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TT3、FT3、TT4、FT4以及TSH检测意义

费成英

关键词:甲状腺素, 三碘甲甲状腺素原氨酸, 促甲状腺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摘要:目的 探讨TT3、FT3、TT4、FT4以及TSH在甲状腺疾病患者中检测的价值;总结分析各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分析本院2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并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各组甲状腺功能,并对各组各指标的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甲亢组T3、T4、FT3、FT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甲减组T3、T4、FT3、FT4均低于健康对照组.TSH含量甲亢组低于健康对照组,甲减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甲亢组FT3诊断符合率为96%,TSH为96%,T3为92%,FT4为90%,T4为88%.甲减组TSH诊断符合率为100%,FT4为93%,T4为90%,FT3为77%.T3为70%.结论 FT3、T3、TSH在甲亢诊断中有l临床意义;FT4、T4、TSH在甲减诊断中有临床意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脐血与成人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脐血(CB)、成人外周血(PB)中T、B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百分含量的异同.分析其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时的利弊.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双色荧光素单克隆抗体标记,检测CB、PB中T、B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的百分含量.结果 成人外周血中CD3~+、CD3+CD8~+细胞的百分含量均明显高于脐血(P<0.01);成人外周血中CD19+细胞的百分含量明显低于脐血(P<0.001)CD3~+、CD4~+细胞的百分含量、CD4+/CD8~+细胞比值在脐血与成人外周血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血与成人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的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可能与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强度弱、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好相关.

    作者:彭新国;宿振国;纪冰;陈明;宋向芹;董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50 g糖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50 g糖筛查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妊娠期糖耐量正常(GNGT)组、妊娠期血糖调节受损(GIGR)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和57例无糖尿病未妊娠女性(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50 g糖负荷试验(GCT)、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PG)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DM组和GIGR组的HbAlc、FPG和GCT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G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HbAlc、FPG和GC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1%、42%、83%,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GNGT组GCT检测的阳性率为2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bAlc在GDM筛查中的特异度、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92%、94%,明显高于GCT(P<0.05),HbAlc在GDM筛查中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92%、93%,明显高于FPG(P<0.05).结论 HbAlc测定是GDM筛查和监测的快速、准确、简便的方法.GNGT孕妇GCT结果高于健康对照者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邓兆享;彭杰雄;钟惠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59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ED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9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均可检测出PEDF mRNA的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PEDF的表达量为(5.64±0.66)拷贝数/μg,癌旁组织中PEDF的表达量为(6.88±0.67)拷贝数/μg(P=0.007).早期(Dukes A、B期)结直肠癌患者和肿瘤分化程度高者PEDF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晚期(Dukes C、D期,P=0.003)和肿瘤分化程度低者(P=0.010).结论 PEDF mRNA的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形成密切相关,初步结果显示PEDF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保护因素.

    作者:黄伟刚;高国全;杨中汉;陈福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是引起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冈之一,引起的脑膜炎、重症肺炎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存质量.Hib结合疫莆的问世,大大降低了发达国家Hib感染疾病的发病率.现就Hib感染的机理、疫苗的发展情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为研发新型Hib疫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偲;谌容;刘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AVE-763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临床应用评价

    尿液是临床上诊断和病程评估的重要依据~([1]).AVE-763尿沉渣分析仪是国产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析仪,为了解其实际使用效能,现进行相关测试,结果报道如下~([2]).

    作者:张代春;李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液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3年来血液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索提供依据.方法 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eT/Alert 3D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梅里埃API系统进行鉴定,然后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85例标本培养阳性,其中革兰阳性菌233株,占23.7%;革兰阴性菌486株,占49.3%;真菌142株,占14.4%.药敏结果显示,G~+菌对青霉素类耐药严重,碳青霉烯类仍是治疗G~-菌感染的敏感药物.真菌对抗生素仍保持较高敏感率.结论 近3年本院血液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菌种多样化,有较高耐药率,提示应定期对血液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

    作者:龚雅利;刘春江;汤荣睿;王全喜;潘虹;府伟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维护保养的体会

    本科于2005年购买了一台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不含ISE)在使用的3年中,除了光源灯老化定期更换外,均未更换任何部件,且仪器故障极少.仪器的正常运行,保证了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科室节省了开支,这除了仪器本身的质量性能先进外,也与我们对仪器合理科学的管理及日常细致入微的维护保养分不开的,现将我们在仪器日常使用中维护保养的一点实际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共同探讨.

    作者:司晓枫;胡红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鲜全血标本在多台血细胞分析仪间室内质控中的应用

    如何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以保证同一标本在同一实验室内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是检验工作者实际工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为此,本组尝试使用正常新鲜血液标本在不同仪器问比对监测,计算相对偏差进行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窜内质量控制,同时利用ExCEL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实时地进行多台血细胞分析仪间的比对,建立起一套经济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使用简便,结果直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段秋林;殷海燕;樊超英;方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及参数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前血小板计数一般由自动化的血细胞分析仪完成,在完成血小板计数的同时仪器会给出一些反映血小板大小的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及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这些参数的变化可反映血小板功能的改变,而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可快速、准确地得到这些参数.由于血小板在人体凝血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而糖尿病患者常并发各种血管性疾病,故观察这些参数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对其治疗及病情预估,并发症防治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华;陈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妊高征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是产科一种常见病,可以严重影响母婴的安全和健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功能障碍在妊高征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它是母体对妊娠过度炎症反应的基本条件.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在炎症开始数小时CRP就可迅速升高.现分剐对妊高征患者、健康妊娠孕妇的血清进行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探讨妊高征与炎症的关系.为妊高征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尿病主要临床化学检测指标应用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以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与高血压,冠心病和肿瘤一起成为现今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各国逐年上升,其并发症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视觉系统、口腔系统等,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1997/WHO1999的分类,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TlDM)、2型糖尿病(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四大类.现对其临床化学主要检测指标进行综述.

    作者:李明;王超;刘跃平;常玉;徐静;江志红;颜进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抵抗a-干扰素治疗研究进展

    a-干扰素(IFN-a)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之一,它主要通过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诱导靶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和免疫调节作用来抑制并清除乙型肝炎(HBV).但临床上约有2/3的患者对IFN-a治疗无反应,使得应用IFN-a治疗HBV受到局限.现就此对HBV抵抗IFN-a作用机制的新研究进行作一综述.

    作者:杨凯;徐元宏;管世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3例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临床应用,对于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如何把现代化的检测与传统方法更好地结合,以便得到准确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峰;孟红伟;张宏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8例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PCT水平分别为小于0.5、0.5~2.0、2.0~10和大于10 ng/mL 4个等级),并与C-反应蛋白(CRP)(CRP的水平分别为小于10、大于或等于10 mg/L 2个等级)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NAP的水平分别为小于80、大于或等于80分/100N.C 2个等级)进行比较,分析各指标在细菌及非细菌感染中的差异.结果 48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阳性40例,阳性率83.33%;CRP测定阳性31例,阳性率64.58%,NAP测定阳性29例,阳性率60.42%;同期23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测定阳性3例,阳性率13%,而CRP测定阳性11例,阳性率47.83%,NAP测定阳性10例,阳性率43.48%.细菌感染组PCT、CRP和NAP的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其中细菌感染组PCT的阳性率与非细菌感染组PCT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CRP和NAP的阳性率与非细菌感染组CRP和NAP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组PCT的阳性率与CRP和NAP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检测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可作为早期快速鉴别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新指标,且血清PCT水平高低可作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作者:郭卫红;宋宏先;安艳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血清CRP、PA和IL-6测定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8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RP、PA和IL-6的水平.结果 细菌感染组血清CRP、PA和IL-6的水平分别为(138.40±68.55)mg/L、(0.092±0.031)g/L和(12.78±7.44)μg/L,病毒感染组为(3.98±2.74)mg/L、(0.249±0.067)g/L和(1.68±0.82)μg/L,而健康对照组为(2.81±2.52)mg/L、(0.211±0.062)g/L和(1.77±0.5 2)μg/L.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CRP及IL-6水平明显升高,PA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RP、PA和IL-6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PA和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CRP、PA和IL-6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平安;李艳;周心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现状及人才培养思考

    根据美国临床化学联合会的提议,医学检验工作者必须具备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分别为:基础理论知识、临床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技能~([1]).由此可见.新世纪的医学检验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只有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有竞争实力的创造型人才.

    作者:姚春艳;张波;府伟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游离甘油对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结果影响的实验观察

    目的 探讨游离甘油对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血清标本和英国朗道公司两种不同水平的血清基质质控物,用两种不同方法的试剂盒同时上机检测甘油三酯.结果 当甘油三酯浓度超过2.0 mmol/L时,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浓度大于5.0 mmol/L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不同水平的质控物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总甘油三酯浓度的升高,游离甘油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甘油三酯浓度超过2.0 mmol/L时,好做游离甘油空白校正,避免给临床治疗带来误导.

    作者:陶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网织红细胞检测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红细胞在骨髓中生成,至发育为成熟红细胞,经历了不同阶段:干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后发育为成熟红细胞.随着细胞的成熟,其颜色变化会逐渐从蓝色转变为含有更多血红蛋白成分的粉红色细胞,而其所含的核糖核酸(ribonueleic acid,RNA)成分也会相应减少.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有核红细胞刚刚失去核的阶段,仍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浆内尚残留有嗜碱性RNA,经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后,在包体内可见蓝色点状或网状结构.Ret是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判断骨髓红系造血情况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既有传统的显微镜目测法,又有现代化的仪器计数法(如流式细胞仪、网织红细胞计数仪及血细胞分析仪).现对Ret的检测进展,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祝丙华;张金树;李安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黏质沙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显色琼脂培养基的研制

    显色培养基能快速、明确鉴定菌种,是临床实验室实用的鉴定方法.黏质沙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两种常见的医院内致病菌,在其有典型色素时鉴定并不困难,但对无色素菌株要做更多的试验,耗费更多的时间.为此,研制了快速鉴定这两种常见致病细菌的显色琼脂培养基,只需把接种的显色培养基放人普通恒温培养箱中,35℃孵育24 h黏质沙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典型的色素,适合临床标本中的这两种细菌的直接分离鉴定,报道如下.

    作者:马翔;胡汉斌;易坤;李怡芬;徐五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1059G/C基因多态性

    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并具有其他的免疫调控作用.大量的证据表明CRP是突发心血管事件的有力预测因子.然而,有关CRP基因多态性与其水平关系的研究甚少.现选择CRP1059G/C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建琼;张昱璠;牛华;高玉红;张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