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青;梁宁
目的 了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L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及耐药机制.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检测59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A、qnrB和qnrS、qnrC、aac(6′)-Ⅰb及qepA基因,并对扩增阳性基因qnrB、aac(6′)-Ⅰb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5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共检出qnrB 3株(5.1%)、aac(6′)-Ⅰb 22株(37.3%),qnrB经测序证实为qnrB4,aac(6′)-Ⅰb经测序证实为aac(6′)-Ⅰb-cr 型1株(1.7%)和aac(6′)-Ⅰb-suzhou型3株(5.1%).结论 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机制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携带qnrB4、aac(6′)-Ⅰb和aac(6′)-Ⅰb-cr 基因有关;本研究是国内首次从大肠埃希菌中检出aac(6′)-Ⅰb-suzhou型基因.
作者:丁秋蕾;杨小娜;梅志琴;赵建宏;时东彦;霍卫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检测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189例慢性肾病患者血清样本,分别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r和Urea在慢性肾病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肾病患者中,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Scr和Urea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疾病程度越轻,差异越明显.结论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慢性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灵敏度更高,优于Scr和Urea等指标,其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肾小球滤过率的损害程度,是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敏感指标.
作者:胡志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炎性因子被发现,炎性已经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传统的炎性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逐渐被众多实验所证实[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作为一个新近研究的炎性反应介质,具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增添了一种新的手段,并成为治疗该类疾病新的潜在目标靶点.现将与其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新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康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随着医院门诊量的增加,检验科的患者也逐步增加,这对检验科的各服务窗口造成很大的压力,曾试图通过引进叫号机来对患者进行分流,但效果不明显.为解决此问题,本组引入了离散事件仿真思维,有关离散事件仿真在医疗方面的研究有Reynolds等[1]利用离散事件模拟工具来提高门诊的诊疗效率;Hung等[2]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研究解决儿科门诊的患者流动性问题.本组是利用Arena这一离散事件仿真软件,建立门诊检验科的整体模型,通过运行模型来找出空间、设备、人员的合理化比例关系,让科室在基础建设、设备引进、人员配比三者之间达到一种经济规模,构建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为医院局部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作者:张洪波;胡斌;钱任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CHD患者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例,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18水平与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p-IgG)阳性率.结果 OMI组、UAP组和AMI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SA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8水平在SAP组、OMI组、UAP组和AMI组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Hp-IgG阳性率显著升高,IL-18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对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实用价值.
作者:许承斌;柴晓文;李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经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丙酸酯(mPEG-SPA)修饰后红细胞(RBC)CD55和CD59的表达情况,评估其对修饰后红细胞保存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mPEG-SPA体外修饰健康者RBC;观察修饰前后RBC的变形性、渗透脆性、自身溶血率、CD55和CD59,判断修饰后对RBC保存性能的影响.结果 mPEG-SPA修饰后红细胞的变形性、渗透脆性和自身溶血率虽属正常范围,但RBC的变形性略有下降、渗透脆性和自身溶血率有所增加;修饰后红细胞CD55表达基本不变,CD59的表达严重下降,其表达率接近于零.结论 mPEG-SPA修饰后红细胞CD59的表达严重降低,可能影响红细胞的保存性能,甚至影响修饰后红细胞输血后的体内存活率.
作者:张家;李璐;陈军浩;顾光煜;戴宇东;张葵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在老年患者中梅毒的诊断及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采用ELISA方法梅毒筛查呈阳性的95例老年患者标本进一步作TRUST和TPPA法检测.结果 ELISA法筛查的95例阳性标本中,TPPA确证阳性93例,阳性符合率为97.8%;其中78例TRUST阳性,且TPPA确证试验均为阳性;17例TRUST阴性,TPPA确证15例阳性,2例阴性.结论 在老年患者梅毒抗体的检测中,ELISA法与TPPA法确证试验有较好的符合率,是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TRUST法则可以作为梅毒筛查及治疗的检测手段.
作者:孙守勋;项贵明;张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结果在妊娠糖尿病(GDM)筛查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正常妊娠组、妊娠糖尿病组(GDM)、糖耐量试验异常组进行空腹血糖(FPG)、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结果 妊娠糖尿病组HbAlc、FPG、GCT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糖耐量异常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lc、GCT阳性率与临床终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水平测定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在妊娠糖尿病筛查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祁从辉;孟祥翠;李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心脏专科医院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感染标本.结果 分离出非发酵菌349株且多数分布在呼吸系统,居前3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35株(38.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1株(28.9%)、鲍曼不动杆菌69株(19.8%);ICU中非发酵菌感染所占比率高,为71.9%.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β-内酰胺类抑制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 非发酵菌在临床感染标本中的分离率及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非发酵菌耐药性的动态监测,对控制院内感染、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杰;崔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子宫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睾酮(T)、催乳素( PR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循环酶法对33例子宫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T、PRL、Hcy水平检测,并与35例健康者做比对.结果 子宫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T、PRL、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P<0.01),手术治疗1个月后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子宫癌患者血清Hcy、T、PRL水平变化与病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旭;郑利平;黄君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餐后2 h采集的血液标本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9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集空腹血液和餐后2 h血液,同时用AU-400生化分析仪对血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空腹和餐后2 h血液标本中AST、LDH、CK、CK-MB和α-HBDH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餐后2 h采集的血液标本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朱海梅;王小华;苏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实验室检查提供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的依据.临床医师60%~70%的重要决策基于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实验室检测的质量与速度有同等要求.随着检测质量得以提高,临床对于检测速度日益关注.医疗管理领域出现了新的管理模式--速度管理,样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 TAT)为内容之一.TAT指从医师申请检查至获得报告所需时间,分为申请、付费、采样、送检、检测、审核、报告几个阶段.TAT与准确性、精密度对于评估医院及检验科服务质量和效率同等重要[1-2].随着自动化分析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检验科工作效率大大增强.然而,由于医院规模扩大和检测项目增多,TAT 未见明显缩短[3-4].现以检验科急诊生化检验为代表,采用标本条码管理系统跟踪标本周转时间,评价实验室缩短TAT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探讨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效率的改进方法.
作者:余楠;莫燕芳;谭伟清;李雪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已普遍得到临床的认可,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125,CA125)在卵巢癌患者血清浓度明显增高,CA125被认为是卵巢癌重要的相关抗原,是目前可靠的卵巢癌血清学诊断指标[1].但近年来研究表明,CA125不仅在卵巢癌患者血中浓度升高,而且在妇科的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及子宫肌层的癌症患者血清中,CA125浓度也升高,一些非妇科恶性肿瘤,如淋巴癌、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肾细胞癌及大肠直肠癌等部分患者血清CA125浓度也升高[2].此外,一些非癌症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盆腔炎、胰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慢性心衰及肝脏肉芽肿增生症等部分患者,血清CA125浓度可呈现一定程度升高.在某些正常生理状态下,如早期妊娠及月经期血清CA125浓度也会升高.
作者:王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血液报废情况,分析可能发生的潜在原因,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 按不合格的原因归类统计2007~2010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情况,对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各项原因报废的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血液所占的比例高.报废项目呈上升趋势的有脂肪血、溶血、少量血,呈下降趋势的有ALT、HBsAg阳性血液.结论 为了减少血液报废,需要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与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实验环境和设备在佳状态;加强献血前的宣传及咨询指导;制订试剂耗材的优选方案;保证街头采血检测在可控范围内,应针对报废的统计报表建立预警机制.
作者:仇建周;荆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模型肝脏组织S-腺苷甲硫氨酸酶的变化.方法 给SD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采用改良的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法检测获得肺组织中的肺孢子虫包囊,利用组织S-腺苷甲硫氨酸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肝脏组织中S-腺苷甲硫氨酸酶的含量.结果 感染组大鼠全部感染了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率为100%;肝脏组织中S-腺苷甲硫氨酸酶的含量为(0.254 5±0.067 9)μmol/mg,正常对照组大鼠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的检出率为0%,肝脏组织中S-腺苷甲硫氨酸酶的含量为(0.401 4±0.087 8)μmol/mg,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肝脏组织中S-腺苷甲硫氨酸酶的含量明显降低,提示测定肝脏组织S-腺苷甲硫氨酸酶的含量可以辅助诊断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作者:张金花;杨霞霞;万启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临床检验实习阶段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总体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医学检验专业当今已发展成为医学领域中较成熟的、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具有独特应用目标的学科,即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
作者:朱浩稳;任碧琼;邹国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二重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方法,定量检测CD44v6基因在胰腺癌患者中的mRNA表达水平.方法 设计目的 基因CD44v6和内参基因β-actin的引物与探针并构建两者的重组质粒,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二重qRT-PCR方法的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估.应用该方法定量检测18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CD44v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了构建该方法的标准曲线,其特异性较高,重复性良好,CD44v6和β-actin基因的检测下限均达到100 copy/μL,是常规RT-PCR的10倍,7例胰腺癌患者百万PBMC中CD44v6表达量的对数值为3.4~3.9,另9例为3.9~4.9,仅2例在5.0以上.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二重qRT-PCR方法可定量检测CD44v6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试验个体及试验组的CD44v6 表达水平进行比较,从而为胰腺癌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作者:周刚;邱大卫;秦大江;牛立志;蔡金蕾;何丽华;黄文浩;徐克成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本身并非重症,但可引起脑膜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其中胰腺炎并发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如不及时诊断,一旦发生,它将成为急性腮腺炎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1].目前,临床上一般通过检测单一的血清淀粉酶来评估病情,但单一的检测血清淀粉酶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上无法满足临床诊断,容易造成漏诊.因此,现将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脂肪酶(LIPA)、胰淀粉酶,通过淀粉酶(p-Amy/Amy)比值,比较两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探求一种更有临床价值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作者:陈增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安全是实验室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之一.在目前因为安全隐患而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给国家、社会、单位、家庭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实验室也应该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近年来因为非典性肺炎、禽流感等疾病的突发和流行,国家对生物安全高度重视,于2003年4月29 日专门颁布了<传染性非典性肺炎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也对贫困地区和基层单位花费巨资进行设备投入和人才培训,使实验室安全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也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作者:李臣;赵晨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广泛沉积于血管壁,免疫损伤导致血管壁、间质的纤维素样坏死性炎性以及随后产生多器官的胶原纤维增生,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1].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结节性多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病等.许多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可产生各种自身抗体,检测抗核抗体(ANA)对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现分别从各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一综述.
作者:马艳侠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