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湿环境中不同性别人群血清TK-1水平差异性的研究

胡娟;林薇;呼永河;徐鹏

关键词:湿度, 胸苷激酶, 性别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高湿环境对不同性别人群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来自高湿环境的健康体检者51例,其中,男20例,女31例.采用酶联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进行TK-1检测.结果 20例男性体检者中,血清TK-1阳性者3例(15.0%);31例女性体检者中,血清TK-1阳性者13例(41.9%).女性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高湿环境中,女性细胞增殖明显比男性活跃.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G6PD/6PGD比值测定与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比值与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跨跃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结合单管多重PCR以及PCR-反向斑点杂交法(RDB)技术对182例孕妇分别进行α地中海贫血(--SEA、-α3.7、-α4.2缺失型突变)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17种常见的点突变)检测,并将其分为α地中海贫血组、β地中海贫血组、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组和健康对照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红细胞G6PD/6PGD.结果 单纯α地中海贫血患者缺失型突变类型的构成比依次为--SEA/αα(54.17%)、αα/-α4.2(20.83%)、αα/-α3.7(12.50%)、--SEA/-α4.2(8.33%)、--SEA/-α3.7(4.17%).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分布情况依次为CD41-42-TTCT(33.33%)、CD17 A→T(20.51%)、IVS-Ⅱ-654 C→T(20.51%)、-28A→G(12.82%)、CD27-28+C(5.13%)、βE GAG→AAG(5.13%)、CD43 G→T(2.56%).α地中海贫血组、β地中海贫血组及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组的红细胞G6PD/6PGD比值分别为1.69±0.39、1.66±0.32及1.70±0.27,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6±0.26,P<0.05);α地中海贫血组、β地中海贫血组及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组的G6PD/6P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6PD/6PGD测定对地中海贫血初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华国;曾锦婷;洪文彬;曾思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基于LIS平台提升科室设备档案管理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建立信息化、数字化医院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接受和认同,作为医院数字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室信息化系统(LIS)在医院实验室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作为本科室的一员,一直学习、探索LIS信息化服务理念.现结合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简单谈谈LIS系统中设备管理及设备故障维护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雷明德;黄学忠;郑晓聪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循环DNA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人类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排行中居首位.据统计,2008年,全世界约有160万人被确诊为肺癌,占所有肿瘤发生的13%,同时约有140万人死于肺癌,占所有肿瘤死亡人数的18%[1].由于缺乏有效的肺癌早期检测手段,3/4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造成当今世界范围内肺癌的低存活率.目前,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仅约15%,若能在早期检测到肺癌病变,患者5年存活率可超过60%[2].因此,需要发展新的经济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金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及其分布特征调查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不合格率及人群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速率法对2009~2012年无偿献血者的248 164份血液标本进行ALT含量检测.结果 2009~2012年保定市无偿献血者ALT的总不合格率为0.97%,ALT不合格数占总不合格数的比例逐年增加(χ2=59 968.04,P<0.01).不同献血人群ALT不合格率比较,男性高于女性(χ2=653.71,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ALT不合格率增高(χ2=196.88,P<0.01);学生是ALT不合格率低的献血人群,其次为农民,高的是职员.结论 加强献血前宣传和献血队伍管理,以及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ALT检测合格标准是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作者:郝志伟;宋任浩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脑出血急性期常规生化检测的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 了解脑出血急性期常规生化指标改变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根据其预后状况良好与否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61);以68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其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及尿酸水平.结果 3组受检者血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LDL-C、血糖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HDL-C、血尿酸及血糖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HDL-C、血尿酸、血糖及年龄这7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患者预后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al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年龄、HDL-C、血尿酸、血糖是急性期脑出血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HDL-C、血尿酸、血糖可作为脑出血预后不良的预测性指标.

    作者:韩铁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二甲硅油散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二甲硅油散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500例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n=257)受检者给予口服二甲硅油散,对照组(n=243)受检者给予口服胃镜润滑剂.2组受检者分别于检查前15~20 min口服二甲硅油散40 mL,胃镜润滑剂10 mL.根据胃镜下黏膜视野清晰程度,将其分为A、B、C、D 4个等级,并记录检查所需时间.结果 实验组受检者胃镜下黏膜视野清晰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受检者检查的平均时间为(7.0±2.3)min,对照组受检者检查的平均时间为(9.0±3.6)min,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硅油散具有良好的去泡效果,能提高胃镜下视野清晰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素华;吕琳;梅浙川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氨氮标准使用溶液的稳定性实验

    目的 探讨氨氮标准使用溶液的稳定性实验.方法 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氨氮标准溶液,配制成标准使用溶液后进行了稳定性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测得的两条标准曲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斜率和截距有无显著性差异来判断氨氮标准使用溶液的稳定性.结果 氨氮标准使用溶液在配制1个月内可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结论 该研究为在连续监测工作中降低测定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陈素军;王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6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试验中的临床效能评价

    目的 探讨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试验中的临床效能.方法 将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n=342),包括鳞癌63例,腺癌84例,小细胞肺癌195例,另将6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114).采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建立合理的临床判断临界值.结果 腺癌患者CEA、CA125阳性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NSE、ProGRP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患者(P<0.05).鳞癌患者CYFRA21-1、SCC-Ag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ProGRP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4.00 ng/L、78.80%、90.00%;鳞癌患者SCC-Ag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3 ng/mL、93.70%、90.00%;腺癌患者CA125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5.26 U/mL、79.00%、93.00%.结论 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的试验诊断可分别优先选择ProGRP、SCC-Ag、CA125.

    作者:穆朝东;徐怡;黄艳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胱抑素C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胱抑素C(Cys C)及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损害期的浓度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将该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1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PTH、Cys C、β2-M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PTH、Cys C及β2-MG水平[(373.60±429.80)pg/mL、(6.00±2.37)mg/L、(23 748.50±14 396.60)ng/mL]均高于对照组[(49.50±17.00)pg/mL、(0.93±0.14)mg/L、(1 356.50±242.0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血清PTH、Cys C、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分期增加,PTH、Cys C、β2-MG的表达水平也相应增加.结论 血清PTH、Cys C、β2-MG水平可作为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与其他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正确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朱锦英;张志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维生素D抗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维生素D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钙磷平衡,调节骨代谢.近年来,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肿瘤、改善肿瘤预后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肿瘤学研究和维生素D功能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综述了有关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对抗肿瘤的分子机制,从维生素D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维生素D与肿瘤相互作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维生素D抗癌的分子机制,全面揭示了维生素D在抗癌方面的功效及原理,从而为维生素D用于肿瘤预防和治疗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

    作者:包安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三种方法检测O型孕妇IgG抗A(B)效价比较

    目的 比较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下称试管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法)在IgG抗A(B)效价检测的灵敏度.方法 对20份O型孕妇血标本同时用3种方法检测IgG抗A(B)效价,采用几何均数计算平均效价并检验.结果 试管法所测IgG 抗A(B)平均效价分别为11.71和10.56;凝聚胺法的分别为3.14和3.03;微柱凝胶法的分别为147.03和152.23.三种方法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且易自动化等优点,值得在IgG 抗A(B)效价检测中推广.

    作者:林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POSEIDON全自动数字血型仪在ABO血型检测的应用

    目的 探讨POSEIDON全自动数字血型仪在ABO血型检测的应用.方法 选择本站2012年无偿献血标本,共计41 420份,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K2抗凝.根据血型正定型、不规则抗体、反定型在梯形微板上的检测布局,编写RSP-100全自动加样仪加样程序,通过POSEIDON全自动数字血型仪判读结果.结果 梯形微板仪器法与试管法检测的符合率均为100%.41 420份标本中,梯形微板仪器法显示有19例正、反定血型出现异常,其中,12例为不规则抗体,1例为B亚型,2例为抗A减弱,4例为梯形微板孔不够清洁;准确率为99.5%.发现初筛血型错误14例.结论 POSEIDON全自动数字血型仪实现了与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软件进行对接,从而使血型检测结果具有长期的可追溯性.

    作者:刘鹏;陈红;刘春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白细胞计数准确性的探讨

    目的 探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检测白细胞计数的准确性.方法 采集该院住院患者的脑脊液、胸腔积液和腹水标本共46例,分别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将两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第1组标本采用血液分析仪、流式细胞术计数法进行白细胞计数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2种计数法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种方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的白细胞计数,其结果有良好的准确性,可满足临床工作的要求.

    作者:夏永泉;徐学静;王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多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和评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线粒体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腺苷脱氨酶(ADA)、清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前清蛋白(PA)、5′-核苷酸酶(5′-N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α-L-岩藻糖苷酶(AFU)共13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68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2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13项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m-AST、ADA、ALP、GGT、5′-NT、TBA、TBIL、AFU在各组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ALB、CHE、PA则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对肝脏疾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应选择具有特异性、互补性的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急性肝炎优先考虑ALT、AST、m-AST、TBA、TBIL.慢性肝炎优先考虑AST、ALT、m-AST、CHE、GGT.肝硬化优先考虑ADA、CHE、TBA、TBIL、ALB.肝癌优先考虑AFU、GGT、5′-NT、ALP、m-AST.

    作者:李萍;史茜;王波;徐维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体会

    美国雅培公司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已在三甲医院广泛应用,本科室主要用于门诊患者生化项目的快速检测.本科室自2004年起使用该仪器以来,应用良好,现将应用中的体会及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范久波;刘海菊;陈斌;李智山;段清理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中年男性新鲜开放骨折患者血清FT3、FT4和TSH水平检测

    目的 检测中年男性新鲜开放骨折患者血清FT3、FT4和TSH水平,旨在探讨骨折状态时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和相关激素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68例男性骨折患者FT3、FT4 和TSH水平的变化,并与76例男性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 骨折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FT3、FT4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H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FT3、FT4和TSH水平变化与骨折密切相关.

    作者:肖艳虹;伊晟;李英;李曼;张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免疫定量分析仪MD-QMT001检测降钙素原的方法学性能评价

    目的 对免疫定量分析仪MD-QMT001检测降钙素原(PCT)的主要方法学性能进行验证与评价.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系列文件,结合实际工作设计验证方案,对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全血PCT的精密度、线性、可比性、抗干扰能力等4项分析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 该定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整个检测过程约17 min;PCT定量时,批内、批间精密度为1.26%~3.96%;检测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回归方程检验有意义(P<0.05),与厂商承诺范围接近;该定量法与半定量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达92%;三酰甘油、胆红素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溶血可使检测结果显著偏高(P<0.05).结论 该科室引进的降钙素原免疫定量分析仪操作简便、主要性能评价良好,可满足临床指导抗菌药物的应用等需要.

    作者:陈燕;李文静;石冬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抗体检测及其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dsDNA)抗体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采用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CLIFT)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总补体、补体C3、补体C4水平.结果 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抗dsDNA抗体阳性,27例抗dsDNA抗体阴性.抗dsDNA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组患者血清总补体、补体C3、补体C4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与总补体、补体C3显著相关(P<0.05).结论 抗dsDNA抗体可能通过补体旁路途径而非经典途径抑制补体生成.

    作者:荀新菊;赵勇;荀春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差异蛋白表达的分析

    目的 探讨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差异蛋白的表达.方法 将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分为药物处理组(用400 μg/mL鞣酸处理)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采用快速银染法鉴定药物作用前、后生物被膜的形成;用CRA平板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细胞间多糖黏附因子(PIA)的能力.用双向电泳技术对细菌总蛋白进行分离,并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芯片/质谱 (HPLC-Chip/MS)鉴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表皮葡萄球菌菌落数明显减少(P<0.01),PIA生成能力减弱,生物被膜的形成被抑制.通过电泳分离,共得到1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分子,其中13个仅在药物处理组表达升高,有6个仅在对照组表达升高.结论 生物被膜形成是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的主要途径,差异蛋白在生物被膜的形成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王伟佳;张秀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抗着丝点蛋白B抗体阳性血清的抗核抗体荧光模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抗着丝点蛋白B抗体(CENP-B)阳性血清抗核抗体(ANA)荧光模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抗CENP-B抗体阳性血清的ANA荧光模式、滴度、分布及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抗CENP-B抗体阳性血清中,单纯性抗CENP-B 抗体阳性(+/-)为46例(47.9%),+/-组和+/+组的荧光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 000和≥1∶1 000的核型滴度组抗CENP-B抗体阳性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主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雷诺综合征;非AID患者中,主要多见于脑梗死、贫血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结论 抗CENP-B抗体在脑梗死、贫血和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较高表达值得关注.

    作者:朱蓉;孙明忠;居会祥;周中卫;肖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