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守林;张林;胡彬
临床上各种感染性疾病中以病毒和细菌感染为常见,在感染性疾病诊断方面,目前主要根据一些传统的方法如体温变化、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作为参考,这些方法都是非特异性的.故目前尚缺乏一种快速、可靠的对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方法.降钙素原(PCT)是1种降钙素前体,新近发现血清PCT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PC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价值.
作者:邓拥军;格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成人重症水痘死亡病例,探讨检验指标在重症水痘病情监测与治疗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并对临床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总T细胞含量先高后低,至临终前跌幅达7倍以上;T4细胞含量减低,随病情恶化逐渐降至极低水平;T8细胞含量增高,但临终前下降5倍以上;CD4+/CD8+ 始终处于低值水平,CD4+/CD8+低于0.2出现4次;双阴性T细胞含量正常,双阳性T细胞含量升高;B细胞和NK细胞含量处于低值水平.尿素氮在临终前数日开始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D二聚体、动脉氧分压、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明显.结论 成人重症水痘检验指标改变呈多样性,涉及反映细胞免疫、感染、止凝血、心肝肾损害的多项指标,T细胞及其亚群和hsCRP是反映患者病情、监测疗效和预后的佳指标.
作者:吴雪梅;吴丽娟;陈章;何元虎;段玲;吴奎;刘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RT-PCR)检测56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表达情况,以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者各20例作为对照.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表达阳性率为46.4%(26/56),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者表达阳性率均为0.0%(0/20,P<0.05);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表达阳性率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但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可作为乳腺癌微转移的判断指标,对乳腺癌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忠;陈聆;孟凡祥;杜鸿 刊期: 2012年第19期
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的特殊手段,通过输入新鲜血液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同时也存在着输血相关性传染病发生的危险[1].而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因此按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本院就诊和住院患者手术前或输血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检测,报道如下.
作者:王书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F)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胶体金层析法和线性免疫分析法对420例类风湿因子(RF)阳性患者进行抗CCP抗体和抗ENA抗体检测.结果 420例RF阳性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抗ENA抗体阴性者占52.4%(220/420),抗CCP抗体和抗ENA抗体(抗SS-A抗体)均为阳性者占0.4%(2/420),抗CCP抗体和抗ENA抗体均阴性者占21.4%(90/420).在抗CCP抗体阴性、抗ENA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抗 Sm抗体阳性14例,包括皮肌炎7例、系统性硬化病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抗U1RNP抗体阳性3例,均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抗SS-A抗体阳性68例,均为干燥综合征患者;抗SS-B抗体阳性25例,均为干燥综合征患者.结论 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强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抗E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F仅可用于RA患者的初筛诊断.
作者:杨辛;吴颖稚;张庆五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随着临床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检测范围不断扩大,检验项目不断增多,如何科学的管理临床实验室,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快速、可靠的诊断依据,优化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来适应社会需求的改变,法制及规章制度的要求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基于千兆局域网,本院建立了检验信息服务网站,现已运行1年多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曹源;胡成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苏州、南京两地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 084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检测.结果 3 084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HPV总阳性率为21.37%(659/3 084),苏州、南京地区HPV总阳性率分别为35.32%(481/1 362)、10.34%(178/1 722),一重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4.08%(328/1 362)、8.89%(153/1 722),多重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1.23%(153/1 362)、1.45%(25/1 722),两地HPV总阳性率及一重、多重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检测,对女性宫颈HP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海;耿建祥;张劲松;王旭波;兰建云;张昶;董云灿;魏谨;孟献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不同真空采血管对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6种不同真空采血管采集受检者静脉血,比较血浆或血清标本在同等条件下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结果 与干燥管相比,分离胶管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肝素钠管、肝素锂管多数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EDTA-K2管和枸橼酸钠管多数或全部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分离胶管和干燥管适用于生化项目检测,肝素管适合多数项目,EDTA-K2管和枸橼酸钠管不适用于生化项目检测;不同抗凝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用抗凝血浆代替血清进行生化项目检测.
作者:任继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外周血细胞因子检测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取血制作标本并进行细胞培养.结果 观察组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γ干扰素(IFN-γ)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IL-10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内HBeAg阴性患者较HBeAg阳性患者的IFN-γ水平高(P<0.05),IL-4水平低(P<0.05).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反映辅助T细胞(Th)1/Th2免疫应答平衡变化的外周血细胞因子,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观察.
作者:徐文莉;林燕华;廖长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全血微量元素铜(Cu)、锌(Zn)、铁(Fe)含量及Cu/Zn比值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测定食管癌患者与健康人全血Cu、Zn、Fe含量及Cu/Zn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全血Cu含量和Cu/Zn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Zn和Fe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血微量元素Cu、Zn、Fe的含量及Cu/Zn比值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初瑞雪;孟卫东;崔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昆明地区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隐性感染状况和相关实验室特征.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44例抗丙型肝炎病毒IgG类抗体[抗-HCV(Ig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HBV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胆红素(Bil)水平.选择HBsAg阴性标本,以巢式PCR技术和荧光PCR技术进行HBV DNA定性及定量检测.结果 244例抗-HCV(IgG)阳性标本中HBsAg阴性198例,其中HBV DNA阳性76例,丙肝患者合并HBV隐性感染率为31.15%(76/244),包含5种HBVM模式,分别为抗HBs(+)、抗HBe(+)、抗-HBc(+)4例(A组),抗HBe(+)、抗-HBc(+)40例(B组),抗HBs(+)、抗HBc(+)5例(C组),抗-HBc(+)24例(D组),HBVM全阴3例(E组),B组所占比高(P<0.05),D组HBV DNA平均含量高(P<0.05).90.8%(69/76)的标本ALT、Bil均增高.老年男性为丙肝伴HBV隐性感染高发人群.结论 该地区丙肝合并HBV隐性感染发病率较高,且HBVM种类多样.HBV DNA检测是判断丙肝患者HBV感染状况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悦;王惠萱;陈忠明;权彤彤;姜昌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献血者多次机采血小板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50名自愿捐献机采血小板大于或等于10次的献血者(每次捐献间隔期大于或等于1个月),分成2批,每批抽取清晨空腹全血5 mL,肝素钠抗凝,检测全血切变率200、全血切变率30、全血切变率5、全血切变率1、血浆切变率100、纤维蛋白原,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名献血者多次机采血小板后,其全血切变率200、全血切变率30、全血切变率5、全血切变率1、血浆切变率100、纤维蛋白原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全血切变率200、全血切变率1、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参考值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切变率30、全血切变率5、血浆切变率100与正常参考值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每次捐献间隔期大于或等于1个月),并未引起献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明显改变,对献血者身体健康并未造成明显不利的影响.
作者:胥琳琳;赵宏祥;任素玲;黄红亮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前,国内已有百余家真空采血管生产企业,国产真空采血管逐步取代进口产品,在医疗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然而真空采血管标识、标签设计和使用却各不相同,导致采血管外观和实用性存在差异.笔者针对标识、标签设计和应用的要求,进行如下研究和探讨,旨在为真空采血管标识、标签的合理设计和正确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钟德优;黄丽芳;石作水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伴有不同并发症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为ACI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测定并比较115例ACI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 单纯ACI患者及AC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ACI合并高血压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I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合并糖尿病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且损害程度与多种并发症有关.
作者:符布清;于顾然;彭丽晨;季明德;王佳;黄惠;罗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男、女性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特点及差异.方法 对7 064例疑似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41)岁男性NG、CT单独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小于51岁的女性UU单独感染率高于男性(P<0.05).各年龄段男、女性混合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男、女性不同病原体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应重视婚前、老年人群检测,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多病原体检测.
作者:毛源;王晶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分析血清学HBsAg检测与核酸检测乙型肝炎在血液筛选中的作用.方法 用这两种方法对30 561份血液标本同时进行血清学HBsAg检测与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鉴别,鉴别结果为HBV DNA单独阳性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学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结果 ELISA检测阳性标本共62份,检出率为0.20%,其中ELISA单试剂阳性为36份,占0.12%,ELISA双试剂阳性为26份占0.08%.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共检出44份,检出率为0.14%.ELISA双试剂阳性、核酸阴性的标本共检出6份.ELISA双试剂阴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1份,经鉴别17份HBV阳性,3份阴性,1份因血清量不足未作鉴别.ELISA、核酸均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3份,其中ELISA单试剂阳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3份,ELISA双试剂阳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0份.结论 核酸检测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ELISA的漏检情况,降低输血相关乙型肝炎的传染,且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程度上互补.
作者:赵桂红;陈晓欢;邓雪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外周血HBeAg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外周血HBeAg,同步采用ELISA定性检测外周血HBeAg.结果 以408例HBeAg定量结果作ROC曲线,获得曲线下面积为0.952,以定量结果63.6 IU/mL作为定性试验的检出阈值时,灵敏度(Se)=0.85,特异度(Sp)=0.95,Youden指数(J)=0.80,Kappa值(K)=0.80.结论 以63.6 IU/mL作为定性试验的检出阈值可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Se=0.85、Sp=0.95),K=0.80,外周血HBeAg定量检测和定性检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当提高或降低检出阈值时,其J、K均有所下降.
作者:黄河龙;安哲;屈梦;王香玲;李妙羡;李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长期口服地高辛且血药浓度稳定在0.5~2.0 ng/mL的心力衰竭患者316例,其中158例纳入试验组(口服或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余下158例纳入对照组(未接受阿奇霉素治疗);酶放大免疫法测定试验组使用阿奇霉素前后的外周血地高辛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使用阿奇霉素5 d后地高辛血药浓度由(1.1±0.5)ng/mL升高至(1.5±0.5)ng/mL(P<0.05),大于2.0 ng/mL者13例(占8.2%);老年(≥60岁)患者地高辛浓度增高尤其明显(P<0.01).试验组地高辛浓度为(1.5±0.5)ng/mL,高于对照组的(1.1±0.3)ng/mL(P<0.05).结论 阿奇霉素可导致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应避免同时使用阿奇霉素和地高辛,减少毒性反应.
作者:吴薇;李艳;包安裕;童永清;鲁志兵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7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32例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IgA、IgG、IgM检测.结果 哮喘组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失衡,IgA、IgG、IgM可能均参与了哮喘发病过程.
作者:王静静;姜国湖;冯金环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1例多浆膜腔积液患者腹水进行了检测,细胞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发现大量各阶段幼稚淋巴细胞[1],外周血涂片亦检出幼稚淋巴细胞,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血液细胞学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证实为B细胞淋巴瘤.现将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路蔓;王会平;陈萍;李岩;李斌;张惠中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