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稳;任碧琼;邹国英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已普遍得到临床的认可,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125,CA125)在卵巢癌患者血清浓度明显增高,CA125被认为是卵巢癌重要的相关抗原,是目前可靠的卵巢癌血清学诊断指标[1].但近年来研究表明,CA125不仅在卵巢癌患者血中浓度升高,而且在妇科的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及子宫肌层的癌症患者血清中,CA125浓度也升高,一些非妇科恶性肿瘤,如淋巴癌、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肾细胞癌及大肠直肠癌等部分患者血清CA125浓度也升高[2].此外,一些非癌症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盆腔炎、胰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慢性心衰及肝脏肉芽肿增生症等部分患者,血清CA125浓度可呈现一定程度升高.在某些正常生理状态下,如早期妊娠及月经期血清CA125浓度也会升高.
作者:王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L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及耐药机制.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检测59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A、qnrB和qnrS、qnrC、aac(6′)-Ⅰb及qepA基因,并对扩增阳性基因qnrB、aac(6′)-Ⅰb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5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共检出qnrB 3株(5.1%)、aac(6′)-Ⅰb 22株(37.3%),qnrB经测序证实为qnrB4,aac(6′)-Ⅰb经测序证实为aac(6′)-Ⅰb-cr 型1株(1.7%)和aac(6′)-Ⅰb-suzhou型3株(5.1%).结论 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机制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携带qnrB4、aac(6′)-Ⅰb和aac(6′)-Ⅰb-cr 基因有关;本研究是国内首次从大肠埃希菌中检出aac(6′)-Ⅰb-suzhou型基因.
作者:丁秋蕾;杨小娜;梅志琴;赵建宏;时东彦;霍卫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临床实验室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探讨生物安全防护对策.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1个月内随机检测3次实验室各区域及物表微生物.结果 除采血室及工作人员手之外,其他区域及物表微生物污染均未达到合格标准要求.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微生物污染情况并没有太大区别.结论 在保证通风、定期消毒、合理使用生物安全柜及做好个人防护的条件下,实验区与生活区相对分开,完全可以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
作者:温志国;王全哲;安亮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部分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542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的血清Hcy、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酸(UA)水平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男性与女性血清Hcy水平及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cy检测阳性者血清Hcy水平与血清TG、TC、BUN、Cr、UA水平无相关性(P>0.05);其他生化指标阳性率与血清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反映机体脏器,尤其是肾脏功能方面,血清Hcy水平与血清TG、TC、BUN、Cr、UA水平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琳琳;任君;汤桂丽;何华平;张彦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内细菌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130例行双侧乳管镜检查的女性患者(260例乳房),根据体检、B超及乳管镜检查结果分为3组:完全正常组6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组107例,积乳症组84例.对每例患者收集乳管冲洗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有20种细菌被检出,细菌检出率前3位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且以前两种为主.乳管内多数以一种细菌生长为主,有时可为几种细菌共生长.积乳症组细菌检出率高,与完全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管扩张症组检出率次之,与完全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管内细菌数量活动在101~103 CFU/mL之间.
作者:刘双格;续哲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在老年患者中梅毒的诊断及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采用ELISA方法梅毒筛查呈阳性的95例老年患者标本进一步作TRUST和TPPA法检测.结果 ELISA法筛查的95例阳性标本中,TPPA确证阳性93例,阳性符合率为97.8%;其中78例TRUST阳性,且TPPA确证试验均为阳性;17例TRUST阴性,TPPA确证15例阳性,2例阴性.结论 在老年患者梅毒抗体的检测中,ELISA法与TPPA法确证试验有较好的符合率,是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TRUST法则可以作为梅毒筛查及治疗的检测手段.
作者:孙守勋;项贵明;张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帕金森病(PD)血清铁蛋白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将101例PD患者分为PD组、男性PD和女性PD组,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应用临床量表进行评估,并与血清铁蛋白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男性PD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为(139.76±77.44)ng/mL,低于男性健康对照组[(177.97±97.29 ng/mL,P<0.05)];PD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患者年龄(r=0.244,P<0.05)、发病年龄(r=0.208,P<0.05)、教育年限(r=0.243,P<0.05)相关;男性PD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性功能障碍症状(r=0.270,P<0.05)相关;女性PD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年龄(r=0.417,P<0.05)、非运动症状的睡眠/疲劳感(r=-0.337,P<0.05)负相关.结论 低血清铁蛋白水平很可能为男性P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铁蛋白水平和一些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詹晓燕;林玉蓓;刘卫国;李晓荣;王瑶;王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对该2008~2010年病原菌分布和主要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临床细菌学标本,菌株鉴定采用黑马BACT-IST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测定临床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阳性标本中主要为痰液,3年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0.47%、53.35%和66.07%,病原体分布呈现多元化,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不断增加,对相应的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出现逐年降低的现象.结论 该院重症患者较多,病原菌感染结构较为固定,抗菌药物敏感率逐渐降低,临床应合理用药以降低耐药率.
作者:齐莹莹;康运凯;姚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回顾该院的血培养病原菌检出情况以及污染菌的判定分析,了解该院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并证实开展双侧双瓶采血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方法,能有效提高阳性率和血培养污染菌的判定.方法 对该院2010年7~12月的1 121份血培养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病原菌分布,对部分患者开展双侧双瓶采血检测,以血培养中常见的污染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例,评价该方法对血培养污染菌判定的价值.结果 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为10.0%,主要检出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占25.0%,临床分布和时间分布显示为散发,未见院内感染趋势.其中采用双侧双瓶采血检测的血培养标本98例,阳性检出率达22.5%,高于单侧单瓶采血(9.6%),其中检出CNS的比例为22.7%,双瓶48 h内同时检出CNS仅为4.5%,而单瓶检出占18.2%,提示临床CNS可能为污染菌,建议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状态综合判断,指导用药.结论 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种类仍以大肠埃希菌为高,同往年相似.开展采用双侧双瓶采血方法对判定CNS是否为污染菌有一定作用,可提示临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减少不合理用药.
作者:曹慧玲;李岷;魏源华;顾万建;赵苏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对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感染现状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Microtrak Ⅱ EIA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 147例男性尿道拭子和女性宫颈标本的沙眼衣原病原体抗原.结果 5 147例共检出465例阳性标本,总阳性率9.03%.其中2008~2010年沙眼衣原体检测数分别为2 123例、1 552例和1 472例.阳性率分别为9.04%、8.44%和9.65%;男性检测数为3 369例、女性为1 778例,阳性率分别为10.54%、6.19%,男、女性发病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P<0.01).结论 感染的人群从以女性为主逐步向以男性为主转移,并趋向青年化.加大性健康教育、普及检测手段、控制性疾病的传播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张莉;李平;黄平;李嘉彦;颜景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餐后2 h采集的血液标本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9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集空腹血液和餐后2 h血液,同时用AU-400生化分析仪对血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空腹和餐后2 h血液标本中AST、LDH、CK、CK-MB和α-HBDH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餐后2 h采集的血液标本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朱海梅;王小华;苏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应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诊断,以了解HPV亚型的感染状态.方法 采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对2 322例患者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检测.结果 共检出HPV感染者952例,阳性率为40.99%.其中高危型感染795例,占83.5%;低危型感染157例,占16.5%;混合感染309例,占总阳性的32.46%;单个亚型感染数为643例,占67.54%,其中常见的3种亚型是52、16和58型,分别为131例(20.37%)、110例(17.11%)和76例(11.82%).不同年龄组的HPV感染检出率差异明显,小于20岁、20~35岁、35~50岁和大于50岁的HP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3.8%、48.7%、42.9%和4.6%,各年龄组低危型和高危型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6%和2.2%、17.5%和31.2%、10.8%和32.1%、0%和4.6%.结论 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在HPV感染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为临床HPV感染诊断和宫颈癌的监测及预防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王文强;龙丹;胡庆宏;易诚予;骆长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日立7600-020型生化分析仪具有高效率、高精密度、高准确度、易操作等优点,当遇到仪器发生故障时,通过从仪器的工作原理入手,逐步排查可能导致故障发生的每个环节,终将故障排除.
作者:朱旭;郑利平;李世葵;李秒兵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子宫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睾酮(T)、催乳素( PR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循环酶法对33例子宫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T、PRL、Hcy水平检测,并与35例健康者做比对.结果 子宫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T、PRL、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P<0.01),手术治疗1个月后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子宫癌患者血清Hcy、T、PRL水平变化与病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旭;郑利平;黄君垣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检测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189例慢性肾病患者血清样本,分别检测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Scr和Urea在慢性肾病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肾病患者中,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Scr和Urea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疾病程度越轻,差异越明显.结论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慢性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灵敏度更高,优于Scr和Urea等指标,其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肾小球滤过率的损害程度,是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重要敏感指标.
作者:胡志斌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临床检验实习阶段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总体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医学检验专业当今已发展成为医学领域中较成熟的、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具有独特应用目标的学科,即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
作者:朱浩稳;任碧琼;邹国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安全是实验室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之一.在目前因为安全隐患而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给国家、社会、单位、家庭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实验室也应该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近年来因为非典性肺炎、禽流感等疾病的突发和流行,国家对生物安全高度重视,于2003年4月29 日专门颁布了<传染性非典性肺炎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也对贫困地区和基层单位花费巨资进行设备投入和人才培训,使实验室安全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也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作者:李臣;赵晨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人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定性、定量与孕酮(P)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异位妊娠的59例患者首先使用金标准早早孕试纸对其血浆和尿液进行β-HCG定性分析,随后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其血清中β-HCG和P含量,并与正常妊娠者血清中β-HCG和P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浆β-HCG定性测定59例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00%;尿液β-HCG定性检测有51例阳性,阳性率为86.44%,定量检测的异位妊娠者血清中β-HCG和P含量均低于正常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临床急诊疑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血浆和尿液β-HCG定性分析,可以迅速提供支持性初步诊断报告,定量联合检测β-HCG和P含量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用Walkaway 40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进行鉴定,并进行耐药试验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从医院内感染患者分离出革兰氏阳性球菌242株.葡萄球菌189株(78.1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7株(40.0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5.67%和89.89%.肠球菌45株(18.60%),其中屎肠球菌29株,粪肠球菌16株,除氯霉素、四环素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外,粪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高于屎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结论 医院内感染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多数细菌多重耐药现象明显;糖肽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仍保持高度的抗菌活性.
作者:辛娜;井发红;李敬梅;尤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炎性因子被发现,炎性已经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传统的炎性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逐渐被众多实验所证实[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作为一个新近研究的炎性反应介质,具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增添了一种新的手段,并成为治疗该类疾病新的潜在目标靶点.现将与其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新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康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