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立7080酶法检测钠交叉污染的查找和清除

李伟波;李娟;贾黎方

关键词:酶法, 钠, 交叉污染
摘要:目的 探讨日立7080酶法检测钠的交叉污染的清除问题.方法 首先通过试验检查样品针是否携带污染,然后通过试验发现试剂间有无交叉污染,进而查找试剂间交叉污染发生的位置,终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交叉污染.结果 试剂针被污染时,总胆红素(TBI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个项目对酶法检测钠有显著影响.结论 生化分析仪试剂针老化导致酶法检测钠发生交叉污染后,只能更换试剂针R1和R2,污染才能彻底消除.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脂联素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水平与晚期前列腺癌化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和脂蛋白相关蛋白磷脂酶2(PLA-2)水平与晚期前列腺癌化疗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均行化学治疗,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A PN、PL A-2水平,探讨A PN、PL A-2水平与前列腺癌化疗效果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APN低水平组患者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疾病进展(PD)、客观有效(RR)分别有9、8、7、13例,化疗有效率明显低于高水平组患者(P<0.05);而PLA-2低水平组患者CR、PR、SD、PD、RR分别有11、12、9、8例,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高水平组(P<0.05).APN低水平组患者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外周神经毒性分别为25、18、19、9例,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高水平组(P<0.05),而PL A-2低水平组各并发症发生分别有11、14、13、5例,明显低于高水平组(P<0.05).肿瘤TNM分期(P=0.02)、APN(P=0.03)、PLA-2(P=0.01)是前列腺癌患者病死、转移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A PN和PL A-2水平与前列腺癌化疗效果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任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某血细胞分析流水线复检规则的评估及验证

    目的 通过参考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血细胞复检规则,结合实验室数据对某全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商推荐使用的复检规则进行验证,制订该实验室使用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复检规则.方法 选取该院门诊与病房356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 T A-K2)抗凝的静脉全血标本,在该血液细胞分析仪流水线上进行检测,全部标本由4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涂片镜检、人工计数、仪器复测、标本性状复测.应用涂片镜检阳性标准对其进行评估,计算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复检率,对该复检规则进行验证.结果 根据生产商推荐的复检规则及镜检阳性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真阳性率为24.2%(86/356),假阳性率为7.0%(25/356),真阴性率为66.9%(238/356),假阴性率为2.0%(7/356),涂片复检率为31.2%(111/356),无血液病标本漏检.结论 验证实验数据显示,假阴性率为2.0%,低于国际血液学专家组确定的5.0%的大可接受限,有诊断意义的白血病细胞无漏检,保证检验结果,制订适合该实验室的白细胞复检规则,满足实验室日常血常规检测需求.

    作者:左玥;李顺君;张弘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出现NK细胞增多的报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其发病机制主要为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Ph ,从而产生BCR-ABL 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编码产生的BCR-ABL融合蛋白具有高酪氨酸激酶活性[1] .针对CML分子发病机制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将CML的治疗带入了分子靶向治疗阶段 ,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临床常用的TKI类药物有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关于TKI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体液潴留、腹泻、头痛、呼吸困难、皮疹、乏力、恶心和出血等[2 ] .但少有报道出现 NK 细胞增高 ,近本研究发现1例CM L患者应用T KI治疗后出现NK细胞增多.报道如下.

    作者:孙幸;王红;吴蔚;倪军;施青青;沈连军;姜扬文;顾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类,为临床干预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全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非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各种生理指标和实验室参数,筛选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危险因素.同时回顾性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学种类.结果 120例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菌种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67.50%)和铜绿假单胞菌(15.83%)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P=0.003)、住院时间(P=0.010)、基础疾病(P=0.004)、肿瘤(P=0.016)、颅脑疾病(P=0.012)、糖尿病(P=0.000)、慢性肺部疾病(P=0.043)、气管插管(P=0.017)、留置胃管(P=0.003)等9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OR=3.705,95%CI=1.139~12.058,P=0.03)、患肿瘤(OR=6.715,95%CI=0.728~61.939,P=0.043)、患糖尿病(OR=4.119,95%CI=1.112~15.253,P=0.034)、留置胃管(OR=3.813,95%C I=0.876~16.59,P=0.048)是影响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管理入住IC U、留置胃管特别是患有肿瘤和糖尿病基础疾病的病危患者,对预防和控制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新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儿童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研究

    目的 分析儿童小细胞性贫血的各种血液学指标,以期找到鉴别诊断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TT)和缺铁性贫血(IDA)的可靠指标.方法 选择该院年龄2~15岁的患儿100例[排除合并2种疾病的患儿,IDA患儿接受口服铁剂治疗16周,治疗后作血红蛋白A2(HbA2)检查],分析其血红蛋白为8.7~11.4 g/dL的12个鉴别指标: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指数、Mentzer指数、Shine and Lal指数、England and Fraser指数、Srivastava and Bevington指数、Green and King指数、Ricerca指数、Sirdah指数、Eh-sani指数、每升血平均血红蛋白(MDHL)密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D)密度.结果 Mentzer指数是综合诊断价值高的指标,其鉴别诊断β-TT和IDA的灵敏度为97.9%,特异度为82.6%,约登指数为80.5%.结论 Mentzer指数有望成为鉴别β-TT和IDA的可靠指标.

    作者:朱喜丹;于卉;李宝林;刘靳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吡非尼酮治疗小龙虾所致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1例报告

    皮肌炎(DM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累及横纹肌为主 ,同时又有特殊皮肤病变的获得性异质性疾病[1 ] .肺间质病变(ILD )是 DM 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患者ILD进展快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预后差 ,病死率高.吡非尼酮作为一种具有抗纤维化、抗炎症和抗氧化作用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 ,已经在国内外获批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 ,效果确切.在结缔组织疾病相关ILD方面 ,国外学者也在积极应用吡非尼酮,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5 ] ;国内学者在吡非尼酮治疗DM-ILD方面也报道了积极的研究结果[6-7] .本文对吡非尼酮治疗1例小龙虾所致DM-ILD患者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蕾;黄文瀚;任飞凤;夏宁;王嘉佳;周俊;谢鹏;唐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Roy适应模式应用于帕金森病护理的研究

    目的 探讨Roy适应模式应用于帕金森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该院进行帕金森病治疗的256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并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组)和Roy适应模式干预(研究组).采用Webster评价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自我照顾、语言、强直、姿势等水平,并采用帕金森病生存质量问卷(PDQL)评分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照顾、语言、强直、姿势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2组患者入院时,其PDQL评分分别为(127.52±12.87)、(132.23±10.4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其评分均显著降低,研究组为(2.86±11.52)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及护理治疗前(P<0.05).结论 对帕金森病患者采用Roy适应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应症状,对提高其生存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亚莉;仝瑞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以循证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对胆囊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分析以循证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对胆囊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88例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外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以循证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康复相关时间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1、3d时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瘘、排尿困难、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腹胀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手术患者实施以循证为基础的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康复时间,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娜;李候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国产伏立康唑对血液病患者预防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伏立康唑在血液病患者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该院血液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的住院患者,因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使用国产伏立康唑抗真菌预防治疗的86例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使用国产伏立康唑分级预防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86例患者中42例行初级预防、44例为再次预防,有效率分别为88.1% 和97.7%,突破性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7% 和0.0%.结论 国产伏立康唑对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抗真菌预防效果好且不良事件较少.

    作者:喻镁佳;胡杰;陈琪;刘素娜;朱晓玲;何迪;李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高血糖水平对C肽、胰岛素释放试验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不同空腹高血糖水平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1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根据OGTT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5组:1组为7.11 mmol/L≤FBG≤9 mmol/L;2组为9 mmol/L0.05);但第4组患者FBG>13 mmol/L时,各指标都升高后降低.各组C-PAUC和HO-M A-β逐渐降低.结论 葡萄糖不良反应干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因此临床建议T2DM患者的FBG控制在13 mmol/L以下才进行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能更准确地反映胰岛HOMA-β.

    作者:李素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表达分析

    目的 观察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的表达.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该院住院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00例(A组),单纯高血压患者50例(B组),单纯高脂血症患者50例(C组),健康体检者50例(D组),观察4组研究对象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脉搏波转导速度(PWV)、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同型半胱氨酸(Hcy)、平均动脉压(MAP)的表达.结果 4组研究对象GLU、ALT、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A、B、C 3组患者hs-CRP、PWV、Hcy明显升高(P<0.05),FMD、NMD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CHOL、LDL、TG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B、D组明显升高(P<0.05);A组患者MAP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C、D组明显升高(P<0.05);B组与C组在hs-CRP、PWV、Hcy、FMD、NMD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s-CRP、Hcy、PWV较B、C组明显升高(P<0.05),FMD、NMD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 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患者炎性反应较健康者严重,血管内皮功能较差,且动脉僵硬程度明显;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比单纯高血压及单纯高脂血症患者炎性反应更严重,血管内皮功能更差,动脉僵硬度更加明显,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更大,更加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利定建;孟丽琴;傅应昌;林瑞基;黄国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屏障功能的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肠屏障功能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作用和评价谷氨酰胺联合酪酸梭菌(米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消化科D-IBS患者240例(D-IBS组),另选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包括血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活性(DAO)水平,同时检测炎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将24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分别为谷氨酰胺组(复方谷氨酰胺500 mg,口服,每天3次)、酪酸梭菌组(米雅2粒,口服,每天3次),联合治疗组(复方谷氨酰胺500 m g,口服,每天3次+米雅2粒,口服,每天3次).用药1个月后检测D-IBS组患者3个亚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炎性指标并记录临床症状(腹痛、腹胀、腹泻次数等).结果 D-IBS组患者血清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个亚组经治疗1个月后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联合治疗组优于另外2个组(P<0.05),单一用药的2个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治疗后CRP、IL-6、IL-1β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胺组与酪酸梭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氨酰胺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亚组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联合治疗组95%,谷氨酰胺组86.1%,酪酸梭菌组84.8%,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2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疗效与肠黏膜屏障指标呈正相关关系.3个亚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D-IBS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谷氨酰胺、酪酸梭菌可通过改善黏膜通透性、修复黏膜屏障,有效改善症状,且联合治疗的效果佳.

    作者:颜美珠;沈曼茹;崔英;安敏;黄继英;唐鄂;高振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肿瘤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肿瘤以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等特点 ,给临床诊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评估肿瘤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的主要手段 ,而相同的病理分期和临床分级的患者预后不尽一致.除肿瘤本身的异质性外,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机体的炎性环境有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转移,同时导致机体的免疫监视及抗肿瘤能力降低[1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衡量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动态平衡的细胞学指标 ,反映机体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高水平NLR提示炎性状态的增强和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减弱 ,通过创建肿瘤细胞的炎性微环境,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2 ] .

    作者:李保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日立7080酶法检测钠交叉污染的查找和清除

    目的 探讨日立7080酶法检测钠的交叉污染的清除问题.方法 首先通过试验检查样品针是否携带污染,然后通过试验发现试剂间有无交叉污染,进而查找试剂间交叉污染发生的位置,终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交叉污染.结果 试剂针被污染时,总胆红素(TBI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个项目对酶法检测钠有显著影响.结论 生化分析仪试剂针老化导致酶法检测钠发生交叉污染后,只能更换试剂针R1和R2,污染才能彻底消除.

    作者:李伟波;李娟;贾黎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7项特定蛋白项目检测结果分析及钩状效应的防范方法

    目的 探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不同特定蛋白项目时抗原过量钩状效应的风险大小及防范方法.方法 收集既往27项特定蛋白项目临床标本的测定结果 ,分析其大可见浓度,并与国内外4个品牌产品说明书声明的分析测量范围相比较,计算超过测量范围上限的标本百分比.结果27个项目中类风湿因子(RF)、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CRP)的高值分别为13000.0 IU/mL、1600.1 ng/mL、344.0 mg/L、566.6 mg/L,超出参考区间上限的100倍以上.临床标本中β2-微球蛋白(β2-MG)、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脂蛋白[Lp(a)]较易超出分析测量范围上限,分别占比21.7% 、7.9% 、7.6% 、5.9%,发生高剂量钩状效应的风险较大.罗氏检测系统防范钩状效应的主要方法是样品预稀释和抗原过剩检查.结论 部分免疫透射比浊测定项目发生高剂量钩状效应的风险较大,应采取不同方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杨杰;李茂城;尹小毛;张鹏;陈永强;曾方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962例孕早期女性TORCH-IgM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该地区孕早期女性TORCH(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等总称)感染状况及临床意义,为优生优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962例孕早期女性血清TORCH-IgM抗体.结果 2962例孕早期女性血清标本检测出51例TORCH-IgM抗体阳性,总感染率为1.72%,TOX-IgM、RV-IgM、CMV-IgM、HSV-Ⅱ-IgM的阳性率分别为0.27% 、0.24% 、0.34% 、0.88%.结论 该地区孕早期女性TORCH筛查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HSV-Ⅱ型的感染率高,为0.88%(26/2962),对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价,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在改善妊娠和新生儿结局、提高该地区出生人口素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俞善春;杨蕊;祁丽丽;葛冰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某地区维吾尔族患儿HBV-DNA、乙型肝炎5项及前S1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儿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定量、乙型肝炎5项、前S1联合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12岁以下维吾尔族患儿128例,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乙型肝炎5项和前S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 128例患儿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模式阳性88例(68.75%),其中病毒载量>105 IU/m L者占97.72%,(103~105)I U/m L占1.14%,<103 IU/m L占1.14%,前S1阳性83例(94.32%),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HBcAb模式阳性24例(18.75%),其中病毒载量>105 IU/mL,占12.5%;(103~105)IU/mL,占20.83%;<103 IU/mL,占66.67%;前S1阳性18例(75%).HBsAg+HBeAg模式阳性11例(8.59%),其中病毒载量>105 IU/mL占100.00%,前S1阳性11例(100.00%).HBsAg+HBcAb模式阳性5例(3.91%),其中病毒载量<103 IU/mL占100.00%,前S1阳性5例(100.00%).结论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患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多数处于HBV-DNA高病毒载量期,应作为重点监测与治疗的对象,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彭红梅;刘雯;沙银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例健康MN血型的产妇检出类抗-N抗体的研究

    抗-N抗体是 MN血型系统常见的抗体 ,但类抗-N抗体在我国汉族人群中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1例健康MN血型的产妇由于类抗-N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简介 患者 ,女,45岁 ,健康 ,自然流产1次 ,人工流产1次,生育1个孩子 ,本次为第4胎孕38周待产 ,申请备血.医院输血科发现抗体筛查阳性 ,送至天津市血液中心进行疑难配血.实验室检测终结果为 :血型B型 ,RhD阳性 ,MN ;直抗弱阳性 ,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 ,经鉴定确定为类抗-N 抗体 ,效价16.选择B型,RhD阳性,MM 的悬浮红细胞予以输注.

    作者:黄娴;李彤彤;解金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起源于造血系统髓系原始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 ,由于绝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AML时 ,已经病情重且预后差 ,总体生存率低 ,因此寻找早期且敏感的生物标记物、探索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尤为重要.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 )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新研究热点 ,已经发现其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 ,并且该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预后、复发等密切联系.表达特异的ln-cRN A有望为AML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检测方法 ,并对临床预后提供指导.现将lncRNA在AML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段秋婷;尹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产吲哚金黄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 本研究拟了解临床分离产吲哚金黄杆菌的耐药特性,检测其耐药基因分析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临床分离的产吲哚金黄杆菌菌株,分析其耐药谱.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筛查其耐药基因,扩增阳性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然后将其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以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共收集到6株产吲哚金黄杆菌,6株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5株细菌携带IND-2、IND-LIKE、CIA耐药基因;未检测到携带IND-1、IND-3、IND-4耐药基因的细菌.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的产吲哚金黄杆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其耐药基因型以IND-2和CIA为常见.

    作者:解春宝;罗江蓉;赵秋敏;喻华;传良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