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盾;李磊;龙星宇;赵瑛
目的 通过对北京辖区铁路职工健康体检贫血状况的调查分析,明确铁路职工贫血现状,为铁路职工的健康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017年在北京铁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72400例20~60岁在职铁路职工,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比较各组贫血检出率、贫血严重程度和贫血分类情况.结果 男性贫血检出率为0.30%(187/63384),女性为5.09%(459/9016),女性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39~49岁年龄组贫血检出率高,达37.00%(239/646);男女贫血程度均以轻度贫血为主,占贫血总人数的80.18%(518/646),贫血类型均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占贫血总人数的78.02%(504/646),男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率为16.72%(108/646),女性为61.30%(396/646),女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贫血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应加强健康宣传,提高认识,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任淑媛;张家瑞;吴莉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血液标本在不同保存时间与保存温度条件下,采用Sysmex XN 10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液标本血细胞各项参数结果的差别.方法 采用Sysmex XN 1000血液分析仪测定120份血液标本,将其置于不同温度下保存并测定不同保存时间下血细胞各项参数.120份标本分为3组,每组各40份,第1组:置于-20℃冰柜冷冻,第2组:置于4℃冰箱保存,第3组:置于20℃室温保存,分别检测即刻、1、3、7 d的血细胞参数.结果 -20℃冷冻条件下,保存1、3、7 d时红细胞、白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血小板在保存1~3d无明显变化,在3~7d逐渐升高,中性粒细胞保存1d后数量逐渐降低,淋巴细胞保存1d后数量逐渐升高,单核细胞保存1d后数量逐渐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4℃低温保存条件下,保存1、3、7d时红细胞、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化,保存1d内白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保存3~7d白细胞数量稍微降低,保存1~3 d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保存3~7 d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20℃室温保存条件下,保存1~3d红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保存3~7d红细胞数量开始有所升高,保存1、3、7d时白细胞数量持续升高,保存1、3、7d时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变化,保存1~3d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保存3~7d血红蛋白水平开始逐渐升高.结论 血常规标本适合在4℃低温条件下保存,标本保存1d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但白细胞分类结果有明显变化;保存3~7d白细胞数量稍微降低,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因此,临床上采集标本后应立即送检.
作者:夏炳妍;周玉明;燕丕宏;谭宏伟;高军;王国艳;王美蓉;封建凯;宿振国;张玉强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利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SD大鼠肾脏组织中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表达及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0)和观察组(n=20),将观察组全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用于制备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建模成功后将观察组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0)和糖尿病利格列汀干预治疗组(LM组,n=10),12周后测定所有大鼠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肌酐(Cr)、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ACR)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24 h mALB);同时分离各组大鼠肾脏组织,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组化学法检测其PRMT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DM组体质量、SBP、DBP、FINS、HOMA-IR、Cr、ACR及24 h mALB与NC组比较均明显升高,且肾脏PRMT1表达也明显升高;经利格列汀干预治疗12周后,LM组大鼠体质量、SBP、DBP、FBG、FINS、HOMA-IR、Cr、ACR及24 h mALB均降低,肾脏PRMT1表达也明显下降.结论 利格列汀可能通过降低肾脏组织中PRMT1的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梅希;吴锦林;黎瑶;邱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西安市长安医院给予常规基础护理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该院给予镇静护理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持续干预2周,比较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疼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3天、第5天、第1周、第2周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刘毓英;史华颖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堵管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PCNS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堵管分为观察组(27例)及对照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堵管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化疗方案、置管长度、置管时间、患肢异常、导管异常及高黏液体使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长度(≥45 cm)、置管时间(≥60 d)、患肢异常及高黏液体使用与堵管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 PCNSL患者PICC堵管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上应给予全面干预.
作者:周来凤;花艳红;王海燕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髌骨骨折患者经皮穿刺张力带固定手术中麻醉的应用及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8 h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4 h后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髌骨骨折患者经皮穿刺张力带固定手术中麻醉应用效果明显,对患者苏醒质量有积极影响,临床价值突出,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秦悦;赵元廷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医医院住院患者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耐药状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送检的感染类标本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先后分离的药敏试验结果一致的重复菌株.依据预后不同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临床资料、检验结果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132例患者中好转101例,死亡31例,以脑病科患者居多,以痰液(咽拭子)标本检出率高,占39.39%;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几乎完全耐药,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机械通气史、留置导管装置史、初始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是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有机械通气史、有留置导管装置史、初始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能是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泳;林丽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一起聚集性腹泻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血清型、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和同源性,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聚集性腹泻事件,参照WS271-2007附录B3分离检测病原菌,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毒力基因,小抑菌浓度测定17种药物敏感度,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分型,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该次事件分离得到21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20株来源于患者肛拭样品,1株分离自餐厅从业人员肛拭样品;以O3:K615株(71.43%)为优势血清型,均为耐热直接溶血素、toxRS-new、orf8-up阳性,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oxRS-old阴性;O4:K84株(19.05%);O3:KUT和O4:KUT均仅有1株,各占4.76%.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对两种药物(氨苄西林、头孢唑啉)100%耐药.PFGE分型按100% 相似度分为7个型别.结论 该次聚集性腹泻事件是以O3:K6血清型为主的不同克隆株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所致.
作者:施怡茹;陈洪友;卢晓芸;赵锦江;高红梅;马英;徐秋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球囊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疼痛性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PKP治疗的8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前患者后背部均有明显疼痛,术后常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分别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术前行走状态、内脏转移、中医证型与体力状态(ECOG)评分及手术节段等基本临床数据,记录患者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6及12个月随访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柱后凸角和椎体高度情况;术后1周随访患者行走状态和ECOG评分.结果 患者平均VAS评分从术前(7.2±1.8)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2.5±0.9)分,术后6个月的(3.0±1.1)分及术后12个月的(3.2±0.8)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ODI结果与VAS评分相似.患者平均脊柱后凸角从术前(14.4±5.2)°降至术后1个月的(8.3±4.4)°,术后6个月的(8.5±4.1)°及术后12个月的(8.7±4.2)°,术后各时间点平均脊柱后凸角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前柱、中柱椎体高度结果与平均脊柱后凸角相似.患者术前能行走率为56.1%(46/82),术后能行走率为69.5%(57/82),术前和术后能行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术前ECOG评分,1分者6例,2分者22例,3分者18例,4分者36例;术后ECOG评分,1分者20例,2分者20例,3分者17例,4分者25例,术前和术后ECOG表现评分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骨水泥渗漏发生于19个病椎,均未发生明显相关临床表现.结论 PKP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预后及阻止脊柱后凸角和椎体高度进展恶化.
作者:刘盾;李磊;龙星宇;赵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在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及对家属希望水平、患儿心理韧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白血病患儿作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给予FCC.比较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儿家属家庭功能[家庭功能评定表(FAD)]、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记录两组患儿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心理韧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水平.结果 与护理前比较,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儿家属FAD得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th希望量表得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D-RISC得分、SF得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患儿出院后实施FCC模式,可减少患儿家庭矛盾,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小苗;范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该院泌尿系统结石的成分构成特点,为防治结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标本,结合尿路结石位置、性别及城乡居住特点及饮食特点等临床资料的不同,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进行结石成分分析.结果 316例结石中多种结石混合成分多于单一结石,占69.9%,其中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占结石总数的25.0%,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及一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分别占17.7% 及13.6%,单一成分以一水草酸钙为主,占结石总数的9.2%,上尿路结石数量多于下尿路结石数量,男女结石比为3.27∶1,城市农村比为2.55∶1.结论 运用结石成分分析,准确了解黄桷坪地区结石成分构成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及控制.
作者:钟勇;袁野;胡裕东;杨春飞;姚跃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常见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对54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20种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slgE)抗体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月份、疾病类型条件下变应原的分布差异,同时对变应原谱与总IgE抗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检测结果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45例患者sIgE总阳性率为36.15%,且多为单种吸入性变应原,尘螨为阳性率高的致病性变应原,淡水鱼、海鱼类、屋尘和猫毛为常见的变应原;不同性别患者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差异不明显,但表现为随年龄增长由单一吸入性变应原向多种混合性(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发展的趋势;月份(季节)之间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高,11月次之,全年尘螨阳性率均高;变应性呼吸疾病患者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皮肤变应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IgE抗体阳性率与变应原检出率不匹配,血清总IgE水平分别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sIgE总强度、sIgE大强度、sIgE种类数呈正相关(r=0.186、0.464、0.460、0.447,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r=-0.102,P<0.05).结论 尘螨为武汉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主要的致病性变应原,淡水鱼、海鱼类、屋尘和猫毛为常见的变应原;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清总IgE抗体和sIgE可优势互补,联合检测更具诊断价值.
作者:陈鹏;彭丽;喻超;唐婷;肖明中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与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型在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冠心病、CYP2C19关键词于数据库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制订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采用StatsDirect软件合并相同地域和种族CYP2C19的6种基因型(*1/*1、*1/*2、*1/*3、*2/*2、*2/*3、*3/*3)发生率.结果 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CY P2C19慢代谢基因型(*2/*2、*2/*3、*3/*3)在我国部分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率为4.29% ~24.66%;快代谢基因型(*1/*1)在云南冠心病患者中低,为36.22%;慢代谢基因型(*2/*2、*2/*3、*3/*3)在浙江冠心病人群中高,为24.66%.结论 我国部分地区冠心病患者携带的与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CYP2C19基因型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中、慢代谢基因型在我国部分地区冠心病患者中仍占较高比率,建议冠心病患者在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前筛查其相关CYP2C19基因型.
作者:李苗苗;刘静;郭泽淇;胡晓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益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对血清雌激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1-10月收治的60例PM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及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益骨汤,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非优势侧股骨近端(NDPF)及腰椎(L2~4)]、血清雌二醇(E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DPF及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742±0.052)、(0.738±0.064)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97±0.071)、(0.702±0.073)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2为(49.78±3.5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04±2.8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分别为(31.11±10.52)、(22.42±6.1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72±13.94)、(29.46±7.2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骨汤治疗绝经后PMOP患者可有效提高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增加骨密度,疗效确切.
作者:叶蕾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在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作为对照标准,对CMI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S/CO≥1.00)标本进行复检确认,将标本S/CO值排序分段统计阳性预测值,确定真阳性(≥95%)结果的S/CO值,并探讨CMIA S/CO值与T PPA滴度的相关性,为阳性结果判定提供参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应用CMIA佳的S/CO值,以提高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1)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通过CM IA进行梅毒筛查患者共22902例,其中筛查阳性466例,通过TP-PA补充试验得出真阳性样本372例,阳性预测值为79.8%(372/466),将S/CO值分为1.00~2.99、>2.99~4.99、>4.99~6.99、>6.99~8.99、>8.99~10.99、>10.99共6个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3.0% 、77.8% 、85.2% 、91.3% 、92.3% 、99.6%.(2)通过Spearman线性趋势检验对CMIA S/CO值与T PPA滴度进行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41,P=0.000),等级相关系数为0.747(P=0.000),说明CM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S/CO值与T PPA检测梅毒的滴度明显相关,并且TPPA检测梅毒的滴度随S/CO值的增加而升高.(3)以TPPA作为确证试验,对CM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S/CO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00),可认为CMIA对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价值较高,当Youden指数为大时,即CMIA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诊断价值大时(S/CO值为4.50),此时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90.4%.结论 (1)CMIA对梅毒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可替代TPPA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当CMIA检测结果S/CO>10.99时,可直接发阳性报告,当S/CO值为1.00~10.99时,需加做T PPA确证试验,以减少假阳性报告,提高实验室筛查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报告质量.(2)CM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S/CO值与TPPA检测梅毒的滴度明显相关,并且TPPA滴度随S/CO值增加而升高.
作者:张薇;车玉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筛选和鉴定艰难梭菌(Cd)毒素A(TcdA)适配子(Apt).方法 体外合成80 bp的单链DNA(ssDNA)随机文库,采用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TcdA的核酸适配子.使用DNA MAN5.2.2.0软件和mfold软件对筛选出的适配子序列的同源性和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非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其亲和常数.结果 经过12轮筛选,文库中随机ssDNA与TcdA的结合率从1.4% 增加到44.6%,筛选出来50条适配子,二级结构稳定的是Apt-A22,其亲和常数为2.25×107 M-1.结论 采用SELEX技术成功筛选出高亲和力的TcdA适配子,为临床Cd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具.
作者:刘红菊;苏恒;吴爱武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评估不同促凝添加剂采血管对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测定甲状腺激素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同一志愿者肘正中静脉血至3种真空采血管中,分离血清后测定5项甲状腺激素指标.结果 经过ANO-VA检验,与对照A管比较,B管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等4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SH、FT3、FT4超过临床可接受范围;与对照A管比较,C管的总甲状腺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超过临床可接受范围;B管与C管比较,TSH、T3、FT3、FT4等4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均超过临床可接受范围.结论 不同添加剂真空采血管对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测定甲状腺激素结果可能产生影响,大批量使用前需要进行比对和可接受性评估.
作者:欧超;黄文成;朱波;黄玲莎;黄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MTB)耐利福平RNA聚合酶β亚单位编码基因(rpoB)和耐异烟肼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编码基因(katG)、烯酰基还原酶编码基因(inhA)突变特点.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该省20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标本进行MTB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分析.结果 208例标本中共34例(16.3%)耐药,其中单耐利福平6例(2.9%),单耐异烟肼10例(4.8%),二者同时耐药18例(8.7%).24例利福平耐药M TB的rpoB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为531(TCG→TTG),占66.7%(16/24);28例异烟肼耐药MTB的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为katG基因315(AGC→ACC),占78.6%(22/28).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M TB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基因突变具有多态性,其中耐利福平rpoB基因的主要突变位点为531(TCG→TTG),耐异烟肼katG、inhA基因的主要突变位点为katG基因315(AGC→ACC).
作者:谢祺;张米;雷素云;高丽;张桂仙;杨海花;董兴齐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雅培m2000和罗氏AmpliPrep/TaqMan两种全自动分析系统定量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病毒载量的一致性,为临床选择高精度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对30例艾滋病患者血浆标本同时采用雅培m2000全自动分析系统和罗氏AmpliPrep/TaqMan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病毒载量测定,比较二者检出率、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雅培m2000全自动分析系统和罗氏AmpliPrep/TaqMan全自动分析仪测得HIV-1病毒载量平均值分别为(2.990±0.284)log copy/mL和(3.100±0.244)log copy/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6,P>0.05);两种检测系统检测出的病毒载量有明显相关性(r=0.968,P<0.001),且与患者的CD4+T细胞数及CD4+/CD8+呈明显直线负相关.结论 雅培m2000全自动分析系统和罗氏AmpliPrep/TaqMan全自动分析仪检测HIV-1病毒载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在实际工作中,均可作为高精度检测HIV-1的可靠方法.
作者:李丽华;余婷婷;丁彩梅;张润武;杨冬梅;王红英;白经;普冬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情景式教学法在骨科专科护士护理风险评估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全军创伤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2-2014年共3期专科护士培训班中采用护理风险评估传统教学法的60名专科护士作为对照组,2015-2017年共3期专科护士培训班中采用护理风险评估情景式教学法的60名专科护士作为观察组.通过在骨科压疮、疼痛、坠床、跌倒4项护理风险评估教学中采用以骨科专科病例模拟,护患角色互换为主的床旁情景式教学方法,比较该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两组专科护士4项风险评估技能的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专科护士对压疮、跌倒、坠床、疼痛4项护理风险评估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专科护士培训中对压疮、疼痛、坠床、跌倒4项护理风险评估教学开展情景式教学法,对专科护士掌握并熟练运用该4项护理风险评估临床技能有明显提高,可在今后专科护士培训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棣;钟玲;白艳;杜晶晶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