间隔宜缩短.当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或组织机构、人员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现工作中质量体系不能有效运行时增加评审,时间由质量负责人指定.管理评审一般采用会议形式.以下是2012年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现汇报如下.
作者:董家书;蒙雨明;蒋利君;李卓园;李钰;韦美德;彭华;程红革;韦柳华;梁委军;王贵生;吴昊;蒙杰;戴盛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美国雅培公司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已在三甲医院广泛应用,本科室主要用于门诊患者生化项目的快速检测.本科室自2004年起使用该仪器以来,应用良好,现将应用中的体会及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范久波;刘海菊;陈斌;李智山;段清理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建立信息化、数字化医院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接受和认同,作为医院数字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室信息化系统(LIS)在医院实验室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作为本科室的一员,一直学习、探索LIS信息化服务理念.现结合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简单谈谈LIS系统中设备管理及设备故障维护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雷明德;黄学忠;郑晓聪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西南地区山峦叠嶂,天然多雨,年平均湿度达77%,夏季空气湿度接近100%,野战条件下,野战医疗所驻地湿热度极高,输血安全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血液在运输、接收、储存、输注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黄菲;朱国标;甘新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检验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1].临床体液检验由于其项目繁多,而且多为手工操作,涉及的形态学基础又因人而异,历来是临床检验实习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尤其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体液检验学的带教体会,谈谈应用PDCA循环教学法在带教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PDCA循环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威廉·爱德华·戴明(W.Edwards.Deming)首先提出的.这个循环主要包括4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2],它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参照这种模式,将PDCA循环应用在实习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薛雄燕;黄少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床旁即时检测(POCT)以其仪器设备小巧、操作简单、试剂稳定易于保存与携带,获得结果迅速、可靠等优势,在临床检验中的发展极具潜力.POCT的广泛应用必将对传统检验医学提出挑战.
作者:余保瑞;石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检测白细胞计数的准确性.方法 采集该院住院患者的脑脊液、胸腔积液和腹水标本共46例,分别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将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第1组标本采用血液分析仪、流式细胞术计数法进行白细胞计数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2种计数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种方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的白细胞计数,其结果有良好的准确性,可满足临床工作的要求.
作者:夏永泉;徐学静;王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凝分析仪之间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收集82例新鲜血浆标本,采用ACL 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比对结果,以医学决定水平的系统误差判断检测系统结果是否为临床接受,并计其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结果 ACL 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所得的PT、APTT、TT及FIB结果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992、0.971及0.968;医学决定水平的系统误差均小于允许总误差的1/2.结论 以ACL 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作为标准检测系统,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的结果具有临床可接受性,两台血凝仪检测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阳建;余赛红;文艳;刘爱胜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BS-20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葡萄糖(Glu)的基本性能.方法 采用BS-20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葡萄糖的精密度、检测低限、线性范围、干扰实验,并与B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结果在BS-20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2个不同浓度葡萄糖样本的总变异系数分别为2.51%、1.70%;检测低限为0.04 mmol/L;线性范围为(0.01~46.14 mmol/L),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为0.998;干扰物脂血、黄疸和溶血对葡萄糖干扰率均小于10%;BS-20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B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比对的相关系数为0.999.结论采用BS-2000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葡萄糖,其精密度、检测低限、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均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刘珍琼;熊国亮;万珊;程枫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对快速鉴定病原菌的作用.方法 收集BacT/Alert 3D 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对2 473份血液培养的结果,分析血液标本在需氧瓶中生长细菌的种类及仪器报警时间.结果 2 473份血液标本中仪器报警阳性为226份(9.1%);分离出细菌和真菌共232株,其中有6份阳性标本每份分离出2株细菌.革兰阳性细菌91株(39.2%);革兰阴性细菌127株(54.8%);念珠菌14株(6.0%).仪器在24、48和72 h内阳性报警率分别为73.9%、95.3%和97.6%.快阳性检出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时间为4.1 h.肠杆菌科细菌、革兰阳性球菌、非发酵菌与念珠菌的阳性报警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1.8、20.6、19.7与33.1 h.肠杆菌科细菌组与非发酵菌组、革兰阳性球菌组、念珠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发酵菌组与革兰阳性球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菌属细菌的阳性报警时间有差异,仪器能在4 d内对血液感染的常见细菌和念珠菌报警.
作者:周友全;马俊超;郭凤丽;杨丽;胡黎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常规生化检测结果在不同生化分析仪间的可比性,为临床对不同实验室检验结果的互认提供可接受性依据.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以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比较方法(X),分别以3台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实验方法(Y1)、(Y2)和(Y3),用回归统计法计算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SE%),以中国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WS/T 403-2012)规定的室间评估允许总误差(TEa)为标准,判断临床可接受水平.结果 经方法内和方法间离群点检测未发现存在离群点.各检测项目均以X和Y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bX+a,r2均大于0.95,表明X的分布范围合适,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可靠.可以用于评估2种方法之间的偏倚.除总胆红素(TBIL) SE%>TEa%,临床不可接受外,其他检测结果在不同的医学决定水平的预期偏倚均低于TEa%.结论 4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比性较好,可通过比对分析实现不同实验室生化检测结果的同城互认.
作者:孙健;蒋廷旺;钱建平;曹娴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验证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贫血指标的方法学性能.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方法测定叶酸、铁蛋白及VitB12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生物参考区间、携带污染率等,并进行验证.结果 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叶酸、铁蛋白及VitB12的批内、日间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3.27%~4.72%和3.65%~4.95%;高、低值校正品的检测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倚(%)在-5.3%~4.2%之间;测量范围与厂家提供的测量范围相近;叶酸、铁蛋白及VitB12的测量数值与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符合率分别为92.50%、90.70%及93.20%;仪器检测的携带污染率为0.02%~0.18%.结论 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叶酸、铁蛋白和VitB12的方法学性能良好.
作者:吴敏;陈明艳;刘爱胜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POSEIDON全自动数字血型仪在ABO血型检测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站2012年无偿献血标本,共计41 420份,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根据血型正定型、不规则抗体、反定型在梯形微板上的检测布局,编写RSP-100全自动加样仪加样程序,通过POSEIDON全自动数字血型仪判读结果.结果 梯形微板仪器法与试管法检测的符合率均为100%.41 420份标本中,梯形微板仪器法显示有19例正、反定血型出现异常,其中,12例为不规则抗体,1例为B亚型,2例为抗A减弱,4例为梯形微板孔不够清洁;准确率为99.5%.发现初筛血型错误14例.结论 POSEIDON全自动数字血型仪实现了与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软件进行对接,从而使血型检测结果具有长期的可追溯性.
作者:刘鹏;陈红;刘春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对Roche Cobas u 411尿液分析仪和配套试纸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根据尿液化学分析仪通用技术条件(YY/T0475-2004)和干化学尿液分析试纸条通用技术条件(YY/T0478-2004)的行业标准,对仪器的精密度、试纸的精密度、仪器携带污染率和各项目不同量级的参考溶液进行准确性验证,同时采用Roche Cobas u 411尿液分析仪检测100份尿液标本白细胞酯酶、隐血,并将检测结果与显微镜检测结果比较,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比重、pH结果与Sartorius PB-10酸度计、MATER-SUR-NM折射比重计比较;其余8项检测项目与Clinitek AdvantusTM尿液分析仪上做平行实验,采用χ2检验比较各项检出的阳性率,计算各项目的 完全符合率和一般符合率,用Kappa值评估与Clinitek AdvantusTM尿液分析仪的符合一致性.结果 仪器精密度、试纸精密度、携带污染率和准确性验证均符合行业标准,白细胞酯酶、隐血的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与显微镜检测比较,敏感性分别为77.7%(28/36)、89.5%(43/48),特异性分别为84.3%(54/64)、80.7%(42/52);与比重计和酸度计比较,比重和pH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8项指标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结果检验完全符合率大于70%,一般符合率大于85%,Kappa值均大于0.40.结论 Roche Cobas u 411尿液分析仪和配套试纸能满足临床需求.
作者:高原;杨剑敏;王欢;马展;张泓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DXI-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性能.方法 采用DXI-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125)、CA153,对该仪器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试验及携带污染率进行测试.结果 DXI-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分别为3.15%、2.58%、1.92%,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4.29%、3.65%、2.4%.AFP、CA125、CA153检测的相对偏差分别为3.45%、2.66%、-2.61%.其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相关性良好.各测定项目的 携带污染率均小于2%,属于可接受范围.结论 DXI-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具有良好的准确性、重复性和线性.
作者:吴佳力;郑莹莹;苏屿;王可环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dsDNA)抗体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采用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CLIFT)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总补体、补体C3、补体C4水平.结果 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抗dsDNA抗体阳性,27例抗dsDNA抗体阴性.抗dsDNA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组患者血清总补体、补体C3、补体C4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与总补体、补体C3显著相关(P<0.05).结论 抗dsDNA抗体可能通过补体旁路途径而非经典途径抑制补体生成.
作者:荀新菊;赵勇;荀春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将Carba NP法用于产碳青酶烯酶肠杆菌科及假单胞菌属细菌的检测.方法 将8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rba NP法进行碳青霉烯酶检测,并将其与改良Hodge试验比较.结果 Carba NP 法能够特异、灵敏地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Carba NP试验Ⅰ能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Carba NP试验Ⅱ能进一步判定产碳青酶烯酶菌株的组别.其检测方法较改良的Hodge试验更简单、快速.结论 Carba NP法操作快速、简单,有助于提高产碳青酶烯酶菌株的检出率及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作者:袁敏;龚林;陈霞;刘佳;禹惠兰;徐建国;李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尼古丁对大鼠骨折愈合和骨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尼古丁组(n=40)、高尼古丁组(n=40)和对照组(n=40).建立骨折愈合模型,于建模后第3、7、14、21天分别处死10只大鼠,采集桡骨骨折部位骨痂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测量骨痂厚度和成熟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痂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 建模后第3天,低尼古丁组、高尼古丁组大鼠骨痂厚度、成熟度及VEGF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第7、14、21天,低尼古丁组、高尼古丁组大鼠的VEG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但骨痂厚度和成熟度低于对照组(P<0.05);低尼古丁组大鼠VEGF表达水平高于高尼古丁组(P<0.05).结论 尼古丁减少骨痂形成,延缓骨折愈合过程,促进VEGF表达,且不同尼古丁剂量对VEGF表达的影响不同.
作者:黄伟忠;张莉;唐景云;廖苑妮;刘东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构建登革病毒1型(DENV-1)E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细胞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ENV-1 E蛋白序列,经酶切后将其插入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D1-E.重组质粒转化E.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目的 蛋白经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纯化后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初步分析蛋白表达情况,并用纯化后的表达蛋白免疫家兔,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32-D1-E原核细胞表达重组质粒,DENV-1 E蛋白获得高效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的特异性抗血清效价为1∶25 600,Western blot证实其特异性良好.结论 成功构建了DENV-1 E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制备了可用于DENV快速检测的高效多克隆抗体.
作者:汪伟;丁显平;杨会强;李竹石;谭帅;赵宇;刘莉娜;谭昌耀;曾献武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对人肝癌HepG2细胞及HPA-v成熟脂肪细胞miRNA-143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epG2细胞及人前体脂肪细胞HPA-v,将HPA-v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用1 mmol/L FFA分别干预HepG2细胞及HPA-v成熟脂肪细胞0、4、12、24 h,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细胞miRNA-143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FFA干预时间的延长,HepG2细胞miRNA-143表达增高(P<0.05),HPA-v成熟脂肪细胞中miRNA-143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FFA对HepG2细胞及HPA-v成熟脂肪细胞miRNA-143表达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秀芳;张向君;徐广峰;张乃键;赵超;赵亚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简要阐述在运用6σ理论进行质量管理时,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方法 不准确度(Bias)和不精密度(CV)分别源自2012年该科基础检验室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的反馈结果及该室室内质控3~5个月累积的常规变异;而允许总误差(TEa)采用的是目前推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20470-2006.以血液分析为例,根据公式σ值=(TEa%-Bias%)/CV%,在TEa%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不同的Bias和CV,观察参加室间质评的五项常规指标的σ水平及其他性能评定的变化.结果 (1)若同一项目采用同一TEa%及同一偏倚,采信的常规变异分别为本室1~4月和7~10月累积的CV.在两个不同CV下,RBC、Hb的σ水平及其他性能指标基本没受影响,但WBC、Hct、PLT三项的σ水平和(或)性能评定均有所改变.(2)若同一项目采用同一TEa%及相同常规变异,但采信的偏倚分别源自同一年中前后两次参加室间质评反馈的成绩.在两个不同Bias条件下,除RBC、Hb外,WBC、Hct、PLT三项的σ水平和(或)性能评定均有所影响.(3)若同一项目采用同一允许误差,但所采信的常规变异和平均偏倚分别相对应,即第1次室间质评的Bias与1~4月累积的平均CV构成一组,第2次室间质评的Bias与7~10月累积的平均CV构成另一组.除Hb外,其余4项的σ水平和(或)性能评定均受到影响.结论 当每一批次的室间质评成绩反馈时,需结合当下的常规变异来进行客观分析.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作者:艾红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范围设定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2种室内质控范围设定的比较,优选适用于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控制范围的设定方法.结果 2种方法中,以20个测定数据计算均值,再用前3个批次的加权平均不精密度(CV%)计算的标准差(s),失控率和控制效果更加令人满意.结论 用加权平均CV%计算的s值来设定质控的控制范围,更适用于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
作者:董家书;彭华;邹单东;蒙杰;戴盛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氨氮标准使用溶液的稳定性实验.方法 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氨氮标准溶液,配制成标准使用溶液后进行了稳定性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测得的两条标准曲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斜率和截距有无显著性差异来判断氨氮标准使用溶液的稳定性.结果 氨氮标准使用溶液在配制1个月内可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结论 该研究为在连续监测工作中降低测定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陈素军;王琳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