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刘群;付建荣
患者,男,67 d,因父母发现患儿眼睑周围有黄白色分泌物,每天不断增多,间断用氯霉素及阿昔洛韦滴眼液不见好转特到本院就诊.查体:患儿双结膜水肿、充血,有黏液性分泌物,体温37.2℃,WBC 7.8×109/L,HGB 119 g/L,PLT 296X109/L,L 53.5%,M 14.6%,G 31.9%.
作者:蔡大江;兰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致病菌,致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蛋白.借助蛋白质组学,能在蛋白质水平上全面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各种生理生化及致病过程.本文概述了涉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应激、致病性、耐药、治疗等方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作者:杨韩生;陈一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女,55岁,本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患者,无输血史,孕3产2.临床诊断: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含量:27 g/L,属极重度贫血.临床要求输血支持治疗.患者血样标本送本室检测,检出相当罕见的IgM型抗-c、抗-e联合,经过献血者筛选,在29名无偿献血者血液中找到了2袋相配合的血液供其输注,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侯治兵;释艳华;张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AS-BI法对30例初诊SLE患者(SLE组)及30例体检健康女性(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涂片进行NAP染色,观察NAP阳性率及阳性积分.结果 sI.E患者阳性率、阳性积分分别为(22.1±8.8)%、(22.2±8.9)分;健康对照组阳性率、阳性积分分别为(56.8±9.4)%、(58.2±9.8)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NAP的检测对初诊SLE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在sLE中活性降低的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孙明丽;陈美璞;宋杰;李世雪;李运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非发酵菌在本院3年中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菌种经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分离出非发酵菌共747株,为常见的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洛菲不动杆菌.各种临床标本中以痰液标本的检出率高(59.3%);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洛菲不动杆菌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为亚胺培南和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低,依次为1.2%、3.4%、10.3%.结论 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并且在各种临床标本中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其种类较多,各种细菌之间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及时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张丽;张小兵;张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特性及耐药基因表达.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和新霉素6种药物对37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低抑菌浓度.用PCR法检测5种氨基糖甙类药物修饰酶基因,并使用DNA测序加以证实.结果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对37株大肠埃希菌MIC50、MIC90.均大于256 mg/L,其耐药率分别为78.4%、45.9%、72.9%、83.8%和64.9%,而新霉素仍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从37株菌中检出5种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 b、aac(6′)-Ⅱ、ant(2″)-Ⅰ、ant(3″)-Ⅰ阳性率分别为56.8%、27.0%、2.7%、5.4%和13:5%,未发现aac(3)-Ⅰ基因.结论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甙类药物的耐药与修饰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郑为平;史伟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所建立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sICAM-1 BSA-TRFIA)的技术指标及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sICAM-1 BsA-TR-FIA,分析其检测曲线的性质参数,研究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回收率、特异性,稳定性、平行性,以及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法(ELlSA)间的相关性.结果 此法特异性较高,同批试剂连续6个月应用分析结果稳定,灵敏度为1.32 μg/L,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4.24%和6.83%,平均回收率为99.87%,线性范围为(2.5~1 933)μg/L,与ELISA所测结果比较高度相关(r=0.939),与TNF-а、IL-8、IL-1、IL-2和IL-6等免疫分子无交叉反应.结论 sICAM一1 BSA-TRFIA是一种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测范围较广的检测方法,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临床,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提供一项良好的实验诊断指标.
作者:张晓峰;黄飙;虞竞峰;祝炳方;强新展;肖华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p)快速且特异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副溶血性弧菌小耐热溶血素(tlh)基因特异性序列的6个位点设计4条LAMP引物,65℃保温约60 min,完成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扩增,扩增产物经肉眼、SYBR Green I染色、电泳和酶切鉴定.利用I.AMP和普通PCR方法同时检测1株副溶血性弧菌和12株非副溶血性弧菌来验证LAMP方法的特异性;将副溶血性弧菌菌液作一系列lO倍稀释后用LAMP和PCR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者敏感性.结果 1株副溶血性弧菌出现LAMP扩增反应:通过肉眼、SYBR Green I染色和电泳均能观察到LAMP扩增产物的出现,酶切证实了 LAMP产物的特异性;12株非副溶血性弧菌未出现LAMP扩增.LAMP检测tlh基因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普通PCR相同,LAMP检测tlh基因的检测下限为15 cfu/mL.结论 建立了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适合日常监测及快速榆测的需要.
作者:张如胜;宋克云;苏良;魏泉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和解决冷凝集对AB0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不符的影响.方法 用红细胞AB0正反定型、37℃水浴、吸收一放散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等寻找交叉配血不符原因.结果 冷凝集素是引起ABo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不符的常见原因,给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带来困难.结论 对于冷凝集素引起的AB0正反定型和交叉配血不符者,一般37℃水浴即可消除,若凝集虽然减弱,但未完全解凝,需对细胞和血清进行处理.
作者:王军梅;马亚平;钟万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ADVIA-120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对比ADVIA-120和CD-1700检测血小板的差异及观察大血小板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30例健康成人和296例住院患者分别用ADVIA-120和CD-1700检测,将富含大血小板标本再用手工法计数,以手工法结果为参考值,比较ADVIA-120和CD-1700与手工法的相关性.结果 大血小板、小红细胞和血细胞正常形态3个测定组中ADVIA-120与手工法比较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0.909 9、0.823 8,CD-1700与手工法比较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 3、0.909 5、0.757 9;ADVIA-120检测血小板结果显著高于CD-1700(t=5.03,P<0.01),检测330例健康成人大血小板的参考范围为(8~25)×109/L.住院患者大血小板检测以肿瘤患者为高,占44.6%.结论 ADVIA-120是目前检测血小板较理想的仪器之一;肿瘤、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的患者外周血中有较多的大血小板出现.
作者:崔华;夏曙华;蒋洪昆;莫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而人类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官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因此,及早发现高危型HPV感染,是及早发现和阻止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作者:黎卓华;黎文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与HBV-DNA存在表示病毒复制已成定论.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HBV前S1抗原是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的又一新标志.结合我院患者乙肝5项、HBV-DNA和前S1抗原检测结果探讨三者的关系.
作者:吴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蒸馏水及人灭活血清作稀释介质对部分生化项目测定的影响.方法 选取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а-羟丁酸脱氢酶(HBDH)、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TBA)、肌酐(Cr)、尿酸(UA)、胆固醇(CHO)、糖(GLU)、尿素(BUN)等15个项目分析范围内不同浓度的标本各45份,分别用生理盐水、蒸馏水及人灭活血清稀释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计算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待测血清经生理盐水、蒸馏水或人灭活血清等不同介质稀释后,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ALT、AST、GGT、DBIL、HBDH用10倍生理盐水、蒸馏水、人灭活血清稀释均可.ALP、TBA只能选人灭活血清,否则会使结果偏低.GLU、TBIL选择蒸馏水和人灭活血清稀释均可.BUN、CR、UA、CK、LDH、CHO选择生理盐水和人灭活血清更好,若选蒸馏水,除UA外其他结果均会降低.BUN不宜用蒸馏水稀释.用生理盐水稀释的项目5倍与10倍稀释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视具体情况选择.15个项目均可用人灭活血清作稀释介质.结论 为尽量减少稀释介质对测定的影响,上述生化项目应首选人灭活血清作稀释介质,若无备用人灭活血清可依上述结果进行相应稀释.
作者:朱爱萍;吕秀英;郭书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本院做围生保健3 649例孕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项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抗-HCV、抗-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TPPA).结果 3 649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为11.13%,抗-HCV和TPPA阳性率分别为0.11%和0.36%,未检测出抗-HIV阳性孕妇.结论 揭示了本市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建议青年男女婚前、孕前、孕期、产前应进行HBV、HCV、HIV和TPPA血清学检查,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有利于优生优育.
作者:林广玲;黄林锋;林少晖;林美珊;陈小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心脏发育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基因在不同时问和不同空间的先后表达与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其中任何一个基因发生质或量的表达异常都可能会影响心脏发育,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对先天性心脏病基因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为该病提供更多l临床检测,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对其产前诊断和宫内干预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谢臻蔚;吕时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将外源肽或蛋白基因与噬菌体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的技术,该技术实现了表型与基因型的统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上的应用.
作者:刘敏;王露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COULTER 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探讨库尔特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采取40例EDTA-Kz抗凝静脉血,参考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有关规定采用COULTER STKS对常用指标,包括准确性、线性、重复性和携带污染率进行测定,并将其分类结果与手工白细胞分类进行比较,同时对120例标本进行病理细胞的筛选.结果 COULTER STKS测WBC、RBC、}IGB和PLT相关性较好(r>0.98);批内和批间精密度较高;互染率<2%;其白细胞分类与手工显微镜分类结果相比,对于细胞形态正常标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细胞筛选特异率为80.7%.结论 COULTER 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准确性、重复性、线性与携带污染率良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满足临床常规诊断工作.
作者:郭主声;刘彦慧;林偲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急性肾衰竭是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是增加患者术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急性肾损伤(AKI)概念的提出用来替代急性肾衰竭,这对于心脏术后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干预,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找到能用于早期诊断和检测.AKI发展的新牛物学指标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来研究的新生物学指标作一综述.
作者:吴晓云;瞿晓红;臧旺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寻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卵巢早衰相关的、有诊断价值的免疫学血清抗体指标,以指导临床对于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POF)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选取在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就诊的40例卵巢早衰患者为实验组,年龄15~35岁,2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查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卵巢组织抗体(A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双链DNA(ds-DNA),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求有意义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结果 实验组ANA、AOAb、ds-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0.0%、42.0%、35.0%,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TG阳性率为37.5%,但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卵巢早衰患者有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与POF有相关性,如ANA、AOAb、ds-DNA、A-TG等,检测上述抗体对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的辅助诊断有临床意义.
作者:岳连虎;韩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许多情况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结果,特别是在检测白细胞时不仅对白细胞及各分类细胞以绝对值和相对值报告,而且还会以散点图形式表示白细胞的分类.但是,多种原因所致白细胞假性减少或假性增高如果不及时识别则会造成临床的误诊或误治.因此,对此类问题的认识和及时地识别有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同时亦可避免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陈斌;周小棉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