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项指标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联

罗旺胜;朱静

关键词: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免疫因子
摘要:目的 对血浆血尿酸(UA)、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认知功能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PD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将同期参与体检的健康者82例作为健康组,均进行分血浆UA、IL-2、IL-6及TNF-α测定, 并比较分析2组患者各项指标的表达及其和认知功能关联性.结果 观察组的UA水平、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2、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治疗后,观察组的UA、IL-2、IL-6、TNF-α水平及MoCA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IL-6、TNF-α和MoCA评分存在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与MoCA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低表达和IL-6、TNF-α高表达与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关联性,可基于有关指标测定基础上进行预测.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与倦怠感的调查分析

    目的 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与倦怠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精神科护士28例作为观察组,在本市其他医院非精神科护士中随机抽取2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集中填写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结果 2组比较,情感衰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去人格方面和成就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人员的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进行比较,患者护理方面2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压力、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观察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外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精神质、情绪稳定性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职业压力较大,倦怠感较强,应该注意改善.

    作者:盛丽萍;许秋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5379例患者ABO血型分布及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河北省遵化地区部分就诊患者ABO血型及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该地区患者ABO血型分布与健康人群血型分布的差异,并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5 379例待输血患者进行ABO血型检测,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5 379例标本检出A型1 390例(占25.84%),B型1 826例(占33.95%),O型1 614例(占30.00%),AB型549例(占10.21%).5 379例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7例,阳性率0.32%,分别为抗-E 7例(占41.2%)、抗-M 4例(占23.5%)、抗-D 3例(占17.6%)、抗-c 1例(占5.9%)、自身抗体2例.有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阳性率0.51%(13/2 549)高于无输血史和或妊娠史的阳性率0.14%(4/2 830).结论 本地区患者ABO系统4种血型分布特征与健康人群一致.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常规筛查,可避免由此引起的输血反应,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曲淑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乳腺癌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乳腺癌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20例,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系统健康教育,比较2组间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臂周差距(2.72±0.75)cm短于对照组的(3.31±1.6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全部功能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淋巴水肿的知识和各预防措施方面知晓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继发性淋巴水肿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淋巴水肿对上肢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滢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Ⅳ度内痔的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Ⅳ度内痔的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Ⅲ、Ⅳ度内痔患者20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改良PPH术式组(干预组,n=100)和传统PPH术式组(对照组,n=100),对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0%(96/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8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少量出血、创面疼痛、肛缘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肛门狭窄、肛门瘙痒、控便能力降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肛缘皮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Ⅳ度内痔的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较显著.

    作者:毕轶;杨国兴;王钰红;江永平;郭爱东;田贺永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重症登革热患者全视角护理干预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全视角护理干预法在重症登革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于该院的重症登革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重症登革热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全视角干预法护理,对2组重症患者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重症登革热护理对象干预后的各项时间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给出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登革热患者施以全视角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其康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灵参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快速康复理念对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后疼痛、炎性反应和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理念的应用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结肠癌患者136例,按照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行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观察组以快速康复护理理念为基础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炎性反应、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术后3 d,观察组患者血清CRP和IL-6的水平分别为(43.18±29.32)mg/L、(17.18±6.13)ng/L,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6.32±32.09)mg/L、(40.37±9.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7、4.762,P<0.05);术后7 d,观察组CRP(18.29±12.16)mg/L显著低于对照组(28.04±11.1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5,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普食时间及第1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有效改善其炎性反应发生的情况,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花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带教方案的研究

    目的 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带教要从实验室安全、培养全面质量控制意识、强化基本功训练、培养临床综合能力、加强多元化带教方式等方面进行,以增强实习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作者:陈中举;黄敏;孙自镛;管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用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

    目的 探讨分析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40例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14、21 d时患者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2.37±3.84)分、(8.11±2.55)分和(5.67±1.32)分,对照组同期治疗后7、14、21 d时患者NIHSS评分为(20.57±6.43)分、(17.08±5.66)分和(14.54±4.44)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9.14、13.48,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复发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P<0.05).结论 在治疗期间对脑梗死患者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后,大部分患者NIHSS评分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较护理前得到显著改善,心血管事件复发率也显著降低.

    作者:郭晓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中谷氨酸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中谷氨酸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诊治的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降糖方面给予降糖药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降糖方面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其他治疗同对照组,2组都治疗观察4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和86.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降低,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OMA-IR、HOMA-I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患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值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患眼EDV与PSV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谷氨酸水平分别为(3.20±1.34)和(5.38±1.24)μmol/L,都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1.38±2.18)和(11.99±1.83)μmol/L,治疗后观察组的谷氨酸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减少视网膜中谷氨酸的表达,降低胰岛素抵抗,促进基础胰岛素分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视神经状况,从而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

    作者:王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清vaspin水平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性收录肥胖T2D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n=30)和二甲双胍组(n=30).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后3月检测血清vaspin水平、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后,西格列汀组患者稳态模型IR指数(HOMA-IR)、血糖曲线下面积(PGAUC)和vaspin水平显著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I30/△G30水平显著上升.组间比较可见,西格列汀组患者HOMA-IR和vaspin水平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而HOMA-β水平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西格列汀干预与△HOMA-IR和△vaspin呈负相关,与△HOMA-β呈正相关.结论 西格列汀干预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血清vaspin水平进而改善肥胖T2DM患者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刘春燕;白宁;张晓乐;李小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HNL、PCT及CRP在急性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12月间住院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350例,其中细菌性感染的患者184例(细菌组)、病毒性感染的患者166例(病毒组).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格检查的职工或在校学生作为对照组,共155例.根据酶联免疫法、双抗体夹心层析、免疫比浊法等原理分别定量检测所有人员血清中HNL、PCT及CRP值,并分析其实际诊断价值.结果 发现细菌组PCT、HNL及CRP分别为(2.41±1.23)ng/mL、(232.54±101.23)ng/mL及(55.14±38.47)mg/L,均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水平,且检测出的HNL水平升高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细菌组PCT、HNL及CRP的阳性率分别为82.06%、94.02%及70.65%,远远超出病毒组和对照组,且HNL的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NL、PCT及CRP对细菌感染较为敏感,鉴别诊断能力较强,其中以HNL升高为显著,特异性强、准确率高,可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郭靓;朱菁薇;王占科;周媛;邓伦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与配血输血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表现形式、正确鉴定方法及其与输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AL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ABO血型,筛查出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分析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对患者行同型输血,并与同期血型抗原正常组输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例AL患者中ABO血型抗原减弱发生率为24.00%(48/200),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占34.40%(43/12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6.67%(5/75).经基因分型,48例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中,A抗原减弱18例,确定为A血型;B抗原减弱22例,确定为B血型;A/B抗原均减弱8例,确定为AB型血.ABO血型抗原减弱输血反应情况与血型抗原正常组相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发生率较高,多见于AML患者,对ABO血型抗原减弱患者行血型基因学检测将有助于区分ABO血型,从而实现同型输血,以改善患者抗原功能,恢复患者健康.

    作者:赵素蓉;宋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LSD1与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98例及健康胃组织7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手术标本中的LSD1、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状况,随访截止2015年9月.分析两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 LSD1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在胃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高于健康胃组织的45.9%,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定位于大多数腺细胞的细胞质膜,在胃癌细胞中E-钙黏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2%显著低于健康胃组织80.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1在不同的病理学分级的低、中、高分化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6%、73.3%、40.0%,在TNM分期的Ⅰ~Ⅱ、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84.4%,在无和有淋巴结转移中分别为34.8%、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在不同的病理学分级的低、中、高分化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56.7%、80.0%;在TNM分期的Ⅰ~Ⅱ、Ⅲ~Ⅳ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3%、31.1%;在无和有淋巴结转移中分别为95.6%、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1与E-钙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5,P<0.05).LSD1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34.7±2.6)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34.8%,LSD1阴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46.8±3.5)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6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43.9±2.5)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45.3%,LSD1阴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为(30.2±3.2)个月,2年总体生存率为2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D1在低分化胃癌、较晚TNM分期的胃癌组织中及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显著提高,而E-钙黏蛋白显著降低;2种蛋白的表达均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且LSD1与E-低黏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阳性表达LSD1及阴性表达E-钙黏蛋白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吴红梅;杨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在胆囊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CCK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在胆囊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实施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的胆囊良性病变患者87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瘦素(Leptin)与CCK水平、胆囊收缩功能、胆总管宽度及脂肪泻发生率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水平、胆总管宽度、脂肪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Leptin、CCK、小剩余容积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容积、胆囊收缩指数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安全可靠,可有效降低CCK水平,保留完整的胆囊功能.

    作者:曲瑞新;吴瑶强;姜峰;魏传飞;陈大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鼻内镜手术配合术后氟康唑冲洗对上颌窦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疗效及其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配合术后氟康唑冲洗对上颌窦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15年9月间该院诊治的上颌窦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独鼻内镜手术组(单独组)和鼻内镜手术联合术后氟康唑冲洗治疗组(联合组),每组各33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SF-36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变化.结果 单独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91%(30/33),略著低于联合组的96.97%(32/3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值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组比较,联合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配合术后氟康唑冲洗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颌窦真菌球型鼻窦炎的治疗效果,并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陆小虎;李星玉;王平;江华;张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混合牙列期咬合不正和早期矫治需求性分析研究

    目的 分析混合牙列期咬合不正和早期矫治需求性.方法 评估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牙科就诊的162例6~12岁儿童混合牙列期咬合关系,并对早期矫治需求进行评估.结果 25.9%的儿童上颌前牙排列良好,且女童显著多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列重度拥挤和重度间隙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11.7%;有56例(占34.6%)儿童下颌前牙排列良好;下颌弓牙列重度拥挤发生率14.2%,女童显著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间隙发生率1.9%,男童显著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覆发生率为65.4%,覆盖异常率为64.8%;咬合异常占比35.8%,有不良口腔习惯的儿童占比43.2%;存在单一研究对象需求多种治疗,需要活动矫治器的例数占19.8%、习惯矫正器占24.7%、2×4技术(单牙弓)占11.7%、2×4技术(双牙弓)占14.8%.结论 轻度深覆盖和前牙旋转是较为频繁的咬合异常,这2种异常不仅影响美观,也可能会增加牙齿创伤的可能性;某些个体还需要接受多种治疗,治疗方案包括拔牙、佩戴矫治器或者防护牙托、2×4技术、扩展牙弓、间隙保持、接受定期检查和心理疏导.

    作者:于四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恒温扩增芯片法在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恒温扩增芯片法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合格痰标本94例,通过恒温扩增芯片法和细菌培养法检测病原体,痰涂片抗酸染色、RNA恒温扩增,静脉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果 42例标本通过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到病原体,阳性率44.7%.主要病原体为流感嗜血杆菌(13株)、肺炎链球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9株)、结核分枝杆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大肠埃希菌(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衣原体(1株),未检测到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结论 恒温扩增芯片法操作简便、快速,可同时检测12种病原体并可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mecA基因.其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细菌培养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显著优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涂片抗酸染色.该技术有利于下呼吸道感染的快速诊断和及时地针对性治疗.

    作者:刘志远;潘健;张婷菊;齐杰;王蕾;刘贵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联合不同方式房角分离术后昼夜眼压变化

    目的 比较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采用不同方式的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PEGS)前、后24 h眼压的改变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治疗的APACG患者80例(80眼).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2组:观察组40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的PEGS,对照组40例(40眼)采用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的PEGS.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测量2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昼夜眼压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眼压(16.40±1.20)mm Hg、峰值眼压(18.95±2.89)mm Hg、眼压波动值(2.85±2.60)mm Hg;对照组平均眼压(17.86±1.28)mm Hg、峰值眼压(19.65±2.88)mm Hg、眼压波动值(3.26±2.61)mm Hg.2组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峰值眼压、眼压波动值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峰值眼压、眼压波动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白内障的APACG患者,2种方式行房角分离手术均能显著降低患者平均眼压,减少昼夜眼压波动.但超声乳化后房角分离术效果优于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

    作者:张宏光;沙爱娟;关文雯;叶丹;王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相关代谢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心肌酶、同型半胱氨酸、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服用利培酮治疗前及8周后分别采血检测患者血脂、心肌酶、同型半胱氨酸、肝功能、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患者经利培酮治疗8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升高,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率较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水平降低.结论 服用利培酮需监测血脂、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相关指标.

    作者:汪国琴;易筱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18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患者10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109例实施护理干预.于护理前后给予患者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临床症状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角色限制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情感角色限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增加,临床症状积分(胃灼烧、反酸、口苦、胸痛)、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角色限制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情感角色限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胃灼烧、反酸、口苦、胸痛)、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胃灼烧消失时间、反酸消失时间、口苦消失时间、胸痛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莫阔;王秀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