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情景式教学法在骨科专科护士护理风险评估培训中的应用

杜棣;钟玲;白艳;杜晶晶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法, 骨科, 专科护士, 护理风险评估, 培训
摘要:目的 探讨情景式教学法在骨科专科护士护理风险评估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全军创伤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2-2014年共3期专科护士培训班中采用护理风险评估传统教学法的60名专科护士作为对照组,2015-2017年共3期专科护士培训班中采用护理风险评估情景式教学法的60名专科护士作为观察组.通过在骨科压疮、疼痛、坠床、跌倒4项护理风险评估教学中采用以骨科专科病例模拟,护患角色互换为主的床旁情景式教学方法,比较该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两组专科护士4项风险评估技能的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专科护士对压疮、跌倒、坠床、疼痛4项护理风险评估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专科护士培训中对压疮、疼痛、坠床、跌倒4项护理风险评估教学开展情景式教学法,对专科护士掌握并熟练运用该4项护理风险评估临床技能有明显提高,可在今后专科护士培训中推广应用.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99mTc-3PRGD2在放射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99mTc-3PRGD2诊断早期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研究方法.方法 将2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 Gy照射对照组,每组各10只.照射后0、10、20、30 d时,以20% 乌拉坦腹腔麻醉动物,行CT及SPECT扫描,观察影像学变化;并在照射后30 d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受照射大鼠肺CT影像在30 d时显示放射性肺炎变化明显,SPECT动态扫描图像显示不同组间在照射后10 d已出现非常明显的差异;照射后30 d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受照射大鼠肺组织改变明显.结论 99mTc-3PRGD2对于早期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作者:施乐;张微;高成成;郭智瑞;魏龙晓;杨志福;王坤亮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思索

    微生物室是检验中心各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较多的科室,可能会出现生物安全意外事故.临床微生物检验是检验医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上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引起授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思索.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有望加强学生实验课中的生物安全意识,多样化形式执行实验室规章制度,多种方式开展专门的生物安全教育学习,强化微生物无菌操作,使学生具备安全素质,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较好地应对和处理生物安全问题.

    作者:张峰波;王红英;朱玥洁;丁剑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2例蝮蛇咬伤疗效分析

    安徽省境内蝮蛇分布广 ,在夏秋之际 ,野外工作者和农民等常被来自合肥及周边市区的蝮蛇咬伤.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大量蝮蛇咬伤患者经早期伤口处理、抗蝮蛇毒血清及时应用及抗感染、保护细胞等综合治疗后 ,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痊愈出院 ,但仍有少部分患者病情恶化 ,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本文对2017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2例重症蝮蛇咬伤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作者:盛欢;韩宁林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微柱凝胶法检测血型及配血出现双群结果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RH(D)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D.P双群结果的原因.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ABO-RH(D)血型,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法对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出现D.P双群结果进行循证分析并找出原因.结果 2013-2015年送检标本检测血型15846例,交叉配血3962例,其中ABO-RH(D)血型结果出现双群结果76例,交叉配血出现33例,分析探讨后找到相应原因.结论 出现双群结果主要原因是携带污染、抗凝不全、凝胶卡破损等外在因素;红细胞本身抗原变化引起的D.P双群结果出现概率较小,需综合分析加以循证.

    作者:张川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尿标本微生物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在尿液标本微生物快速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10-12月住院和门诊送检的中段尿标本进行差速离心沉淀后经MALDI-TOF MS技术检测,同时进行尿常规和有形成分分析,并与传统尿培养鉴定结果进行比较,计算质谱的鉴定率.结果 212例尿培养阳性标本中MALDI-TOF MS技术鉴定出病原菌168例,总鉴定率为79.2%,大肠埃希菌鉴定率高,为92.0%,其他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非发酵菌科鉴定率分别为79.4% 、66.5% 、66.7%,假丝酵母菌属、链球菌属、其他革兰阳性菌标本量少,鉴定率分别为58.3% 、50.0% 、44.4%.其中140例标本菌落计数大于105 CFU/mL,鉴定率为92.9%.结论 MALDI-TOF MS技术直接检测尿液标本中的微生物具有简单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有效缩短检验时间,优化实验室流程,准确快速地为临床提供检验结果,结合尿常规和有形成分分析等辅助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荣琴;杜鸿;谢小芳;郭敏;周惠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及对家属希望水平、患儿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在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及对家属希望水平、患儿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白血病患儿作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给予FCC.比较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儿家属家庭功能[家庭功能评定表(FAD)]、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记录两组患儿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心理韧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水平.结果 与护理前比较,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儿家属FAD得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th希望量表得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D-RISC得分、SF得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患儿出院后实施FCC模式,可减少患儿家庭矛盾,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小苗;范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标本状态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几种影响因素对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阳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其精密度,采用干扰试验分析胆红素、三酰甘油、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仪器总精密度(变异系数)<2.0%,当胆红素水平小于306μmol/L,三酰甘油水平小于21.6 mmol/L时对结果无明显干扰,溶血也对检验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反相阳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时,其精密度、抗干扰性能、准确性均较好,可满足临床对HbA1c检测的需求,是一种较稳定和可靠的HbA1c检测方法.

    作者:李熙建;何凌波;严羽;张立营;陈朴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HPV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DNA与宫颈癌相关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组织活检确诊的宫颈癌、宫颈糜烂患者及宫颈组织正常者共125例,采集其宫颈组织并进行HPV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观察HPV DNA的检出率和病毒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60例宫颈癌组织中检出HPV 16、18型DNA检出54例,检出率为90.00%,DNA模板平均拷贝数为4.83×105 copy/mL,其中HPV 16、18型DNA均阳性者8例,仅检出HPV 18型DNA阳性者6例,仅检出HPV 16型DNA阳性者32例.35例宫颈糜烂组织中检出5例HPV 16型DNA阳性,检出率为14.29%,DNA模板平均拷贝数为5.85×103 copy/mL,未检出HPV 18型DNA阳性者.30例宫颈正常组织未检出HPV 16型及HPV 18型DNA阳性.对不同组别(宫颈癌组、宫颈糜烂组、宫颈正常组)的HPV DNA平均拷贝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组织病变情况加重,具有明显相关性(r=0.88).结论 HPV DNA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相关性,且HPV DNA拷贝数随病情加重而增加,测定HPV DNA水平对宫颈癌的筛查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程跃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一起多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聚集性腹泻事件的病原分析

    目的 了解一起聚集性腹泻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血清型、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和同源性,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聚集性腹泻事件,参照WS271-2007附录B3分离检测病原菌,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毒力基因,小抑菌浓度测定17种药物敏感度,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分型,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该次事件分离得到21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20株来源于患者肛拭样品,1株分离自餐厅从业人员肛拭样品;以O3:K615株(71.43%)为优势血清型,均为耐热直接溶血素、toxRS-new、orf8-up阳性,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oxRS-old阴性;O4:K84株(19.05%);O3:KUT和O4:KUT均仅有1株,各占4.76%.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对两种药物(氨苄西林、头孢唑啉)100%耐药.PFGE分型按100% 相似度分为7个型别.结论 该次聚集性腹泻事件是以O3:K6血清型为主的不同克隆株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所致.

    作者:施怡茹;陈洪友;卢晓芸;赵锦江;高红梅;马英;徐秋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生长的作用,研究TGF-β1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无菌分离出大鼠的胸主动脉,显微镜下小心地将大鼠的胸主动脉分离,并将剔好的动脉剪成小段,每段长度1~2 mm;将主动脉放入盛有青霉素、链霉素的冰磷酸盐缓冲液中,拿出预先用M atrigel胶包被的48孔板,将动脉环小心接种到48孔板的M atrigel胶上;再取出液态M atrigel胶,加在环上,形成夹心状;37℃培养箱中再放置30 min,使其凝固.人乳腺癌细胞M DA-M B-231培养基中给予3.125、6.250、12.500 ng/mLTGF-β1分别加至Matrigel胶上层;培养箱中常规培养并进行拍照、统计.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发现,随着TGF-β1水平增加,大鼠主动脉环的血管生成速度、密度、直径及血管分支长度均增加.结论 TGF-β1能刺激乳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

    作者:马锐;万巧凤;于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7)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47)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3%,低于对照组的1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明显提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理前,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中有积极作用,可加速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高婧;李晓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2017-2018年区域性暴发流感病毒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常熟地区2017-2018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临床特征,为做好常熟地区流感预防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集该地区所有医院诊治的疑似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与病毒分型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流感流行特征,比较分析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测临床标本654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91例,阳性率13.9%;乙型流感病毒阳性136例,阳性率20.8%.流感暴发流行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以≥60岁老年组阳性率高,占40.0% 以上;其次为<20岁少年儿童组,约占20.0%,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阳性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黄痰、疲劳、肺部影像学异常等.流感病毒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临床症状差异主要表现在发热与疲劳感等比例方面.甲型流感症状较乙型流感严重且康复时间较长.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肌酸激酶等实验室检查数据在流感病毒阴性和阳性间及在甲、乙型流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地区流感病毒暴发呈甲、乙流感病毒季节性混合流行,病原学特征与实验室检查间存在差异,可为积极预防流感病毒暴发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作者:崔燕红;赵一琳;蒋廷旺;宛传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人体后 ,大部分经过6~10年的平均潜伏期发展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随着我国AIDS患者和 HIV 感染者逐年增多 ,增加了临床人员职业暴露感染 HIV 的危险[1] ,其中护理人员发生 HIV 职业暴露处于其职业分类的首位[2] ,但是目前不管任何人感染了 HIV ,都会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3 ]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破裂者需要手术治疗 ,护理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概率增大 ,职业暴露感染 HIV的危险性增强.因此 ,在护理 HIV感染的异位妊娠破裂者时 ,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而且更要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保护自己.2016年7月 ,榆林市妇幼保健院采用腹腔镜为1例异位妊娠(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患者手术后 ,发现其HIV筛检呈阳性 ,医院立即按照《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要求 ,给予患者隔离救治,并对医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7月16日 ,省级 HIV 实验室反馈 ,送检血样确证为 HIV阳性 ,CD4为300/m m3 .

    作者:李变变;高红宇;王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北京辖区72400名铁路职工贫血情况调查

    目的 通过对北京辖区铁路职工健康体检贫血状况的调查分析,明确铁路职工贫血现状,为铁路职工的健康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017年在北京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72400例20~60岁在职铁路职工,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比较各组贫血检出率、贫血严重程度和贫血分类情况.结果 男性贫血检出率为0.30%(187/63384),女性为5.09%(459/9016),女性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39~49岁年龄组贫血检出率高,达37.00%(239/646);男女贫血程度均以轻度贫血为主,占贫血总人数的80.18%(518/646),贫血类型均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占贫血总人数的78.02%(504/646),男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率为16.72%(108/646),女性为61.30%(396/646),女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贫血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应加强健康宣传,提高认识,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任淑媛;张家瑞;吴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酶显色定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估

    目的 建立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的酶显色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D-果糖-6-磷酸二钠在GPI作用下生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作用下生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NADH与水溶性四氮唑盐(WST-3)反应,反应产物在550 nm处有大吸光度值,吸光度值与GPI水平呈正比.利用此原理对3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2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3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PI进行检测.同时评价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并与GP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该方法线性良好(r2=0.9923)、精密度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 、准确度t检验显示各水平测试结果偏倚均可接受.试剂稳定性大于12个月,测试结果相对偏差在±20% 以内均满足试验要求,且与GPI ELISA试剂盒相关性良好,测定结果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I的酶显色定量测定方法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临床要求,可用于临床GPI水平检测.

    作者:黄亚丽;赵珂;魏芳;马凯惠;李新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益骨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雌激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对血清雌激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1-10月收治的60例PM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及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益骨汤,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非优势侧股骨近端(NDPF)及腰椎(L2~4)]、血清雌二醇(E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DPF及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742±0.052)、(0.738±0.064)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97±0.071)、(0.702±0.073)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2为(49.78±3.5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04±2.8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分别为(31.11±10.52)、(22.42±6.1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72±13.94)、(29.46±7.2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骨汤治疗绝经后PMOP患者可有效提高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增加骨密度,疗效确切.

    作者:叶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耐药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耐药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送检的感染类标本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先后分离的药敏试验结果一致的重复菌株.依据预后不同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临床资料、检验结果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32例患者中好转101例,死亡31例,以脑病科患者居多,以痰液(咽拭子)标本检出率高,占39.39%;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几乎完全耐药,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机械通气史、留置导管装置史、初始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是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有机械通气史、有留置导管装置史、初始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是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泳;林丽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8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100μg+右美托咪定200μ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设置背景剂量2 mL/h,单次自控镇痛追加0.5 mL,锁定时间15 min.B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100μ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设定与A组相同.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A组术后24 h内各观察时点患者疼痛评分低于B组,术后口服镇痛药物需求率低于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病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各时点镇静评分及新生儿神经适应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更佳,术后不良反应较少,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芳欣;周丹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情景式教学法在骨科专科护士护理风险评估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式教学法在骨科专科护士护理风险评估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全军创伤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2-2014年共3期专科护士培训班中采用护理风险评估传统教学法的60名专科护士作为对照组,2015-2017年共3期专科护士培训班中采用护理风险评估情景式教学法的60名专科护士作为观察组.通过在骨科压疮、疼痛、坠床、跌倒4项护理风险评估教学中采用以骨科专科病例模拟,护患角色互换为主的床旁情景式教学方法,比较该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两组专科护士4项风险评估技能的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专科护士对压疮、跌倒、坠床、疼痛4项护理风险评估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专科护士培训中对压疮、疼痛、坠床、跌倒4项护理风险评估教学开展情景式教学法,对专科护士掌握并熟练运用该4项护理风险评估临床技能有明显提高,可在今后专科护士培训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棣;钟玲;白艳;杜晶晶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堵管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堵管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PCNS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堵管分为观察组(27例)及对照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堵管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化疗方案、置管长度、置管时间、患肢异常、导管异常及高黏液体使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长度(≥45 cm)、置管时间(≥60 d)、患肢异常及高黏液体使用与堵管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 PCNSL患者PICC堵管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上应给予全面干预.

    作者:周来凤;花艳红;王海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