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敏;白妙春;王岩
2009-03/2009-04我实习科室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5个月~5岁.所有患儿均有皮疹,以手掌、足底、臀部及大腿两侧多见,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后不留痕迹.有26例出现口腔黏膜疹,主要见于舌及两颊部,病初口腔内出现大约4 mm水泡样黏膜疹,边缘充血,2~3 d后破溃形成溃疡,患儿进食困难,约2~3 d愈合.有7例发热,体温37.5~38.7 ℃,合并心肌炎3例,主要表现突然呼吸急促、心律快而不规则,合并胃肠道症状2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
作者:刘茵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护士的职业角色化和角色人格都属于护理心理学范畴,是护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护士的角色化和角色人格探讨如下.
作者:张晓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加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是避免护理纠纷和减少差错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是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内容.结合本院的护理工作,体会如下.
作者:成敏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工作中,有些输液患者需要乘坐轮椅转运至相关科室,市售轮椅没有装备输液架,转运患者时至少需要一人推轮椅一人举着输液瓶,而且举液体瓶的一侧肢体特别容易酸痛.我们将轮椅安装上简易输液架,减少了转运患者时的不便.介绍如下.
作者:邱玲芳;梁瑞美;宋美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阳性强化疗法在幼儿期患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将485例幼儿期需要输液的患儿,按输液顺序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阳性强化疗法,对照组只按静脉输液的一般护理给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9,P<0.001).结论:幼儿期患儿在静脉输液中,给予阳性强化疗法,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费,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黄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阑尾炎病情特点.探讨有意注意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病情观察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有意注意的特征指导临床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情观察.结果:观察病例的异常病情变化均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理,康复出院.结论:结果运用有意注意的特征指导病情观察可以提高观察质量.
作者:张玲玲;张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乳腺癌患者常依据病情在手术后进行有计划的化疗,以提高手术治疗意义和患者预后生存率.在患者接受化疗期间,因药物或体质差异等原因可出现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以恶心、呕吐较为多见,常使患者感到痛苦、恐惧,是影响患者坚持化疗的重要因素之一.2008-01/2008-12我科通过做好化疗前评估及心理护理,化疗期间重视症状护理及饮食指导,可有效的预防和减轻患者的呕吐现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梅;梁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临床行泪道逆行插管术后必须进行泪道冲洗,这对保证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而用于泪道冲洗的各种眼膏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或氧氟沙星眼膏等残留在再生针头的针梗内,很难清洗,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我们传统的清洗方法的重新处理概率为98%,大大增加了人员工作量和心理负担,既增加了科室成本,又降低了临床满意率,甚至延误患者的治疗.
作者:曾庆菊;林琼;罗智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内涵的外延以及服务对象需求的变化,护理质量管理成为护理管理的核心,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基本任务和目的.护理质量管理是指制定护理质量标准,依据标准对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有目的的评价、判断患者是否得到应用的护理效果,并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通过信息反馈,从而有效的控制管理过程[1].建立系统的、科学的、先进的护理质量控制模式,有利于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护理科学的发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综述.
作者:周凯云;陈湘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护士与患者之间是一种治疗性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一种专业的互动关系[1],它是护士与患者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护理与被护理的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在精神科病房良好的护患关系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质量.精神科病房主要收治心身疾病,如神经症、抑郁症、强迫症、各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患者主要表现:人际关系紧张、多疑、自杀行为、不适当的愤怒、躁狂不安、反复诉说身体的严重不适等问题.护士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沟通是其治疗重要的一部分.
作者:吴闽如;周小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静脉采血是护生临床实践的一项重要技术操作.对于初次进行静脉采血操作的护生来说,要把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实践需要一个过程.初次操作由于没有实践经验,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现将在静脉采血操作带教中护生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汇总如下(采用一次性蝶翼双向采血针和负压采血管).
作者:刘玉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分析837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行钬激光碎石术的护理要点.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3~7 d,平均5 d,一次性碎石成功率达9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患者特点,给予患者良好的术前宣教、严谨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侯文爽;吴红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妇科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并复习参考文献,确定妇科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案.结果:妇科癌症患者常表现七种心理特点,针对不同患者及其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应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结论:加强妇科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病情好转,对于癌症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孔胜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输液护理措施.方法:对420例危重症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知识宣教,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严密的观察与护理.结果:420例患者置管时间为5~32 d,均未发生置管不耐受、导管脱出及血栓形成,未发生因感染而拔除导管.结论:中心静脉输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防护、密切观察与监测是危重症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单秀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置管行血液灌流术在抢救儿科急性中毒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总结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28例急性中毒患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置管行血液灌流术抢救治疗,经过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结果: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占71.43%,因服药量太大死亡2例,因中毒重、时间长死亡3例,另有3例因病情和经济原因家属拒绝二次灌流放弃治疗.结论:经外周动、静脉置管行血液灌流术适用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区儿童急性中毒的抢救.
作者:饶钒;张晓红;张小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诊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窗口单位,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也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门诊工作的优劣、服务质量的高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是医院整体水平的反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市场的开放,医院门诊工作面临着信息化及知识经济发展时代的挑战.改变目前医院的服务方式,确定新的服务理念,做好全程优质服务,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是医院长期发展、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
作者:何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院地处高海拔地区,多民族聚集,医疗条件简陋,消息闭塞,患者住院期间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患者康复.笔者在长期的感染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乙肝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董艳;闫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实施与评价.结果:6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心内科住院患者中,通过不同阶段实施不同内容健康教育,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不同时期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延长留置针的使用寿命,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武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应用护嘱规避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及人员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护理安全风险,保证护理安全和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方法:设计骨科护嘱单,由骨科护士分层应用.结果:护嘱与骨科护士分层使用相结合,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结论:护嘱在骨科护士分层管理中的应用能充分发挥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崔亚林;孙网风;潘秋霞;沈晓琴;周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直肠癌术后复发后,以前多采取姑息治疗,而现在随着手术诊断方法的进步及手术技术的提高,全盆腔脏器切除术使大部分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达到了根治,而感染成为全盆腔脏器切除术后的问题之一,感染成了术后护理的要点[1].现将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赵敏;丁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