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TSGF、CEA、CA199在大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孙丽;李志

关键词:癌胚抗原, CA-19-9抗原, 肠肿瘤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大肠痛患者、20例炎性反应性肠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进行血清TSGF、CEA、CA1993项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结果 联合3种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的敏感性均较单项检测显著增高.结论 血清TSGF、CEA、CA199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临床具有实用诊断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脊液乳酸和腺苷脱氨酶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脑脊液乳酸和腺苷脱氨酶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显色法检测腩脊液乳酸(LA)水平,酶动力学法检测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和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脑脊液LA水平和ADA活性明显高于病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脑组脑脊液LA水平高于结脑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组与化脑组脑脊液ADA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结脑组脑脊液ADA阳性率为83.33%(20/24),而化脑组脑脊液ADA活性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组)脑脊液LA水平和ADA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LA水平和ADA活性的同时检测,有助于小儿脑膜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胡彬;郭宽鹏;周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清TSGF、CEA、CA199在大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大肠痛患者、20例炎性反应性肠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进行血清TSGF、CEA、CA1993项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结果 联合3种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的敏感性均较单项检测显著增高.结论 血清TSGF、CEA、CA199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临床具有实用诊断价值.

    作者:孙丽;李志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Th17细胞在炎性疾病中的作用

    Th17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一种CD4~+ T细胞亚群,其主要产生的效应因子是IL-17.过去研究认为,Th1型的干扰素-γ和IL-12在组织炎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Th17细胞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在介导慢性炎性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是关键的致病因素.本文简要对Th17细胞在炎性疾病中的促炎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颖;陈曲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尿IgG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尿IgG检测在诊断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对188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99例紫癜性肾炎(HSPN)、26例对照组进行尿IgG检测;同时,对18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尿蛋白定性检测.结果 HSP组尿IgG异常率远高于尿蛋白定性的异常率(P<0.05);HSP组尿IgG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HSPN组尿IgG浓度高于HSP组(P<0.05).结论 尿IgG检测简单,无损伤性,对发现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肾损伤有很高价值.

    作者:王晓卫;钟天鹰;常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10年回顾

    目的 通过回顾10年的实验室室间质评情况,总结质控工作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对1998~2007年度参加血站系统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审的室间质评反馈结果进行统计总结分析.结果 参加国家级的室间质评符合率是98.6%;省级室间质评符合率是99.5%.结论 个别项目的 检测存在漏检.要保证血液的质量,要继续加强在职检验人员特别是新参加工作人员的理论及技术培训,要提高检验人员质控意识,制定出适合自己实验室的质控方法与规则.同时选择高质量的试剂.只有建立在完善的质量管理基础之上,规范室内质控工作,才能向临床提供安伞的血液.

    作者:余妙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5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流式免疫表型结果分析

    目的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析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粗颗粒型骨髓象(M3a)多见.对于细颗粒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b),尤其在光镜下颗粒看不清楚、细胞核呈显著异形的骨髓象,流式细胞术的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可辅助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运用CD33、CD13、CD16、CD15、CD11b、CD10、CD117、HLA-DR、CD9等常用的荧光标志单抗.对50例临床上已确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细胞免疫表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M3a和M3b型AML流式图谱有其共同性的特征性群体分布,即CD33阳性群体呈现荧光密度明显增强的、较均一的细胞群;CD13荧光强度呈连续性由弱到强分布;CD16、CD15、CD11b荧光强度明显下调甚至缺失;CD10抗原标志在此类型白血病粒细胞群体中均转为阴性;CD117早期髓系标志在46例病例中为阳性,HLA-DR在8例病例中有弱阳性表达,CD9在20例病例中为阳性.对于M3变异型AML,其早幼粒群体有可能分布在原始细胞群区域,即散射光信号(SSC)偏低,CD45呈弱阳性或阴性.结论 CD33、CD13、CD16、CD15、CD11b、CD10、CD117、HLA-DR、CD9等抗体对M3有较高诊断价值.异常的早幼粒细胞群体无论是粗颗粒型、细颗粒型还是变异型,其流式图谱均呈现上述荧光抗原标志强弱缺失、髓系分化受阻的典型表现.可作为临床的参考依据,辅助诊断.

    作者:许艳丽;杜庆华;毛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梅毒螺旋体是密螺旋体属苍白螺旋体的苍白亚种,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的一种性传播疾病[1],近年来中国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了优化组合检验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对38例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试验(TP ELISA)、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法(SYP)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3种方法检测梅毒抗体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敖必蓉;卢元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产金属酶(MBL)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MBL基因可位于细菌质粒或染色体上,并以基因盒的形式由整合子携带,从而导致耐药性在细菌间水平或垂直传播,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现对MBL的演变、分类、分子生物学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苏瑛;李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职业人群血糖和尿酸水平及高血糖和高尿酸检出率变化分析

    目的 调查职业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空腹血糖和尿酸水平及高血糖、高尿酸检出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14372例体检者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尿酸酶法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尿酸测定.结果 血糖水平20岁以上组有随年龄逐渐上升之势,直至60~岁(男性4.69 mmol/L升至5.54 mmol/L,女性4.48 mmol/L升至5.49 mmol/L),血尿酸水平男性明显较女性高(P<0.01),45岁以上至74岁女性血尿酸随增龄而增高;高血糖(>7.0 mmol/L)的检出率亦随年龄增高而增多,由小于39岁的不足1%升至老年组的7%左右;高血尿酸检出率男性平均25.4%,女性18.9%,女性50岁以上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高于女性50岁以下年龄组(P<0.01).结论 空腹血糖和高血糖患病率随增龄而增高,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血糖与血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

    作者:顾向明;王胜岚;濮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清胸苷激酶的检测以及其在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中的意义

    目的 前列腺癌是一种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高居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前3位,且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长期以来,人们对前列腺癌的检测手段一直停留在直肠指诊、PSA筛查和穿刺活检上.能否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前列腺癌在临床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检测血清胸苷激酶1(TK)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在本院就诊的150例男性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其中70例为前列腺癌患者(年龄29~80岁),40例为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50~92岁),另40例为来本院作健康体检的健康男性(年龄35~50岁).结果 1)前列腺癌组:70例经过病理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STK1值(3.66±1.91)pM/L,灵敏度71.5%.2)前列腺增生组:40例同期治疗的病理检查确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28±0.35)pM/L.特异度85%.3)健康对照组:40例健康人检查结果均无泌尿系统疾病,STK1值(0.79±0.27)pM/L,无一例异常结果.经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发现,前列腺癌组与健康男性组间TK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血清胸苷激酶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胸苷激酶1对前列腺肿瘤TMN分期,T_1 35例,T_2 19例,T_3 10例,T_4 6例的灵敏度分别为:62.85%(22/35)、73.68%(14/19)、80.00%(8/10)、100.00%(6/6).结论 使用血清胸苷激酶检测前列腺癌中有显著的特异性,可作为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

    作者:李蜀婧;靳风烁;李彦锋;周波;胡正委;孙中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阳性患者系列血清3种生物标志物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戊型肝炎病毒(HEV)IgM抗体阳性患者的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的系列血清中3种牛物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常规检测的HEV IgM抗体阳性患者的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的血清,用酶联免疫(EIA)试剂检测HEV IgG抗体和IgM抗体,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核酸,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在25例HEV IgM抗体阳件患者系列血清中,HEV IgM抗体为4例高值无明显变化、15例高值明显下降变化、1例明显升高变化、5例低值无明显变化,HEV IgG抗体为3例高值无明显变化、15例高值明显升高变化、4例高值下降后维持高值、1例低值转为阴性、2例始终阴性,HEV RNA为入院第1天22例(88%)阳性、入院后1周15例(62.5%)阳性、入院后2周1例(5.6%)阳件.结论 戊型肝炎患者发病过程中,系列血清HEV IgG抗体和IgM抗体及HEV RNA联合检测有助于戊型肝炎的明确诊断.

    作者:胡安群;叶青;刘海燕;刘蔚;郑英杰;陆一涵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胃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评价其在微转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运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6例胃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 胃癌组外周血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60.8%(29/46),而慢性胃炎组和健康志愿者组均表达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胃癌组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状态、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及微转移的判断指标,可对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治疗起指导作用.

    作者:陈忠;王卫东;袁立新;毛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两种精子染色方法的分析及实验室意义

    精子形态学分析是精液分析中具价值的指标之一,对男性不育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精子体积小,形态变化大,直接观察未染色的精液标本所得出的精于形态结果可信度差,需要对精液涂片染色.目前,精子染色的方法很多,但多数存在操作步骤繁琐或试剂盒价格昂贵等不足.

    作者:高洋;黄国宁;刘东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耐左氧氟沙星大肠埃希菌gyrA/gyrB/parC/parE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 了解耐氟喹诺酮大肠埃希菌gyrA/gyrB/parC/parE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筛选耐左氧氟沙星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gyrA/gyrB/parC/parE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双向测序,分析上述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PCR扩增耐菌株gyrA/gyrB/parC/parE基因,获得目的 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氟喹诺酮耐药基因突变集中在gyrA基因83、87位Ser→Leu、Asp→Asn突变;parC基因55位Ser→Leu突变,部分菌株尚存在62位Gln→Glu第二突变点;未发现gyrB、parE突变.结论 靶位点gyrA和parC的改变,是本地大肠埃希菌对氟唪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

    作者:蒋杰;胡大春;邵剑春;赵晓丽;宋晓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ASC在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甲基化诱导静止基因是一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可编码pyrin区和引起caspase聚集的caspase聚集区(CARD)两种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区,而这两种蛋白区在调节凋亡和免疫反应中均起重要作用,许多含PYD和CARD的蛋白突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癌的发生有关,在人的乳腺癌组织中就发现TMSI/ASC基因甲基化而静止.本文将对TMSI/ASC在细胞凋亡、炎性反应的机制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江兴林;左云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治疗对其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牙周炎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脂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要求分为牙周治疗组和不做牙周治疗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牙周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周时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对照组于入选时及入选后24周观察上述指标.所有数据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 牙周治疗组于治疗后4、12、24周时各项牙周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12、24周空腹血糖分别为(8.07±1.08)、(8.05±1.06)mmol/L,与治疗前(8.92±1.19)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82±1.47)%、(6.81±1.56)%,与治疗前(7.65±1.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治疗后4周糖化血红蛋白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糖控制较好者,其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下降不明湿.牙周治疗对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影响.对照组各项牙周及血糖血脂指标在24周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牙周炎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牙周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其糖代谢水平.

    作者:杜国有;陈剑声;顾向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尿中铁蛋白测定诊断肿瘤的实用价值

    近年有文献报道血清铁蛋白分布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内都含有SF.许多恶性肿瘤患者体液中的SF明显升高,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癌细胞本身合成大量的SF.本室对肝硬化、慢活肝、重症肝炎、原发性肝癌、肺癌、胃癌患者尿液利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了铁蛋白的检测,同时用健康者的尿液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马永杰;张金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厌氧菌基因诊断标本的前处理研究

    目的 探索疑似感染厌氧菌基因诊断标本采集、运送、保存的方法,提高厌氧菌标本前处理的有效性.方法 对临床标本、土壤样本进行疱肉增菌、厌氧血平板、硫乙醇酸钠培养,分纯、鉴定出厌氧菌产气荚膜梭菌和破伤风梭菌,对此两种菌株用PCR方法进行体外基因扩增、测序、比对验证,用于基因芯片诊断研究.结果 两种厌氧菌的成功培养鉴定离不开样本前处理的有效方法,为基因芯片诊断研究的标本前处理提供了参考.结论 针对厌氧菌培养鉴定的难度,尽可能减少厌氧菌感染性疾病的漏诊、误诊,提高临床诊断、救治速度,基因芯片诊断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瞿良;王惠萱;程罕松;张悦;李云;李忠涛;权彤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导致假性高血钾分析前阶段的影响因素

    与患者症状和体征不相符合的假性高血钾,增加了测定成本.威胁患者的医疗安全.本文阐述了引起假性高血钾的作用机制,寻找有效途径避免或减少假性高血钾的发生.

    作者:韦维;戴盛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甲状腺自身抗体在白癜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TA)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在白癜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男52例,女48例)白癜风患者和80例健康人(男38例,女42例)为研究对象,排除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手术及接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患者.2组对象的性别和年龄相当.所有对象都接受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甲状腺疾病相关症状,皮肤表现和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甲状腺功能检测项目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ATA、抗Tg.结果 白癜风患者23例(23%)血清ATA升高,11例(11%)血清抗-Tg升高;而对照组只有5例血清(6.3%)ATA升高,3例(3.8%)血清抗-Tg升高,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TSH水平为(1.59±1.25)U/L,对照组血清TSH水平为(1.14±1.08)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分组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和皮肤受累范围等与血清ATA、抗-Tg阳性率相关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的病程及其类型与ATA及抗-Tg阳性率不具有相关性.此外,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fT3、fT4水平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ATA和抗-Tg可作为女性白癜风患者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标志物,对血清ATA和抗-Tg水平升高的女性白癜风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并检测甲状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冯玉丽;余文辉;周小梅;李伟雄;陈萍;叶秋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