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艳虹;伊晟;李英;李曼;张祺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胱抑素C(Cys C)及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损害期的浓度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将该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1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PTH、Cys C、β2-M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PTH、Cys C及β2-MG水平[(373.60±429.80)pg/mL、(6.00±2.37)mg/L、(23 748.50±14 396.60)ng/mL]均高于对照组[(49.50±17.00)pg/mL、(0.93±0.14)mg/L、(1 356.50±242.0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血清PTH、Cys C、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分期增加,PTH、Cys C、β2-MG的表达水平也相应增加.结论 血清PTH、Cys C、β2-MG水平可作为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与其他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正确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朱锦英;张志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维生素D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钙磷平衡,调节骨代谢.近年来,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肿瘤、改善肿瘤预后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肿瘤学研究和维生素D功能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综述了有关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对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从维生素D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维生素D与肿瘤相互作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维生素D抗癌的分子机制,全面揭示了维生素D在抗癌方面的功效及原理,从而为维生素D用于肿瘤预防和治疗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
作者:包安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9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n=28)、真菌感染组(n=28)、细菌合并真菌感染组(n=28)、支原体或病毒感染(n=14),并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28).检测各组患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WB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细菌合并真菌感染组患者PCT和hs-CR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支原体或病毒感染组的变化不明显.各感染组患者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单纯真菌感染相比,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PCT和hs-CR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总体真菌感染患者比较,念珠菌感染患者PCT值高于曲霉菌感染(P<0.05).结论 PCT和hs-CRP检测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志华;潘航;沈红石;任传路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建立信息化、数字化医院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接受和认同,作为医院数字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室信息化系统(LIS)在医院实验室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作为本科室的一员,一直学习、探索LIS信息化服务理念.现结合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简单谈谈LIS系统中设备管理及设备故障维护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雷明德;黄学忠;郑晓聪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人类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排行中居首位.据统计,2008年,全世界约有160万人被确诊为肺癌,占所有肿瘤发生的13%,同时约有140万人死于肺癌,占所有肿瘤死亡人数的18%[1].由于缺乏有效的肺癌早期检测手段,3/4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造成当今世界范围内肺癌的低存活率.目前,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仅约15%,若能在早期检测到肺癌病变,患者5年存活率可超过60%[2].因此,需要发展新的经济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金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中老年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血糖水平的测定,为临床开展营养干预提供客观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50例中老年患者,采集患者的静脉血,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TC和TG)、空腹血糖(FBG)及Hcy含量的检测.结果 (1)中老年患者Hcy水平比正常值高(P<0.05).(2)男性Hcy水平高于女性(P<0.05);男性TC和TG水平低于女性(P<0.05).(3)老年患者中,男性高Hcy血症、高TC血症、高TG血症患病率均低于女性(P<0.05).结论 中老年人应加强血清Hcy、血脂、血糖含量的检测,及早发现异常指标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尽可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或延缓疾病的进程.
作者:万敏;李冰;李必生;崔幸琨;杨宝财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 C)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妊娠期糖尿病(GDM)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4例GDM高危孕妇作为研究组(包括正常糖耐量组、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及GDM组),30例无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孕妇空腹血糖、血清Cys C及hs-CRP水平.结果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孕妇空腹血糖、Cys C及hs-CRP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DM组孕妇Cys C和hs-CRP浓度明显高于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和正常糖耐量组,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高于正常糖耐量组(P<0.01).妊娠晚期GDM孕妇空腹血糖、Cys C、hs-CRP水平高于妊娠早、中期(P<0.01).GDM组孕妇血清Cys C与hs-CRP、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1),血清hs-CRP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1).结论 Cys C和hs-CRP水平与G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Cys C、hs-CRP对GDM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莉;杨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60例,年龄5~28 d 10例,1~12个月58例,1~3岁62例,4岁及以上30例.采集患儿血清,应用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对其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160例检测样本中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者共81例,占50.62%;阴性79例,占49.38%,其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64例(40.00%),乙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39例(24.38%),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抗体阳性17例(10.62%),呼吸道合抱病毒抗体阳性6例(3.75%),副流感病毒l、2、3型6例(3.75%)、甲型流感病毒3例(1.87%),腺病毒2例(1.25%),Q热立克次体抗体阳性2例(1.25%),未检测到肺炎衣原体IGM抗体.所检测160例患儿中以1~3岁患儿检出率高,阳性率为70.97%.结论 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对人肝癌HepG2细胞及HPA-v成熟脂肪细胞miRNA-143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epG2细胞及人前体脂肪细胞HPA-v,将HPA-v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用1 mmol/L FFA分别干预HepG2细胞及HPA-v成熟脂肪细胞0、4、12、24 h,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细胞miRNA-143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FFA干预时间的延长,HepG2细胞miRNA-143表达增高(P<0.05),HPA-v成熟脂肪细胞中miRNA-143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FFA对HepG2细胞及HPA-v成熟脂肪细胞miRNA-143表达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秀芳;张向君;徐广峰;张乃键;赵超;赵亚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检验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1].临床体液检验由于其项目繁多,而且多为手工操作,涉及的形态学基础又因人而异,历来是临床检验实习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尤其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体液检验学的带教体会,谈谈应用PDCA循环教学法在带教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PDCA循环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威廉·爱德华·戴明(W.Edwards.Deming)首先提出的.这个循环主要包括4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2],它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参照这种模式,将PDCA循环应用在实习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薛雄燕;黄少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对免疫定量分析仪MD-QMT001检测降钙素原(PCT)的主要方法学性能进行验证与评价.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文件,结合实际工作设计验证方案,对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全血PCT的精密度、线性、可比性、抗干扰能力等4项分析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 该定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整个检测过程约17 min;PCT定量时,批内、批间精密度为1.26%~3.96%;检测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回归方程检验有意义(P<0.05),与厂商承诺范围接近;该定量法与半定量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达92%;三酰甘油、胆红素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溶血可使检测结果显著偏高(P<0.05).结论 该科室引进的降钙素原免疫定量分析仪操作简便、主要性能评价良好,可满足临床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等需要.
作者:陈燕;李文静;石冬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湿环境对不同性别人群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来自高湿环境的健康体检者51例,其中,男20例,女31例.采用酶联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进行TK-1检测.结果 20例男性体检者中,血清TK-1阳性者3例(15.0%);31例女性体检者中,血清TK-1阳性者13例(41.9%).女性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高湿环境中,女性细胞增殖明显比男性活跃.
作者:胡娟;林薇;呼永河;徐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输血与恶性肿瘤及其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313例恶性肿瘤病例,将其分为A、B、C组,A组(n=58)患者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B组(n=35)患者为自体输血;C组(n=220)为未输血患者.观察其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3年内转移复发率、5年生存情况.结果 A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3年内转移复发率、5年生存情况分别为3.45%、10.30%、31.00%和48.20%;B组分别是2.86%、5.72%、17.10%和68.50%;C组分别是0.00%、6.37%、23.10%和66.80%.A组分别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患者输血要权衡利弊,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尽量选用自体输血和血液替代品,提高输血治疗质量.
作者:李岚;孙彦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78例胰腺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情况,将其与同期肺癌患者,急、慢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胰腺癌、肺癌患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患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6.34%(43/678)、4.33%(71/1 640)、5.07%(57/1 124)、4.21%(4/95),健康体检者HBsAg阳性率为3.37%(1 652/49 017).与健康体检者比较,胰腺癌患者HBsAg阳性率的比值比(OR)值为1.94,95%可信区间(CI)为1.42~2.65.胰腺癌患者分别与肺癌患者、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慢性胰腺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的胰腺癌患者无发病年龄、性别的优势(P>0.05).HBsAg阴性与阳性的胰腺癌患者肝转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存在相关性.
作者:倪芳;刘雁雁;吴志奇;蒋理;邵明雯;刘连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8例宫颈癌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水平.结果 正常体检者、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浓度分别为(8.12±2.13)ng/L 和(18.42±6.12)ng/L.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前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为(18.42±6.12)ng/L,明显高于术后患者[(12.93±5.13)ng/L](P<0.05).血清组织蛋白酶D水平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组织蛋白酶D在宫颈鳞癌的分化、侵袭性生长及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宫颈鳞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陈桂;黄德琪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检测中年男性新鲜开放骨折患者血清FT3、FT4和TSH水平,旨在探讨骨折状态时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和相关激素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68例男性骨折患者FT3、FT4 和TSH水平的变化,并与76例男性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 骨折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FT3、FT4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H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变化与骨折密切相关.
作者:肖艳虹;伊晟;李英;李曼;张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差异蛋白的表达.方法 将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分为药物处理组(用400 μg/mL鞣酸处理)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采用快速银染法鉴定药物作用前、后生物被膜的形成;用CRA平板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细胞间多糖黏附因子(PIA)的能力.用双向电泳技术对细菌总蛋白进行分离,并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芯片/质谱 (HPLC-Chip/MS)鉴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表皮葡萄球菌菌落数明显减少(P<0.01),PIA生成能力减弱,生物被膜的形成被抑制.通过电泳分离,共得到1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分子,其中13个仅在药物处理组表达升高,有6个仅在对照组表达升高.结论 生物被膜形成是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的主要途径,差异蛋白在生物被膜的形成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王伟佳;张秀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简要阐述在运用6σ理论进行质量管理时,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方法 不准确度(Bias)和不精密度(CV)分别源自2012年该科基础检验室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的反馈结果及该室室内质控3~5个月累积的常规变异;而允许总误差(TEa)采用的是目前推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20470-2006.以血液分析为例,根据公式σ值=(TEa%-Bias%)/CV%,在TEa%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不同的Bias和CV,观察参加室间质评的五项常规指标的σ水平及其他性能评定的变化.结果 (1)若同一项目采用同一TEa%及同一偏倚,采信的常规变异分别为本室1~4月和7~10月累积的CV.在两个不同CV下,RBC、Hb的σ水平及其他性能指标基本没受影响,但WBC、Hct、PLT三项的σ水平和(或)性能评定均有所改变.(2)若同一项目采用同一TEa%及相同常规变异,但采信的偏倚分别源自同一年中前后两次参加室间质评反馈的成绩.在两个不同Bias条件下,除RBC、Hb外,WBC、Hct、PLT三项的σ水平和(或)性能评定均有所影响.(3)若同一项目采用同一允许误差,但所采信的常规变异和平均偏倚分别相对应,即第1次室间质评的Bias与1~4月累积的平均CV构成一组,第2次室间质评的Bias与7~10月累积的平均CV构成另一组.除Hb外,其余4项的σ水平和(或)性能评定均受到影响.结论 当每一批次的室间质评成绩反馈时,需结合当下的常规变异来进行客观分析.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作者:艾红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腹水清蛋白梯度(SAAG)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关系.方法 选择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共105例,检测其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总胆红素、血清清蛋白浓度,并对患者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测定门静脉宽度,腹水清蛋白浓度,计算SAAG,随访1~5年.构建SAAG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大截点值.结果 门静脉宽度、血小板计数、APTT、SAAG是出血的危险因素,APTT、SAAG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SAAG的大截点值为18.5 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66.1%.结论 SAAG可作为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生化指标.
作者:程丽萍;张浩;高全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将Carba NP法用于产碳青酶烯酶肠杆菌科及假单胞菌属细菌的检测.方法 将8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rba NP法进行碳青霉烯酶检测,并将其与改良Hodge试验比较.结果 Carba NP 法能够特异、灵敏地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Carba NP试验Ⅰ能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Carba NP试验Ⅱ能进一步判定产碳青酶烯酶菌株的组别.其检测方法较改良的Hodge试验更简单、快速.结论 Carba NP法操作快速、简单,有助于提高产碳青酶烯酶菌株的检出率及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作者:袁敏;龚林;陈霞;刘佳;禹惠兰;徐建国;李娟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