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布清;于顾然;彭丽晨;季明德;王佳;黄惠;罗君
目的 对BacT/Alert3D全自动血培养仪(简称3D血培养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以标准菌株及已知的临床分离产气荚膜梭菌作为检测菌株,评价仪器检测准确性.以转种平板培养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490份临床标本培养结果,评价仪器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率等性能指标.结果 标准菌株与临床菌株血培养检测结果与已知结果一致,准确性为100.0%.1 490份临床标本检测灵敏度97.9%、特异度99.7%、漏诊率2.1%、误诊率0.3%、假阳性率7.8%,假阴性率0.3%.快阳性报警时间为2 h.结论 3D血培养仪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灵敏度、特异性高,漏诊率、误诊率低,不仅能提高血培养阳性率,而且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
作者:黄春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献血者多次机采血小板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50名自愿捐献机采血小板大于或等于10次的献血者(每次捐献间隔期大于或等于1个月),分成2批,每批抽取清晨空腹全血5 mL,肝素钠抗凝,检测全血切变率200、全血切变率30、全血切变率5、全血切变率1、血浆切变率100、纤维蛋白原,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名献血者多次机采血小板后,其全血切变率200、全血切变率30、全血切变率5、全血切变率1、血浆切变率100、纤维蛋白原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全血切变率200、全血切变率1、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参考值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切变率30、全血切变率5、血浆切变率100与正常参考值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每次捐献间隔期大于或等于1个月),并未引起献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明显改变,对献血者身体健康并未造成明显不利的影响.
作者:胥琳琳;赵宏祥;任素玲;黄红亮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食管癌(EC)是食管上皮组织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八位,死亡率居第六位,全世界每年约有48万新增病例[1].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中国食管癌主要病理类型[2-3].由于ESCC早期诊断率低且转移性强,尽管治疗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患者预后仍较差.微小RNA(miRNA)作为潜在的肿瘤生物标记物,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与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也密切相关.
作者:谢晖;马秀芝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分析血清学HBsAg检测与核酸检测乙型肝炎在血液筛选中的作用.方法 用这两种方法对30 561份血液标本同时进行血清学HBsAg检测与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鉴别,鉴别结果为HBV DNA单独阳性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学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结果 ELISA检测阳性标本共62份,检出率为0.20%,其中ELISA单试剂阳性为36份,占0.12%,ELISA双试剂阳性为26份占0.08%.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共检出44份,检出率为0.14%.ELISA双试剂阳性、核酸阴性的标本共检出6份.ELISA双试剂阴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1份,经鉴别17份HBV阳性,3份阴性,1份因血清量不足未作鉴别.ELISA、核酸均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3份,其中ELISA单试剂阳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3份,ELISA双试剂阳性、核酸阳性的标本共检出20份.结论 核酸检测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ELISA的漏检情况,降低输血相关乙型肝炎的传染,且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程度上互补.
作者:赵桂红;陈晓欢;邓雪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静脉吸毒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的模式.方法 对195例静脉吸毒者进行HIV、HBV和HC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抗-HIV阳性率为42.56%(83/195).抗-HIV阳性和阴性组抗-HCV阳性率分别为56.63%(47/83)和42.86%(48/112)(χ2=3.62,P>0.05);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合并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3.37%(36/83)和43.75%(49/112)(χ2=0.00,P>0.05).HIV+/HBV+/HCV+和HIV-/HBV+/HCV+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0.56%(29/36)和79.59%(39/49)(χ2=0.01,P>0.05).结论 静脉吸毒者存在HIV、HBV和HCV混合感染,其血清学感染模式间的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丽;刘凤玲;唐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简称UF-1000if分析仪)显微镜复检规则.方法 随机选取1 500例患者新鲜尿液标本,分别用UF-1000i分析仪、尿沉渣计数盘对进行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用N-600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尿液干化学分析,并对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F-1000i分析仪主要指标的检测结果均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结论 UF-1000i分析仪对有形成分的检测仅为过筛试验,有必要建立显微镜复检规则,从而保证尿液常规检测的质量.
作者:孙世忠;翁亚贤;王玉琴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胆红素水平测定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将CHD组患者220例与对照组100例进行血清Hcy和胆红素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CHD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 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60例.结果 CHD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TSB、DS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cy和胆红素与CHD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胡江红;袁平宗;汤雪彪;邵阳;张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伴有不同并发症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为ACI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测定并比较115例ACI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 单纯ACI患者及ACI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ACI合并高血压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CI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合并糖尿病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与ACI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且损害程度与多种并发症有关.
作者:符布清;于顾然;彭丽晨;季明德;王佳;黄惠;罗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苏州、南京两地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 084例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检测.结果 3 084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HPV总阳性率为21.37%(659/3 084),苏州、南京地区HPV总阳性率分别为35.32%(481/1 362)、10.34%(178/1 722),一重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4.08%(328/1 362)、8.89%(153/1 722),多重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1.23%(153/1 362)、1.45%(25/1 722),两地HPV总阳性率及一重、多重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检测,对女性宫颈HP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海;耿建祥;张劲松;王旭波;兰建云;张昶;董云灿;魏谨;孟献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早孕妇女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术(IVT-ET)患者,以术后第14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阴性者为试验组A (30例),β-HCG>650.00 mIU/mL为试验组B (30例).以健康孕6周妇女为试验组C( 30例).测定各组IGF-Ⅰ、IGFBP-3.结果 试验组B血清IGF-Ⅰ、IGFBP-3含量低于试验组A(P<0.05);试验组C IGF-Ⅰ高于试验组A及试验组B(P<0.05);试验组C IGFBP-3与试验组A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高于试验组B(P<0.05);IGF-Ⅰ、IGFBP-3呈正相关(r=0.766 7).结论 IVT-ET术后14 d,孕妇血清IGF-Ⅰ、IGFBP-3含量均偏低;随孕期延长、胎盘形成,IGF-Ⅰ、IGFBP-3含量迅速增加.孕妇血清IGF-Ⅰ、IGFBP-3可用于预测胚胎发育、胎儿生长状况.
作者:陈载融;李菡;徐佩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随着临床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检测范围不断扩大,检验项目不断增多,如何科学的管理临床实验室,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快速、可靠的诊断依据,优化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来适应社会需求的改变,法制及规章制度的要求已经成为临床实验室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基于千兆局域网,本院建立了检验信息服务网站,现已运行1年多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曹源;胡成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快速检测法在BV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BV三联法对300例柯尔克孜族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BV检测,并同时进行阴道清洁度及简单的涂片检查.结果 BV三联法检测300例阴道分泌物结果显示当阴道分泌物的pH值大于4.4时,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3项均为阳性的占33%(99/300),而当pH值小于或等于4.4时,上述3项同时阳性的为0%,过氧化氢与白细胞酯酶同时阳性仅占20%(60/300),在阴道清洁度在Ⅱ度的时候,BV发病率高为15%(45/300).结论 BV联合检测技术是1种新型、简便、快速、经济的方法,可用于临床BV的诊断,值得推广.
作者:陈万瑛;李向东;田新梅;于爱萍;宋凤英;陈道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RT-PCR)检测56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表达情况,以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者各20例作为对照.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表达阳性率为46.4%(26/56),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者表达阳性率均为0.0%(0/20,P<0.05);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表达阳性率与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但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可作为乳腺癌微转移的判断指标,对乳腺癌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忠;陈聆;孟凡祥;杜鸿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对成人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15例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测定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CD64阳性率.结果 细菌感染组CD64阳性率(75.42%)高于非细菌感染组(39.67%,P<0.05);CD64阳性率为52.92%时,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2%.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是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作者:张晓微;赵丽;张羿;唐艳;易思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成人重症水痘死亡病例,探讨检验指标在重症水痘病情监测与治疗干预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并对临床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总T细胞含量先高后低,至临终前跌幅达7倍以上;T4细胞含量减低,随病情恶化逐渐降至极低水平;T8细胞含量增高,但临终前下降5倍以上;CD4+/CD8+ 始终处于低值水平,CD4+/CD8+低于0.2出现4次;双阴性T细胞含量正常,双阳性T细胞含量升高;B细胞和NK细胞含量处于低值水平.尿素氮在临终前数日开始升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D二聚体、动脉氧分压、心肌肌钙蛋白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明显.结论 成人重症水痘检验指标改变呈多样性,涉及反映细胞免疫、感染、止凝血、心肝肾损害的多项指标,T细胞及其亚群和hsCRP是反映患者病情、监测疗效和预后的佳指标.
作者:吴雪梅;吴丽娟;陈章;何元虎;段玲;吴奎;刘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亮氨酸氨基肽酶(LAP)能水解肽链N端并由亮氨酸和其他氨基酸形成肽键的酶,广泛分布于肝、胰、肾等组织[1],当这些组织发生病变时,均可出现血清LAP升高.现就LAP的临床应用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胡芳;司平;袁剑锋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患者对Epstein-Barr病毒(EBV)潜伏膜蛋白(LMP)1、2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肽四聚体法检测14例NPC患者(NPC组)及10例EBV阳性无症状者(对照组)外周血8个LMP1、LMP2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频率.结果 NPC组ALL、FLY、LLW表位特异性CTL频数分别为(0.25±0.14)%、(0.28±0.22)%、(0.26±0.19)%,低于对照组的(0.45±0.20)%、(1.03±0.63)%、(0.64±0.35)%(P<0.05),其余5个表位特异性CTL频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EBV阳性无症状者比较,NPC患者对ALL、FLY、LLW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减弱,相应表位特异性CTL或许也可用于NPC免疫治疗.
作者:曾学辉;莫莉;黄涛;张春雷;李疆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尿液细菌及白细胞计数对儿童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某院2011年3~11月所有疑似尿路感染患儿清晨中段尿液,利用sysmex-UF500i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对尿液中细菌(BACT)及白细胞(WBC)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尿液细菌培养.以尿培养结果作为尿路感染金标准,判断BACT、WBC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242例尿培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9.8%.ROC曲线分析BACT佳截值为99.0/μ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8%、88.1%,曲线下面积为0.943(95%CI 0.908~0.978);WBC佳截值为37.7/μ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81.4%,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 0.867~0.951).结论 以尿液BACT及 WBC计数作为尿路感染初筛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较为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黄守林;张林;胡彬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抵抗及血脂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62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32例)和诺和灵30R组(30例),分别给予诺和锐30及诺和灵30R治疗,共治疗16周,治疗前后行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计算葡萄糖输注率(M值)等,同时评估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FBG、2hPBG下降(P<0.05)、M值上升(P<0.05);诺和锐30组治疗后2hPBG、HBA1c低于诺和灵30组,M值高于诺和灵30R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小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 诺和锐30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的监测能有效评价药物疗效.
作者:汪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HBV DNA载量HBsAg、HBeAg和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148例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用比色法检测血清ALT.结果 HBV DNA载量与HBeAg呈正相关(P<0.01),但与HBsAg和ALT无相关性.结论 定量检测HBV DNA可直接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ALT水平的升高提示有肝脏病理性损伤.
作者:贺岩;罗梅;孙艳艳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