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组织中uPA及VEGF的表达及意义

杨新海;严水华;刘双庆

关键词:乳腺癌组织, uPA, VEGF, 表达,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肿瘤浸润转移, 尿激酶原激活物, 细胞外基质, 侵袭和转移, 浸润和转移, 周围组织, 肿瘤患者, 治疗失败, 屏障作用, 恶性肿瘤, 瘤细胞, 基底膜, 死亡, 破坏, 降解
摘要: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引起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肿瘤浸润转移的研究已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尿激酶原激活物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瘤细胞通过其自身分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bator,uPA)以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破坏其屏障作用,从而侵袭周围组织[1].
新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接触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目的:探讨接触式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Contact transscleral diode laser cyclophotocoagulation,CTFD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00年1月~2007年2月的难治性青光眼,CTDc组30例(30眼),冷凝组30例(30眼)为对照.CTDC组激光参数:1050~2 800 mW,时间1000~2000 ms,每点能量2.10~3.75 J,光凝范围180°~360°,击射点数7~28点,每点间隔2 mm.冷凝组采取冻-融-冻方式,温度-60~-80℃,时间40~60 s,冷凝范围下方180°,冷冻6~13个点.术后临床观察记录手术前及手术后3 d、1 w、2 w、3 w、1 m眼压测量值(mmHg),术后症状及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用药情况.手术有效标准定为治疗后眼压较术前下降30%以上或眼压≤21 mmHg,或无光感眼术后眼部疼痛消失.每个病例均随访1个月.结果:CTDC组争冷凝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后各时期眼压均低于术前眼压(P<0.05+).随访结束时手术有效率CTDC组93.33%,冷凝组83.33%,疼痛缓解率CTDC组96.67%;冷凝组86.67%: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D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丽;安晓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诊科常见护理隐患及预防措施

    急诊科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线,是接受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急诊科的特点是: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其家属心情急躁.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

    作者:张梅花;闫海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美宝湿润烧伤膏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某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需要行胸壁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1].然而胸壁放疗会导致皮肤损伤,早期照射野会因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红斑,进而出现色素沉着、小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导致局部缺氧及继发细胞损伤,出现脱皮、溃疡、出血、坏死等.

    作者:刘凯;王若峥;李品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浅谈病历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病历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全面记录,既能客观反映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也是临床教学、科研和信息管理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考核医务人员医德、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的主要依据.

    作者:贾新;陈翔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34例临床分析

    中间综合征(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所致的一组临床肌无力综合征,晚期以呼吸肌麻痹(RMP)为主,若对其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作者:王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简便、客观、无创的捡查方法来分析不同面积肺拴塞患者危险因素与临床指标相关性,从而为不同面积肺血栓栓塞的初步诊断提供依据,并合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方法:将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肺血栓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分为大面积和小面积两组,将次大面积组归入大面积组.其中大面积组患者48例.小面积组患者51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危险因素、血常规及生化指标、D-二聚体、凝血功能、血气分析、住院天数、治疗效果等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在呼吸困难、心悸症状及血压下降、肺部啰音、胸腔积液、下肢肿胀等体征发生率上均高于小面积组肺栓塞患者,且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发生率上高于小面积组肺栓塞患者,且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大面积组患者在D-二聚体值、PT值及APTT值指标上高于小面积组患者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

    作者:马建军;陈刚;崔月;何元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Beyond冷光美白牙技术临床疗效探讨

    牙齿着色根据病因不同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因素,不管是那种因素引起的牙齿着色,都对患者的美观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于着色活髓牙美白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即家庭漂白术即夜间漂白技术(night-guard vital bleaching)和诊室漂白术(dentist-administered bleaching)[1].

    作者:刘菁彧;李昊;付亚丽;张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群体暴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暴力伤在外科系统极为常见,但在和平年代,群体暴力伤则为少见.2009年7月5日我市出现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事件,造成大量无辜群众伤亡.在此次事件中共收治18例,均得到有效救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娟;杨春梅;王艳梅;刘芬;张丽娟;李巧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病毒性腹泻治疗探讨

    腹泻病是儿科的常见病,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秋冬季节的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基层医院医疗条件相对差,对病毒性腹泻的治疗又有许多不妥之处,因此探讨规范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

    作者:蒋煜;顾曜芳;罗文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750例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据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医院住院患者的1750例进行调查,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80%.滥用抗菌药物可使细菌的耐药率提高.在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给临床医生用抗菌素带来困难,也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医疗质量,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一、临床资料:共查2003年1月~2004年12月医院各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非手术病历1750例,对这些非手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后的各类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及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路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超声在脊柱结核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在脊柱结核并寒性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资料56例,对腰椎结核椎旁脓肿超声图象特点结合经临床诊治及引流物细茵培养证实的脊椎结核性椎旁脓肿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结果表明超声显示椎旁脓肿外形不一,可呈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边界常显示不清,脓腔壁厚,早期可呈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病程较长者,内部渐呈无回声区,其间散在细小强回声点或强回声斑及索条状强回声,回声杂乱.诊断准确率达96.43%(54/56),误诊2例.结论:超声可显示病灶的大小和形态,并能准确地提示病灶的部位,与皮肤表面的距离,走行及与邻近腹部器官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和选择手术切口、穿刺引流切口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亦凡;李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实验前准备在检验质量保证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检验方法学也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些新技术、新仪器、新项目相继投入临床应用,给我们检验人员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检验医学在临床医疗、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实验室人员认为: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就是高质量.

    作者:叶扬;张新华;张咏梅;张新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术后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1],多发生在术后2~3天,随着术后创面愈合,前房逐渐恢复,较为严重的浅前房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后果[2].因此,正确认识与处理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不但关系到青光眼手术的成败,而且对视功能的保护亦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我院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振;努尔艳·依布拉西;王颖;阿孜古力;郝尚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正畸治疗中的疼痛反应

    疼痛是正畸治疗中患者的一种常见反应,大多数正畸患者有治疗疼痛的经历,因此,疼痛越来越受到正畸医师的重视.这里所谈论的疼痛不是由于操作者或患者的粗心造成的矫治器的激惹,而是在正畸治疗中病人所感受到的痛觉.本研究旨在探讨正畸治疗后疼痛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缓解方式以及功能障碍等方面进行临床调查分析,旨在为预防和减轻疼痛找到相关理论依据.

    作者:刘丽;阿依古丽·吐尔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少,易损伤,出现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骨骼和(或)肌腱外露,术后感染切口不愈合钢板骨外露,修复难度较大,对治疗带来困难.自2006年8月笔者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范达文;庞争取;陈静;毛丰刚;朱栩宏;陆江;徐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89例中重度冻伤治疗体会

    我省地处西北寒冷地区,冬天低气温可达零下30℃左右.当机体长期接触零下低温时,常发生冻伤,造成不可逆损伤.冻伤是人体遭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物质循环不良和抗寒能力下降有关.

    作者:谌洪亮;程树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护理体会

    传统后路椎间板摘除髓核手术对腰椎结构的完整性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对腰椎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而经椎间盘镜下腰椎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神经减压彻底等优点,疗效肯定.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后路椎间盘镜行腰椎间盘摘除术约400余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惠琴;王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消化道异物手术治疗探讨

    吞食消化道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80%~90%异物可以自行排出,约10%~20%的上消化道异物需内镜取出,大约1%的异物需外科手术取出[1].自1998年10月~2007年9月,我院收治经胸经腹手术取出消化道异物患者2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国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64例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的17%[1].大多数病例通过传统的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复位后丢失率高,容易遗留肢体短缩、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

    作者:杜昌辉;邹维敏;张宏伟;安冬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老年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表明,在大样本前瞻性观察中,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β细胞功能已经丧失50%左右,对于病程普通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β细胞进一步下降已成为治疗中的主要矛盾.

    作者:毛泽红;林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新疆医学杂志

新疆医学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