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布清;彭丽晨;季明德;王佳;于顾然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长效抗凝剂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服用华法林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116例,拟服用阿奇霉素的58例作为实验组,未服用阿奇霉素的5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服用阿奇霉素5 d后INR显著增高(用药前1.9±0.3,用药后2.1±0.5,P<0.05),有8例(13.8%)患者INR>2.5的,其中6例为老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
作者:吴薇;李艳;鲁志兵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尼古丁对大鼠骨折愈合和骨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尼古丁组(n=40)、高尼古丁组(n=40)和对照组(n=40).建立骨折愈合模型,于建模后第3、7、14、21天分别处死10只大鼠,采集桡骨骨折部位骨痂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测量骨痂厚度和成熟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痂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 建模后第3天,低尼古丁组、高尼古丁组大鼠骨痂厚度、成熟度及VEGF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第7、14、21天,低尼古丁组、高尼古丁组大鼠的VEG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但骨痂厚度和成熟度低于对照组(P<0.05);低尼古丁组大鼠VEGF表达水平高于高尼古丁组(P<0.05).结论 尼古丁减少骨痂形成,延缓骨折愈合过程,促进VEGF表达,且不同尼古丁剂量对VEGF表达的影响不同.
作者:黄伟忠;张莉;唐景云;廖苑妮;刘东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5例ITP患者作为ITP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将ITP组患者按血小板计数(PLT)分为2组,PLT>30×109/L组(n=20)及PLT<30×109/L组(n=15).以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是否缓解,分为缓解组及未缓解组.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结果 PLT>30×109/L组及PLT<30×109/L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这两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对于ITP的诊断、疗效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建霞;黄衍锋;张旭;黄望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24 h尿蛋白定量与尿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36例肾病患者,嘱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收集晨尿的中段尿以及当天的24 h内尿标本各一份,检测24 h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尿肌酐、尿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尿半乳糖苷酶(GAL),分别比较不同轻重程度蛋白尿中所含物质的相关性,并用尿蛋白/肌酐值来估算24 h尿蛋白量的准确性.结果 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将患者按尿蛋白量分为正常尿蛋白组(n=36,尿蛋白小于0.15 g)、轻度蛋白尿组(n=55,尿蛋白0.15~0.35 g)及重度蛋白尿组(n=45,尿蛋白大于0.35 g).A、B、C三组中尿蛋白/尿肌酐与24 h尿蛋白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组间比较,不具有相关性(P>0.05).在24 h尿液检测中,AAP、NAC、GAL浓度与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不具有相关性(P>0.05).用尿蛋白/尿肌酐的值来估算24 h尿蛋白含量的准确性发现,在落入24 h尿蛋白定量30%的区域范围内的有56例(41%),以YA、YB、YC方程测量的落入24 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P/C值有47例(35%),而用Y总方程测量的落入24 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尿蛋白/尿肌酐有48例(35%).结论 尿蛋白/尿肌酐与24 h尿蛋白量的测定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可用晨尿中的尿蛋白/尿肌酐来检测患者蛋白尿的情况.
作者:甘萍;徐丹;张丽芬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胰腺癌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78例胰腺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情况,将其与同期肺癌患者,急、慢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 胰腺癌、肺癌患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患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6.34%(43/678)、4.33%(71/1 640)、5.07%(57/1 124)、4.21%(4/95),健康体检者HBsAg阳性率为3.37%(1 652/49 017).与健康体检者比较,胰腺癌患者HBsAg阳性率的比值比(OR)值为1.94,95%可信区间(CI)为1.42~2.65.胰腺癌患者分别与肺癌患者、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慢性胰腺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的胰腺癌患者无发病年龄、性别的优势(P>0.05).HBsAg阴性与阳性的胰腺癌患者肝转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存在相关性.
作者:倪芳;刘雁雁;吴志奇;蒋理;邵明雯;刘连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4 862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上皮细胞HPV阳性率为31.74%(1 543/4 862).其中,一重感染、多重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1.43%(1 042/4 862)、10.30%(501/4 862).前7位高危型HPV分别为16、58、52、33、18、56、31型,占59.09%,而低危型HPV分别为11、6、43型,占23.70%.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HPV分型检测.
作者:龚培尧;李海;耿建祥;李丽;刘忠伦;王晓红;王宏景;夏林;夏思钧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简要阐述在运用6σ理论进行质量管理时,数据采集的重要性.方法 不准确度(Bias)和不精密度(CV)分别源自2012年该科基础检验室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的反馈结果及该室室内质控3~5个月累积的常规变异;而允许总误差(TEa)采用的是目前推行使用的国家标准GB/T20470-2006.以血液分析为例,根据公式σ值=(TEa%-Bias%)/CV%,在TEa%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不同的Bias和CV,观察参加室间质评的五项常规指标的σ水平及其他性能评定的变化.结果 (1)若同一项目采用同一TEa%及同一偏倚,采信的常规变异分别为本室1~4月和7~10月累积的CV.在两个不同CV下,RBC、Hb的σ水平及其他性能指标基本没受影响,但WBC、Hct、PLT三项的σ水平和(或)性能评定均有所改变.(2)若同一项目采用同一TEa%及相同常规变异,但采信的偏倚分别源自同一年中前后两次参加室间质评反馈的成绩.在两个不同Bias条件下,除RBC、Hb外,WBC、Hct、PLT三项的σ水平和(或)性能评定均有所影响.(3)若同一项目采用同一允许误差,但所采信的常规变异和平均偏倚分别相对应,即第1次室间质评的Bias与1~4月累积的平均CV构成一组,第2次室间质评的Bias与7~10月累积的平均CV构成另一组.除Hb外,其余4项的σ水平和(或)性能评定均受到影响.结论 当每一批次的室间质评成绩反馈时,需结合当下的常规变异来进行客观分析.及时查找原因进行纠正,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作者:艾红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呼和浩特地区急性脑梗死(ACI)与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将1 094例ACI患者作为ACI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前、后的血清Hcy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检测对ACI的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保平;刘珊;董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对闽东地区畲族自然人群体液免疫指标水平进行调查,并比较畲族人群与汉族人群免疫指标水平的差别.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对279例闽东地区畲族自然人群和104例汉族自然人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的畲族自然人群间体液免疫指标水平的差异,并与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畲族自然人群血清IgG水平女性[(14.55±3.06)g/L]高于男性[(13.49±2.84)g/L](P<0.05),IgA、IgM和C3、C4的水平与性别无关(P>0.05);IgG、IgA、IgM的水平与年龄无关(P>0.05),而C3、C4随年龄的增长水平升高(P<0.05).畲族人群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在各年龄段均高于汉族人群(P<0.05),畲族人群的C3、C4水平与汉族人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畲族人群的体液免疫指标中IgG、IgA、IgM水平高于汉族人群.
作者:郑长业;陈琼;洪永强;朱婵虹;黄孟华;陈宏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临床疑难血型以寻求解决方法.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10例患者应用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认真核对血型标本和试剂,排除人为因素造成的正、反定型不一致;仔细分析患者病情,明确正、反定型不一致是否与患者病情有关;后对其进行ABO标准红细胞和微柱凝胶卡式正、反定型,抗体筛选细胞,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由于操作不规范等人为因素造成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2例(20%);年龄因素造成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中,新生儿2例,老年人1例,肿瘤患者2例,慢性贫血患者2例,消化道疾病1例.检测到不规则抗体3例(33%),自身冷凝集抗体2例,类B反应1例,缗钱状假凝集1例,新生儿溶血性贫血1例.结论 采用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解决了疑难血型的定型,提高了定型准确性及输血安全性.
作者:汪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建立信息化、数字化医院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接受和认同,作为医院数字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室信息化系统(LIS)在医院实验室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者作为本科室的一员,一直学习、探索LIS信息化服务理念.现结合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简单谈谈LIS系统中设备管理及设备故障维护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雷明德;黄学忠;郑晓聪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将Carba NP法用于产碳青酶烯酶肠杆菌科及假单胞菌属细菌的检测.方法 将8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rba NP法进行碳青霉烯酶检测,并将其与改良Hodge试验比较.结果 Carba NP 法能够特异、灵敏地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Carba NP试验Ⅰ能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Carba NP试验Ⅱ能进一步判定产碳青酶烯酶菌株的组别.其检测方法较改良的Hodge试验更简单、快速.结论 Carba NP法操作快速、简单,有助于提高产碳青酶烯酶菌株的检出率及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作者:袁敏;龚林;陈霞;刘佳;禹惠兰;徐建国;李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在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肺癌患者115例作为肺癌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tago-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患者PT、APTT、TT、FIB、D-二聚体、FDP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转移患者D-二聚体明显高于肺癌局限者(P<0.05).肺癌患者抗凝血酶Ⅲ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凝血指标、D-二聚体、FDP及抗凝血酶Ⅲ对肺癌的转移及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静;柴若楠;张明磊;陈渝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6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试验中的临床效能.方法 将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n=342),包括鳞癌63例,腺癌84例,小细胞肺癌195例,另将6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114).采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建立合理的临床判断临界值.结果 腺癌患者CEA、CA125阳性率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NSE、ProGRP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患者(P<0.05).鳞癌患者CYFRA21-1、SCC-Ag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ProGRP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4.00 ng/L、78.80%、90.00%;鳞癌患者SCC-Ag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3 ng/mL、93.70%、90.00%;腺癌患者CA125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35.26 U/mL、79.00%、93.00%.结论 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的试验诊断可分别优先选择ProGRP、SCC-Ag、CA125.
作者:穆朝东;徐怡;黄艳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人类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排行中居首位.据统计,2008年,全世界约有160万人被确诊为肺癌,占所有肿瘤发生的13%,同时约有140万人死于肺癌,占所有肿瘤死亡人数的18%[1].由于缺乏有效的肺癌早期检测手段,3/4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造成当今世界范围内肺癌的低存活率.目前,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仅约15%,若能在早期检测到肺癌病变,患者5年存活率可超过60%[2].因此,需要发展新的经济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金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技术筛选结核患者与非结核患者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即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结果 结核组患者Treg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H1细胞百分比及TH1/TH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H1细胞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感染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上升,TH1细胞数量及TH1/TH2比例下降,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可能是结核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才冬;张瑞生;高应东;金玲;万芳;夏永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1,3-β-D-葡聚糖广泛存在于各类真菌细胞壁中,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表明,除少数真菌外,所有真菌细胞壁上都含有1,3-β-D-葡聚糖,以酵母样真菌含量高.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放出来,其在血液及其他体液(如尿、脑脊液、腹水、胸腔积液等)中的含量增加.因此,1,3-β-D-葡聚糖已成为检测真菌感染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国内、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1,3-β-D-葡聚糖的定量检测方法进行研究,近年来更取得了较快的进展.本文就目前已有的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于婷;蔡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TMS)及精子正常形态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了共417周期IUI治疗的216对不孕夫妇.按处理前精子形态,将其分为形态正常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15%,n=45)、轻度畸形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10%~15%,n=103)、中度畸形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5%~10%,n=186)和重度畸形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5%,n=83).根据PTMS将其分为5组,第Ⅰ组:PTMS<2×106,第Ⅱ组:2×106≤PTMS<5×106,第Ⅲ组:5×106≤PTMS<10×106,第Ⅳ组:10×106≤PTMS<20×106,第Ⅴ组:PTMS≥20×106.比较各组妊娠率.结果 216对不孕夫妇临床妊娠73例,周期临床妊娠率17.50%.第Ⅰ、Ⅱ、Ⅲ、Ⅳ、Ⅴ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15.8%、24.1%、15.0%和21.4%.形态正常组、轻度畸形组、中度畸形组和重度畸形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0.0%、20.4%、19.4%和8.4%.结论 当PTMS<5×106或正常形态精子百分比低于5%时,IUI妊娠率显著下降.
作者:苏宁;王维;何燕;曾艳华;黄婷婷;彭娅娅;夏薇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BV三联检测在妇科患者诊断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 300例妇科患者行阴道分泌物BV三联(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酶、白细胞酯酶)检测及显微镜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并统计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及霉菌性阴道炎在临床妇科炎症中的发生率.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和BV三联检测及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为32.6%,显著高于滴虫性阴道炎3.6%及霉菌性阴道炎12.2%,其中20~49岁的育龄妇女均为BV高发年龄,其他年龄段也有一定的阳性率.结论 BV在妇科门诊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BV三联检测在妇科门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慧丽;吴冬生;钟桥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易感性的潜在影响.方法 将PCI术后的241例有再发缺血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ISR组,n=68)和非ISR组(n=173),另选择109例排除冠心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IL-18基因型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血清IL-18浓度.结果 ISR组、非ISR组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3、0.83,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0.73,P<0.01),ISR组患者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非ISR组(P<0.01).ISR组、非ISR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7、0.69,二者明显高于对照组(0.54,P<0.01),ISR组患者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非ISR组(P<0.01).ISR组、非ISR组患者血清IL-18浓度分别为(309.39±86.75)、(245.37±59.0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38.41±47.28)ng/L](P<0.01),ISR组患者血清IL-18浓度明显高于非ISR组(P<0.01).结论 IL-18启动子-137G/C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血清IL-18浓度及PCI术后再狭窄发生的易感性.
作者:刘文卫;江华;刘永胜;李婷;王萍;王炜娜;赵玉勤;周登明;朱通建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