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纤维化4项检测在临床肝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胡敏

关键词:肝病, Ⅲ型前胶原, 血清透明质酸, Ⅳ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检测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5例肝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肝炎组(45例)、肝硬化组(30例)、肝癌组(2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结果为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进行检测.观察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各指标的阳性检出情况及其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为83.33% 、32.50% 、56.67% 、40.00% 和95.00% 、45.00% 、70.00% 、55.00%,显著高于肝炎组的31.11% 、26.67% 、28.89% 、20.00%(P<0.05);肝癌组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为(384.50±9.23)、(183.50±7.50)、(115.73±6.88)g/L;(142.22±3.72)、(522.62±10.36)、(177.46±6.68)g/L;(126.50±7.02)、(155.20±4.26)、(622.75±11.60)g/L;(159.10±6.05)、(150.09±9.03)、(159.50±5.20)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血清透明质酸显著高于肝炎组,肝癌组的血清透明质酸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病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显著升高,联合检测该类指标对肝病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高水平免疫球蛋白M对尿酸检测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目的 探讨高水平免疫球蛋白M(IgM)对尿酸检测的影响及处理措施.方法 收集1例高水平IgM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分别做原倍、灭菌注射用水稀释5倍和20倍、生理盐水稀释5倍和20倍的尿酸检测,比较各种处理方法对尿酸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患者原倍血清尿酸出现异常曲线,将患者血清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出现明显的混浊,生理盐水稀释的血清标本外观无明显变化.无菌注射用水稀释和生理盐水稀释的尿酸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灭菌注射用水稀释5倍和20倍的尿酸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稀释5倍和20倍的尿酸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IgM水平较高的血清标本会对尿酸的检测带来明显的负干扰,与灭菌注射用水比较,生理盐水稀释可更好地消除IgM对尿酸检测的影响.

    作者:谢春霞;朱婕;王淑惠;张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安图TB-IGRA产品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安图全自动磁微粒化学发光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安图T B-IG RA试验)对临床结核病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探讨该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住院收治的疑似结核病患者210例,分析患者的常规相关检测结果、临床病理特征、T B-IG RA试验结果资料,并随访3个月.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临床确诊的103例患者作为结核组,非结核组107例,将2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安图TB-IGRA产品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同时将结核组按结核类型的标准分为3个亚组,即肺内结核组、肺外结核组、肺内合并肺外结核组,并对其诊断的灵敏度进行结果比较.结果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临床结核诊断的灵敏度为89.32%,特异度为85.98%,准确度为87.62%,阳性预测值为85.98%,阴性预测值为89.32%.检测肺内合并肺外结核组的灵敏度为90.63%,肺内结核组的灵敏度为89.66%,肺外结核组的灵敏度为84.62%.结论 安图TB-IGRA产品融合IGRA的免疫学方法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孵育刺激后直接上机检测,避免了较多人为操作造成的结果误差,其兼具了放射免疫的高灵敏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易于自动化操作.且该方法对结核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可用于活动性或潜伏性结核的辅助诊断.

    作者:高伟;何霞;陈涛;罗雅文;王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肠癌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结肠癌(CRC)和代谢综合征(MetS)在代谢中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体检中心和临床住院患者,分别随机抽取CRC患者(CRC组,n=900)和MetS患者(MetS组,n=897),对2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位年龄62岁.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血糖、总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S组患者血压明显高于CRC组(P>0.05),与MetS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显著高于CRC组有关.结论部分CRC发病与M etS密切相关,且有较一致的代谢基础.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防治这2种疾病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林平;刘文杰;张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各期的甲状腺功能及铁蛋白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在妊娠各期的甲状腺功能及铁蛋白(SF)水平,旨在减少孕产期并发症和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 建立该院正常妊娠期女性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的参考值范围并确定妊娠各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断标准.选取该院2016年3―10月产检门诊行常规产前检查,孕周为6~40周的孕妇343例,其中GDM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妊娠女性2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研究对象妊娠各期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及S F的代谢情况.结果 除孕早期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甲减)、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减)、孕中期临床甲减的发病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各期的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低T4血症的发病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各期的SF水平虽随孕周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较高的甲减发病率可加大GDM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同时GDM时较高的SF又促进了GDM的发生和发展,更增加了孕期的不良结局及新生儿发病的风险.因此了解GDM患者妊娠各期甲状腺功能及SF的代谢情况对甲减的诊断治疗,合理进行铁元素补充,减少孕产期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尹贵平;林磊;徐显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屏障功能的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肠屏障功能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作用和评价谷氨酰胺联合酪酸梭菌(米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消化科D-IBS患者240例(D-IBS组),另选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包括血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活性(DAO)水平,同时检测炎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将24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分别为谷氨酰胺组(复方谷氨酰胺500 mg,口服,每天3次)、酪酸梭菌组(米雅2粒,口服,每天3次),联合治疗组(复方谷氨酰胺500 m g,口服,每天3次+米雅2粒,口服,每天3次).用药1个月后检测D-IBS组患者3个亚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炎性指标并记录临床症状(腹痛、腹胀、腹泻次数等).结果 D-IBS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个亚组经治疗1个月后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优于另外2个组(P<0.05),单一用药的2个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治疗后CRP、IL-6、IL-1β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胺组与酪酸梭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胺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联合治疗组95%,谷氨酰胺组86.1%,酪酸梭菌组84.8%,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疗效与肠黏膜屏障指标呈正相关关系.3个亚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D-IBS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谷氨酰胺、酪酸梭菌可通过改善黏膜通透性、修复黏膜屏障,有效改善症状,且联合治疗的效果佳.

    作者:颜美珠;沈曼茹;崔英;安敏;黄继英;唐鄂;高振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与抗核抗体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与抗核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集2010―2016年云南省中医医院19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恶性肿瘤组,选择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抗核抗体(ANA)水平;检测恶性肿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按ANA水平分为ANA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ANA滴度≥1:10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时,190例恶性肿瘤组患者ANA阳性率为34.2%,ANA滴度>1:320时,阳性率为24.2%.对照组ANA阳性率为5.0%.2种情况下,2组研究对象的A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患者ANA阴性组CD4+/CD8+为1.79(1.16,2.11),阳性组CD4+/CD8+为1.25(1.0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以ANA升高为表现的自身免疫现象,ANA阳性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自身免疫反应导致阳性组和阴性组细胞免疫功能的差异.

    作者:李亚波;林云;邹映东;刘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日立7080酶法检测钠交叉污染的查找和清除

    目的 探讨日立7080酶法检测钠的交叉污染的清除问题.方法 首先通过试验检查样品针是否携带污染,然后通过试验发现试剂间有无交叉污染,进而查找试剂间交叉污染发生的位置,终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交叉污染.结果 试剂针被污染时,总胆红素(TBI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个项目对酶法检测钠有显著影响.结论 生化分析仪试剂针老化导致酶法检测钠发生交叉污染后,只能更换试剂针R1和R2,污染才能彻底消除.

    作者:李伟波;李娟;贾黎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甲基丙二酸质控滤纸片的配制及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尿液有机酸的应用评估

    目的 探讨甲基丙二酸质控滤纸片的配制方法及其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尿有机酸方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健康者尿液标本,根据肌酐值及目标浓度添加甲基丙二酸溶液,配成甲基丙二酸尿液.采用4 cm×6 cm专用滤纸片浸取甲基丙二酸尿液后自然晾干,制成甲基丙二酸质控滤纸片.根据CNAS-G L 03要求,对质控滤纸片的均匀性、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甲基丙二酸质控滤纸片的终浓度达到目标浓度,均匀性、稳定性评估结果表明该质控品基质均匀、稳定期至少1年.结论 本研究成功配制了用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有机酸的甲基丙二酸质控滤纸片,为研制含其他有机酸的复合项目室内质控品提供了思路.

    作者:余晓英;张道杰;王小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精细化护理在胸外科重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胸外科重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16例胸外科重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与试验组(n=5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使用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呼吸改善情况、肺功能情况与临床护理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临床护理效果、呼吸功能改善情况、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在胸外科重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同时能提高肺功能与临床护理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高淼;韩明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脂联素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水平与晚期前列腺癌化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和脂蛋白相关蛋白磷脂酶2(PLA-2)水平与晚期前列腺癌化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均行化学治疗,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A PN、PL A-2水平,探讨A PN、PL A-2水平与前列腺癌化疗效果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APN低水平组患者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疾病进展(PD)、客观有效(RR)分别有9、8、7、13例,化疗有效率明显低于高水平组患者(P<0.05);而PLA-2低水平组患者CR、PR、SD、PD、RR分别有11、12、9、8例,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高水平组(P<0.05).APN低水平组患者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外周神经毒性分别为25、18、19、9例,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高水平组(P<0.05),而PL A-2低水平组各并发症发生分别有11、14、13、5例,明显低于高水平组(P<0.05).肿瘤TNM分期(P=0.02)、APN(P=0.03)、PLA-2(P=0.01)是前列腺癌患者病死、转移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A PN和PL A-2水平与前列腺癌化疗效果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任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某血细胞分析流水线复检规则的评估及验证

    目的 通过参考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血细胞复检规则,结合实验室数据对某全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商推荐使用的复检规则进行验证,制订该实验室使用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复检规则.方法 选取该院门诊与病房356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 T A-K2)抗凝的静脉全血标本,在该血液细胞分析仪流水线上进行检测,全部标本由4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涂片镜检、人工计数、仪器复测、标本性状复测.应用涂片镜检阳性标准对其进行评估,计算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复检率,对该复检规则进行验证.结果 根据生产商推荐的复检规则及镜检阳性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真阳性率为24.2%(86/356),假阳性率为7.0%(25/356),真阴性率为66.9%(238/356),假阴性率为2.0%(7/356),涂片复检率为31.2%(111/356),无血液病标本漏检.结论 验证实验数据显示,假阴性率为2.0%,低于国际血液学专家组确定的5.0%的大可接受限,有诊断意义的白血病细胞无漏检,保证检验结果,制订适合该实验室的白细胞复检规则,满足实验室日常血常规检测需求.

    作者:左玥;李顺君;张弘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以循证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对胆囊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分析以循证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对胆囊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88例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外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以循证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康复相关时间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1、3d时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瘘、排尿困难、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腹胀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手术患者实施以循证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康复时间,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娜;李候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联合麻醉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该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标准分为Ⅱ ~ 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阻滞(TPVB)麻醉20例,术后胸椎旁镇痛;B组全身麻醉20例,术后静脉镇痛.观察2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结果 A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B组平稳,A组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联合麻醉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较单纯应用全身麻醉的生命体征更平稳,可缩短苏醒时间,且苏醒过程更加平稳,符合ERAS理念.

    作者:赵志海;钱大东;古淼;谢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男性不育精液诊断技术的新进展

    不孕不育影响约15% 的夫妇.在不孕不育患者中 ,因男性因素所致者约占50% .男性不育症的检查 ,包括完整的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精液分析、特异性精液检测 ,以及基因和相关激素水平的检测.传统是将精液分析作为男性不育症的首选检查 ,其地位十分重要.然而,随检验技术的进步 ,精液分析这一传统检查项目也进一步发展、细分 ,形成对多方面指标的特异性检测项目.现对近年来出现的男性不育精液诊断技术进行综述 ,探讨诊断男性不育症的新检测手段及发展趋势.

    作者:张富勋;吴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某地区维吾尔族患儿HBV-DNA、乙型肝炎5项及前S1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儿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定量、乙型肝炎5项、前S1联合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12岁以下维吾尔族患儿128例,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乙型肝炎5项和前S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 128例患儿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模式阳性88例(68.75%),其中病毒载量>105 IU/m L者占97.72%,(103~105)I U/m L占1.14%,<103 IU/m L占1.14%,前S1阳性83例(94.32%),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HBcAb模式阳性24例(18.75%),其中病毒载量>105 IU/mL,占12.5%;(103~105)IU/mL,占20.83%;<103 IU/mL,占66.67%;前S1阳性18例(75%).HBsAg+HBeAg模式阳性11例(8.59%),其中病毒载量>105 IU/mL占100.00%,前S1阳性11例(100.00%).HBsAg+HBcAb模式阳性5例(3.91%),其中病毒载量<103 IU/mL占100.00%,前S1阳性5例(100.00%).结论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患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多数处于HBV-DNA高病毒载量期,应作为重点监测与治疗的对象,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彭红梅;刘雯;沙银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荧光定量PCR仪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性能验证及评价

    目的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仪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的性能验证及评价.方法 参考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2012年)》,以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L)EP系列文件的相关要求对实验室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的精密度、正确度、可报告范围、抗干扰能力进行验证及评价.结果 精密度:HBV DNA定量检测高浓度(106 IU/mL)和低浓度(103 IU/mL)标本的对数值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67% 和3.65%,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72% 和4.52%;正确度:标准物质标本检测结果的对数值与厂商给定靶值浓度的对数值差值在±0.4个Log值内;可报告范围:试验试剂在(2.22×10)~(2.22×108)I U/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回归方程为Y=1.027 X-0.408,R2=0.995,≥0.95;抗干扰能力:说明书浓度的干扰物质(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胆红素)标本结果与不含干扰物质标本比较,其浓度的对数值偏倚CV<7.5%,对数值差值在±0.4个Log值内.结论 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试剂的各项性能特征与厂家声明相符,满足预期用途,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周丹;何进才;李惠贞;黄涛;罗胜华;张德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头状葡萄球菌在临床感染的分布状况和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该地区头状葡萄球菌在医院感染的分布状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均药物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2月该院检出的88例头状葡萄球菌,对其在临床感染疾病的分布及耐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头状葡萄球菌在临床感染多的是肺部感染,占70.45%;其次为伤口感染,占13.6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的敏感度高,占100.00%,其次是替考拉宁,为90.91%;耐药率为100.00% 的抗菌药物有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结论 头状葡萄球菌虽为条件致病菌,但免疫力低下者易成为疾病的致病菌,应得到临床的重视.

    作者:冯洁仪;邓述欢;赖少芬;黎艳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肝纤维化4项检测在临床肝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检测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5例肝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肝炎组(45例)、肝硬化组(30例)、肝癌组(2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结果为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进行检测.观察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各指标的阳性检出情况及其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为83.33% 、32.50% 、56.67% 、40.00% 和95.00% 、45.00% 、70.00% 、55.00%,显著高于肝炎组的31.11% 、26.67% 、28.89% 、20.00%(P<0.05);肝癌组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为(384.50±9.23)、(183.50±7.50)、(115.73±6.88)g/L;(142.22±3.72)、(522.62±10.36)、(177.46±6.68)g/L;(126.50±7.02)、(155.20±4.26)、(622.75±11.60)g/L;(159.10±6.05)、(150.09±9.03)、(159.50±5.20)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血清透明质酸显著高于肝炎组,肝癌组的血清透明质酸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病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显著升高,联合检测该类指标对肝病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胡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表达分析

    目的 观察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的表达.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该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00例(A组),单纯高血压患者50例(B组),单纯高脂血症患者50例(C组),健康体检者50例(D组),观察4组研究对象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脉搏波转导速度(PWV)、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同型半胱氨酸(Hcy)、平均动脉压(MAP)的表达.结果 4组研究对象GLU、ALT、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A、B、C 3组患者hs-CRP、PWV、Hcy明显升高(P<0.05),FMD、NMD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CHOL、LDL、TG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B、D组明显升高(P<0.05);A组患者MAP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C、D组明显升高(P<0.05);B组与C组在hs-CRP、PWV、Hcy、FMD、NMD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s-CRP、Hcy、PWV较B、C组明显升高(P<0.05),FMD、NMD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患者炎性反应较健康者严重,血管内皮功能较差,且动脉僵硬程度明显;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比单纯高血压及单纯高脂血症患者炎性反应更严重,血管内皮功能更差,动脉僵硬度更加明显,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更大,更加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利定建;孟丽琴;傅应昌;林瑞基;黄国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产吲哚金黄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 本研究拟了解临床分离产吲哚金黄杆菌的耐药特性,检测其耐药基因分析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临床分离的产吲哚金黄杆菌菌株,分析其耐药谱.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筛查其耐药基因,扩增阳性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然后将其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以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共收集到6株产吲哚金黄杆菌,6株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5株细菌携带IND-2、IND-LIKE、CIA耐药基因;未检测到携带IND-1、IND-3、IND-4耐药基因的细菌.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产吲哚金黄杆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其耐药基因型以IND-2和CIA为常见.

    作者:解春宝;罗江蓉;赵秋敏;喻华;传良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