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术后昼夜眼压变化

张宏光;沙爱娟;关文雯;叶丹;王越

关键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 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 昼夜眼压
摘要:目的 比较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采用不同方式的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PEGS)前、后24 h眼压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治疗的APACG患者80例(80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观察组40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的PEGS,对照组40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的PEGS.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测量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昼夜眼压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眼压(16.40±1.20)mm Hg、峰值眼压(18.95±2.89)mm Hg、眼压波动值(2.85±2.60)mm Hg;对照组平均眼压(17.86±1.28)mm Hg、峰值眼压(19.65±2.88)mm Hg、眼压波动值(3.26±2.61)mm Hg.2组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峰值眼压、眼压波动值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峰值眼压、眼压波动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白内障的APACG患者,2种方式行房角分离手术均能显著降低患者平均眼压,减少昼夜眼压波动.但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效果优于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Rta-IgG、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筛查及其病理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免疫比浊法检测鼻咽癌组、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人群血液中Epstein-Barr(EB)病毒Rta蛋白抗体(Rta-IgG)、D-二聚体水平,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筛查及其病理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LIS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鼻咽癌组62例、疾病对照组65例及健康对照组66例血液标本中Rta-IgG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经χ2检验及t检验对3组人群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数据显示:鼻咽癌组的Rta-IgG、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及水平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a-IgG、D-二聚体对鼻咽癌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77.42%、85.48%,特异性为82.26%、69.35%,两者联合筛查敏感性提升为90.32%;鼻咽癌组中,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中 Rta-IgG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患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与Ⅲ期、Ⅳ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患者的血液D-二聚体水平更低.结论 鼻咽癌组的Rta-IgG、D-二聚体阳性率及血液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且两者联合筛查能显著提高鼻咽癌的检出率,对临床上针对鼻咽癌的筛查有很好的数据参考意义;Ⅲ期、Ⅳ期鼻咽癌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提示临床上对鼻咽癌进行临床分期时,应重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

    作者:朱永娟;刘泽滨;姜健;黄炳坤;孙仕强;陈小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乳腺癌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乳腺癌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20例,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系统健康教育,比较2组间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臂周差距(2.72±0.75)cm短于对照组的(3.31±1.6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全部功能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淋巴水肿的知识和各预防措施方面知晓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继发性淋巴水肿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淋巴水肿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滢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4项指标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联

    目的 对血浆血尿酸(UA)、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认知功能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PD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将同期参与体检的健康者82例作为健康组,均进行分血浆UA、IL-2、IL-6及TNF-α测定, 并比较分析2组患者各项指标的表达及其和认知功能关联性.结果 观察组的UA水平、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2、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治疗后,观察组的UA、IL-2、IL-6、TNF-α水平及MoCA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IL-6、TNF-α和MoCA评分存在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与MoCA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低表达和IL-6、TNF-α高表达与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关联性,可基于有关指标测定基础上进行预测.

    作者:罗旺胜;朱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妈富隆与米非司酮在更年期功血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妈富隆与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后简称功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9月确诊的更年期功血患者131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妈富隆组65例和米非司酮组66例,比较2组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所有患者停药后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米非司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治疗后E2、FSH、L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治疗后E2、FSH、LH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治疗后E2、FSH、LH水平显著低于米非司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总有效率为92.31%,米非司酮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复发率为4.62%,米非司酮组复发率为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血糖、体质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妈富隆与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安全性基本相同,但妈富隆疗效优于米非司酮.

    作者:张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HbA1C、mALB与血脂代谢的临床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清蛋白与血脂代谢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参照患者的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临床蛋白尿(CAU)组、微量清蛋白尿(MAU)组、正常蛋白尿(NAU)组;参照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同期收集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每组患者肾功能[血清肌酐(Cr)、血清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清蛋白(mALB)、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结果 研究组FPG、Cr、BUN、TG、TC、LDL-C、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U组FPG、Cr、BUN、TG、TC、LDL-C、HbA1C水平分别低于MAU组、CAU组,HDL-C水平高于MAU组、CA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FPG、Cr、BUN、TG、TC、LDL-C、HbA1C水平分别低于Ⅱ组、Ⅲ组,HDL-C水平高于Ⅱ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HbA1C、mALB、血脂指标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其可反应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

    作者:贾延伟;杨勇;曹伟;王冰莹;杜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5项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235例,采用罗氏e601免疫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CRP、CA125、CEA、CYFRA21-1和NSE水平,患者生存资料的随访从外科治疗开始计算直至死亡或观测时间结束,随访时间5年,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病理分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CRP、CA125、CEA、CYFRA21-1和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CEA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15 mg/L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9(14.85~88.2)个月,CRP>15 mg/L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9.5(5.7~8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CEA≤6 ng/mL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8(12.25~68.5)个月,CEA>6 ng/mL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1.2(5.9~67.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多因素分析表明,CRP>15 mg/L(OR=2.44,95%CI=1.83~6.89,P=0.003)、CEA>6 ng/mL(OR=2.41,95%CI=2.05~9.97,P=0.004)及病理分期Ⅰa~Ⅱb与Ⅲ~Ⅳ(OR=4.89,95%CI=3.79~43.14,P=0.030)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P>15 mg/L、CEA>6 ng/mL及病理分期Ⅲ~Ⅳ期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宋斌;唐以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术后昼夜眼压变化

    目的 比较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采用不同方式的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PEGS)前、后24 h眼压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治疗的APACG患者80例(80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观察组40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的PEGS,对照组40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的PEGS.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测量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昼夜眼压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眼压(16.40±1.20)mm Hg、峰值眼压(18.95±2.89)mm Hg、眼压波动值(2.85±2.60)mm Hg;对照组平均眼压(17.86±1.28)mm Hg、峰值眼压(19.65±2.88)mm Hg、眼压波动值(3.26±2.61)mm Hg.2组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峰值眼压、眼压波动值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峰值眼压、眼压波动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白内障的APACG患者,2种方式行房角分离手术均能显著降低患者平均眼压,减少昼夜眼压波动.但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效果优于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

    作者:张宏光;沙爱娟;关文雯;叶丹;王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内蒙古地区不同民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及汉族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情况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内蒙古地区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307例,其中蒙古族161例、汉族146例,分为无症状HBV感染(AS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和HBV所致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熔解曲线法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 161例蒙古族标本中,B型30例(占24.8%),C型117例(占65.5%),B/C混合型14例(占8.1%);146例汉族标本中,B型34例(占23.3%),C型95例(占65.1%),B/C混合型17例(占11.6%).在ASC组中,B型所占比例高;在LC组的感染者中,C型所占比例高.结论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及汉族HBV基因型均为B型、C型和B/C混合型,均以C型占多数;B型感染者预后较好,C型感染者预后较差.

    作者:刘丽;马佳;付建伟;王振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LSD1与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98例及健康胃组织7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手术标本中的LSD1、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状况,随访截止2015年9月.分析两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 LSD1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在胃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高于健康胃组织的45.9%,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定位于大多数腺细胞的细胞质膜,在胃癌细胞中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2%显著低于健康胃组织80.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1在不同的病理学分级的低、中、高分化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6%、73.3%、40.0%,在TNM分期的Ⅰ~Ⅱ、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84.4%,在无和有淋巴结转移中分别为34.8%、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在不同的病理学分级的低、中、高分化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56.7%、80.0%;在TNM分期的Ⅰ~Ⅱ、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3%、31.1%;在无和有淋巴结转移中分别为95.6%、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1与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5,P<0.05).LSD1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34.7±2.6)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34.8%,LSD1阴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46.8±3.5)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6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43.9±2.5)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45.3%,LSD1阴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30.2±3.2)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2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D1在低分化胃癌、较晚TNM分期的胃癌组织中及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显著提高,而E-钙黏蛋白显著降低;2种蛋白的表达均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且LSD1与E-低黏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阳性表达LSD1及阴性表达E-钙黏蛋白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吴红梅;杨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支气管结核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特点.方法 选择该院经临床证实的支气管结核患者85例,全部先进行常规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然后在AW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后在PACS工作站上分析总结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特点.结果 共发现支气管病变153处:右主支气管15处,右肺上叶24处,右肺中间段支气管14处,右肺中叶21处,右肺下叶8处;左主支气管18处,左肺上叶43处(其中舌叶13处),左肺下叶10处.单发27例,多发58例.管壁不规则增厚113处(占73.9%),均匀性增厚40处(占26.1%).结论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支气管结核病变优势显著,可为临床诊治支气管结核提供重要影像依据.

    作者:舒伟强;吕圣秀;李春华;杨长萍;戴欣;王惠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诊断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ProGRP诊断SCLC的相关文献.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合并诊断效应量并对ProGRP诊断SCLC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文献24篇;合并敏感性(SEN)为0.77,95%CI为0.72~0.82;特异性(SPE)为0.95,95%CI为0.93~0.97;诊断比值比(DOR)为66.3,95%CI为38.5~114.1;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5%CI为0.91~0.95;Q指数为0.86.亚组分析表明,国外ProGRP诊断肺癌的SEN、合并的阳性似然比(PLR)、DOR和AUC均高于国内报道.ELISA检测法的SEN、SPE、PLR、DOR和AUC优于(电)化学发光法.纳入文献有异质性,无阈值效应和发表偏倚.结论 ProGRP诊断SCLC具有较高的SEN和SPE,但存在异质性,还需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以更准确地评价其临床价值.

    作者:张磊;甄乾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对降低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全切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因子宫内膜癌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纽曼系统模式进行护理.通过一系列量表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前后、出院时的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在术前后和出院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中的恐怖、躯体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人际关系等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纽曼系统护理能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和家庭辛福感.

    作者:王晶;吴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皮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中的研究

    目的 在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动态监测过程中,对比经皮胆红素(TcB)值和血液胆红素(TsB)值,为临床通过新生儿TcB值评估黄疸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 2015年1-10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住院新生儿在入院时、光疗8~10 h后及光疗48 h后分别进行TcB检测.在TcB检测的同时抽取静脉血进行TsB检测.结果 入院时、光疗8~10 h后及光疗48 h后的TcB值与TsB值均有显著相关性(r=0.886、0.717、0.867,P<0.05),其中入院时和光疗48 h后的TcB值与TsB值相关性好;对TcB值与TsB值进行t检验发现,入院时和光疗48 h后的TcB值与TsB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6,P=0.799;t=1.6,P=0.115),而光疗8~10 h后的TcB值与TsB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01,P<0.05).结论 光疗前与光疗48 h后的TcB值与TsB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光疗8~10 h后的TcB值与TsB值则存在较大差异,此时的TcB值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的胆红素水平.

    作者:杨文青;詹玉;聂睿;姚斌;王建辉;余加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18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患者10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109例实施护理干预.于护理前后给予患者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临床症状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角色限制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情感角色限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增加,临床症状积分(胃灼烧、反酸、口苦、胸痛)、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角色限制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情感角色限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胃灼烧、反酸、口苦、胸痛)、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胃灼烧消失时间、反酸消失时间、口苦消失时间、胸痛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莫阔;王秀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混合牙列期咬合不正和早期矫治需求性分析研究

    目的 分析混合牙列期咬合不正和早期矫治需求性.方法 评估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牙科就诊的162例6~12岁儿童混合牙列期咬合关系,并对早期矫治需求进行评估.结果 25.9%的儿童上颌前牙排列良好,且女童显著多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列重度拥挤和重度间隙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11.7%;有56例(占34.6%)儿童下颌前牙排列良好;下颌弓牙列重度拥挤发生率14.2%,女童显著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间隙发生率1.9%,男童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覆发生率为65.4%,覆盖异常率为64.8%;咬合异常占比35.8%,有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占比43.2%;存在单一研究对象需求多种治疗,需要活动矫治器的例数占19.8%、习惯矫正器占24.7%、2×4技术(单牙弓)占11.7%、2×4技术(双牙弓)占14.8%.结论 轻度深覆盖和前牙旋转是较为频繁的咬合异常,这2种异常不仅影响美观,也可能会增加牙齿创伤的可能性;某些个体还需要接受多种治疗,治疗方案包括拔牙、佩戴矫治器或者防护牙托、2×4技术、扩展牙弓、间隙保持、接受定期检查和心理疏导.

    作者:于四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表达水平对颅内肿瘤切除术预后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水平对颅内肿瘤切除术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该院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颅内肿瘤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2年,依据生存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年生存时间组(短生存时间组)和>2年生存时间组(长生存时间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测定和比较2组患者血清、肿瘤和癌旁组织中XIAP的表达水平.结果 短生存时间组患者血清中XIAP水平为(82.56±16.76)ng/L,显著高于长生存时间组的(46.21±8.5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生存时间组患者肿瘤组织中XI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短生存时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XIAP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癌旁组织XIAP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XIAP水平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类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者的XIAP水平均高于≤5 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IAP表达水平越低的患者,颅内肿瘤切除术预后越好,患者生存时间越长.

    作者:杨彪;李柏成;张正保;张彪;覃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方法 将产科分娩产妇264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132例行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其中自然分娩53例,剖宫产79例;观察组132例行循证护理模式,其中自然分娩81例,剖宫产51例.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2组焦虑量表(SAS)评分、抑郁量表(SD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后24h出血量状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状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好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

    作者:李玉琼;王秀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与倦怠感的调查分析

    目的 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与倦怠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精神科护士28例作为观察组,在本市其他医院非精神科护士中随机抽取2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集中填写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结果 2组比较,情感衰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去人格方面和成就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人员的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进行比较,患者护理方面2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压力、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观察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外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精神质、情绪稳定性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较大,倦怠感较强,应该注意改善.

    作者:盛丽萍;许秋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697例HIV/AIDS感染者常见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感染者外周血指标、生化检测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特征,对临床检测和诊断HI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不同年龄段的外周血指标、生化检测指标和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多组单因素方差分析,并描述异常率.结果 外周血指标异常率:白细胞计数(WBC)18.22%、淋巴细胞(Ly)15.21%、血红蛋白(Hb)25.97%和血小板计数(PLT)14.49%.生化检测指标异常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1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60%、肌酐(Cr)19.80%和尿素氮(BUN)15.49%.免疫学指标异常率:CD4+ 71.02%、CD8+ 64.42%、CD4+/CD8+ 36.01%.WBC、Ly、PLT、AST、ALT和CD4+/CD8+不同年龄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和BUN青年组与老年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D4+和CD8+在青年组与中年组、青年与老年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细胞计数作为检测HIV/AIDS感染者的主要指标,结合CD8+细胞数和CD4+/CD8+值,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根据CD4+细胞数发现并筛选HIV/AIDS感染者,不同年龄段应设定不同的参考范围.

    作者:王彬;马利;王健;梁碧颜;闫世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尿轻链水平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尿轻链水平检测在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4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73例.其中慢性肾功能不全4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组)、肾病综合征患者25例(肾病综合征组)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IgG及血、尿轻链水平,比较其差异.结果 血清κ、λ水平异常在多发性骨髓瘤(83.33%、75.00%)、慢性肾脏疾病(72.60%、56.16%)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κ/λ比值异常,在2组(95.83%、36.99%)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综合征组血清IgG、κ、λ水平[(4.12±1.62)g/L、(4.14±1.20)g/L、(2.37±0.86)g/L]低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组[(9.78±2.39)g/L、(5.98±1.16)g/L、(3.57±0.73)g/L],且两者均低于对照组[(11.41±1.74)g/L、(9.13±1.67)g/L、(4.65±0.9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κ、λ水平,肾病综合征组[0.312 0(0.060 0,0.840 0)g/L,0.232 0(0.050 0,0.480 0)g/L]显著高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组[0.070 0(0.030 0,0.150 0)g/L,0.050 0(0.050 0,0.110 0)g/L]和对照组[0.019 0(0.018 5,0.019 9)g/L,0.050 0(0.050 0,0.050 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功能不全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轻链κ/λ比值在鉴别诊断骨髓瘤性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具有较高准确性.血、尿轻链水平的变化在诊断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判断病情、评估肾小管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郭晓倩;李艳;彭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