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瑛;潘铭;吴庆
目的 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健康对照组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74例,分别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及类风湿因子(RF).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TPOAB阳性率(16.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POAB阳性率(4.8%)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TPOAB阳性率(7.3%);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女性患者TPOAB的阳性率(66.7%)明显高于男性患者TPOAB的阳性率(33.3%),TPOAB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75.0%)、ANA(41.6%)、AMA(41.6%)、RF(33.3%)阳性率明显高于TPOAB阴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LT(24.2%)、ANA(12.9%)、AMA(12.9%)、RF(9.6%)阳性率.结论 HCV感染可诱导甲状腺的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血清中出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这对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吴红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是依赖多种体液因子进行调节的,目前已经发现的参与造血调控的因子包括造血生长因子、造血抑制因子以及转录调控因子[1].其中,转录调控因子在调控造血分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其通过对造血干/祖细胞基因表达的顺式和反式调控,决定着细胞的分化方向以及增殖特性.低氧诱导因子-1 (HIF-1)是近年来发现的能够在特异性缺氧环境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其主要功能调节亚单位为HIF-1α[2].研究表明,HIF-1可以在正常和异常的骨髓内局部低氧环境中对造血细胞发挥重要的转录调控作用.本文就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曾东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白细胞报警(WBC IP MESSAGE)的准确性.方法使用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945例非血液科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做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包括分类计数白细胞并观察其细胞形态,按照涂片复检阳性判断标准判定后,与提示IP警示的145例标本进行比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仪器检测的945例标本中有145例标本有异常信息提示,对有异常信息的标本重点复检,准确率为91.64%(866/945);灵敏度为84.38%(81/96);特异性为92.46%(785/849);阳性预测值为55.87%(81/145);阴性预测值为98.13%(785/800).结论根据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提示的IP信息结合血涂片人工显微镜检查,能够有效地筛选出真正异常样本,不但避免了误诊和漏检,还能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作者:杜煜;杨可;常艳敏;孟宪华;陈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急腹症之一,20%~30%的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死亡率达5%~10%.AP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中后者常引起严重的全身或局部并发症,病死率高达10%~30%[1].<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指出:AP患者入院后48 h内的早期重症预测因子包括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2].但以上2个评分系统相关检测项目较多、价格昂贵、操作繁琐,不利于临床实施.随着对AP危险程度及预后评估研究的深入,部分易于检测的指标逐渐用于AP危险程度评估,本文现就部分评估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增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也日渐增多,特别是近年来对左氧氟沙星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左氧氟沙星致锥体外系反应临床报道少见,2009年本院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杰平;刘通林;曾东风;陈幸华;张曦;刘红;王庆余;向茜茜;孔佩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丹参酮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方案,对多次化疗血液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丹参酮联合rhG-CSF和单用rhG-CSF动员方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疗效.结果 丹参酮联合rhG-CSF组中,28例1次采集充足,3例(均为双次移植)采集2次,平均采集MNC数8.6×108个/千克[(6.1~12.3)×108个/千克],CD34+细胞5.9×106个/千克[(2.5~10.3)×106个/千克];单用rhG-CSF组中,26例1次采集充足,9例(2例为双次移植)采集2次,平均采集MNC数7.3×108个/千克[(4.4~10.9)×108个/千克],CD34+细胞4.1×106个/千克[(2.0~8.7)×106个/千克],P<0.05.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后,所有患者均达到明显骨髓抑制,丹参酮联合rhG-CSF组,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时间为+10.4 d(+8~+14 d),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第1天开始计算为+1 d;PLT恢复到20×109/L,时间为+13.8 d(+10~+17 d);单用rhG-CSF组,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时间为+10.8 d(+8~+15 d),P>0.01,PLT恢复到20×109/L,时间为+ 14.2 d(+11~+19 d),P>0.01.结论 丹参酮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可显著提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保证移植后造血功能的重建.对于高龄、反复化疗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刘学;高蕾;张曦;陈幸华;高力;张诚;李云龙;刘焕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在医学实验室,检测系统是指完成1个检测项目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操作程序、质量控制、保养计划等的组合,它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质量,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随着人们质量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检测系统基本性能的证实和评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原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提供了一系列方法验证和性能评价的实验[1-3].虽然很多实验较为复杂,但为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实际工作中,可以用少的实验去证实和评价所用的检测系统.
作者:靳仙宝;邵贝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膀胱癌抗原核基质蛋白22(NMP22)、尿膀胱癌抗原(UBC)、膀胱肿瘤抗原(BTA)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膀胱癌疑似患者尿中NMP22、UBC、BTA的水平,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评价NMP22、UBC、BTA的诊断价值.结果 膀胱癌患者 3项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96.9%(33/34),特异性80%(20/25),阳性预测值92.5%,阴性预测值90.9%;显著高于任何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NMP22、UBC水平和阳性率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分期、分级的升高而显著增加,BTA水平和阳性率在各分级和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NMP22、UBC、BTA检测可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三者联合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标志物进行检测.
作者:李扬;郑衍平;许旭昀;张敬成;卢小卓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是相邻细胞间普遍存在的直接通讯方式,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号的传递.GJIC是1种高效、快速的传递方式,对细胞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定及许多生理过程(如增殖、分化、凋亡等)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GJIC的物质基础是相邻细胞膜上连接子耦联形成的通讯通道,每个连接子含6个连接蛋白(Connexon,Cx).Cx是1个较保守的蛋白家族,至今在人类中已经发现21种,依据相对分子质量命名,如Cx26、Cx32、Cx43等.
作者:樊智敏;刘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细胞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的变化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 分别采集年龄、职业等相匹配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37例及对照组42例的静脉血2 mL,提取总DNA,通过定量PCR法(染料法)检测白细胞的mtDNA相对拷贝数.结果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mtDNA 拷贝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对照组中,随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mtDNA 拷贝数增加(P<0.05);然而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例组中,随着血红蛋白浓度的增加,mtDNA 拷贝数降低(P<0.05).结论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mtDNA 拷贝数较低,可能作为该病的分子标记.
作者:罗勇军;刘福玉;陈丽;后显华;周其全;蒋春华;廖卫公;高钰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0i)检测尿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留取1 187例尿液标本,用UF-1000i和人工镜检法检测尿RBC和WBC.以UF-1000i检测RBC>25个/微升、WBC>25个/微升,镜检RBC>3个/高倍视野、WBC>5个/高倍视野为阳性,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导致UF-1000i检测RBC、WBC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UF-1000i检测RBC、WBC的阳性率分别为22.2%、16.8%,与人工镜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UF-1000i检测RBC假阳性的主要因素是结晶、非晶形盐类、类酵母菌等,导致RBC假阴性的主要因素是异形红细胞;导致UF-1000i检测WBC假阳性的主要因素是上皮细胞、管型或假管型等,导致假阴性的主要因素是尿液在膀胱内潴留时间较长(截瘫患者)或黄疸尿.结论 UF-1000i不能完全替代人工镜检;当存在以上影响因素时,应进行人工镜检,从而提高尿液分析检验质量.
作者:薛冰蓉;杨渝伟;陈曦;肖建波;张丹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结核病是常见的人类传染病之一.约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曾经感染MTB,亚洲地区感染者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发国之一,发病人数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印度[1].全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中国结核病疫情有高患病率、高耐药率、低递减率和低病例发现率等特点[2-3].
作者:曹德明;石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尿液分析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因此尿液检查质量控制是关系到临床检查的重要工作.在尿液检查质量控制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合尿液分析仪评价的鉴定方法,主要对国内外尿液分析仪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对于新引进的尿液分析仪及每次维修后必须进行评价之后才能使用的概念.在其标准化方面,建立了适用于尿沉渣的标准化方法,提倡以定量板来报告尿沉渣结果,并探讨了尿沉渣测定不同方法的参考范围.
作者:林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是体内转运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LDL具有明显的异质性,Austin等[1]根据非变性梯度凝胶扫描测定的LDL主峰颗粒直径(peak particle diameter,PPD)将LDL分成两种亚型:PPD≥25.5 nm 为A型LDL,即大LDL (large LDL,lLDL),密度接近1.02 g/mL; PPD<25.5 nm为B型LDL,即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DL,sdLDL),密度接近1.06 g/mL.1 sdLDL的代谢LDL颗粒的不均一性是其代谢过程受多因素调节的结果,但具体生化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作者:张正清;王连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载纳米银凹凸棒的细胞毒性.方法 采用原位还原的方法制备了载纳米银凹凸棒.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载纳米银凹凸棒晶体结构及性能.结果 XRD发现载纳米银凹凸棒中,凹凸棒晶面间距没有变化,同时有银的衍射峰出现;XPS显示,银以单质和离子两种形式存在;TEM对样品形貌的观察表明,粒径为8~11 nm纳米银颗粒较为均匀地负载到凹凸棒表面.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载纳米银凹凸棒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结论 载纳米银凹凸棒细胞毒性低,细胞相容性较高.
作者:王临艳;王建荣;刘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哺乳动物的生殖,一般是由1个精子和1个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1个合子细胞,然后发育成1个个体.但有极少数的个体,在血液细胞或体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类型细胞的混合,即镶嵌现象,由不同基因的细胞所组成的生物体被称为嵌合体.
作者:章文;陈月生;刘新刚;蒋一红;邵彦丽;李长刚;陈运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快速检测(胶体硒)和抗原-抗体联合酶联检测(4代酶联检测)以及集合核酸检测对男男同性恋人群(MSM)HIV急性感染的检验效能.方法 结合该市2008年男男同性恋人群HIV感染专项调查工作,应用快速检测、4代酶联检测对接受调查的2 165例MSM进行HIV抗体初筛,对结果阴性者进行集合核酸检测,直至找到急性期感染者;对不同方法的检测成本进行估算,比较发现1例感染者的性价比.结果 快速检测和4代酶联检测应用于MSM人群HIV筛查时,分别存在7.6%和2.9%的漏检率.本次调查使用集合核酸检测共发现10例急性期感染者.使用快速检测、4代酶联检测发现1例感染者的成本分别为48.8、50.5元,使用集合核酸检测发现1例急性期感染者的成本为7 380.2元.结论 4代酶联检测与快速检测成本接近,但前者功效更高,应该成为目前针对MSM人群HIV检测策略的组成部分,集合核酸检测应成为必要的补充,在该市MSM人群中使用上述方法的成本低于国外同类报道.
作者:韩梅;冯连贵;蒋岩;潘品良;赵金扣;凌华;丁贤斌;张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血浆葡萄糖和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的差异,并探讨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是否优于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方法 对该市某小区健康查体人员200例,同时抽取2份血样,一份用氟化钠抗凝管分离血浆;另一份用含分离胶的促凝管分离血清.2份血样同时测定葡萄糖水平,用Excel软件分析2组数据的相关性,并用SPSS 13.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处理,分析2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 血浆葡萄糖和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相关性好,回归方程:Y=0.926 2X-0.434 4;r2=0.973 1.血浆葡萄糖平均值5.72 mmol/L;标准差1.22.血清葡萄糖平均值4.86 mmol/L;标准差1.14.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葡萄糖和血清葡萄糖测定结果相关性好,但2组结果间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张莹;周铁成;杨小云;赵媛;郝晓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的生成或血DD水平增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病理状态下,凝血和纤溶状态平衡被破坏,凝血倾向增强,从而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导致DD含量增高[1-2].
作者:曾秋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将1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83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组)60例及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C组)52例,分别测定身高、体质量,抽空腹血检查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BMI、TG、TC、LDL-C、ALT、AST、GGT、FINS、HOMA-IR水平显示:B组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而HDL-C水平显示: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3组间HbA1C、FBG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BMI、TG、TC、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与BMI、TG、TC、LDL-C、HDL-C水平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凤丽;张会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