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目的 分析混合牙列期咬合不正和早期矫治需求性.方法 评估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牙科就诊的162例6~12岁儿童混合牙列期咬合关系,并对早期矫治需求进行评估.结果 25.9%的儿童上颌前牙排列良好,且女童显著多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列重度拥挤和重度间隙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11.7%;有56例(占34.6%)儿童下颌前牙排列良好;下颌弓牙列重度拥挤发生率14.2%,女童显著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间隙发生率1.9%,男童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覆发生率为65.4%,覆盖异常率为64.8%;咬合异常占比35.8%,有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占比43.2%;存在单一研究对象需求多种治疗,需要活动矫治器的例数占19.8%、习惯矫正器占24.7%、2×4技术(单牙弓)占11.7%、2×4技术(双牙弓)占14.8%.结论 轻度深覆盖和前牙旋转是较为频繁的咬合异常,这2种异常不仅影响美观,也可能会增加牙齿创伤的可能性;某些个体还需要接受多种治疗,治疗方案包括拔牙、佩戴矫治器或者防护牙托、2×4技术、扩展牙弓、间隙保持、接受定期检查和心理疏导.
作者:于四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与倦怠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精神科护士28例作为观察组,在本市其他医院非精神科护士中随机抽取2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集中填写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结果 2组比较,情感衰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去人格方面和成就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人员的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进行比较,患者护理方面2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压力、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观察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外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精神质、情绪稳定性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较大,倦怠感较强,应该注意改善.
作者:盛丽萍;许秋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特点.方法 选择该院经临床证实的支气管结核患者85例,全部先进行常规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然后在AW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后在PACS工作站上分析总结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特点.结果 共发现支气管病变153处:右主支气管15处,右肺上叶24处,右肺中间段支气管14处,右肺中叶21处,右肺下叶8处;左主支气管18处,左肺上叶43处(其中舌叶13处),左肺下叶10处.单发27例,多发58例.管壁不规则增厚113处(占73.9%),均匀性增厚40处(占26.1%).结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支气管结核病变优势显著,可为临床诊治支气管结核提供重要影像依据.
作者:舒伟强;吕圣秀;李春华;杨长萍;戴欣;王惠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水平对颅内肿瘤切除术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该院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颅内肿瘤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2年,依据生存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年生存时间组(短生存时间组)和>2年生存时间组(长生存时间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测定和比较2组患者血清、肿瘤和癌旁组织中XIAP的表达水平.结果 短生存时间组患者血清中XIAP水平为(82.56±16.76)ng/L,显著高于长生存时间组的(46.21±8.5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生存时间组患者肿瘤组织中XI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短生存时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XIAP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癌旁组织XIAP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XIAP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类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者的XIAP水平均高于≤5 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IAP表达水平越低的患者,颅内肿瘤切除术预后越好,患者生存时间越长.
作者:杨彪;李柏成;张正保;张彪;覃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随着血液系统疾病治疗手段的不断丰富,目前已出现多种新药如蛋白酶体抑制剂、靶向治疗药物、免疫调节剂等.来那度胺是新一代免疫调节剂,是沙利度胺的衍生物.因其具有更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加之几乎无神经毒和致畸性等优点,目前广泛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
作者:周小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度内痔的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Ⅲ、Ⅳ度内痔患者20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改良PPH术式组(干预组,n=100)和传统PPH术式组(对照组,n=100),对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96/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8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少量出血、创面疼痛、肛缘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肛门狭窄、肛门瘙痒、控便能力降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肛缘皮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Ⅳ度内痔的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较显著.
作者:毕轶;杨国兴;王钰红;江永平;郭爱东;田贺永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 T细胞)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153例MPP患儿(疾病组)和12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CD4+、CD8+ T细胞比例,IL-6、IL-8、IL-10和TNF-α水平,并对疾病组治疗前、治疗后及疾病组并发胸腔积液伴肺纤维化(纤维化组)与不伴有肺纤维化(非纤维化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疾病组治疗前外周血IL-6、IL-8、IL-10和TNF-ɑ水平及CD8+ 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CD4+ T细胞比例和CD4+/CD8+均低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治疗后外周血IL-6、IL-8、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8+ 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组外周血IL-6、IL-8、IL-10水平和CD8+ T细胞比例高于非纤维化组,CD4+ T细胞比例和CD4+/CD8+低于非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IL-6和IL-8辅助诊断肺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敏感性分别为100.0%和92.6%,特异性分别为95.6%和93.0%.结论 联合检测外周血CD4+、CD8+、CD4+/CD8+比例及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水平有助于全面了解MPP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外周血IL-6和IL-8有助于MPP患儿肺纤维化的辅助诊断.
作者:甄乾娜;张磊;王兴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妈富隆与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后简称功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9月确诊的更年期功血患者131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妈富隆组65例和米非司酮组66例,比较2组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所有患者停药后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米非司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治疗后E2、FSH、L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治疗后E2、FSH、LH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治疗后E2、FSH、LH水平显著低于米非司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总有效率为92.31%,米非司酮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复发率为4.62%,米非司酮组复发率为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血糖、体质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妈富隆与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安全性基本相同,但妈富隆疗效优于米非司酮.
作者:张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和胱抑素C(Cys-C)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4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患者65例为冠心病组,脑梗死患者47例为脑梗死组,心肌梗死患者35例为心肌梗死组.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标本血清中Hcy、Lp(a)、和Cys-C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阳性率.结果 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血清Hcy、Lp(a)、Cys-C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时,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血清Hcy、Lp(a)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和心肌梗死组中Cys-C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疾病组中,Hcy、Lp(a)、Cys-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皆比单项检测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分析,Hcy、Lp(a)、Cys-C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比单项检测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cy、Lp(a) 、Cys-C联合检测可提高3组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结论 血清Hcy、Lp(a)和Cys-C皆可作为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指标,临床上可将此3项指标联合检测作为筛查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作者:程燃;苏小燕;何云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首胎孕妇、二胎孕妇各200例血清中的TORCH抗体,将结果数据进行对比,了解2组人群的感染情况,及2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采用ELISA检测2组人群血清中的弓形虫病毒(TOX)、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Ⅰ、HSVⅡ的Ig抗体.结果 对首胎孕妇与二胎孕妇的结果进行比较,数据显示:2组孕妇血清的总IgM、TOX-IgM、CMV-IgM、RV-IgM、HSVⅠ-IgM、HSVⅡ-IgM、TOX-IgG、CMV-IgG、RV-IgG、HSVⅠ-IgG及HSVⅡ-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人群的总IgM阳性率差异较小(Kappa值为0.839),在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中,HSVⅠ-IgM的阳性率差异较大(Kappa值为0.142),RV-IgG的阳性率差异一般(Kappa值为0.511),其他项目差异较小(Kappa值均大于0.75).结论 首胎孕妇与二胎孕妇的TORCH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HSVⅠ-IgM、RV-IgG外,其他项目的阳性率差异较小.二胎孕妇总IgM阳性率比首胎孕妇高,尤其是RV-IgM、HSVⅠ-IgM、HSVⅡ-IgM,临床上仍需重视孕妇的TORCH检查,尤其是二胎孕妇.
作者:林立鹏;刘泽滨;王斌;陆学东;黄威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附红细胞体又称嗜血支原体,是一类黏附在宿主红细胞膜表面上、嗜血液寄生、缺乏细胞壁、多形态的条件致病微生物.通过感染机体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等部位,引发了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1986年首次报道了人附红细胞体,1991年在国内首次报道在内蒙古地区发现人附红细胞体病.瑞氏染色法是检测和诊断人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实验室方法.具有折光性是附红细胞体的重要特征.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人附红细胞体有折光性,形状各不相同.由于血涂片制备不精及染色不良,导致附红细胞体阳性率被夸大或高估,而此时受检人群并未出现显著的临床症状.
作者:柴珂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乳腺癌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20例,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系统健康教育,比较2组间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臂周差距(2.72±0.75)cm短于对照组的(3.31±1.6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全部功能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淋巴水肿的知识和各预防措施方面知晓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继发性淋巴水肿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淋巴水肿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滢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98例及健康胃组织7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手术标本中的LSD1、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状况,随访截止2015年9月.分析两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 LSD1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在胃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高于健康胃组织的45.9%,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定位于大多数腺细胞的细胞质膜,在胃癌细胞中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2%显著低于健康胃组织80.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1在不同的病理学分级的低、中、高分化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6%、73.3%、40.0%,在TNM分期的Ⅰ~Ⅱ、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84.4%,在无和有淋巴结转移中分别为34.8%、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在不同的病理学分级的低、中、高分化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56.7%、80.0%;在TNM分期的Ⅰ~Ⅱ、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3%、31.1%;在无和有淋巴结转移中分别为95.6%、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1与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5,P<0.05).LSD1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34.7±2.6)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34.8%,LSD1阴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46.8±3.5)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6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43.9±2.5)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45.3%,LSD1阴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30.2±3.2)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2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D1在低分化胃癌、较晚TNM分期的胃癌组织中及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显著提高,而E-钙黏蛋白显著降低;2种蛋白的表达均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且LSD1与E-低黏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阳性表达LSD1及阴性表达E-钙黏蛋白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吴红梅;杨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中谷氨酸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降糖方面给予降糖药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降糖方面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其他治疗同对照组,2组都治疗观察4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和86.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降低,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OMA-IR、HOMA-I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患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值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患眼EDV与PSV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谷氨酸水平分别为(3.20±1.34)和(5.38±1.24)μmol/L,都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1.38±2.18)和(11.99±1.83)μmol/L,治疗后观察组的谷氨酸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减少视网膜中谷氨酸的表达,降低胰岛素抵抗,促进基础胰岛素分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视神经状况,从而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
作者:王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趋化因子CX3CL1、趋化因子CCL11及白细胞介素(IL)-1β的变化,为牙周炎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1-5月在该院诊治的牙周炎患者20例作为患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及龈沟液中MMP-4、MMP-5、HMGB2、HMGB1、CX3CL1、CCL11及IL-1β的水平.结果 患者组血清MMP-4、MMP-5、HMGB2、HMGB1、CX3CL1、CCL11及IL-1β平均水平分别为(563.64±62.27)pg/mL、(615.36±70.44)pg/mL、(564.65±57.38)pg/mL、(481.33±51.42)pg/mL、(53.47±6.14)pg/mL、(41.20±4.16)pg/mL和(47.84±10.18)p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龈沟液MMP-4、MMP-5、HMGB2、HMGB1、CX3CL1、CCL11及IL-1β平均水平分别为(830.58±86.31)pg/mL、(793.47±81.65)pg/mL、(766.52±68.44)pg/mL、(801.69±75.36)pg/mL、(50.89±6.02)pg/mL、(44.52±5.21)pg/mL、和(53.61±10.29)p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MMP-4、MMP-5、HMGB2、HMGB1、CX3CL1、CCL11及IL-1β均显著上升,趋势呈一致性,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陈忠寿;黄风云;韩永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性收录肥胖T2D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n=30)和二甲双胍组(n=30).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后3月检测血清vaspin水平、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后,西格列汀组患者稳态模型IR指数(HOMA-IR)、血糖曲线下面积(PGAUC)和vaspin水平显著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I30/△G30水平显著上升.组间比较可见,西格列汀组患者HOMA-IR和vaspin水平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而HOMA-β水平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西格列汀干预与△HOMA-IR和△vaspin呈负相关,与△HOMA-β呈正相关.结论 西格列汀干预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血清vaspin水平进而改善肥胖T2DM患者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刘春燕;白宁;张晓乐;李小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免疫比浊法检测鼻咽癌组、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人群血液中Epstein-Barr(EB)病毒Rta蛋白抗体(Rta-IgG)、D-二聚体水平,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筛查及其病理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LIS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鼻咽癌组62例、疾病对照组65例及健康对照组66例血液标本中Rta-IgG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经χ2检验及t检验对3组人群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数据显示:鼻咽癌组的Rta-IgG、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及水平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a-IgG、D-二聚体对鼻咽癌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77.42%、85.48%,特异性为82.26%、69.35%,两者联合筛查敏感性提升为90.32%;鼻咽癌组中,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中 Rta-IgG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患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与Ⅲ期、Ⅳ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患者的血液D-二聚体水平更低.结论 鼻咽癌组的Rta-IgG、D-二聚体阳性率及血液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且两者联合筛查能显著提高鼻咽癌的检出率,对临床上针对鼻咽癌的筛查有很好的数据参考意义;Ⅲ期、Ⅳ期鼻咽癌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提示临床上对鼻咽癌进行临床分期时,应重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
作者:朱永娟;刘泽滨;姜健;黄炳坤;孙仕强;陈小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全视角护理干预法在重症登革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于该院的重症登革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重症登革热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全视角干预法护理,对2组重症患者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重症登革热护理对象干预后的各项时间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给出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登革热患者施以全视角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其康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灵参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采用不同方式的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PEGS)前、后24 h眼压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治疗的APACG患者80例(80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观察组40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的PEGS,对照组40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的PEGS.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测量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昼夜眼压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眼压(16.40±1.20)mm Hg、峰值眼压(18.95±2.89)mm Hg、眼压波动值(2.85±2.60)mm Hg;对照组平均眼压(17.86±1.28)mm Hg、峰值眼压(19.65±2.88)mm Hg、眼压波动值(3.26±2.61)mm Hg.2组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峰值眼压、眼压波动值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峰值眼压、眼压波动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白内障的APACG患者,2种方式行房角分离手术均能显著降低患者平均眼压,减少昼夜眼压波动.但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效果优于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
作者:张宏光;沙爱娟;关文雯;叶丹;王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分析评价病毒抗原临床研究的价值及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患者2 162例,采取直接免疫荧光法对7项呼吸道病毒实施抗原检测,其中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及副流感病毒3型,分析比较本研究中所有婴幼儿7项呼吸道病毒感染检出情况及其与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情况.结果 检测出阳性标本575例,总检出率为26.6%,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感染的婴幼儿患者,男女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的婴幼儿中男56例(占总例数的2.59%)与女34例(占总例数的1.57%),两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5,P=0.037).不同年龄段受病毒感染的总阳性率不同,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季度婴幼儿7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合计检出率分别为34.43%、35.13%,远高于第2季度的8.35%和第3季度的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诊断表明,急性呼吸道的病毒感染与性别关系不大,但与婴幼儿的年龄及季节具有一定相关性;该法可为临床针对性用药提供有效依据,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大大提高诊治疗效,对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伟兰;陈亚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