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吴长丽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理学, 健康状况, 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7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两组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AMI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AMI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胼胝体急性单纯性梗死20例临床与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近20例单纯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全部伴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偏瘫、共济失调和偏侧感觉障碍多见,影像学显示梗死部位以体部和膝部多见.经治疗后16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好转,1例恶化,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胼胝体梗死相对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特异性失连接现象易被掩盖,头颅MRI对胼胝体梗死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正光;丁长青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石膏托固定外敷中药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69例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门急诊石膏托固定配合外敷膏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方法 在血肿内麻醉下行手法整复、中药“三七散”外敷加石膏托外固定,通过适时调整固定,指导功能锻炼,科学有效的整复后护理,促使骨折早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果 临床结果按Gatrland and 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本组369例,优288例,良69例,可12例,优良率96.7%.结论 经外敷膏药石膏托固定后,36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谭萍娟;王瑞红;郭侨悦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高速涡轮牙钻微创拔牙98例的护理

    随着口腔医学及护理学的发展和患者需求提高,口腔护理工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本科近几年应用涡轮机手机进行微创无痛拔除复杂牙的新技术,自从将微创拔牙技术配以“四手操作”[1]的舒适护理运用到口腔拔牙患者中,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并且得到了佳治疗和护理疗效.本文对近年来我科运用高速涡轮牙钻拔牙方法为98例拔除110颗牙齿的护理配合作一些探讨.

    作者:李春佳;何志良;王承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层级全责护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层级全责护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妇产科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结果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中的入院评估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质量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 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和增强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实用性和优越性.

    作者:周军;朱鑫华;张倩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55例分析

    目的 通过论述超声对阑尾炎的检查方法和对急性阑尾炎不同发展阶段的声像图的正确识别,提高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检出率,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 应用西门子G5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55例手术证实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做常规腹部超声检查,除外其他腹部急症之后,对右下腹压痛敏感区采取逐级加压的手法,仔细甄别阑尾根部及盲端的位置,观察阑尾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回声及边界,回盲部肠管内径和肠壁厚度、大网膜位置回声及肠系膜淋巴结是否肿大,右髂窝及肠间隙是否积液等.结果 手术和病理证实,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7例,急性阑尾穿孔伴坏疽性阑尾炎6例,阑尾周围脓肿3例;误诊1例,为回盲部憩室伴憩室炎;漏诊4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吻合率为91.1%.结论 正确的检查方法和识别能够大大提高检出率.

    作者:马凤春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病区静脉采血的误区及其对策

    护理科学技术的是源于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珍爱.人类对生存的渴望、对痛苦的畏惧、对死亡的恐怖、对健康的追求是护理发展生生不息的原动力.静脉采血是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也是为临床检验诊断提供血标本的重要途径.门诊患者进行血液学检验时,标本的采集是检验工作人员按检验标准实施的;而住院患者进行血液学检查,血标本是由病区护理人员按护理操作规程采集的.也就是说,二者之间实施静脉采血的标准不同.如果按护理操作规程采集的血标本,那么有可能不符合检验对血标本的要求.现将病区静脉采血的6种误区及其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徐利云;谢洪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老年性白内障194例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特点、健康指导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19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经白内障囊外摘除十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病例在围手术期进行观察、分析、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及护理.结果 19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疗效满意、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耐心细致的观察、分析、掌握该人群特点、适时的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及护理,是确保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经手术治疗及护理达到满意疗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崔奇玉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改良前列腺电切环治疗尿道狭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改装的前列腺电切环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改装的前列腺电切环治疗49例尿道狭窄患者.结果 49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问10~40min.平均20 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装的前列腺电切环治疗尿道狭窄操作简便快捷、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银河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主动脉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2-01-2011-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99例,选性别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组95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国际化标准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结果 AD组INR、APTT、FIB、DD均高于NC组,TT低于NC组,P<0.01.主动脉夹层分期内比较,亚急性及慢性组夹层INR、FIB高于急性期夹层组,APTT、DD、TT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AD表现为凝血与纤溶持续激活,由于凝血与纤溶间的平衡破坏而产生高凝状态.

    作者:庞秀慧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老年糖尿病足坏疽1例的护理

    对我院老年糖尿病足坏疽1例的护理总结如下.1病历摘要男,69岁.Ⅱ型糖尿病病史3 a.于2009-12-10因糖尿病足坏疽1个月入院,入院时体温36.5℃,双下肢皮肤色素沉着,左足跟处有一面积约3.5 cm×3.5 cm的溃疡,深约3 cm,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创面有黑色痂皮,可闻及恶臭,足底痛温觉消失.糖化血红蛋白7.2%.入院后给予清创、换药,抗感染,控制血糖,对症支持治疗,创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分泌物逐渐减少,新鲜肉芽组织生长,于2010-01-15好转出院.

    作者:陈畏兵;马红梅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脾脏转移性高分化平滑肌肉瘤超声表现1例

    1病历摘要女,61岁.腹腔平滑肌肉瘤术后5 a,发现左上腹包块6个月入院.查体:左上腹触及8.0 cm×10.0 cm大小的肿物,质中等,界线不清,表面不平.超声表现:脾脏形态不规则、各径线明显增大,于脾门部向内侧示一个大小为8.4 cm×5.0 cm的不均质低回声光团,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欠清晰,其中心可见不规则的较大液性暗区,暗区内充满弱回声光点;CDFI:暗区周边低回声区内见点状血流信号.CT示:胰体尾周围及脾内可见多个囊实性占位.术中所见:左上腹有大小为10.0cm的肿块与横结肠和系膜粘连,脾上有8.0 cm大小肿块,与膈肌粘连.病理诊断:(腹腔)高分化平滑肌肉瘤浸润生长至脾实质.

    作者:朴艺兰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改进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在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进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在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改进组、对照组,采用不同术式比较两组血管吻合时间、内瘘成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改进组与对照组比较,改进组吻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瘘成熟时间及开始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的术式为肾衰患者造瘘首选.

    作者:邱旭东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持续性植物状态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31例的护理与预防

    我科自2008-03-2011-03收治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1例,经静脉溶栓抗凝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25~83(平均66.5)岁.因外伤导致植物状态19例,自身疾病导致持续植物状态12例,住院时间45~25个月,发生DVT时间为住院后18d~15个月.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凹陷性水肿、皮肤淤血、皮温升高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1例症状严重者有浅静脉明显曲张,足靴区伴有广泛性色素沉着、湿疹;2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造影确诊,5例为临床诊断,发生于左上肢2例、左下肢23例,右下肢6例.

    作者:于秋江;旷水红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子宫肌瘤患者自护知识需求调查及护理

    目的 了解子宫肌瘤患者自护知识的需求,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对1 000例因子宫肌瘤需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自设问卷调查及访谈式调查.结果 患者渴望了解子宫肌瘤相关知识及术后的自护知识.结论 了解患者的知识需求,提出护理措施,以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季爱华;郎可平;臧季贤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氨曲南致双硫醒样反应

    1病历摘要男,64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在社区门诊给予氨曲南(产地、批号不详)、病毒唑等连续输液治疗5 d.第5天上午输完液后在午饭期间饮白酒100~150 ml,大于20 min左右出现明显心悸、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遂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6.5℃,P 126次/min,R31次/min,BP 110/65 mm Hg.面红,呼吸急促,口唇稍紫绀,双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少许干性啰音.心音低钝,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李保端;侯玉珍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混合痔患者术后尿潴留原因分析及中医护理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预防混合痔术后患者尿潴留的作用.方法 搜集3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发生导致尿潴留的原因,通过对患者采取综合的中医护理并辅助一般护理措施,以期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结果 进行术后护理的300例中,仅有68例发生尿潴留,低于平均发生率.结论 有效的术后中医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陈浩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成人小肠蛔虫症反复误诊1例分析

    本文对成人小肠蛔虫症反复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57岁.因间歇性腹胀腹痛20 a余入院.疼痛反复发作,间期正常,无放射性,呈阵发性,性质不定,无节律性,多出现在夜间,与季节无关,偶伴腹泻,2~3次/d,稀便,无黏液及脓血,便后疼痛缓解.食欲不振,乏力、纳差、全身瘙痒.无恶心呕吐、呕血,无吞咽困难、返酸、嗳气.无便秘、便血、脂肪痢和陶土样大便.曾在某县医院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给予抗感染和支持等治疗后略有好转.后在某市医院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手术切除后症状依然存在.查体:T 36.3℃,R 17次/min,P 80次/min,BP 120/80 mm Hg.痛苦病容,明显消瘦.

    作者:何晓霞;薛迪强;杨国嵘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巧将一次性引流管与导尿管连接

    由于一次性引流管与导尿管衔接不紧密时,导致一次性引流管频繁脱落,影响了负压吸引效果,护士重复操作,增加了工作量,达不到无菌的效果,增加了导尿患者感染的机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一次性引流管与导尿管巧妙连接,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慧;朱晓芸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中药联合针灸法治疗慢性盆腔炎85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盆腔炎患者85应用中药组方,1剂/d,水煎2次分服,10 d为1个疗程;同时实施针灸法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 临床痊愈45例,显效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76%,而且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慧;张丽茹 刊期: 2011年第33期

  • 中青年脑血管病200例的心理护理

    随着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患脑血管病的人越来越年轻,心理障碍愈之明显.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学模式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应用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利用医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调节患者病理心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笔者根据中青年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现将心理护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桂贞;张凤春 刊期: 2011年第33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