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

胡秦妮;张玉琴;邓芝云;林静;肖娜娜;杨志华;赵晋;哈小琴

关键词:胰腺炎, 急性, 预后,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 采集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评估其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SAP组与MAP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NLR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WBC及NLR预测S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不低于0.7.NLR较WBC预测SAP的诊断临界(CO)值、敏感性、特异性、AUC具有更大的价值,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SAP的早期诊断中意义不大.结论 NLR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不良预后中优于WBC.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刺猬(Hh)因子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以及发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肝脏疾病的研究中发现,Hh信号通路在受到损伤因素作用后可被激活,该信号通路活化后可以参与包括促进肝祖细胞的增殖,肝内炎症细胞的聚集,肝纤维化以及血管形成等多个过程,上述这些变化都与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Hh信号通路在急、慢性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临床提供治疗肝脏疾病的有力证据.

    作者:傅海涛;杨敏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贝克曼DXI-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DXI-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性能.方法 采用DXI-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125)、CA153,对该仪器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试验及携带污染率进行测试.结果 DXI-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分别为3.15%、2.58%、1.92%,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4.29%、3.65%、2.4%.AFP、CA125、CA153检测的相对偏差分别为3.45%、2.66%、-2.61%.其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相关性良好.各测定项目的 携带污染率均小于2%,属于可接受范围.结论 DXI-8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具有良好的准确性、重复性和线性.

    作者:吴佳力;郑莹莹;苏屿;王可环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血浆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ACI患者作为ACI组,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SYSMEX CA-51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中等面积及小面积梗死组(P<0.05).结论 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陈涛;王一萍;王应良;杨椿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及其分布特征调查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不合格率及人群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速率法对2009~2012年无偿献血者的248 164份血液标本进行ALT含量检测.结果 2009~2012年保定市无偿献血者ALT的总不合格率为0.97%,ALT不合格数占总不合格数的比例逐年增加(χ2=59 968.04,P<0.01).不同献血人群ALT不合格率比较,男性高于女性(χ2=653.71,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ALT不合格率增高(χ2=196.88,P<0.01);学生是ALT不合格率低的献血人群,其次为农民,高的是职员.结论 加强献血前宣传和献血队伍管理,以及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ALT检测合格标准是降低血液不合格率、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作者:郝志伟;宋任浩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血小板活化指标在急性脑梗死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初期发生时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30例该院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CD62P、溶血磷脂酸(LPA)及LPA相似磷脂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在发病24 h内,CD62P、LPA、LPA相似磷脂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62P、LPA、LPA相似磷脂在ROC曲线下的面积:CD62P为0.95,LPA相似磷脂为0.969,LPA为0.972.根据ROC曲线,当CD62P临界值为26.78%时,诊断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87%;LPA相似磷脂临界值为5.32 μmol/L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3%;LPA临界值为3.12 μmol/L时,诊断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94%.脑梗死组患者CD62P、LPA、LPA相似磷脂的相关分析显示,CD62P与LPA相似磷脂(r=0.221 9,P>0.01),CD62P与LPA(r=0.260 2,P>0.01)无明显相关性;LPA与LPA相似磷脂(r=0.856 7,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初期血小板活化明显,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LPA、LPA相似磷脂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发生初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符布清;彭丽晨;季明德;王佳;于顾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b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C3b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据患者血清中HBV e抗原(HBeAg)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将其分为6组:A组(HBeAg阳性,ALT正常)、B组(HBeAg阴性,ALT正常)、C组(HBeAg阳性,ALT轻、中度升高)、D组(HBeAg阳性,ALT高度升高)、E组(HBeAg阴性,ALT轻、中度升高)、F组(HBeAg阴性,ALT高度或重度升高).另将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HBe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ALT采用速率法,补体C3b采用ELISA-生物素亲和素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 D组与F组患者血清C3b、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水平显著高于A、B、C、E组(P<0.05);而D组与F组比较,患者血清C3b、AS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受检者血清C3b水平显著低于A、B、C、D、E、F组(P<0.05).C3b水平与ALT、AST、HBsAg存在正相关(P<0.05),而与HBeAg和HBV-DNA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补体C3b水平与HBV的感染及肝细胞损伤程度有关,而与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无关,可作为感染和预后的辅助检测指标.

    作者:蒋静;刘斌;热依汗·谢以提;孟存仁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抗体检测及其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双链DNA(dsDNA)抗体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采用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CLIFT)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总补体、补体C3、补体C4水平.结果 7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0例抗dsDNA抗体阳性,27例抗dsDNA抗体阴性.抗dsDNA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血清IgG、IgM、IgA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组患者血清总补体、补体C3、补体C4水平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与总补体、补体C3显著相关(P<0.05).结论 抗dsDNA抗体可能通过补体旁路途径而非经典途径抑制补体生成.

    作者:荀新菊;赵勇;荀春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PDCA循环教学法在体液检验实习教学的应用

    检验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1].临床体液检验由于其项目繁多,而且多为手工操作,涉及的形态学基础又因人而异,历来是临床检验实习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尤其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体液检验学的带教体会,谈谈应用PDCA循环教学法在带教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PDCA循环是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威廉·爱德华·戴明(W.Edwards.Deming)首先提出的.这个循环主要包括4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2],它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参照这种模式,将PDCA循环应用在实习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薛雄燕;黄少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多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和评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线粒体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腺苷脱氨酶(ADA)、清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前清蛋白(PA)、5′-核苷酸酶(5′-N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α-L-岩藻糖苷酶(AFU)共13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68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2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13项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m-AST、ADA、ALP、GGT、5′-NT、TBA、TBIL、AFU在各组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ALB、CHE、PA则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对肝脏疾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应选择具有特异性、互补性的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急性肝炎优先考虑ALT、AST、m-AST、TBA、TBIL.慢性肝炎优先考虑AST、ALT、m-AST、CHE、GGT.肝硬化优先考虑ADA、CHE、TBA、TBIL、ALB.肝癌优先考虑AFU、GGT、5′-NT、ALP、m-AST.

    作者:李萍;史茜;王波;徐维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阿奇霉素对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长效抗凝剂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服用华法林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116例,拟服用阿奇霉素的58例作为实验组,未服用阿奇霉素的5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服用阿奇霉素5 d后INR显著增高(用药前1.9±0.3,用药后2.1±0.5,P<0.05),有8例(13.8%)患者INR>2.5的,其中6例为老龄患者.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

    作者:吴薇;李艳;鲁志兵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1例误食溴鼠灵轻度中毒者凝血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应用

    溴鼠灵是长效超华法林类抗凝血杀鼠药--第2代抗凝血杀鼠剂[1].溴鼠灵通过抑制维生素K1-2,3环氧化物降解酶活性,从而抑制肝脏对维生素K1依耐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的合成,引起出血.因其只影响新合成的凝血因子,故只有当血液循环中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浓度下降时才出现出血倾向,中毒后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出血发生,且急性中毒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2].此药在我国农村应用率广,对狗猫科动物毒性强,如人误服(尤以小儿误服其毒饵者为多见)可引起急性中毒,是基层医院急诊常见的危重症[1-2].发现的迟早和抢救措施的合理与及时是影响抢救成功重要的因素.本文就本院收治的1例该病的急诊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等常规凝血指标进行分析,并探讨误食溴鼠灵轻度中毒者经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建新;徐忠玉;甘志忠;王少容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医学实验室管理评审实践

    医学实验室管理评审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和保持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主要内容是对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贯彻落实和实现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些活动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相应的整改,以达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一般为12个月,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期间,评审间隔宜缩短.当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或组织机构、人员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现工作中质量体系不能有效运行时增加评审,时间由质量负责人指定.管理评审一般采用会议形式.以下是2012年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现汇报如下.

    作者:董家书;蒙雨明;蒋利君;李卓园;李钰;韦美德;彭华;程红革;韦柳华;梁委军;王贵生;吴昊;蒙杰;戴盛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脑出血急性期常规生化检测的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 了解脑出血急性期常规生化指标改变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根据其预后状况良好与否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61);以68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其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及尿酸水平.结果 3组受检者血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LDL-C、血糖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HDL-C、血尿酸及血糖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HDL-C、血尿酸、血糖及年龄这7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患者预后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al回归方程,分析显示年龄、HDL-C、血尿酸、血糖是急性期脑出血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HDL-C、血尿酸、血糖可作为脑出血预后不良的预测性指标.

    作者:韩铁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呼和浩特地区10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分析

    目的 探讨呼和浩特地区急性脑梗死(ACI)与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将1 094例ACI患者作为ACI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前、后的血清Hcy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及Hcy检测对ACI的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保平;刘珊;董莉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苏州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妇女宫颈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4 862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上皮细胞HPV阳性率为31.74%(1 543/4 862).其中,一重感染、多重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1.43%(1 042/4 862)、10.30%(501/4 862).前7位高危型HPV分别为16、58、52、33、18、56、31型,占59.09%,而低危型HPV分别为11、6、43型,占23.70%.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HPV分型检测.

    作者:龚培尧;李海;耿建祥;李丽;刘忠伦;王晓红;王宏景;夏林;夏思钧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与尿蛋白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24 h尿蛋白定量与尿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36例肾病患者,嘱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收集晨尿的中段尿以及当天的24 h内尿标本各一份,检测24 h尿标本中尿蛋白的含量、尿肌酐、尿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尿半乳糖苷酶(GAL),分别比较不同轻重程度蛋白尿中所含物质的相关性,并用尿蛋白/肌酐值来估算24 h尿蛋白量的准确性.结果 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将患者按尿蛋白量分为正常尿蛋白组(n=36,尿蛋白小于0.15 g)、轻度蛋白尿组(n=55,尿蛋白0.15~0.35 g)及重度蛋白尿组(n=45,尿蛋白大于0.35 g).A、B、C三组中尿蛋白/尿肌酐与24 h尿蛋白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组间比较,不具有相关性(P>0.05).在24 h尿液检测中,AAP、NAC、GAL浓度与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不具有相关性(P>0.05).用尿蛋白/尿肌酐的值来估算24 h尿蛋白含量的准确性发现,在落入24 h尿蛋白定量30%的区域范围内的有56例(41%),以YA、YB、YC方程测量的落入24 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P/C值有47例(35%),而用Y总方程测量的落入24 h尿蛋白量30%区域范围内的尿蛋白/尿肌酐有48例(35%).结论 尿蛋白/尿肌酐与24 h尿蛋白量的测定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可用晨尿中的尿蛋白/尿肌酐来检测患者蛋白尿的情况.

    作者:甘萍;徐丹;张丽芬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罗氏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贫血指标的方法学性能验证

    目的 验证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贫血指标的方法学性能.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方法测定叶酸、铁蛋白及VitB12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生物参考区间、携带污染率等,并进行验证.结果 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叶酸、铁蛋白及VitB12的批内、日间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3.27%~4.72%和3.65%~4.95%;高、低值校正品的检测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倚(%)在-5.3%~4.2%之间;测量范围与厂家提供的测量范围相近;叶酸、铁蛋白及VitB12的测量数值与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符合率分别为92.50%、90.70%及93.20%;仪器检测的携带污染率为0.02%~0.18%.结论 Cobas E60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叶酸、铁蛋白和VitB12的方法学性能良好.

    作者:吴敏;陈明艳;刘爱胜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研究

    目的 探讨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Graves病的复发因素.方法 选择186例Graves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甲巯咪唑进行治疗,根据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复发组和未停药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游离甲状腺素3(FT3)、游离甲状腺素4(FT4)、敏感促甲状腺激素(s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raves病的复发因素.结果 缓解组患者血清FT3、FT4、TgAb、TPOAb、TRAb及CXCL10明显低于复发组和未停药组(P<0.05),sTSH明显高于复发组和未停药组(P<0.05).甲状腺大小、TRAb水平及FT3/FT4值为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甲硫咪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Graves病的症状,但发病初甲状腺明显肿大、TRAb水平高、FT3/FT4比值高的患者,停药后复发风险较大.

    作者:卢洪文;柳林;张银环;孙丽萍;沈守祥;孟祥凤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抗着丝点蛋白B抗体阳性血清的抗核抗体荧光模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抗着丝点蛋白B抗体(CENP-B)阳性血清抗核抗体(ANA)荧光模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抗CENP-B抗体阳性血清的ANA荧光模式、滴度、分布及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抗CENP-B抗体阳性血清中,单纯性抗CENP-B 抗体阳性(+/-)为46例(47.9%),+/-组和+/+组的荧光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 000和≥1∶1 000的核型滴度组抗CENP-B抗体阳性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主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雷诺综合征;非AID患者中,主要多见于脑梗死、贫血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结论 抗CENP-B抗体在脑梗死、贫血和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较高表达值得关注.

    作者:朱蓉;孙明忠;居会祥;周中卫;肖丽华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循环DNA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人类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排行中居首位.据统计,2008年,全世界约有160万人被确诊为肺癌,占所有肿瘤发生的13%,同时约有140万人死于肺癌,占所有肿瘤死亡人数的18%[1].由于缺乏有效的肺癌早期检测手段,3/4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造成当今世界范围内肺癌的低存活率.目前,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仅约15%,若能在早期检测到肺癌病变,患者5年存活率可超过60%[2].因此,需要发展新的经济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金萍 刊期: 2013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