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绦虫病误诊误治分析

杨麦贵;杨阳;岳波;李媛;郑善銮;樊爱琳;屈玲;罗小楠;郝晓柯

关键词:诊断, 治疗, 绦虫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肠绦虫病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治率.方法 分析误诊误治病例资料.将可疑绦虫节片白色扁状物进行改进,3 000 r/min离心5 min,取沉淀物涂片,光学显微镜下查找虫卵;并采用中药联合驱虫.结果 人们缺乏肠寄生虫的知识,将肠绦虫节片误诊为肠黏膜;从白色扁状物查见数量不等的完全和不完全性绦虫卵;应用中药联合驱虫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改进的检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各级医疗单位肠绦虫病的确诊及良好的驱虫效果.重视扁阔状白色肠绦虫节片与不规则的肠黏膜鉴别以及熟悉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强化训练探究

    临床检验实习阶段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总体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医学检验专业当今已发展成为医学领域中较成熟的、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具有独特应用目标的学科,即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

    作者:朱浩稳;任碧琼;邹国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无偿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下降原因分析

    目的 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不合格率下降的原因.方法 对2006~2010年莆田市无偿献血者94 963例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年内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提高服务水平、选择高质量试剂、维护仪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等因素是不合格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作者:林铁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项目的实例分析及方法体会

    目的 通过对部分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项目的 分析和纠正的实例分析,介绍对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项目的 分析方法及对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工作体会.方法 对4例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项目的 实例分析.结果 在分析室间质评未通过项目时首先要分析室间质评结果的偏差情况,从而对室内质控、校准、仪器的维护保养、试剂等方面加以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检验质量.对于室间质评成绩合格的项目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注意其偏倚情况,及时发现消除系统误差;室内质控的失控、漂移对室间质评的结果影响很大,所以实验室应认真监测室内质控结果;室间质评的评价方法尚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各项目评价标准不够统一,对不能归组的仪器或方法评价不够客观公平;室间质评样本的基质效应会对某种试剂或方法产生影响,不同室间质评组织对同一项目的 评价存在差异.结论 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室间质评结果,通过其他比对方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作者:徐春芝;吴继明;王蕾;潘宗岱;刘贵建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兔抗人血清制备与效价的鉴定

    目的 制备兔抗人丙种球蛋白(HGG)免疫血清并鉴定其效价.方法 将加有福氏佐剂的HGG注射于家兔后脚足跖两侧,将未加佐剂的HGG分别注射于家兔后脚腘窝淋巴结两侧、背部皮内、上肢或下肢肌肉两侧,然后采血并提纯免疫血清,利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ELISA法来分析鉴定兔抗HGG血清的效价.结果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在1∶1、1∶2抗血清稀释处出现抗原抗体反应沉淀线,ELISA法在抗血清稀释度为1∶25 600处的颜色深度约为阴性对照的2倍.结论 在双向扩散试验中鉴定的抗血清效价为1∶2,在ELISA法中鉴定其效价为1∶25 600.

    作者:何艳嫦;钟俊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Notch-1基因检测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Notch-1基因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和对照组织标本中Notch-1的表达水平.结果 Notch-1在癌组织与对照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otch-1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在结直肠中,Notch-1高表达对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窦翠云;常洪劲;乔海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慢性淋病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淋病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正确地使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2010年性病门诊及皮肤科门诊送检的生殖道分泌物(不包括淋球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34例患者分离出15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06株,占68%(106/155),革兰氏阴性杆菌44株,占28%(44/155),念珠菌5株,占3%(5/155).革兰氏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71株),占46%(71/155);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多(25株),占16%(25/15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性较高;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呋南妥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老药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效,值得临床应用.结论 慢性淋病患者应及时做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既经济又有效的药物给予针对性的治疗,避免盲目用药、经验用药,防止滥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检测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189例慢性肾病患者血清样本,分别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r和Urea在慢性肾病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肾病患者中,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Scr和Urea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疾病程度越轻,差异越明显.结论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慢性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灵敏度更高,优于Scr和Urea等指标,其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肾小球滤过率的损害程度,是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敏感指标.

    作者:胡志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59例异位妊娠的β-HCG定性、定量与血清孕酮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人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定性、定量与孕酮(P)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异位妊娠的59例患者首先使用金标准早早孕试纸对其血浆和尿液进行β-HCG定性分析,随后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其血清中β-HCG和P含量,并与正常妊娠者血清中β-HCG和P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浆β-HCG定性测定59例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00%;尿液β-HCG定性检测有51例阳性,阳性率为86.44%,定量检测的异位妊娠者血清中β-HCG和P含量均低于正常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临床急诊疑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血浆和尿液β-HCG定性分析,可以迅速提供支持性初步诊断报告,定量联合检测β-HCG和P含量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医院输血环节质控之探析

    临床输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但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又会给患者带来身体、精神和经济上的损害,而且随着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及医疗纠纷举证倒置制度的实施,也给医院实施输血治疗带来压力.医院建立完善的输血管理流程迫在眉睫,尤其是加强环节质控,对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差错率、避免不良后果发生、提升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彤丽;王晓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8995例婚检者3项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自愿参加免费婚检者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8 995例婚检者,进行3项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 8 995例婚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者407例(4.52%);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者42例(0.47%);抗-HIV阳性者0例(0.00%).结论 开展婚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对提高优生优育、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控减新生儿传染病发生极为重要.

    作者:朱建军;吴芹;刘芳;董文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清T、NO、IGF-Ⅰ水平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关系

    目的 观察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睾酮(T)、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抽取71~80岁的老年男性患者82例,扫描骨密度(BMD),根据Tscore值,分为骨质疏松组(n=67)和骨量减少组(n=15);另选年龄40~55岁健康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同时,抽取该院健康男性体检人员346例,年龄31~80岁,以每10岁进行分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T,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免疫放射法测定IGF-Ⅰ水平.结果 老年男性患者血清T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骨质疏松组又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NO、IGF-Ⅰ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骨质疏松组又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不同年龄组,受试者T水平30~39、40~49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以上则逐渐下降(P<0.05,P<0.01);血清NO、IGF-Ⅰ水平,30~39、40~49、50~6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则逐渐下降(P<0.05,P<0.01).血清T、NO、IGF-Ⅰ与年龄呈负相关(r=-0.614,r=-0.498,r=-0.431),与BMD呈正相关(r=0.512,r=0.603,r=0.549).结论 血清T、NO、IGF-Ⅰ不足或相对缺乏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T、NO、IGF-Ⅰ可作为更加准确而且易于检测的预测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郑青;梁宁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安全是实验室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之一.在目前因为安全隐患而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给国家、社会、单位、家庭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实验室也应该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近年来因为非典性肺炎、禽流感等疾病的突发和流行,国家对生物安全高度重视,于2003年4月29 日专门颁布了<传染性非典性肺炎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也对贫困地区和基层单位花费巨资进行设备投入和人才培训,使实验室安全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也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作者:李臣;赵晨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某地区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泉州地区献血者人群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基因亚型及血清型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139例献血者HBsAg筛查阳性的样本进行S区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测序,应用MEGA 3.1软件通过与标准序列比对分析其基因型和基因亚型,应用Magnius和Norder法进行血清型分析.结果 139例样本中,检测出B基因型89例(64.0%),其中Ba亚型76例(85.4%),B3亚型11例(12.3%)、B4亚型2例(2.3%);C基因型59例(36.0%),其中C2亚型47例(94.0%),C1亚型1(2.0%),C5亚型1例(2.0%),有1例属于未知亚型.血清型以adw2 和adrq+为主,分别为78例和45例,2例血清型未见报道.结论 泉州地区献血者人群HBV感染者中,以Ba和C2亚型占优势,血清型以adw2和adrq+为主.

    作者:林毅胜;张志珊;蒋燕成;王文杰;林慧英;张璇;吴福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期孕妇血清中AFP、uE3、游离β-hCG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中期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用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5 308例14~20周孕妇血清AFP、uE3、游离β-hCG水平,对所测的AFP、uE3、游离β-hCG各项结果进行风险分析,唐氏综合征(DS)风险率1∶380属于高危,18-三体综合征(Trisomy 18)风险率1∶334属于高危,开放性脊柱裂(OSB)风险率1∶1 000属于高危.高危组建议行羊水穿刺或B超检查,全程随访5 308例孕妇的妊娠经过及妊娠结果.结果 5 308例中期孕妇中,唐氏筛查阳性共275例,占5.2%(275/5 308),随后进行羊水穿刺经染色体核型分析、B超或待分娩后进行随访,确诊11例,阳性确诊率为5.8%(16/275),而低危组中有3例,假阴性率为0.06%(3/5 033).高危组主要分布在35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筛查的阳性率增高.35岁以上及35岁以下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2.9%(174/1 345)和2.5%(101/3 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高危组中确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低危组间唐氏综合征发病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期孕妇血清中AFP、uE3、游离β-hCG指标联合检测是筛查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开放性脊柱裂准确且无创伤性的方法,可作为较理想的产前检查模式,但有一定的假阳性率.为了减少假阳性,高危孕妇要及时进行羊水和B超检查.孕妇年龄与检出阳性率呈正相关.因此,建议在30岁前计划生育,减少或杜绝高危出生的缺陷患儿.

    作者:刘爱胜;陈荣贵;文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高原人附红细胞体致家兔红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不同剂量人工接种,采用人附红细胞体感染移居高原(海拔3 700米)的成年家兔,观察感染后家兔红细胞渗透脆性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变化.方法 选取移居高原适应30 d以上的成年家兔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经耳静脉接种人附红细胞体之后,连续30 d观察相关指标,分别于接种前1 d、窗口期、高峰期和消失期对家兔耳采静脉抽血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及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果 窗口期观察2组、观察3组红细胞脆性增加,高峰期各观察组红细胞脆性均增加(P<0.05和P<0.01),消失期各观察组接近接种前和对照组(P>0.05);窗口期、高峰期各观察组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均升高,消失期观察2组、观察3组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升高(P<0.05和P<0.01),观察1组接近接种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原环境条件下人附红细胞体感染成年家兔,红细胞脆性增加,致红细胞损伤破坏,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升高,变化与接种量有关.

    作者:石泉贵;鞠明兵;陈洪章;陈微微;黄学文;齐宝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迈瑞BC-5300血细胞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BC-53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性能.方法 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BC-5300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BC-5300血液分析仪的空白计数、线性、重复性、携带污染率和仪器可比性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白细胞分类准确性试验的结果:仪器法与参考方法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其他有核细胞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1 2、0.699 2、0.701 4、0.159 2、-0.221 7、0.结论 BC-5300血液分析仪性能良好,具有白细胞分类准确性,基本达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血液分析仪标准,可用于基层医院对全血细胞计数进行筛选.

    作者:许业栋;钟青;陆灿;肖静;吴永国;杨元好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迈瑞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 对迈瑞BC-5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评价方案为标准进行评价试验.结果 BC-5800检测全血细胞计数(CBC)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为0.999,携带污染率非常低,CBC各参数的精密度高,其与Beckman Coulter公司HMX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比较,相关性极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手工法分类白细胞结果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系数(γ)达到0.93以上,而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也达0.826和0.676.结论 迈瑞BC-5800血液细胞分析仪各方面性能良好,测定准确可靠,对大批量的全血标本能够进行快速而有效的筛检.

    作者:沈松坤;王厚照;吴接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肠绦虫病误诊误治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肠绦虫病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治率.方法 分析误诊误治病例资料.将可疑绦虫节片白色扁状物进行改进,3 000 r/min离心5 min,取沉淀物涂片,光学显微镜下查找虫卵;并采用中药联合驱虫.结果 人们缺乏肠寄生虫的知识,将肠绦虫节片误诊为肠黏膜;从白色扁状物查见数量不等的完全和不完全性绦虫卵;应用中药联合驱虫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改进的检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各级医疗单位肠绦虫病的确诊及良好的驱虫效果.重视扁阔状白色肠绦虫节片与不规则的肠黏膜鉴别以及熟悉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率.

    作者:杨麦贵;杨阳;岳波;李媛;郑善銮;樊爱琳;屈玲;罗小楠;郝晓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008~2010年医院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对该2008~2010年病原菌分布和主要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临床细菌学标本,菌株鉴定采用黑马BACT-IST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测定临床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阳性标本中主要为痰液,3年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0.47%、53.35%和66.07%,病原体分布呈现多元化,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不断增加,对相应的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出现逐年降低的现象.结论 该院重症患者较多,病原菌感染结构较为固定,抗菌药物敏感率逐渐降低,临床应合理用药以降低耐药率.

    作者:齐莹莹;康运凯;姚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生物学变异在制定临床检验质量规范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生物学变异在制定临床检验质量规范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阅读大量关于生物学变异的文献.结果 检验医学所使用的每一种分析方法可以根据其性能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理想情况下,对所有这些特征应该可获得质量规范,特别是不精密度和偏倚.这些质量规范可以用各种策略来建立.考虑到临床使用参考区间来监测和诊断患者,质量规范应该基于生物学变异分量,即个体内(CVI)和个体间(CVG)变异.结论 当前的共识是不精密度应该小于1/2CVI和偏倚应该小于1/4[CVI2+CVG2]1/2,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能轻易获得180多种检验项目的 生物学变异分量的数据,同时可以建立3个不同水平的质量规范,即佳:CVA<0.25CVI,[BA]<0.125[CVI2+CVG2]1/2;适当:CVA<0.50CVI,[BA]<0.250[CVI2+CVG2]1/2;低:CVA<0.75 CVI,[BA]<0.250[CVI2+CVG2]1/2.另外相关的出版物,制造商和室间质评计划组织者需要传播应用客观质量规范的信息.

    作者:何法霖;王治国;李少男;王薇;钟堃;张妍;白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