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创建

张曦;刘耀;陈幸华;向炎彬

关键词:医学实践, 临床医学教学,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经费投入, 硬件设施, 医学院校, 特殊作用, 使用效率, 实习教学, 实践能力, 教学设备, 培养学生,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 观念影响, 传统教育
摘要:临床医学教学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等方面,实践教学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1-2].近年来,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医学院校的教学硬件设施逐渐更新并趋于一流.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医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课堂教学,轻见习、实习教学的现象.虽然有了好的教学手段和设备,但使用效率很低,在教学实践中未能充分利用好教学设备[3-4].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筛查妊娠糖尿病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结果在妊娠糖尿病(GDM)筛查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正常妊娠组、妊娠糖尿病组(GDM)、糖耐量试验异常组进行空腹血糖(FPG)、口服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结果 妊娠糖尿病组HbAlc、FPG、GCT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糖耐量异常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lc、GCT阳性率与临床终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水平测定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在妊娠糖尿病筛查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祁从辉;孟祥翠;李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结构的研究进展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每年大约有(35~50)×103例患者,其中约10×103例患者死亡[1].乙脑患者中重症患者往往留下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病毒主要经蚊虫或吸血昆虫传播,携带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体后,病毒先在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随后进入血流,引起免疫反应,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沉积于脑实质和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补体,产生免疫损伤[2].

    作者:许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慢性淋病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淋病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正确地使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2010年性病门诊及皮肤科门诊送检的生殖道分泌物(不包括淋球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34例患者分离出15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06株,占68%(106/155),革兰氏阴性杆菌44株,占28%(44/155),念珠菌5株,占3%(5/155).革兰氏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71株),占46%(71/155);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多(25株),占16%(25/15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敏感性较高;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呋南妥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老药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效,值得临床应用.结论 慢性淋病患者应及时做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既经济又有效的药物给予针对性的治疗,避免盲目用药、经验用药,防止滥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霞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其他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部分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542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的血清Hcy、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酸(UA)水平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男性与女性血清Hcy水平及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cy检测阳性者血清Hcy水平与血清TG、TC、BUN、Cr、UA水平无相关性(P>0.05);其他生化指标阳性率与血清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反映机体脏器,尤其是肾脏功能方面,血清Hcy水平与血清TG、TC、BUN、Cr、UA水平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琳琳;任君;汤桂丽;何华平;张彦波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强化训练探究

    临床检验实习阶段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总体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医学检验专业当今已发展成为医学领域中较成熟的、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具有独特应用目标的学科,即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

    作者:朱浩稳;任碧琼;邹国英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中检出aac(6′)-Ⅰb-suzhou型基因

    目的 了解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L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及耐药机制.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检测59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qnrA、qnrB和qnrS、qnrC、aac(6′)-Ⅰb及qepA基因,并对扩增阳性基因qnrB、aac(6′)-Ⅰb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5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共检出qnrB 3株(5.1%)、aac(6′)-Ⅰb 22株(37.3%),qnrB经测序证实为qnrB4,aac(6′)-Ⅰb经测序证实为aac(6′)-Ⅰb-cr 型1株(1.7%)和aac(6′)-Ⅰb-suzhou型3株(5.1%).结论 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机制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携带qnrB4、aac(6′)-Ⅰb和aac(6′)-Ⅰb-cr 基因有关;本研究是国内首次从大肠埃希菌中检出aac(6′)-Ⅰb-suzhou型基因.

    作者:丁秋蕾;杨小娜;梅志琴;赵建宏;时东彦;霍卫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兔抗人血清制备与效价的鉴定

    目的 制备兔抗人丙种球蛋白(HGG)免疫血清并鉴定其效价.方法 将加有福氏佐剂的HGG注射于家兔后脚足跖两侧,将未加佐剂的HGG分别注射于家兔后脚腘窝淋巴结两侧、背部皮内、上肢或下肢肌肉两侧,然后采血并提纯免疫血清,利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ELISA法来分析鉴定兔抗HGG血清的效价.结果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在1∶1、1∶2抗血清稀释处出现抗原抗体反应沉淀线,ELISA法在抗血清稀释度为1∶25 600处的颜色深度约为阴性对照的2倍.结论 在双向扩散试验中鉴定的抗血清效价为1∶2,在ELISA法中鉴定其效价为1∶25 600.

    作者:何艳嫦;钟俊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1000例临床标本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就诊人群中抗核抗体(ANA)和核型的分布趋势,及其在疾病中的分布与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 000例标本中的ANA,结合临床资料分析ANA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中的分布趋势和各种核型在不同疾病的分布趋势及临床意义.结果 患者检出ANA的阳性率的46.5%且女性高于男性,50岁以上患者高于50岁以下患者.ANA阳性率在系统性硬皮病(SSc)占10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3.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85.7%,干燥综合征(SS)78.1%,类风湿关节炎(RA)61%,强直性脊柱炎(AS)15%.结论 ANA在SSc、SLE、PBC、SS、RA中阳性率较高,核型和抗体滴度对诊断和监测疗效有临床意义.因核型可重叠交叉表现,应重视抗体滴度的诊疗作用,避免片面根据某种核型弱阳性所致的误诊.

    作者:李晔;孙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安全是实验室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之一.在目前因为安全隐患而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给国家、社会、单位、家庭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实验室也应该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近年来因为非典性肺炎、禽流感等疾病的突发和流行,国家对生物安全高度重视,于2003年4月29 日专门颁布了<传染性非典性肺炎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也对贫困地区和基层单位花费巨资进行设备投入和人才培训,使实验室安全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也得到了基层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作者:李臣;赵晨晖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胱抑素C的关系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胱抑素C(Cys C)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对象分为三组.A组:健康对照组(50例);B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组(45例);C组:2型糖尿病肾病组(30例).均检测其LP(a)、LDL-C和CysC水平.结果 B组和C组血清LP(a)、LDL-C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P<0.01);C组血清LP(a)、LDL-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LP(a)、LDL-C与Cys 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6,P<0.01;r=0.898,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LP(a)、LDL-C水平有明显变化,并与Cys C呈正相关.

    作者:张斌;王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59例异位妊娠的β-HCG定性、定量与血清孕酮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人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定性、定量与孕酮(P)联合检测在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异位妊娠的59例患者首先使用金标准早早孕试纸对其血浆和尿液进行β-HCG定性分析,随后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其血清中β-HCG和P含量,并与正常妊娠者血清中β-HCG和P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浆β-HCG定性测定59例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00%;尿液β-HCG定性检测有51例阳性,阳性率为86.44%,定量检测的异位妊娠者血清中β-HCG和P含量均低于正常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临床急诊疑为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血浆和尿液β-HCG定性分析,可以迅速提供支持性初步诊断报告,定量联合检测β-HCG和P含量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期孕妇血清中AFP、uE3、游离β-hCG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中期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用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5 308例14~20周孕妇血清AFP、uE3、游离β-hCG水平,对所测的AFP、uE3、游离β-hCG各项结果进行风险分析,唐氏综合征(DS)风险率1∶380属于高危,18-三体综合征(Trisomy 18)风险率1∶334属于高危,开放性脊柱裂(OSB)风险率1∶1 000属于高危.高危组建议行羊水穿刺或B超检查,全程随访5 308例孕妇的妊娠经过及妊娠结果.结果 5 308例中期孕妇中,唐氏筛查阳性共275例,占5.2%(275/5 308),随后进行羊水穿刺经染色体核型分析、B超或待分娩后进行随访,确诊11例,阳性确诊率为5.8%(16/275),而低危组中有3例,假阴性率为0.06%(3/5 033).高危组主要分布在35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筛查的阳性率增高.35岁以上及35岁以下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2.9%(174/1 345)和2.5%(101/3 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高危组中确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低危组间唐氏综合征发病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期孕妇血清中AFP、uE3、游离β-hCG指标联合检测是筛查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开放性脊柱裂准确且无创伤性的方法,可作为较理想的产前检查模式,但有一定的假阳性率.为了减少假阳性,高危孕妇要及时进行羊水和B超检查.孕妇年龄与检出阳性率呈正相关.因此,建议在30岁前计划生育,减少或杜绝高危出生的缺陷患儿.

    作者:刘爱胜;陈荣贵;文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乙型肝炎X蛋白的检测及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影响的探讨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X蛋白,探讨其对疾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X蛋白,分别比较健康对照组、肝癌组与肝炎组的X蛋白检测阳性率的差异;分析乙型肝炎DNA测定值阳性和阴性中X蛋白阳性率的差异以及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中X蛋白检出率的差异,探讨乙型肝炎X蛋白对疾病的影响.结果 肝炎组患者的X蛋白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肝癌组X蛋白阳性率高于肝炎组,乙型肝炎DNA测定值阳性X蛋白阳性率高于阴性,HBeAg抗原阳性中X蛋白的检出率也高于阴性,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乙型肝炎X蛋白在疾病监测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且可能对病毒的复制有影响.

    作者:黄国清;郭强忠;舒少为;唐恒锋;吴爱成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血清白细胞介素-18与幽门螺杆菌在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CHD患者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每组15例,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清IL-18水平与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p-IgG)阳性率.结果 OMI组、UAP组和AMI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SA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8水平在SAP组、OMI组、UAP组和AMI组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Hp-IgG阳性率显著升高,IL-18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变化,对预测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判断预后有实用价值.

    作者:许承斌;柴晓文;李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乳腺导管内正常菌群的研究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内细菌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130例行双侧乳管镜检查的女性患者(260例乳房),根据体检、B超及乳管镜检查结果分为3组:完全正常组6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组107例,积乳症组84例.对每例患者收集乳管冲洗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有20种细菌被检出,细菌检出率前3位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且以前两种为主.乳管内多数以一种细菌生长为主,有时可为几种细菌共生长.积乳症组细菌检出率高,与完全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管扩张症组检出率次之,与完全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管内细菌数量活动在101~103 CFU/mL之间.

    作者:刘双格;续哲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诊断试剂科学管理的探讨

    新的<侵权责任法>实施,患者的医疗保健和法制观念发生转变;医疗保险制度化,许多检验数据将是医疗质量、医疗保险条款落实的依据,因此检验科质量已经成为保障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检验科质量取决于人员的道德水平、技术水平和仪器、试剂的质量[1-2].该院在检验科试剂管理上逐步建立试剂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试剂信息化管理,试剂制度化管理,为医院检验科试剂科学管理进行一些有意的探讨.

    作者:梅海珠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肠绦虫病误诊误治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肠绦虫病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治率.方法 分析误诊误治病例资料.将可疑绦虫节片白色扁状物进行改进,3 000 r/min离心5 min,取沉淀物涂片,光学显微镜下查找虫卵;并采用中药联合驱虫.结果 人们缺乏肠寄生虫的知识,将肠绦虫节片误诊为肠黏膜;从白色扁状物查见数量不等的完全和不完全性绦虫卵;应用中药联合驱虫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改进的检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各级医疗单位肠绦虫病的确诊及良好的驱虫效果.重视扁阔状白色肠绦虫节片与不规则的肠黏膜鉴别以及熟悉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率.

    作者:杨麦贵;杨阳;岳波;李媛;郑善銮;樊爱琳;屈玲;罗小楠;郝晓柯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评价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对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 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三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在老年患者中梅毒的诊断及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采用ELISA方法梅毒筛查呈阳性的95例老年患者标本进一步作TRUST和TPPA法检测.结果 ELISA法筛查的95例阳性标本中,TPPA确证阳性93例,阳性符合率为97.8%;其中78例TRUST阳性,且TPPA确证试验均为阳性;17例TRUST阴性,TPPA确证15例阳性,2例阴性.结论 在老年患者梅毒抗体的检测中,ELISA法与TPPA法确证试验有较好的符合率,是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TRUST法则可以作为梅毒筛查及治疗的检测手段.

    作者:孙守勋;项贵明;张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冠心病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关系的对照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文献,数据以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文献26篇,漏斗图显示文献无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较健康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P<0.01),多支病变组较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P<0.01),双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健康者,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低.

    作者:史连义;周志伟;田雪梅;张继领;刘继勇;杨保昌;马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宫颈癌中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LRP、GST-π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LRP、GST-π基因在10例正常组织和5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中LRP、GST-π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67.3%和59.6%.10例正常组织中LRP不表达,GST-π表达1例.宫颈癌组织中LRP、GST-π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淋巴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LRP、GST-π之间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LRP、GST-π在宫颈癌中较高的阳性率表达可能共同参与宫颈癌对顺铂的固有耐药机制,为协助临床选择化疗方案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波;李海平;陶建蜀;张吉才;余宗涛;李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