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肌酐和总胆固醇试剂对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的影响探析

滕小春

关键词:肌酸酐, 胆固醇, 胆汁酸类和盐类
摘要:目的 探讨肌酐(Cr)和总胆固醇(TC)试剂对总胆汁酸(TBA)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就TBA自动分析出现交叉污染的项目及制定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TBA测定中,TC试剂和Cr试剂对其结果有正干扰,TBA的测定结果在先对TC和Cr测定后再行TBA分析下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再TBA测定结果中,先对Cr进行测定其影响可向第2管持续,而在对TBA的测定中,先测TC其影响持续可达到第4管.结论 结合TBA测定中,TC和Cr对其结果正干扰影响进行分析,对生化分析仪行模块式操作可将被干扰的项目的 和干扰的项目在不同模块中安排,同时加强防范措施,以从根本上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为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Q200尿沉渣仪与尿干化学仪联合应用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IQ200尿沉渣分析仪和URIT500B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在尿路感染(UT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9例疑似尿路感染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中段尿标本,先进行尿定量病原菌培养,再用干化学检测白细胞酯酶(LEU)、亚硝酸盐(NIT),尿沉渣检测白细胞(WBC)、细菌(BACT)、小微粒(ASP)、酵母菌(YST).以尿培养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单独或联合应用尿干化学和尿沉渣分析对UT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 64例UTI患者中,尿定量病原菌培养的检出率为78.1%(50/64),尿干化学的LEU和NIT同时阳性的检出率为25.0%(16/64),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3,P<0.05);IQ200的BACT、ASP、YST和WBC中任意1项为阳性诊断UTI的检出率为90.6%(58/64),高于尿定量病原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P<0.05).IQ200和干化学的联合参数BACT、ASP、YST、WBC、LEU和NIT中任意1项为阳性诊断UTI的检出率为93.8%(60/64),高于尿定量病原菌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P<0.05).结论 IQ200尿沉渣仪及尿干化学仪联合检测在早期尿路感染筛查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尿病原菌培养阴性的UTI患者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平平;张善辉;丁虹;马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血清Cys-C、ASO、hs-CRP和尿mALB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抗链球菌溶血素O、超敏C反应蛋白和尿微量清蛋白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8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HSP组)和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C)、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尿微量清蛋白(mALB)和尿肌酐(Cr)水平.结果 HSP组mALB/Cr、Cys-C、ASO和hs-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5%的过敏性紫癜患者Cys-C、ASO、hs-CRP和尿mALB联合检测异常.结论 联合测定mALB、Cys-C、ASO、hs-CRP可能有助于评估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功能损伤.

    作者:周利江;高纯;蒋天如;任传路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抗核抗体及其多肽谱的检测

    目的 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抗核抗体(ANA)和ANA谱检测结果,探讨其在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核抗体谱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128例RA患者中,ANA阳性率达79.7%,ANA谱阳性率达47.7%.ANA与ANA谱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A患者中ANA≥1∶320阳性时的荧光模式主要是核均质型,ANA谱阳性抗体出现较多的是抗SS-A、抗Ro-52、抗nRNP/Sm、抗SS-B等.结论 联合检测RA患者ANA及ANA谱,能明确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种类,为R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作者:石青峰;马韵;杨峻;何永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1例未经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出现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的分析

    核苷(酸)类药物是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药物,其临床使用的主要缺点是乙肝病毒会在其选择压力下产生耐药突变株,从而导致治疗失败[1].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是临床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常用核苷(酸)类药物,和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相比,使用恩替卡韦进行初始治疗所发生的5年耐药率很低[2-3],而未经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发生恩替卡韦基因型耐药的情况则罕有报道.现发现1例,报道如下.

    作者:俞杨;杜同信;王自正;邬兰;焦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实验室血液指标观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血液实验室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同期住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T)、TC、TG、HDL-C、LDL-C、GLU、HbA1c、PT、APTT、FIB、D-二聚体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液PAgT、D-二聚体、HbA1c、TG水平分别为:(51.96±6.47)%、(219.00±574.39)ng/mL、(6.06±1.15)%、(1.53±0.79)mmol/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组血液PAgT、D-二聚体、HbA1c、TG水平比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高.

    作者:唐丽珍;谈春荣;王连华;陈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IRIS IQ200尿干化学分析仪与CK-500尿液分析仪临床标本检测性能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IRIS IQ200尿沉渣仪自带的干化学成分分析仪与CK-500尿液分析仪检测性能对比研究分析,分析两者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以致确保实验室尿液分析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随机对182例临床标本及室内和室间质控物用IRIS IQ200和CK-500同时进行测定,对两仪器检测的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182例临床标本除了尿糖外其他各项项目的 两仪器检测结果的平均符合率为92.4%(kappa=0.80>0.70),而尿糖的符合率只有62.4%(kappa=0.63<0.7),IRIS IQ200的干化学成分分析仪所测的尿糖普遍比CK-500的高,而两仪器对室内和室间质控物的各项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平均高达91.8%(kappa=0.79>0.7).结论 两仪器对质控物测定的各项项目的 结果相关性都很好,临床标本除尿糖外其他各项指标两仪器的结果的符合率很好,互相之间可以验证,而尿糖结果相差比较大,CK-500尿分析仪的尿糖准确性要比IRIS IQ200好,IRIS IQ200测的尿糖结果普遍比CK-500尿分析要高,用IRIS IQ200所测的尿糖阳性的临床标本要用CK-500进行复检.

    作者:刘爱胜;陈荣贵;文艳;施俊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肌酐和总胆固醇试剂对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的影响探析

    目的 探讨肌酐(Cr)和总胆固醇(TC)试剂对总胆汁酸(TBA)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就TBA自动分析出现交叉污染的项目及制定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TBA测定中,TC试剂和Cr试剂对其结果有正干扰,TBA的测定结果在先对TC和Cr测定后再行TBA分析下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再TBA测定结果中,先对Cr进行测定其影响可向第2管持续,而在对TBA的测定中,先测TC其影响持续可达到第4管.结论 结合TBA测定中,TC和Cr对其结果正干扰影响进行分析,对生化分析仪行模块式操作可将被干扰的项目的 和干扰的项目在不同模块中安排,同时加强防范措施,以从根本上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为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滕小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分离出黏液罗氏菌1例

    黏液罗氏菌是人类鼻咽、口咽部和上呼吸道的常居菌种,属于条件致病菌,从鼻咽腔和支气管分泌物中均可分离到此菌.但是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检出黏液罗氏菌未见报道,2012年5月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分离出1株黏液罗氏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连盟;郝玉梅;常璠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广东省中山市9852例育龄妇女TORCH-IgM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广东中山地区育龄妇女宫内感染情况及其流行特点,为预防产前宫内感染和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法,对2011年在该院做产前筛查的9 852 例育龄妇女进行TORCH 特异性IgM 抗体的检测.结果 B19-IgM 感染率高,TORCH 感染率高低呈季节性变化,尤其是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TORCH感染率一致,分别是B19、CMV、TOXO、RUB、HSV1+2.冬季HSV1+2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居第三,感染率分别是,B19、CMV、HSV1+2、TOXO、RUB.结论 孕妇TORCH-IgM 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与季节有关,提示孕妇需提高对TORCH感染季节性的认识,并给予相关防护措施.

    作者:杜满兴;王伟佳;张秀明;庞晓妮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联合检测超敏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小儿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量检测在小儿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临床入院诊断为心肌炎、疑似心肌炎、毛支炎和肺炎住院患儿共306例,分别定量测定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结果 与非心肌炎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相比,心肌炎或合并心肌损伤患儿血清hs-cTnT和CK-MB含量明显增高(P<0.05).除新生儿组外,hs-cTnT和CK-MB在患儿血清中的含量与年龄差异无关(P>0.05).结论 通过联合定量检测患儿血清中hs-cTnT和CK-MB的含量,可对患儿是否病及心脏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借以缩短诊断时间,为及时治疗赢得时间.

    作者:于晓;盛尚春;张新悦;何林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探讨即时检验(POCT)在急诊输血方面应用及质量控制管理

    即时检验(POCT)是利用便携式设备或试剂在数分钟内得出检验结果的1种快速检验方式.国内POCT在紧急输血方面应用尚未起步,有关这方面应用报道相当少.本文结合POCT现状及紧急输血的特点,探讨了POCT在急诊输血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及质量控制管理对策.以提高急诊输血效率,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的服务,减少急诊输血方面的医疗事故.

    作者:纪凤卿;滕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在DI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产后以及肺栓塞等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产后、肺栓塞诱发明确诊断为DIC患者42例,按照输入成分随机分为输入新鲜单采血小板 10 U组、输入冷沉淀 10 U组和同时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各10 U组.结果 3组患者于单独输注冷沉淀、新鲜单采血小板以及联合输注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测定比较,分别单独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均有治疗效果,联合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后除D-二聚体变化不明显外,其余测定显示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在DIC患者治疗中,联合输注冷沉淀和新鲜单采血小板具有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伟;肖亚雄;叶静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预后的实验室指标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瘤形态和数量以及血清学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对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8例确诊的MM患者的骨髓涂片和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瘤细胞分化差,数量多,β2-MG、CRP、LDH高,MM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差.结论 瘤细胞形态和数量,β2-MG、CRP、LDH是判断MM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郝润英;张书霞;栗瑞敏;王菊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液BNP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尿液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方案对CHF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84例CHF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组尿液以及血浆BNP水平.结果 CHF患者的尿液BNP及血浆BNP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HF患者NYHA心功能Ⅰ级到Ⅳ级尿液BNP及血浆BNP含量逐渐升高,NYHA I、Ⅱ、Ⅲ、Ⅳ级之间各自的尿液及血浆BN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尿液BNP含量与血浆BNP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813,P<0.01),与NYHA分级间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33,P<0.01).以35.8 pg/mL为诊断界值,尿液BNP诊断CHF的灵敏度为81.7%,特异性为83.1%.结论 尿液BNP含量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与血浆BNP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CHF的良好指标.

    作者:周助权;张民军;周仁芳;黄益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1827例女性宫颈细胞HPV感染基因型分析

    目的 探讨苏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中23种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1 827例女性宫颈细胞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其受检者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1 827例中检出HPV感染者611例,总的HPV感染率为33.44%,其中1种型别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22.44%;1种型别感染中HPV16型为114例,其阳性检出率为6.24%,是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HPV58型为48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63% ;多重HPV感染201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1.00% ;其中多重HPV16型68例,占多重感染的33.83%,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多重HPV11型32例,占多重感染的15.92%.结论 HPV16型、58型1种型别及16型和11型多重型别是感染苏州地区女性宫颈细胞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别,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一次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感染的检测.

    作者:李丽;王志蕙;耿建祥;朴正爱;肖蔚;龙秀荣;万美珍;兰建云;张昶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根据腹腔出血量分为41例小于2 000 mL组和48例大于或等于2 000 mL组,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浆凝血功能比较.89例患者经治疗后分为痊愈组86例与死亡组3例.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结果 出血量小于2 000 mL组、大于或等于2 000 m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大于或等于2 000 mL组与小于2 000 mL 组比较,PT、INR、APTT、TT均明显延长,PLT、FIB明显降低(P<0.05).痊愈组与死亡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在判断患者治疗及预后方面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亦为临床纠正凝血功能严重紊乱,改善预后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冯友喜;蔡爱玲;周亚军;刘兆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Th17与Th1细胞及其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研究

    目的 研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中Th17与Th1细胞及其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方法检测42例HT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和Th1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17及IFN-γ的含量.结果 HT患者PBMC中Th17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h1细胞也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HT患者血清中IL-17和IFN-γ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和Th1细胞可能在 HT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婷婷;朴敬爱;李志;徐维家;朴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乙肝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与其DNA的关系.方法 取乙肝患者与阴性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提取血液总RNA后进行逆转录,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标志物,如HBsAg,HBeAg,PreS2.结果 定量PCR发现乙肝患者比对照组HBsAg,HBeAg,PreS2均上调.结论 可以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来鉴定乙肝患者.

    作者:叶儒军;魏威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内皮素、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水平研究

    目的 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的血清内皮素(E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脂水平的变化,从而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50例亚临床甲减患者,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Ⅰa和Ⅰb两组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3组的ET、FIB、TSH和血脂水平.结果 Ⅰa组和Ⅰb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和 FIB的水平随着TSH水平的升高而逐级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SH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 E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 与亚临床甲减无明显相关性,但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FIB和血脂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明显升高,因此对亚临床甲减患者有必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或定期随访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

    作者:陈晓芳;徐波;冯凯;黄婷;代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胸痛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0~3 h组和3~6 h组,分别进行H-FABP、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比较3项指标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0~3 h组血中H-FABP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cTnT和CK-MB(P<0.05);3~6 h组血中H-FABP的灵敏度高于cTnT(P<0.05).结论 H-FABP在急性心梗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为早期急性心梗的理想标志物.

    作者:薛邦禄;乔维洲;邵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