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β-D-葡聚糖定量测定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于婷;蔡彤

关键词:1, 3-β-D-葡聚糖, 真菌感染, 定量测定
摘要:1,3-β-D-葡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真菌细胞壁中,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表明,除少数真菌外,所有真菌细胞壁上都含有1,3-β-D-葡聚糖,以酵母样真菌含量高.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放出来,其在血液及其他体液(如尿、脑脊液、腹水、胸腔积液等)中的含量增加.因此,1,3-β-D-葡聚糖已成为检测真菌感染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国内、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1,3-β-D-葡聚糖的定量检测方法进行研究,近年来更取得了较快的进展.本文就目前已有的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体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输血与恶性肿瘤及其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313例恶性肿瘤病例,将其分为A、B、C组,A组(n=58)患者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B组(n=35)患者为自体输血;C组(n=220)为未输血患者.观察其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3年内转移复发率、5年生存情况.结果 A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3年内转移复发率、5年生存情况分别为3.45%、10.30%、31.00%和48.20%;B组分别是2.86%、5.72%、17.10%和68.50%;C组分别是0.00%、6.37%、23.10%和66.80%.A组分别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患者输血要权衡利弊,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尽量选用自体输血和血液替代品,提高输血治疗质量.

    作者:李岚;孙彦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细菌性阴道病实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细菌性阴道病(BV)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与阴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相关,患者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尤其是产过氧化氢乳杆菌减少,而阴道加德纳菌、阴道阿托波菌、动弯杆菌、人型支原体以及其他厌氧菌的异常增多[1-2].BV与妇科手术感染、胎膜早破、自然流产、早产、绒毛膜炎、产褥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内瘤样变等发生相关,可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概率.另外,BV患者中交叉感染支原体、真菌、滴虫非常普遍[3].因此,BV的检测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子刚;徐瑞宏;李晶晶;汪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罗氏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贫血指标的方法学性能验证

    目的 验证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贫血指标的方法学性能.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方法测定叶酸、铁蛋白及VitB12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生物参考区间、携带污染率等,并进行验证.结果 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叶酸、铁蛋白及VitB12的批内、日间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3.27%~4.72%和3.65%~4.95%;高、低值校正品的检测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倚(%)在-5.3%~4.2%之间;测量范围与厂家提供的测量范围相近;叶酸、铁蛋白及VitB12的测量数值与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符合率分别为92.50%、90.70%及93.20%;仪器检测的携带污染率为0.02%~0.18%.结论 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叶酸、铁蛋白和VitB12的方法学性能良好.

    作者:吴敏;陈明艳;刘爱胜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6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试验中的临床效能评价

    目的 探讨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试验中的临床效能.方法 将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n=342),包括鳞癌63例,腺癌84例,小细胞肺癌195例,另将6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114).采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建立合理的临床判断临界值.结果 腺癌患者CEA、CA125阳性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NSE、ProGRP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患者(P<0.05).鳞癌患者CYFRA21-1、SCC-Ag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ProGRP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4.00 ng/L、78.80%、90.00%;鳞癌患者SCC-Ag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3 ng/mL、93.70%、90.00%;腺癌患者CA125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5.26 U/mL、79.00%、93.00%.结论 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的试验诊断可分别优先选择ProGRP、SCC-Ag、CA125.

    作者:穆朝东;徐怡;黄艳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患者IL-18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易感性的潜在影响.方法 将PCI术后的241例有再发缺血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ISR组,n=68)和非ISR组(n=173),另选择109例排除冠心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IL-18基因型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清IL-18浓度.结果 ISR组、非ISR组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3、0.83,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0.73,P<0.01),ISR组患者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非ISR组(P<0.01).ISR组、非ISR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7、0.69,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0.54,P<0.01),ISR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非ISR组(P<0.01).ISR组、非ISR组患者血清IL-18浓度分别为(309.39±86.75)、(245.37±59.0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38.41±47.28)ng/L](P<0.01),ISR组患者血清IL-18浓度明显高于非ISR组(P<0.01).结论 IL-18启动子-137G/C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血清IL-18浓度及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的易感性.

    作者:刘文卫;江华;刘永胜;李婷;王萍;王炜娜;赵玉勤;周登明;朱通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T)、Ⅳ型胶原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7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正常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其肝纤维化4项指标水平和部分肝功能指标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PⅢNT、Ⅳ型胶原与TBIL、TBA呈正相关;与总蛋白、清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肝纤维化指标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化学发光法动态监测肝纤维化指标可指导临床判断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李彩东;吴斌;段正军;田鹏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医学实验室管理评审实践

    医学实验室管理评审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和保持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主要内容是对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贯彻落实和实现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些活动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相应的整改,以达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2个月,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期间,评审间隔宜缩短.当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或组织机构、人员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现工作中质量体系不能有效运行时增加评审,时间由质量负责人指定.管理评审一般采用会议形式.以下是2012年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现汇报如下.

    作者:董家书;蒙雨明;蒋利君;李卓园;李钰;韦美德;彭华;程红革;韦柳华;梁委军;王贵生;吴昊;蒙杰;戴盛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研究

    目的 探讨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Graves病的复发因素.方法 选择186例Graves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甲巯咪唑进行治疗,根据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复发组和未停药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游离甲状腺素3(FT3)、游离甲状腺素4(FT4)、敏感促甲状腺激素(s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raves病的复发因素.结果 缓解组患者血清FT3、FT4、TgAb、TPOAb、TRAb及CXCL10明显低于复发组和未停药组(P<0.05),sTSH明显高于复发组和未停药组(P<0.05).甲状腺大小、TRAb水平及FT3/FT4值为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硫咪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Graves病的症状,但发病初甲状腺明显肿大、TRAb水平高、FT3/FT4比值高的患者,停药后复发风险较大.

    作者:卢洪文;柳林;张银环;孙丽萍;沈守祥;孟祥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快速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利用PCR-HRM技术对常见β地中海贫血5种突变类型进行检测,对野生型、纯合以及杂合突变进行分析,建立一种有效地突变筛查方法.方法 针对5种突变类型进行短片段扩增引物设计,用已知基因型的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组DNA标本进行PCR-HRM分析,并对于纯合子进行PCR产物测序验证.结果 常见5种基因型纯合子以及杂合子均可以利用PCR-HRM进行区分,并得到测序验证.结论 利用PCR-HRM技术可以对常见β地中海贫血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并可以发现未知突变.

    作者:张彦;曾玉坤;刘舒;陈汉彪;尹爱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36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n=15)和中重度损伤组(n=21),另选择19例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手术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的IL-1β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中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IL-1β浓度为(11.17±3.68)μg/L,明显高于轻度损伤组[(5.78±1.89)μg/L](t=5.305,P=0.000)和对照组[(3.91±1.10)μg/L](t=8.245,P=0.000).中重度损伤组患者脑脊液IL-1β浓度为(9.24±4.01)μg/L,显著高于轻度损伤组[(5.09±1.97)μg/L](t=3.771,P=0.001)和对照组[(2.40±1.13)μg/L](t=7.153,P=0.000).患者血清IL-1β浓度高于脑脊液(t=4.426,P=0.000).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IL-1β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

    作者:李娜;程晋成;齐一龙;张文娟;孙灵迪;邵先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Carba NP法用于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快速检测的研究

    目的 探讨将Carba NP法用于产碳青酶烯酶肠杆菌科及假单胞菌属细菌的检测.方法 将8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rba NP法进行碳青霉烯酶检测,并将其与改良Hodge试验比较.结果 Carba NP 法能够特异、灵敏地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Carba NP试验Ⅰ能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Carba NP试验Ⅱ能进一步判定产碳青酶烯酶菌株的组别.其检测方法较改良的Hodge试验更简单、快速.结论 Carba NP法操作快速、简单,有助于提高产碳青酶烯酶菌株的检出率及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作者:袁敏;龚林;陈霞;刘佳;禹惠兰;徐建国;李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运用6σ质量管理理论时的数据采集

    目的 简要阐述在运用6σ理论进行质量管理时,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方法 不准确度(Bias)和不精密度(CV)分别源自2012年该科基础检验室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的反馈结果及该室室内质控3~5个月累积的常规变异;而允许总误差(TEa)采用的是目前推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20470-2006.以血液分析为例,根据公式σ值=(TEa%-Bias%)/CV%,在TEa%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不同的Bias和CV,观察参加室间质评的五项常规指标的σ水平及其他性能评定的变化.结果 (1)若同一项目采用同一TEa%及同一偏倚,采信的常规变异分别为本室1~4月和7~10月累积的CV.在两个不同CV下,RBC、Hb的σ水平及其他性能指标基本没受影响,但WBC、Hct、PLT三项的σ水平和(或)性能评定均有所改变.(2)若同一项目采用同一TEa%及相同常规变异,但采信的偏倚分别源自同一年中前后两次参加室间质评反馈的成绩.在两个不同Bias条件下,除RBC、Hb外,WBC、Hct、PLT三项的σ水平和(或)性能评定均有所影响.(3)若同一项目采用同一允许误差,但所采信的常规变异和平均偏倚分别相对应,即第1次室间质评的Bias与1~4月累积的平均CV构成一组,第2次室间质评的Bias与7~10月累积的平均CV构成另一组.除Hb外,其余4项的σ水平和(或)性能评定均受到影响.结论 当每一批次的室间质评成绩反馈时,需结合当下的常规变异来进行客观分析.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作者:艾红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在肺癌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在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肺癌患者115例作为肺癌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tago-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患者PT、APTT、TT、FIB、D-二聚体、FDP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转移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肺癌局限者(P<0.05).肺癌患者抗凝血酶Ⅲ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对肺癌的转移及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静;柴若楠;张明磊;陈渝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血小板活化指标在急性脑梗死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初期发生时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30例该院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CD62P、溶血磷脂酸(LPA)及LPA相似磷脂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在发病24 h内,CD62P、LPA、LPA相似磷脂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62P、LPA、LPA相似磷脂在ROC曲线下的面积:CD62P为0.95,LPA相似磷脂为0.969,LPA为0.972.根据ROC曲线,当CD62P临界值为26.78%时,诊断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7%;LPA相似磷脂临界值为5.32 μmol/L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3%;LPA临界值为3.12 μmol/L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94%.脑梗死组患者CD62P、LPA、LPA相似磷脂的相关分析显示,CD62P与LPA相似磷脂(r=0.221 9,P>0.01),CD62P与LPA(r=0.260 2,P>0.01)无明显相关性;LPA与LPA相似磷脂(r=0.856 7,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初期血小板活化明显,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LPA、LPA相似磷脂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发生初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符布清;彭丽晨;季明德;王佳;于顾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游离脂肪酸对HepG2细胞及HPA-v成熟脂肪细胞miRNA-1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对人肝癌HepG2细胞及HPA-v成熟脂肪细胞miRNA-143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epG2细胞及人前体脂肪细胞HPA-v,将HPA-v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用1 mmol/L FFA分别干预HepG2细胞及HPA-v成熟脂肪细胞0、4、12、24 h,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细胞miRNA-143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FFA干预时间的延长,HepG2细胞miRNA-143表达增高(P<0.05),HPA-v成熟脂肪细胞中miRNA-143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 FFA对HepG2细胞及HPA-v成熟脂肪细胞miRNA-143表达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秀芳;张向君;徐广峰;张乃键;赵超;赵亚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原因.方法 样本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住院输血的6 773例患者,统计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 6 773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112例,发生率为1.65%,几乎全部为发热和过敏反应,其中输注血浆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为2.31%,血小板其次(2.05%),多发生在输血过程开始的1 h内,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输血反应(P<0.05).结论 临床应密切观察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过程,特别重视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患者的输血护理.

    作者:陈志远;张洪为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与尿蛋白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24 h尿蛋白定量与尿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36例肾病患者,嘱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收集晨尿的中段尿以及当天的24 h内尿标本各一份,检测24 h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尿肌酐、尿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尿半乳糖苷酶(GAL),分别比较不同轻重程度蛋白尿中所含物质的相关性,并用尿蛋白/肌酐值来估算24 h尿蛋白量的准确性.结果 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将患者按尿蛋白量分为正常尿蛋白组(n=36,尿蛋白小于0.15 g)、轻度蛋白尿组(n=55,尿蛋白0.15~0.35 g)及重度蛋白尿组(n=45,尿蛋白大于0.35 g).A、B、C三组中尿蛋白/尿肌酐与24 h尿蛋白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组间比较,不具有相关性(P>0.05).在24 h尿液检测中,AAP、NAC、GAL浓度与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不具有相关性(P>0.05).用尿蛋白/尿肌酐的值来估算24 h尿蛋白含量的准确性发现,在落入24 h尿蛋白定量30%的区域范围内的有56例(41%),以YA、YB、YC方程测量的落入24 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P/C值有47例(35%),而用Y总方程测量的落入24 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尿蛋白/尿肌酐有48例(35%).结论 尿蛋白/尿肌酐与24 h尿蛋白量的测定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可用晨尿中的尿蛋白/尿肌酐来检测患者蛋白尿的情况.

    作者:甘萍;徐丹;张丽芬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8例宫颈癌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水平.结果 正常体检者、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浓度分别为(8.12±2.13)ng/L 和(18.42±6.12)ng/L.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前宫颈癌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D为(18.42±6.12)ng/L,明显高于术后患者[(12.93±5.13)ng/L](P<0.05).血清组织蛋白酶D水平与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组织蛋白酶D在宫颈鳞癌的分化、侵袭性生长及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宫颈鳞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陈桂;黄德琪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高湿环境中不同性别人群血清TK-1水平差异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高湿环境对不同性别人群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来自高湿环境的健康体检者51例,其中,男20例,女31例.采用酶联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进行TK-1检测.结果 20例男性体检者中,血清TK-1阳性者3例(15.0%);31例女性体检者中,血清TK-1阳性者13例(41.9%).女性体检者血清TK-1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高湿环境中,女性细胞增殖明显比男性活跃.

    作者:胡娟;林薇;呼永河;徐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登革病毒1型E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构建登革病毒1型(DENV-1)E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进行原核细胞表达,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ENV-1 E蛋白序列,经酶切后将其插入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D1-E.重组质粒转化E.Coli 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目的 蛋白经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纯化后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初步分析蛋白表达情况,并用纯化后的表达蛋白免疫家兔,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pET-32-D1-E原核细胞表达重组质粒,DENV-1 E蛋白获得高效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的特异性抗血清效价为1∶25 600,Western blot证实其特异性良好.结论 成功构建了DENV-1 E蛋白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制备了可用于DENV快速检测的高效多克隆抗体.

    作者:汪伟;丁显平;杨会强;李竹石;谭帅;赵宇;刘莉娜;谭昌耀;曾献武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