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常见误差分析

潘莉;王域平;臧钦

关键词:红细胞, 尿沉渣分析仪, 干化学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可减少误差的措施.方法 以尿沉渣分析仪与H-500干化学分析对529例尿液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分析和探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呈假阳性的原因.结果 UF-50和H-500检测红细胞阳性例数为128例和107例,阴性为401例和422例;两种方法均为阳性97例,均为阴性391例;阳性符合率为90.65%,阴性符合率为92.65%.结论 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单独检查的局限性,提高尿液红细胞检测准确度,减少误差的发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A3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检测

    目的 研究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A3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作为肝细胞肝癌(HCC)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重亚硫酸盐测序聚合酶链反应(BSP)分析HCC细胞株HepG2和健康对照者来源白细胞基因组中MAGE-A3基因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状态,寻找HCC细胞MAGE-A3 5′端CpG岛去甲基化位点.结果 HepG2细胞和健康对照者来源白细胞基因组MAGE-A3 5′端CpG岛存在不同的甲基化状态,前者存在特异性去甲基化位点.结论 MAGE-A3 5′端CpG岛去甲基化位点的检测可用于HCC的早期诊断.

    作者:毛恺;丁肖华;邱耕;叶松山;杨晓菲;何蕴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大蛋白(HBV-LP)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13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采用ELISA检测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结果 HBV-LP与HBV DNA的阳性率在相同HBV-M模式血清标本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HBV-M模式血清标本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血清HBV-LP光密度值与血清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r=0.89,P<0.05);不同HBV DNA含量标本间,HBV-LP阳性率及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血清HBV-LP光密度值与HBV 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清HBV-LP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水平的指标.

    作者:柳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PICP、ICTP和BGP等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

    目的 测定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骨代谢指标,探讨甲状腺激素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49例以甲亢患者为甲亢组,3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联肽(ICTP)和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结果 甲亢组血清PICP、ICTP、BGP、A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T3、TT4与PICP、ICTP、BGP、ALT均呈正相关.结论 甲状腺激素可直接参与骨代谢,甲亢患者骨吸收过程增加较为明显,造成骨量丢失.

    作者:陈少珍;黄沛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缺血修饰清蛋白对高脂血症患者继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警作用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联合血脂指标对高脂血症患者继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警作用.方法 对109例ACS患者、119例高脂血症患者和10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IM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检测,计算TC/HDL-C、TG/HDL-C、LDL-C/HDL-C、ApoA1/ApoB比值.结果 ACS患者TC/HDL-C、ApoA1/ApoB和IMA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血症患者IMA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脂血症患者随着TC/HDL-C比值升高血清IMA水平也升高.结论 对于TC/HDL-C升高的TC、TG均升高的高脂血症患者,若血清IMA水平也升高提示其具有继发ACS的危险性;血清IMA有可能成为评估ACS危险性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银辉;萧晓友;曾冬梅;莫凡;张允奇;陆学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糖尿病(DM)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143例健康人、82例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和340例DM患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测定血糖,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bA1c,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健康组、IFG组到DM组,HbA1c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bA1c≥6.5%或HbA1c≥7.0%作为DM诊断临界值,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9.18%和97.33%,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4.45%和99.97%,均优于以空腹血糖(FPG)大于或等于7 mmol/L作为诊断临界值的诊断灵敏度(76.43%)和诊断特异度(89.82%).结论 HbA1c具有比FPG更高的DM诊断灵敏度和诊断特异度;比OGTT更为简便快速,有利于DM的早期诊断,适合作为DM诊断指标而广泛应用.

    作者:李岚岚;涂干卿;但加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青少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及尿清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青少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检测早期肾脏功能损害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放射免疫法(RIA)测定50例健康青少年及120例青少年甲亢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及尿清蛋白(UAlb)水平,同时检测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肌酐(Cr)、尿素氮(Ure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初诊组与未缓解组血、尿β2-m、U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治愈组(P<0.05),未缓解组高于初诊组(P<0.05).甲亢患者血清β2-m与T4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P<0.05).结论 联合检测青少年甲亢患者血、尿β2-m及UAlb水平,对于早期诊断肾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及判断患者病情程度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世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的防治及相关检验指标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引起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发病率高的传染病之一,虽然献血员筛查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乙肝发病率,但目前全世界仍有3亿HBV感染者.

    作者:马作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新型血小板毛细管交叉配型法探讨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新型血小板交叉配型法.方法 将受者血浆和供者血小板在试管中混匀并加入适量助色剂,吸入毛细管中孵育10 min.以微柱凝胶检测试验(MGT)作为对照试验方法.结果 血小板配血不符时,因血小板凝集导致混合液不易从毛细管中挤出,且挤出时在生理盐水中呈蓝色条带状;血小板配型相符时,混合液能较为容易地从毛细管中挤出,且挤出后在生理盐水中迅速散开,无蓝色条带形成.检测结果与MGT一致.结论 所建立血小板毛细管交叉配型法具有一定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罗乾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110例临床疑似AMI胸痛患者,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测定法(TRIFA)检测患者入院即刻血清中H-FABP含量,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红蛋白(MYO)进行比较;对11例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6 h后进行动态分析;以6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绘制各心肌损伤标志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进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分析6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MI患者入院即刻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AUC由大到小依次为H-FABP、hsCRP、cTnI、CK-MB、CK和MYO,佳临界值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5.0%、78.7%、81.3%、73.8%、72.5%和61.3%,特异度分别为93.3%、95.0%、93.3%、100.0%、100.0%、98.3%.H-FABP的AUC与 hsCRP、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K-MB、CK、MY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诊断早期AMI的阳性率达85.0%.结论 H-FABP对于AMI早期诊断具有相对较早的检测窗口期和相对较好的特异度,在时效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可作为AMI早期诊断或排除诊断的血清标志物.多项心肌损伤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AMI实验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作者:邓荣春;陈会;张明;李彬;孙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避免血型鉴定错误的有效路径

    正确的血型鉴定结果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及时救治,更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血型鉴定虽然操作简单,但在临床诊疗中,却总屡屡出错,原因何在?如何避免?笔者就多年临床工作的经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尚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尿免疫球蛋白G、轻链及微量清蛋白在继发性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轻链及尿微量清蛋白(mALB)在继发性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BN-Ⅱ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分别对173例糖尿病患者、164例高血压患者、16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尿IgG、mALB、κ和λ轻链测定,计算κ/λ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尿mALB、IgG、κ与λ轻链的水平都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和高血压组κ/λ值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mALB、IgG、κ与λ轻链在继发性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κ/λ值的诊断意义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超萍;刘嘉勇;吕婉娴;潘洁茹;戴伟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亚高原地区下呼吸道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及耐药性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云南亚高原地区患者下呼吸道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3 160例患者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获得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药敏检测,分析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结果 共分离获得肠杆菌科细菌5560株,分离率排前4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0.0%)、液化沙雷菌(16.7%)、肺炎克雷伯菌(11.9%)和产酸克雷伯菌(8.1%).在主要致病菌中,大肠杆菌耐药性较强,仅对少数抗菌剂敏感;液化沙雷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氨曲南及头孢他啶等部分头孢类抗菌剂敏感性较好;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舒巴坦较为敏感;臭鼻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等敏感性尚可.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及头孢类抗菌剂的耐药率较高.患者痰标本中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严重;亚胺培南是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有效抗菌剂.一旦有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剂.

    作者:瞿良;王惠萱;罗成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中血清C反应蛋白和VEGF检测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价、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并分析37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和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血清CRP和VEGF水平.结果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及VEGF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转移、分化程度无关(P>0.05);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RP、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RP及VEGF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血清CRP及VEGF水平可反映化疗近期疗效.

    作者:陶冬梅;黄永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42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部位分布及耐药率,为减少和控制院内感染及临床合理选择抗菌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获得1 165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428株,检出率为36.74%;82.00%的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痰与咽拭子,41.44%分离自干部病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高(100.00%),其次为美罗培南(59.8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9.70%)和亚胺培南(57.1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检出率较高,主要分布在老干部病区.易感因素为患者病情严重、住院时间较长、免疫功能低下、大量使用抗菌剂等.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高度和多药耐药,建议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

    作者:邵璇璇;贾建安;鲍继鹏;蔡心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动态变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监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对152例CAHD患者(CAHD组)及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活性(TAFI: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AHD组患者治疗前血浆ATⅢ、PC水平明显降低(P<0.05=,PAI-1、TAFI:A水平明显升高(P<0.05);CAHD组患者治疗后,仅血浆P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ATⅢ、PC、PAI-1、TAFI:A水平检测应用于CAHD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伟华;何艳;黄秀红;陈华英;朱彩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与外排泵adeB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以及外排泵adeB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琼脂稀释法检测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deB基因,逆转录PCR(rt-PCR)检测adeB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高(92.3%),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30.0%);43%(26/60)为多药耐药菌株;多药耐药菌株与相对敏感菌株均为adeB基因阳性;多药耐药组adeB基因mRNA水平高于相对敏感组(P<0.01).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率高且多药耐药严重,与其主动外排系统adeB基因表达增强密切相关.

    作者:宋晓萍;刘萍萍;孙明娥;孙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感染性骨髓象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VCS参数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感染性骨髓象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体积(V)、电导率(C)、激光散射(S)参数(VCS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VCS技术测定29例感染性骨髓象患者以及37例健康者NE平均体积(NE-V)、平均电导率(NE-C)、平均激光散射(NE-S)及相应标准差(NE-VSD、NE-CSD、NE-SSD).结果 感染性骨髓象患者组外周血NE-V、NE-VSD、NE-CSD、NE-SSD高于健康对照组,NE-C、NE-S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百分含量(Nst%)大于或等于20%的核左移组NE-V高于Nst%小于20%的核左移组(P<0.05),NE-VSD、NE-C、NE-CSD、NE-S、NE-SSD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109/L组NE-V、NE-VSD、NE-CSD、NE-SSD和NE%≤70%组的NEV-SD、NEC-SD、NES-SD以及WBC≤10×109/L合并NE%≤70%组的NEV-SD、NES-SD与健康对照组增高比较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109/L组的NE-C、NE-S和NE%≤70%组的NE-C、NE-S以及WBC≤10×109/L合并NE百分含量小于或等于70%组NE-C、NE-S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外周血NE VCS参数在感染性骨髓象患者中能特异而灵敏地反映粒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黄胜;黄小颜;梁华英;曾梦如;陈聪;张家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脑脊液细胞学辅助诊断脑裂头蚴病1例

    脑裂头蚴病(cerebral sparganosis,CS)是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笔者在影像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查基础上,辅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了1例CS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绍强;陈玲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IgM类血型抗体2-巯基乙醇裂解产物与IgG类血型抗体活性比较

    目的 探讨IgM类抗体经2-巯基乙醇(2-Me)裂解后的产物是否与抗人球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方法 以人IgM、IgG类血型抗体和鼠抗人Rh(D)单克隆IgM 、IgG类抗体经2-Me处理后的产物做为试验组,以生理盐水稀释相同倍数的上述抗体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与抗人球蛋白反应后的光密度值.结果 试验组人IgM类血型抗体裂解产物与对照组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鼠抗人Rh(D)单克隆IgM类抗体裂解产物与对照组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M类抗体经2-Me裂解后的产物不与抗人球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作者:张志峰;董兆华;胡凤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尿微量清蛋白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尿微量清蛋白(UmALB)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方法 以羊抗兔IgG包被板条,双功能螯合剂异氰酸苄基二乙烯三胺四乙酸络合Eu3+及标记清蛋白(ALB),采用竞争法建立UmALB-TRFIA检测方法.发光增强系统为以β-二酮体为主的增强液,数据采用双对数法数据处理程序.结果 此法的批内和天间CV分别为4.8%和5.4%,平均回收率为100.93%,灵敏度为0.34 μg/mL,线性范围为0.34~135 μg/mL.本方法与β2-微球蛋白无交叉反应,血红蛋白浓度小于4 g/L时对本方法无干拢,同放免法比较,结果相关性好.结论 尿微量清蛋白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等指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李跃松;黄飚;朱岚;陈永伟;马智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