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清;何凤田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包括产β-内酰胺酶、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酶的修饰钝化作用、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泵出作用等,而且它对不同抗生素有着不同的耐药机制,其中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阮卫;杨祚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溶血和黄疸对临床化学分析方法的干扰机制.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察血红蛋白和胆红素的光谱学行为;用NCCLS EP7-P方案评价血红蛋白和胆红素的干扰情况. 结果血红蛋白和胆红素自身在溶液中发生吸光特性的改变,双波长不能校正二者所造成的干扰.血红蛋白的光谱学干扰方向与EP7-P结果一致,可用血清平行空白校正;而胆红素的光谱学干扰方向与EP7-P结果不一致,并且不能用平行血清空白校正.结论血红蛋白和胆红素对临床化学的干扰有不同机制,临床生化分析除了正确选择纠正方案外,有必要报告血清指数以指导临床医生正确诊断.
作者:程正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载脂蛋白AⅠ、B(ApoAⅠ、ApoB)参考品与WHO-IFCC国际标准品靶值转移,制备定值可溯源国际标准的国产北加参考品.方法检测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终点法);靶值转移的实验研究方法按美国西北脂类研究实验室(NWLRL)制定的测试步骤进行,用WHO-IFCC的国际标准靶值转移和靶值转移后的测试系统准确性和精密度的评估等三个步骤进行.结果第一步测试系统评估符合要求,第二步的结果均≤2%期望值,第三步ApoAⅠ、ApoB偏差值≤1.8,CV≤0.9%.结论国产北加ApoAⅠ、ApoB参考品的定值与WHO-IFCC国际标准品靶值转移成功,获得NWLRL的WHO-IFCC ApoAⅠ、ApoB国际标准靶值转移合格证书.
作者:陈铭生;王勤富;刘中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罗氏Light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是目前国内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首选的检测仪器,也是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定量检测仪器.随着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各地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认可工作的开展,该PCR仪的应用逐渐广泛,但对各家医院的实验室来说都存在操作软件不能直接生成中文报告的问题.由于其操作软件为英文版,且要求英文版的win2k或NT操作系统,软件默认的结果报告只是数据,不能作为正式检验报告单发给患者.
作者:尤崇革;张润玲;潘云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反义寡核苷酸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望在抗病毒、抗肿瘤、炎症性疾病方面成为新的药物,并且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个有用工具.现对反义寡核苷酸的设计、靶位点选择、修饰,以及临床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素军;任红;王升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胱抑素C是近几年来一种新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指标.对于肾移植患者来说,快速准确地掌握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是很重要的.现主要就胱抑素C对肾移植患者肾功能评价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顾春瑜;郑磊;王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儿童多动综合征(ADHD)的病因至今未明,家系研究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ADHD的病因至少部分与基因相关.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ADHD的多个候选基因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
作者:仲爱芳;赵汉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现对人甲型肝炎病毒受体-1(huHAVcr-1),也叫肾损伤分子-1(Kim-1),亦称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粘蛋白域蛋白-1(Tim-1)及其家族的结构和功能作一综述,反映这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功能的多样性.
作者:崔天盆;巫学兰;吴健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抑制消减杂交(SSH)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分离、克隆差异基因的新技术,它结合了消减杂交和抑制PCR的优点,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背景低、重复性好的优点,在多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现就其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涛;马筱玲;王敬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能适合各级实验室常规和急诊检测血清HCO-3的方法.方法应用自配双试剂建立两步终点测定法,可同时满足全自动和半自动手工测定,用日立7060生化仪对本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比色液吸收峰为558nm,线性范围可达50mmol/L,批内CV 3.16%,批间CV 4.55%,平均回收率102.3%,与血气分析仪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Y=1.005 9X-0.103 8,r=0.9813(n=60),黄疸、脂血、溶血标本对结果无影响,健康人静脉血HCO-3浓度21.2~31.2mmol/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试剂稳定、成本低廉,可用于血清碳酸氢根的常规分析,更适合自动分析.
作者:李和楼;郭英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人类补体C3成分是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以及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途径三者的交汇点,是宿主防御机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特殊分子.补体C3与其裂解片段构成了人类补体系统的基础框架.现就近年来补体C3基因、蛋白、结合位点以及功能和应用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甘慧;杨军;孙萍;王全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造血干细胞(HSC)是原始的造血细胞,它既能自我更新,又能产生所有造血细胞和某些非造血细胞.HSC起源于胚胎干细胞,它又是一种成体组织干细胞.近年来,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扩增和诱导分化技术不断完善,并已广泛有效地应用于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领域.
作者:王建伟;王亚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S100A6是EF-手型钙结合蛋白S100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与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作为肿瘤鉴定的一种标记物,正日益受到重视.现对S100A6基因的结构、定位、分布及其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丽君;刘银坤;朱运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尿微量蛋白、尿酶作为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与监测指标,具有临床重要价值.由于尿液标本的复杂性,检测过程中尿标本的留取和报告方式不统一,虽然24h留尿法是公认标准方法,由于操作繁琐,实际应用率不高.不同报告方式缺少与金标准对比评价,影响尿微量蛋白、尿酶的临床应用价值,甚至造成资源浪费.本文对尿微量蛋白、尿酶的报告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作简要综述.
作者:马清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大肠杆菌表达的外源基因产物通常是不可溶的包涵体.包涵体需要经过溶解和复性才能得到有活性的蛋白质.复性是蛋白质从未折叠到折叠形式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变性剂对包涵体的溶解度、变性剂的去除、一些小分子对复性的帮助等等.现就影响蛋白复性的相关因素进行阐述.
作者:吉清;何凤田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