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酶显色定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估

黄亚丽;赵珂;魏芳;马凯惠;李新华

关键词:酶显色法,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关节炎
摘要:目的 建立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的酶显色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D-果糖-6-磷酸二钠在GPI作用下生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作用下生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NADH与水溶性四氮唑盐(WST-3)反应,反应产物在550 nm处有大吸光度值,吸光度值与GPI水平呈正比.利用此原理对3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2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3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PI进行检测.同时评价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并与GP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该方法线性良好(r2=0.9923)、精密度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 、准确度t检验显示各水平测试结果偏倚均可接受.试剂稳定性大于12个月,测试结果相对偏差在±20% 以内均满足试验要求,且与GPI ELISA试剂盒相关性良好,测定结果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I的酶显色定量测定方法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临床要求,可用于临床GPI水平检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究血液标本在不同保存时间与保存温度条件下,采用Sysmex XN 10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液标本血细胞各项参数结果的差别.方法 采用Sysmex XN 1000血液分析仪测定120份血液标本,将其置于不同温度下保存并测定不同保存时间下血细胞各项参数.120份标本分为3组,每组各40份,第1组:置于-20℃冰柜冷冻,第2组:置于4℃冰箱保存,第3组:置于20℃室温保存,分别检测即刻、1、3、7 d的血细胞参数.结果 -20℃冷冻条件下,保存1、3、7 d时红细胞、白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在保存1~3d无明显变化,在3~7d逐渐升高,中性粒细胞保存1d后数量逐渐降低,淋巴细胞保存1d后数量逐渐升高,单核细胞保存1d后数量逐渐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4℃低温保存条件下,保存1、3、7d时红细胞、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化,保存1d内白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保存3~7d白细胞数量稍微降低,保存1~3 d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保存3~7 d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20℃室温保存条件下,保存1~3d红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保存3~7d红细胞数量开始有所升高,保存1、3、7d时白细胞数量持续升高,保存1、3、7d时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化,保存1~3d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保存3~7d血红蛋白水平开始逐渐升高.结论 血常规标本适合在4℃低温条件下保存,标本保存1d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白细胞分类结果有明显变化;保存3~7d白细胞数量稍微降低,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因此,临床上采集标本后应立即送检.

    作者:夏炳妍;周玉明;燕丕宏;谭宏伟;高军;王国艳;王美蓉;封建凯;宿振国;张玉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毛细管PCR芯片电泳快速检测NDM-1耐药菌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毛细管聚合酶链反应(PCR)芯片电泳方法,实现快速、准确地检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耐药菌.方法 根据NDM-1基因设计1对特异引物,对临床微生物检测的80株耐药肠道杆菌和6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细菌培养液进行毛细管振荡流PCR扩增,芯片电泳快速检测PCR产物.将NDM-1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验证,同时对NDM-1阳性菌细菌悬液定量梯度稀释进行PCR,考察免核酸提取PCR的敏感度.结果 毛细管PCR芯片电泳方法检测出2例阳性标本,其产物经测序验证,确定携带NDM-1基因,阳性率为100%.该方法在40 min内实现产NDM-1耐药菌扩增产物的快速分离检测,细菌检测线为1.15×101 CFU/mL.结论 毛细管PCR芯片电泳方法检测NDM-1基因准确性高、特异性强,具有快速、廉价等特点,适合NDM-1阳性菌的早期快速现场诊断.

    作者:王秋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情景式教学法在骨科专科护士护理风险评估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景式教学法在骨科专科护士护理风险评估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全军创伤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2-2014年共3期专科护士培训班中采用护理风险评估传统教学法的60名专科护士作为对照组,2015-2017年共3期专科护士培训班中采用护理风险评估情景式教学法的60名专科护士作为观察组.通过在骨科压疮、疼痛、坠床、跌倒4项护理风险评估教学中采用以骨科专科病例模拟,护患角色互换为主的床旁情景式教学方法,比较该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两组专科护士4项风险评估技能的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专科护士对压疮、跌倒、坠床、疼痛4项护理风险评估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专科护士培训中对压疮、疼痛、坠床、跌倒4项护理风险评估教学开展情景式教学法,对专科护士掌握并熟练运用该4项护理风险评估临床技能有明显提高,可在今后专科护士培训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棣;钟玲;白艳;杜晶晶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乳腺肿瘤的预测价值及其与Beclin1的关系

    目的 分析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在乳腺肿瘤预测中的价值,探讨NLR与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乳腺癌中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前NLR,分析NLR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eclin1 mRNA的表达,初步探讨Beclin1与NLR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NLR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在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Ki67表达率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直径大小、病理分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Beclin1 mRNA结果显示,肿瘤组织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根据Beclin1 mRNA表达差异分组分析发现,Beclin1 mRNA表达下调组NLR较高,与未下调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在乳腺肿瘤预测中有一定价值,炎性反应、自噬、肿瘤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作者:宦宇;蔡徐山;焦家军;张春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医学教育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常规PBL教学需要师生面对面交流,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微信作为移动学习平台可突破常规PBL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微信平台与PBL教学有益互补,在检验实习教学应用中发现,PBL联合微信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还实现了教学相长,在检验实习教学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霞梅;曹昭;张福勇;李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2例蝮蛇咬伤疗效分析

    安徽省境内蝮蛇分布广 ,在夏秋之际 ,野外工作者和农民等常被来自合肥及周边市区的蝮蛇咬伤.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大量蝮蛇咬伤患者经早期伤口处理、抗蝮蛇毒血清及时应用及抗感染、保护细胞等综合治疗后 ,大部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痊愈出院 ,但仍有少部分患者病情恶化 ,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本文对2017年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2例重症蝮蛇咬伤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作者:盛欢;韩宁林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MTB)耐利福平RNA聚合酶β亚单位编码基因(rpoB)和耐异烟肼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katG)、烯酰基还原酶编码基因(inhA)突变特点.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该省20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标本进行MTB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分析.结果 208例标本中共34例(16.3%)耐药,其中单耐利福平6例(2.9%),单耐异烟肼10例(4.8%),二者同时耐药18例(8.7%).24例利福平耐药M TB的rpoB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为531(TCG→TTG),占66.7%(16/24);28例异烟肼耐药MTB的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为katG基因315(AGC→ACC),占78.6%(22/28).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M TB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具有多态性,其中耐利福平rpoB基因的主要突变位点为531(TCG→TTG),耐异烟肼katG、inhA基因的主要突变位点为katG基因315(AGC→ACC).

    作者:谢祺;张米;雷素云;高丽;张桂仙;杨海花;董兴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诺如病毒疫情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诺如病毒疫情暴发的病原体基因分型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患者的肛拭子标本,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采用巢式PCR扩增诺如病毒VP1基因区(ORF1-ORF2),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鉴定后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9起暴发疫情共检测标本101份,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共54份,总阳性率为53.47%,其中GⅡ型标本52份,GⅠ型标本1份,GⅠ和GⅡ型混合感染标本1份.测序成功获得48份阳性标本GⅡ型诺如病毒V P1基因序列,47份为GⅡ.P16/GⅡ.2亚型,其中45份与2016年中国香港株(KY771081)和中国广东株(KY485113)同源性高,2份与2017年中国江苏株(KY806301)和2016年泰国清迈株(M F972308)同源性高;1份为GⅡ.P7/GⅡ.6亚型,与2014年中国台湾株(K M 267741)同源性高.结论 2017年该区诺如病毒疫情暴发的主要型别为GⅡ型,优势流行株为GⅡ.P16/GⅡ.2亚型.

    作者:钟逶迤;姚云英;李燕;姚炜;罗淑华;刘滕颖子;汪东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一起铅中毒暴发事件中患儿铁代谢指标检测分析

    目的 检测不同程度铅中毒患儿和对照组患儿铁代谢指标(铁和铁蛋白)水平,分析当铅中毒时,血铅水平是否会引起铁代谢的异常改变.方法 参考199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铅中毒指南将铅中毒儿童分为3组:铅中毒轻度组(100μg/L≤血铅<200μg/L)、铅中毒中度组(200μg/L≤血铅<450μg/L)、铅中毒重度以上组(血铅≥450μg/L).并以同期门诊铅中毒筛查中血铅水平正常的2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血铅<100μg/L).分别检测每组儿童血中铅、铁及铁蛋白水平,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血中铁和铁蛋白水平随铅水平升高而呈降低趋势(P<0.001).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铅与铁和铁蛋白均呈负相关(r=-0.582、-0.569,P<0.001).结论 铅中毒会引起血中铁和铁蛋白水平降低而导致铁代谢异常.

    作者:陈丽芳;陈咏芳;赖馨;万彦彬;鲁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西安市长安医院给予常规基础护理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该院给予镇静护理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持续干预2周,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疼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3天、第5天、第1周、第2周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刘毓英;史华颖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胃癌患者60例作为胃癌组,胃良性病变患者60例作为胃良性病变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Ang-2、VEGF、CA72-4水平,探讨其对胃癌诊断的临床意义.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Ang-2、VEGF、CA72-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血清Ang-2、VEGF、CA72-4水平较胃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2、VEGF、CA72-4联合检测较3项指标单独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升高.结论 血清Ang-2、VEGF、CA72-4检测对诊断胃癌具有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作者:叶丽花;潘慧娟;黄媛媛;徐书婷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北京辖区72400名铁路职工贫血情况调查

    目的 通过对北京辖区铁路职工健康体检贫血状况的调查分析,明确铁路职工贫血现状,为铁路职工的健康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017年在北京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72400例20~60岁在职铁路职工,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比较各组贫血检出率、贫血严重程度和贫血分类情况.结果 男性贫血检出率为0.30%(187/63384),女性为5.09%(459/9016),女性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39~49岁年龄组贫血检出率高,达37.00%(239/646);男女贫血程度均以轻度贫血为主,占贫血总人数的80.18%(518/646),贫血类型均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占贫血总人数的78.02%(504/646),男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率为16.72%(108/646),女性为61.30%(396/646),女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贫血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应加强健康宣传,提高认识,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任淑媛;张家瑞;吴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思索

    微生物室是检验中心各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较多的科室,可能会出现生物安全意外事故.临床微生物检验是检验医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课上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引起授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思索.提出一些改进措施,有望加强学生实验课中的生物安全意识,多样化形式执行实验室规章制度,多种方式开展专门的生物安全教育学习,强化微生物无菌操作,使学生具备安全素质,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能较好地应对和处理生物安全问题.

    作者:张峰波;王红英;朱玥洁;丁剑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个性化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应用实践

    目的 通过在血细胞分析质量管理中进行个性化质量控制实践,探索个性化质量控制实施要领,提升本科室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降低患者医疗风险.方法 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文件EP23-A《基于风险管理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为指南,参考国内相关文献,制订本科室血细胞分析质量控制计划,并在2017年进行实践应用.结果 血细胞分析8个质量控制项目的Sigma度量得到较大提升,标本量不足、标本凝固等风险因子得到有效控制,有效防止了不正确检验结果发出的风险.结论 个性化质量控制计划是全面、灵活的质量控制方案,它能有效发现更多误差来源,降低实验室发放不正确检测结果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罗建伟;唐春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AECOPD患者血清学和肽素、PCT及CRP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学和肽素(CPP)、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3项指标水平的变化,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应用抗生素,并对患者预后作出评估.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5月住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26例,分别留取其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标本,另选取同期22例稳定期患者标本及15例体检健康者标本,分别检测3组对象CPP、PCT和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CPP、PCT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患者组CP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PP、PCT和CRP分别反映了AECOPD患者的气道炎性反应和缺氧程度,对AECOPD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剑;陈素婷;廖洁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316例泌尿系统结石成分构成特点及防治

    目的 分析该院泌尿系统结石的成分构成特点,为防治结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标本,结合尿路结石位置、性别及城乡居住特点及饮食特点等临床资料的不同,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进行结石成分分析.结果 316例结石中多种结石混合成分多于单一结石,占69.9%,其中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占结石总数的25.0%,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及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分别占17.7% 及13.6%,单一成分以一水草酸钙为主,占结石总数的9.2%,上尿路结石数量多于下尿路结石数量,男女结石比为3.27∶1,城市农村比为2.55∶1.结论 运用结石成分分析,准确了解黄桷坪地区结石成分构成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及控制.

    作者:钟勇;袁野;胡裕东;杨春飞;姚跃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瑞莱TZ-301型仪器对降钙素原检测能力的临床评价

    目的 通过与VIDAS30型仪器比较,评估瑞莱TZ-301型仪器检测降钙素原(PCT)的性能.方法 收集自2016年5-11月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共305例,其中4例用于精密度分析,40例用于正确度分析,261例用于相关性、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检测能力及区间一致性分析.结果 精密度为5.9% ~9.9%;正确度百分偏倚为-3.20~-0.01;总体数据相关系数为0.982,斜率为0.866,截距为-0.039,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为-1.38~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5,区间数据敏感度为72.7% ~87.7% 、特异度为88.6% ~100.0%.261例标本中共有52个区间分类不一致的标本,其中正偏倚12个,负偏倚40个,主要集中于0.05~0.50及0.50~2.00区间.结论 瑞莱TZ-301型仪器检测PC T与V I-DAS30型仪器有较好的相关性,各检测区间特异度较高,区间分类不一致的标本主要以负偏倚为主.

    作者:解宏杰;程歆琦;杨启文;徐英春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微型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心脏病患者睡眠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型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心脏病患者睡眠期心律失常的检出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74例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入院48 h内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白天和夜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72.97%(54/74),患者白天平均心率为(89.23±11.27)次/分,明显高于夜间的(70.55±10.43)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房性和室性早搏夜间睡眠期明显减少.结论 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昼夜分布有一定规律,微型动态心电图可监测心脏病患者睡眠期心律失常,及时准确地反映患者心电变化,及时提醒医务人员,可降低患者猝死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巧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酶显色定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性能评估

    目的 建立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的酶显色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D-果糖-6-磷酸二钠在GPI作用下生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作用下生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NADH与水溶性四氮唑盐(WST-3)反应,反应产物在550 nm处有大吸光度值,吸光度值与GPI水平呈正比.利用此原理对3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2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3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GPI进行检测.同时评价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并与GP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该方法线性良好(r2=0.9923)、精密度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 、准确度t检验显示各水平测试结果偏倚均可接受.试剂稳定性大于12个月,测试结果相对偏差在±20% 以内均满足试验要求,且与GPI ELISA试剂盒相关性良好,测定结果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I的酶显色定量测定方法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临床要求,可用于临床GPI水平检测.

    作者:黄亚丽;赵珂;魏芳;马凯惠;李新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细胞焦亡与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

    细胞死亡是机体清除内源性和外源性伤害刺激的重要机制 ,是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的深入 ,坏死、凋亡、胀亡、自噬、焦亡等细胞死亡方式逐渐被人们发现.细胞焦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 ,由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介导,细胞溶解性死亡伴炎性因子释放,诱发联级放大的炎性反应.通过对细胞焦亡形态学特征、分子机制及其与感染性疾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有助于加深对细胞死亡方式的认识 ,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方向.本文就细胞焦亡与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游宇来;王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